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杭州话说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本地化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顾芳芳 韩燕 王健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2,共3页
  新年伊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即'杭州2套',以下均用'杭州2套'指代该频道)的一档新闻节目,收视率扶摇直上,一下子窜到了杭州地区各档新闻节目收视率的首位;在2月15-30日,综合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两个指数,收...   新年伊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即'杭州2套',以下均用'杭州2套'指代该频道)的一档新闻节目,收视率扶摇直上,一下子窜到了杭州地区各档新闻节目收视率的首位;在2月15-30日,综合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两个指数,收视率平均超过4个点.这档晚间时段(21:30)播出的新闻节目名为<阿六头说新闻>,2004年1月1日推出,是杭州电视界第一个用方言说新闻的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城市电视台 节目收视率 杭州电视台 索福瑞 《晚间新闻》 尼尔森 电视界 可看性 地方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室南迁和杭州话的形成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越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宋室南迁导致南北两种方言发生接触。北方官话依仗其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和小范围(杭州十城门)内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给土著方言以影响和冲击。土著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相对先进,又构成了一种顽强的语言自我保护能力。两种语言接... 宋室南迁导致南北两种方言发生接触。北方官话依仗其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和小范围(杭州十城门)内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给土著方言以影响和冲击。土著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相对先进,又构成了一种顽强的语言自我保护能力。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是:北方官话给土著方言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并且一直遗存到现在;土著方言在最重要的方面仍然保持着吴语原有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今天带官话色彩的吴语杭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室南迁 杭州话的形成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杭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8-101,共4页
新杭州话已明显不同于老杭州话。新老杭州话的差异集中地体现在韵母系统。新杭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反映了杭州话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也预示着杭州话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杭州话 韵母系统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儿缀”的发展演变看杭州话后缀“儿”的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6,共10页
关于杭州话"儿缀"的来源异见歧出。文章通过考察"儿缀"的发展演变、历时与共时分布,考证出"儿缀"在历史文献中乃通语词,以此判断杭州话的"儿缀"应该是其固有,但其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带强烈卷舌... 关于杭州话"儿缀"的来源异见歧出。文章通过考察"儿缀"的发展演变、历时与共时分布,考证出"儿缀"在历史文献中乃通语词,以此判断杭州话的"儿缀"应该是其固有,但其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带强烈卷舌性质的发音是南宋以后受北方话影响所致,这从"儿缀"转化到"儿化"恰好发生在宋金时期也可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儿缀” 发展演变 历时与共时分布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白读出现个体变异的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庸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78-180,185,共4页
杭州白读形成的过程中出现语音的个体变异,主要是"樱、眼、外、咬、杏、矮"六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杭州话与周边方言音系间的对应差异,即杭州话疑母的特殊性,杭州话-声母的功能负荷非常小,容易与其他语音混淆。本文对六字白读... 杭州白读形成的过程中出现语音的个体变异,主要是"樱、眼、外、咬、杏、矮"六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杭州话与周边方言音系间的对应差异,即杭州话疑母的特殊性,杭州话-声母的功能负荷非常小,容易与其他语音混淆。本文对六字白读个体变异出现的具体原因一一做了分析,六字白读音音节在原杭州话音系里没有,是新增的音位配合,又因为杭州话疑母是模糊音位,故而在借入白读的过程中增加或脱落-声母,从而形成个体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白读 语音个体变异 音系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部分音类白读缺失原因探析
6
作者 赵庸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杭州话白读层的形成是新近发生的有趣现象。白读层的形成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部分音类白读至今尚难传入,原因主要有:一、受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数量等的角力;二、语言因素,即与语义信息传达明晰度相关的音段数量有关,以... 杭州话白读层的形成是新近发生的有趣现象。白读层的形成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部分音类白读至今尚难传入,原因主要有:一、受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数量等的角力;二、语言因素,即与语义信息传达明晰度相关的音段数量有关,以及受杭州话音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文白异读 语言接触 社会因素 语言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兼论吴语同类现象的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庸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1-313,共13页
杭州话存在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现象,声母条件是中古知、庄、章组和日母,韵类来源于中古麻、盐、侵、仙、真、阳韵系。这类现象形成于杭州话音系内部的自发音变。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杭州话知、庄、章组和日母的读音为■、■、■、■... 杭州话存在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音变现象,声母条件是中古知、庄、章组和日母,韵类来源于中古麻、盐、侵、仙、真、阳韵系。这类现象形成于杭州话音系内部的自发音变。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杭州话知、庄、章组和日母的读音为■、■、■、■、■和■。声母圆唇特征的顺同化作用使不同韵根据不同声类条件陆续发生介音的圆唇化、舌尖化音变:i>u>Ч、i>y>Ч、i>Ч。今杭州话的?介音不只一个音变来源。古开口三等今读合口的现象杭州话不是孤例,吴语其他方言也有同类型的音变发生,诱发音变的声母或者为卷舌音,或者为舌叶音。卷舌音大类可以统一解决这类音变现象的历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开合口 卷舌音 自发音变 吴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录杭州话的地道腔音──杭州市上城区为方言建语音档案
8
作者 马黎宪 陆建春 +2 位作者 黄苏红 蔡斐斐 陈丹丹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1,共2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4月8日下午,杭州市民俞康发先生作为杭州方言发音人进了录音棚。这则汉语言界著名的方言发音人标准文本——《乌鸦喝水》,在这位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曲艺“小热昏”传承人的演绎下,声情并茂、...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4月8日下午,杭州市民俞康发先生作为杭州方言发音人进了录音棚。这则汉语言界著名的方言发音人标准文本——《乌鸦喝水》,在这位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曲艺“小热昏”传承人的演绎下,声情并茂、活灵活现,他淡定平稳的语调令杭州话更贴近家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方言 杭州 杭州话 上城区 《乌鸦喝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今朝你有没有说?
