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YA区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1
作者 郭原草 郭建华 +5 位作者 劳海港 李智宇 余烨 陈广 吴诗情 黄俨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5-1167,共13页
为揭示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YA区花岗岩潜山型油气藏发育机理与成藏规模,运用岩心、物性、元素、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测试资料及测井-地震解释,研究了区内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风化壳发育史及残余厚度分布。研究表明... 为揭示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YA区花岗岩潜山型油气藏发育机理与成藏规模,运用岩心、物性、元素、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测试资料及测井-地震解释,研究了区内花岗岩潜山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风化壳发育史及残余厚度分布。研究表明:YA区花岗岩系形成于印支期早三叠世,盆地基底在古新世—中新世经历多次构造抬升及沉降,风化壳分两期形成并得以保存,区内热带季风型古气候促进了花岗岩系化学风化作用。区域构造演化、古气候及岩石类型是控制区内古潜山风化壳发育的主要因素。风化壳发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区内古构造高点处的花岗岩风化壳残余厚度大。YA区花岗岩具有显著的钙碱性-碱性、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属于易风化岩石类型。区内风化壳垂向上可分为残积-坡积层、砂化层、风化裂缝层、水平潜流层和基岩层。风化裂缝层是最有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46%,平均渗透率为5.98×10^(-3)μm^(2),物性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差。花岗岩风化壳在测井曲线上呈现高自然伽马值、高电阻率、低密度和高声波时差等特征,测井指标变化趋势与物性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地震波反射属性高异常程度与风化壳裂缝发育程度基本呈正相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裂缝层 储层特征 储层发育 风化壳 花岗岩潜山 松南低凸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潜山储层包裹体发育及油气成藏特征
2
作者 黄俨然 唐宏宝 +3 位作者 谭超 杨鹏宇 张炜 高钧健 《录井工程》 2024年第4期108-115,共8页
目前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潜山储层发育的规律性并不明显,物性变化较大,且低凸起上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其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后续勘探开发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松南低凸起上实钻井潜山... 目前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潜山储层发育的规律性并不明显,物性变化较大,且低凸起上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其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后续勘探开发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松南低凸起上实钻井潜山储层包裹体的发育特征、均一温度分布,储层及圈闭特征和成藏过程研究,并结合失利井剖析,详细阐述油气充注富集成藏过程,明确松南低凸起潜山领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区内发育多种类型的次生成因包裹体,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内或颗粒群裂隙带内,呈线状或带状分布;潜山储层的包裹体中大多有烃类显示,表明接受过油气的注入;含烃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显示部分地区主要有一次油气充注;含CO_(2)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普遍高于含烃盐水包裹体,并且普遍高于地层所经历的古温度,反映了来自深部富含CO_(2)高温流体的破坏作用,对晚期构造的破坏影响较大。综合含气井和失利井的成藏过程分析,明确了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是盖层封盖能力和深部高温流体破坏的程度,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琼东南盆地 松南低凸起 深水区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层源汇系统特征及富砂性预测:以松南低凸起中段陵三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武 谢晓军 +3 位作者 熊连桥 曾清波 刘子玉 徐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针对琼东南盆地深层古近系扇体分布规律以及富砂性认识不清的问题,以松南低凸起中段陵三段为例,在源汇系统耦合分析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岩石学、锆石定年及平衡剖面确定物源体系及其演化;利用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和古地貌刻画搬运通道类型及... 针对琼东南盆地深层古近系扇体分布规律以及富砂性认识不清的问题,以松南低凸起中段陵三段为例,在源汇系统耦合分析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岩石学、锆石定年及平衡剖面确定物源体系及其演化;利用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和古地貌刻画搬运通道类型及分布;通过井-震结合厘定沉积体系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后,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沉积体系富砂性预测。研究表明:松南低凸起为继承性古隆起,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含少量花岗闪长岩,基底年龄主要为239~250 Ma。陵水组三段沉积时期,松南低凸起中段发育一个东陡西缓的剥蚀区,面积约186 km^(2)。以分水岭为界,向西供源区面积约141 km^(2),并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次级汇水单元,发育3条自东向西发育的大型古断槽,断槽平均宽度2.88~3.23 km,平均深度0.25~0.5 km,宽深比6.4~10.3,是沉积物输送的良好通道;并在三个断槽之下识别出3个三角洲,地震剖面上顺物源方向见明显前积反射结构,垂直物源方向呈透镜状反射。此外,基于与已钻井区地震相特征类比,并结合波阻抗反演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综合预测研究区陵水组三段发育富砂三角洲,可形成良好储层,并可作为深部潜山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砂体预测 陵水组 松南低凸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前古近系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鸿明 王璞珺 +7 位作者 徐守立 刘迎松 吴仕玖 焦垚祺 王岩泉 刘亚南 宋国民 张艳 《世界地质》 CAS 2022年第3期568-582,共15页
通过壁芯观察、薄片鉴定、储集空间面孔率统计、孔渗分析、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解释等方法,对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南低凸起花岗岩潜山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隙和裂缝。储层纵向上... 通过壁芯观察、薄片鉴定、储集空间面孔率统计、孔渗分析、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解释等方法,对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南低凸起花岗岩潜山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隙和裂缝。储层纵向上发育为风化溶蚀带、风化裂缝带和构造裂缝带,风化溶蚀带和风化裂缝带储集物性较好,构造裂缝带储层物性的不均一性较强。潜山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包括风化淋滤作用和断裂活动,风化淋滤作用对松南低凸起基岩潜山储层的改造起到积极的作用,断裂活动为基岩潜山储层的发育提供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潜山 储层 裂缝 松南低凸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5
5
作者 钟佳 王岩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潜山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28.6和243....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潜山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28.6和243.7 Ma,为三叠纪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硅(w(SiO_(2))为54.94%~79.71%),中等质量分数的碱(w(K_(2)O+Na_(2)O)为3.53%~6.43%)、铝(w(Al_(2)O_(3))为9.82%~18.23%)、钙(w(CaO)为1.24%~9.55%)和镁(w(MgO)为0.37%~2.28%)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9~2.13,兼有准铝质和过铝质花岗岩;岩石整体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中等—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50~0.85)。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形成于壳内沉积物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与华南、印支块体碰撞后的反向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低凸起 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8
6
作者 杨计海 黄保家 杨金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共10页
采用三维地震及新钻井资料,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低凸起为一继承性隆起,经历了裂陷期、断拗转换期、拗陷期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呈现多凹供烃,崖城组倾气型源岩主力生烃,烃源... 采用三维地震及新钻井资料,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低凸起为一继承性隆起,经历了裂陷期、断拗转换期、拗陷期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呈现多凹供烃,崖城组倾气型源岩主力生烃,烃源条件良好;发育花岗岩潜山、崖城组与陵水组三角洲砂岩以及三亚组水道砂等多套储层,储集性优良;形成前古近系潜山+古近系披覆背斜+地层超覆以及三亚组水道砂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纵向叠置特征明显。该低凸起是油气沿台缘同生长断裂+古近系多个不整合面构造脊汇聚式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勘探潜力大,其中永乐8区位于松南低凸起西南部高部位,发育前古近系潜山+古近系披覆背斜及下中新统三亚组水道砂岩性圈闭,圈闭面积大,且为多层系叠合,目标层具有含气地震信息,是下一步天然气藏勘探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松南低凸起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永乐8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潜山演化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17
7
作者 唐历山 朱继田 +2 位作者 姚哲 郭明刚 毛雪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潜山发育广泛,但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厘清潜山对该区油气勘探的影响,根据琼东南盆地重磁、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松南低凸起潜山的形成演化及成藏条件。研究表明:松南低凸...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潜山发育广泛,但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厘清潜山对该区油气勘探的影响,根据琼东南盆地重磁、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松南低凸起潜山的形成演化及成藏条件。研究表明:松南低凸起潜山形成于中生代末区域性隆升阶段,早期变质岩遭受风化剥蚀,顶部出露花岗岩,潜山形成,构造类型上属于花岗岩残丘山,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孔隙、裂缝大量发育,油气主要聚集在风化壳和裂缝带内,上覆的半深海—深海泥岩作为大套的区域盖层,形成该区良好的储盖组合;研究区被多个生烃凹陷环绕,烃源充足,断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成藏条件优越,为它源侧向成藏模式。松南低凸起潜山圈闭成带发育,资源潜力丰富,可作为下步重点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成藏条件 基底 松南低凸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生界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松南低凸起Y8区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杰 杨希冰 +3 位作者 杨金海 吴昊 何小胡 宋爱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潜山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该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裂缝是影响该领域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成像测井、井壁取心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松南低凸起Y8区中生界花...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潜山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该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裂缝是影响该领域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成像测井、井壁取心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松南低凸起Y8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和成岩缝等3种类型,以发育中—高角度构造缝为主,多为NNW—SSE走向,其中90%为未充填缝及有效缝,主要为3期发育,垂向上可根据裂缝参数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岩性、构造及溶蚀改造是控制该地区潜山裂缝发育的关键因素,花岗岩储层长石与石英含量超过80%,有利于裂缝发育;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有利于形成网状裂缝系统,大气淡水及深部热液溶蚀改造进一步增大了裂缝发育深度,进而改善了花岗岩储层物性,扩大了花岗岩储层规模,并提高了油气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松南低凸起 中生界 潜山裂缝 发育特征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油气复式聚集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明刚 曾小宇 +5 位作者 江汝锋 朱继田 孙志鹏 毛雪莲 满晓 何小胡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77-587,共11页