9
作者 马小真 《观察与思考》 2005年第12期44-46,共3页
"当你来到四川茶楼里,发现摆龙门阵的人操的不是四川话;当你在对外电视节目上再也听不到闽南话;当你来到了非洲某个部落,发现土著人全部说一口流利的English,你会不会很失望?当所有的城市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 "当你来到四川茶楼里,发现摆龙门阵的人操的不是四川话;当你在对外电视节目上再也听不到闽南话;当你来到了非洲某个部落,发现土著人全部说一口流利的English,你会不会很失望?当所有的城市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会减弱了.所以,我呼吁要保护杭州方言!"在杭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毛海涛委员曾经递交过一份<关于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的提案,呈辞慷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方言 杭州话 历史名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中的满语印痕
10
作者 曹晓波 《杭州》 2017年第15期48-49,共2页
杭州人说“他睏拉”,这“拉”,是“拉”什么?实在蹊跷。如果您对口语化的宋明话本有所偏爱,或者读过冯梦龙那原汁原味的吴(越)山歌。都读不到这“拉”。
关键词 杭州话 印痕 满语 “拉” 原汁原味 口语化 冯梦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烛”,以及杭州话中的隐语
11
作者 曹晓波 《杭州(生活品质)》 2016年第11期45-45,共1页
早年我第一次到上海,进了姨娘家那条弯曲的弄堂,革命警惕性极高的妇人就过来问:"啥地方来额?""找啥宁?"我说了.此人仰脖高叫:"亭子间(gai)个阿娘,乡下客人来嘞!"杭州也算乡下?立马,一种卑微从我脚底传上了身子.
关键词 杭州话 蜡烛 隐语 警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的“会”以及老话新词
12
作者 曹晓波 《杭州(生活品质)》 2017年第1期38-39,共2页
“会”读作hui时,杭州人用得有趣了,有《礼记》中“盟”的本意。早三十多年,买什么都要凭票,每月、每季居民区发的票,最大的只有小拇指窄长,譬如布票、棉花票。单位发的大多了。扑克牌一样的也有,脚踏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 “会”读作hui时,杭州人用得有趣了,有《礼记》中“盟”的本意。早三十多年,买什么都要凭票,每月、每季居民区发的票,最大的只有小拇指窄长,譬如布票、棉花票。单位发的大多了。扑克牌一样的也有,脚踏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能轮得上,杭州话叫“印堂发亮”。“印堂”是额头,额头一发亮,也有犯愁的,愁什么?家有100多块闲钱存着的,极少,罩不住亮啊!这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会” 新词 《礼记》 居民区 扑克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话中的洋泾浜语词
13
作者 曹晓波 《杭州》 2018年第2期46-47,共2页
上海的延安东路,一百七十年前,有一条能通得舟楫的叫“洋泾浜”的潺潺流水。它与苏州河平行,
关键词 洋泾浜 杭州话 语词 苏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几句难懂的杭州话
14
作者 曹晓波 《杭州(生活品质)》 2017年第2期40-41,共2页
去磐安乌石村看老房子,有一家男人在拉二胡,女人唱得有板有眼,说是婺剧。聊起来,女的说杭州话好懂,就是以前的普通话。我晓得她说的意思,杭州话是南宋遗留的“官话”,不得了啊。再聊,她居然对“藁”“嗄饭”都明白。当然,我没说“笃”... 去磐安乌石村看老房子,有一家男人在拉二胡,女人唱得有板有眼,说是婺剧。聊起来,女的说杭州话好懂,就是以前的普通话。我晓得她说的意思,杭州话是南宋遗留的“官话”,不得了啊。再聊,她居然对“藁”“嗄饭”都明白。当然,我没说“笃”和“逼疽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叶笛 乌石 她说 陈桥驿 《越绝书》 磐安 大禹治水 大禹陵 《康熙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结构助词“的/格”的功能分化看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机制
15