文章利用钻井、测井、地化以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的油气成藏条件。松南低凸起位于中央坳陷带5大(潜在)富生烃凹陷包围中,烃源充足。中新世早期三亚组大型海底扇、中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陵水组生... 文章利用钻井、测井、地化以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的油气成藏条件。松南低凸起位于中央坳陷带5大(潜在)富生烃凹陷包围中,烃源充足。中新世早期三亚组大型海底扇、中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陵水组生物礁、渐新世早期崖城组扇三角洲—滨海相沉积、前古近系古潜山风化壳等多类型储层发育。生烃凹陷深部沟源断裂、崖城组大型疏导砂体和多条古构造脊构成了本地区主要的垂向+侧向输导体系。多层系多类型大中型构造、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研究表明,多成藏要素的耦合促使松南低凸起成为深水区的独有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其成藏模式为它源-侧向-复式成藏,主要成藏组合是三亚组海底扇、三亚组—陵水组生物礁、前古近系古潜山,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与运移。此结论可为南海北部深水区进一步的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松南低凸起 生物礁 古潜山 复式油气聚集区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游君君 孙志鹏 +2 位作者 李俊良 郭明刚 朱继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59,共4页
松南低凸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坳陷中部。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松南低凸起四面环凹,供烃充足,存在生物礁灰岩、水道砂岩、滨海相砂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等储层类型,储盖组合发育,主要发育了浅层水道内的岩... 松南低凸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坳陷中部。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松南低凸起四面环凹,供烃充足,存在生物礁灰岩、水道砂岩、滨海相砂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等储层类型,储盖组合发育,主要发育了浅层水道内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和中深层的构造圈闭以及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松南低凸起划分为松南低凸起西部(断)背斜构造带和松南低凸起东部断背斜、断阶构造带,优选松南低凸起西部(断)背斜构造带为勘探有利区带,永乐X-1目标为有利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松南低凸起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基岩潜山地球物理特征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万元 邓勇 +3 位作者 胡林 刘仕友 廖键 汪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323-330,共8页
基岩潜山油气藏具有背斜构造、整装油气田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探W8-1井实钻气层为88.4 m,探井揭开深水区基岩潜山勘探的序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具有埋深浅、风化程度高的特点,潜山埋深约为1000 m,风... 基岩潜山油气藏具有背斜构造、整装油气田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探W8-1井实钻气层为88.4 m,探井揭开深水区基岩潜山勘探的序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具有埋深浅、风化程度高的特点,潜山埋深约为1000 m,风化壳孔隙度达到23%。上覆泥岩厚度薄与高孔风化壳的储盖组合导致基岩潜山顶界面反射为非波峰反射特征,需要针对性开展潜山界面识别以及潜山内幕储集性评价。从琼东南盆地基岩潜山岩石物理规律出发,探索潜山风化壳岩石物理敏感参数,建立不同风化程度地震响应特征模板,应用叠前反演、AVO分析等多属性综合预测潜山顶界面,运用DBSCAN波形聚类技术扫描潜山内幕与已钻井类似波形特征区域、变方位角裂缝扫描预测潜山内幕储集性。经多属性联合预测多个潜在有利目标,钻探W8-3井获得高产气流,证实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潜山 松南低凸起 琼东南深水 风化壳顶界面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基岩潜山复杂岩性识别与预测方法——以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基岩潜山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青 张冲 +3 位作者 周伟 陈建 孟迪 汪新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7,共13页
火成岩岩性差异影响着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发育,岩性的精细识别与预测是研究其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针对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基岩潜山,系统开展了岩石矿物结构和组分鉴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原理确定了识别岩性最佳维度的主成分因子,协同SM... 火成岩岩性差异影响着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发育,岩性的精细识别与预测是研究其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针对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基岩潜山,系统开展了岩石矿物结构和组分鉴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原理确定了识别岩性最佳维度的主成分因子,协同SMI波形指示模拟方法预测了主成分参数体的空间分布,并通过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参数体交会预测了火成岩岩性分布。结果表明,长英质含量大于70%和斜长石含量高于50%时,裂缝密度增加,岩石面孔率普遍变大,储渗性能改善明显,斜长石含量较高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为储层优势岩性;基于敏感测井曲线分析的两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率为94%,能反映绝大部分岩石信息,对火成岩岩性的识别具有显著的区分能力,岩性识别结果与岩矿鉴定结果吻合率为90%;研究提出了协同测井精细评价、地震波形模拟、地震参数体交会于一体的火成岩岩性预测新方法,预测了研究区潜山岩性分布,研究成果提升了对松南低凸起深水火成岩潜山的岩性认识,对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潜山 岩性识别与预测 主成分分析 波形指示模拟 松南低凸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31
13
作者 周杰 杨希冰 +4 位作者 杨金海 甘军 吴昊 何小胡 胡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04-2716,共13页
为了明确松南低凸起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基于区域长剖面精细解释,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了松南低凸起及围区古近系构造格局、斜坡类型及演化特征、沉积特征及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松南低凸... 为了明确松南低凸起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基于区域长剖面精细解释,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了松南低凸起及围区古近系构造格局、斜坡类型及演化特征、沉积特征及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松南低凸起主要受北部2号、12号断裂,南部11号、10号断裂活动控制,古近纪经历了:'(1)差异翘倾抬升,西高东低;(2)加速翘倾抬升,向东抬升'这2个阶段,并以发育旋转掀斜斜坡为主.古地貌具有'隆凹相间'与'西高东低'的特征.断裂活动及翘倾抬升作用控制了物源区的分布、缓坡沉积格局及输砂通道,在东突起上发育了缓坡带扇三角洲沉积.大面积分布的扇三角洲发育了优质的储集体,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天然气生、运、聚时空匹配良好,松南低凸起古近系有望成为琼东南盆地下一个千亿方级的天然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松南低凸起 构造演化 沉积演化 天然气
原文传递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北礁凹陷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怀磊 屈红军 +2 位作者 张义娜 何玉平 杨东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一个北东向延伸南断北超的半地堑,面积约9600km2,古近系最大厚度6000m。钻井证实北礁凹陷崖城组发育具障壁海岸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崖一段的海岸平原沼泽和崖三段的扇三角洲平原是煤系地层发育的有利...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一个北东向延伸南断北超的半地堑,面积约9600km2,古近系最大厚度6000m。钻井证实北礁凹陷崖城组发育具障壁海岸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崖一段的海岸平原沼泽和崖三段的扇三角洲平原是煤系地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具有沉积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松南低凸起处于北礁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的缓坡方向,是崖城组烃源岩生成油气汇聚的主要方向,凸起大型构造圈闭发育,储盖组合优越,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XS圈闭是大中型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煤系地层 潮坪 生烃潜力 松南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潜山发育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瑞有 何小胡 +2 位作者 万阳 张海洋 段亮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6期30-42,共13页
为厘清琼东南盆地的潜山构造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用地震、已钻井等资料落实全盆地潜山构造及岩性特征,结合锆石定年及区域应力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研究潜山分布规律及构造活动演化,依据潜山储层发育特点、盆山耦合情况,分析... 为厘清琼东南盆地的潜山构造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用地震、已钻井等资料落实全盆地潜山构造及岩性特征,结合锆石定年及区域应力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研究潜山分布规律及构造活动演化,依据潜山储层发育特点、盆山耦合情况,分析潜山成山成储成藏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总共有近200座基岩潜山,主要为花岗岩潜山,有崖城、陵南、松南、松涛等4个潜山群带和个别零散的盆缘和凹中隆潜山。结合近年潜山的油气发现,讨论琼东南潜山的成藏主控因素,结论认为:(1)琼东南盆地主要发育两期花岗岩潜山,NW向分布的印支期潜山,主要分布在松南、陵南潜山群和崖城潜山群的崖13-1低凸起区,暴露时间长;另一期为走向NE向的燕山期潜山,分布在松涛、崖城潜山群。(2)崖城潜山的保存条件、陵南潜山的运移条件、松南潜山的烃源条件、松涛潜山的储层条件等为各区的成藏主控因素。近烃源、大供烃窗口、孔缝发育的陵南、松南、崖城区潜山是勘探突破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构造发育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陵南凸起 松南低凸起 崖城凸起 松涛凸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中生界潜山天然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希冰 周杰 +4 位作者 杨金海 何小胡 吴昊 甘军 游君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花岗岩潜山已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显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基于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南低凸起Y8区块天然气的来源、潜山的关键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Y8区块天然气的碳...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花岗岩潜山已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显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基于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南低凸起Y8区块天然气的来源、潜山的关键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Y8区块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深水区东区松南凹陷中天然气及伴生凝析油的特征类似,与深水区西区陵水凹陷中L17气田和L18气田的油气差异较大,揭示深水区东区烃源岩中陆源有机质的输入相对更占优势,Y8区块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松南凹陷。松南低凸起的基底为印支期花岗岩,受构造、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及热液溶蚀作用控制,形成了"裂缝+风化溶蚀型"潜山储层和"鱼骨刺"式鼻状构造脊。裂缝带和基底深大断裂构成了油气运移的高速通道。断裂与裂缝的大量发育增加了源、储的接触面积。生烃中心与凸起区的源-储压差大,天然气由北向南、由凹陷向凸起区呈长距离侧向接力式运移。松南低凸起上近凹陷方向的Y1区块具有较大潜力。松南低凸起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有望成为琼东南盆地下一个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松南低凸起 深水区 花岗岩潜山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