作者 李旭平 章才闯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杭州话是一种由吴语和官话相互接触形成的方言变体,其接触表征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词汇层面,也体现在语法上。本文通过考察杭州话中结构助词“格”和“的”的共存和竞争现象,试图弄清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方式和接触模型。杭州话有两个助词“格... 杭州话是一种由吴语和官话相互接触形成的方言变体,其接触表征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词汇层面,也体现在语法上。本文通过考察杭州话中结构助词“格”和“的”的共存和竞争现象,试图弄清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方式和接触模型。杭州话有两个助词“格”(ke?)和“的”(tie?),其中“格”是吴语型助词,而“的”则为官话型助词。它们在句法上互补分布,语义功能上对立。从带“格/的”的定中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来看,杭州话语法接触的基本模型是以吴语的句法结构为底板,并以此为基础对官话的某些语法特征进行语义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杭州话 结构助词
原文传递
杭州话白读系统的形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庸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9,共9页
旧说都认为杭州话缺乏白读音,但重新调查杭州话却发现:(1)杭州话存在文白异读系统;(2)杭州话的白读系统是近百年间外来的新层。这个新层产生的动因是长期与周边吴语方言的接触。白读音通过两种方式借入,并出现异质语言要素的不调和现象... 旧说都认为杭州话缺乏白读音,但重新调查杭州话却发现:(1)杭州话存在文白异读系统;(2)杭州话的白读系统是近百年间外来的新层。这个新层产生的动因是长期与周边吴语方言的接触。白读音通过两种方式借入,并出现异质语言要素的不调和现象。土人感当是历时的,"文读-外来音/白读-本地音"规律并非没有例外,杭州话半官话方言岛的色彩需重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杭州话 文白异读 语音层次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杭州话从邪崇船禅母的塞擦音/擦音异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庸 陈忠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7,共8页
从邪崇船禅母,今杭州话有成系统的塞擦音/擦音异读。与周边吴语不同,杭州话读塞擦音是本土的,读擦音是从周边吴语借入的,属于语言接触造成的层次。借入时杭州话在音值上有所调整,把周边吴语的[■]调整为[■]。
关键词 杭州话 吴语 从邪崇船禅母 塞擦音/擦音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上饶铁路话与杭州话、上饶话的语音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文波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1期219-227,359,共10页
文章对江西上饶的铁路话方言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描写,将上饶铁路话与其人口来源地的杭州话和人口迁入地的上饶话进行了语音比较,并分析了所得结论的成因。
关键词 上饶铁路 杭州话 上饶 处衢片
原文传递
说说杭州话里的“儿”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士杰 《中国方言学报》 201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本文讨论杭州话中的'儿'尾。吴语区几乎所有的方言'儿'音都是鼻音韵,而杭州是读[?l],和许多北方方言一样。如果对比北京话和杭州话,二者又不完全一样:北京话口语中只有儿化,杭州话的'儿'则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本文讨论杭州话中的'儿'尾。吴语区几乎所有的方言'儿'音都是鼻音韵,而杭州是读[?l],和许多北方方言一样。如果对比北京话和杭州话,二者又不完全一样:北京话口语中只有儿化,杭州话的'儿'则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不只是读音的差别,杭州话'儿'尾词和北京话的'儿化词'还有很多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话 “儿”尾 “儿”尾词
原文传递
杭州话,孤独与积极修辞
20
作者 李庆西 《上海文化》 CSSCI 2023年第11期93-99,共7页
小伢儿,老头儿,筷儿笃笃唱歌儿。耍子儿,闹架儿,筒儿将军滴卤儿。乡巴佬儿拍洋片儿,美国佬儿吃葱爆烩儿。跷脚拐儿荡勒勒箍儿,马路边儿看姑娘儿。格歇又到晚快边儿,爹娘抠不牢他个活(魂)灵儿。这是从前的一首杭州童谣,小时候只是耳熟能... 小伢儿,老头儿,筷儿笃笃唱歌儿。耍子儿,闹架儿,筒儿将军滴卤儿。乡巴佬儿拍洋片儿,美国佬儿吃葱爆烩儿。跷脚拐儿荡勒勒箍儿,马路边儿看姑娘儿。格歇又到晚快边儿,爹娘抠不牢他个活(魂)灵儿。这是从前的一首杭州童谣,小时候只是耳熟能详,不懂什么意思。六岁那年,家里从北方迁居杭州,我便跟着邻家孩子玩耍,跟他们学说杭州话,亟欲融入他们的世界。后来才觉出这歌谣的粗俗和发噱,其发噱效果概由反差修辞造成,如:小伢儿/老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修辞 杭州话 美国佬 歌谣 小时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