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加林 刘闯 +3 位作者 张殿发 童亿勤 杨晓平 李伟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88,共11页
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定点配对土壤采样分析,选取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盐、pH值等要素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 ̄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2 ̄2003年杭州... 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定点配对土壤采样分析,选取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盐、pH值等要素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 ̄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2 ̄2003年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壤发生层质量的总体演化特征表现为A层综合质量指数明显下降,B(或P)、C(或W)层略有上升。整个土壤发生层全磷含量普遍下降,其他单质量指标的变化差异较大。②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使得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单质量指标和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都明显大于土地利用方式未发生变化的土壤,其变化量表现为A层>B(或P)层>C(或W)层。③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土壤耕种、栽培、施肥和排灌制度的变化,改变着土壤成土过程,从而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质量 土壤发生层 滨海平原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大桥建设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及营养等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欢欢 鲍毅新 +1 位作者 胡知渊 葛宝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1023,共13页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在杭州湾南岸跨海大桥附近潮滩共采集到32种大型底栖动物,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5种功能群。用功能群方法对这些物种生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各多样性指数在潮带间差异显著,季节间则只有Marg...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在杭州湾南岸跨海大桥附近潮滩共采集到32种大型底栖动物,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5种功能群。用功能群方法对这些物种生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各多样性指数在潮带间差异显著,季节间则只有Margalef种类丰度(S)和Shannon-Wiener指数(H′)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功能群密度在季节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潮带间除了浮游生物食者外,其它类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肉食者的种类数在潮带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功能群刚好相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包括4个营养级别,各营养级的构成密度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在潮带间则差异显著;各营养级种类数是处于第四级的肉食者季节间差异显著,潮带间变化不显著,处于第二、三营养等级的功能群则正好相反。底栖动物功能群多样性综合反映了杭州湾南岸大桥建设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杭州湾南岸 潮间带 营养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加林 许继琴 +3 位作者 张殿发 杨晓平 童亿勤 沈永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2,80,共6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的7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能值分析、市场价值、替代价格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服务总价值... 文章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的7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能值分析、市场价值、替代价格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4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0.060亿元,间接经济价值为0.985亿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6.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 生态服务功能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文敏 姜小三 +2 位作者 吴明 邵学新 周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7-1095,共9页
应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域内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9~7.95 g k... 应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域内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9~7.95 g kg-1,变异系数介于54.51%~67.34%之间,属中等程度变异;地统计分析得出块金效应变化范围为0.141~0.372,表现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自表层至底层最优半方差模型依次为高斯、指数、指数、高斯和球状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自滩涂向内陆呈递增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呈递减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围垦时期均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从研究结果看,慈溪市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杭州湾南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加林 童亿勤 +1 位作者 许继琴 杨晓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该文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方法及Costanza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出2000年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该文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方法及Costanza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出2000年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91 1亿元,其中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5 85倍,并对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价值构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经济价值 杭州湾南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加林 童亿勤 +2 位作者 杨晓平 许继琴 张殿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205,共4页
文章运用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研究了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由林地、水田和旱地组成的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为5.67×105t/a,其经济价值为20.35×105元/a,其中减... 文章运用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研究了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由林地、水田和旱地组成的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为5.67×105t/a,其经济价值为20.35×105元/a,其中减少土壤废弃的经济价值为12.33×105元/a,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4.92×105元/a,减少泥沙淤积价值为3.10×105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加林 许继琴 +2 位作者 童亿勤 杨晓平 张殿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4-809,共6页
文章以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方法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1987年的9.176×109元降... 文章以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方法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1987年的9.176×109元降至2000年的8.989×109元,减少量为1.861×108元。其中物质产品价值从1987年的5.872×108元增加至2000年的1.011×109元,非物质价值由1987年的8.588×109元减至2000年的7.978×109元,物质产品价值增加量小于非物质经济价值的下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经济价值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不同围垦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文敏 吴明 +2 位作者 邵学新 姜小三 周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采集杭州湾南岸围垦农田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40-50cm),分析不同围垦时期(10,40,60,120a以上)农田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有机碳活性组分变化规律总体上与土壤有机碳相近... 采集杭州湾南岸围垦农田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40-50cm),分析不同围垦时期(10,40,60,120a以上)农田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有机碳活性组分变化规律总体上与土壤有机碳相近但亦有不同之处。随围垦时间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呈增加趋势,但围垦40a以上,其含量均趋于相对稳定水平;其中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含量增幅依次为40.43%,14.23%,25.47%,13.68%。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但水溶性有机碳略有差别。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围垦年限增加而减小,易氧化碳则相反。土壤有机碳与其活性组分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各组分与土壤全氮、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随围垦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但其稳定性有所下降,有机碳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轻组有机质 围垦年限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Logistic耦合模型的杭州湾南岸景观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徐谅慧 杨磊 +2 位作者 李加林 刘永超 孙伟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6,共12页
海岸带地区景观演变的驱动力研究是区域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合理利用景观,控制人工景观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杭州湾南岸的沿海乡镇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利用GIS及相关的数理统计软件分析杭... 海岸带地区景观演变的驱动力研究是区域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合理利用景观,控制人工景观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杭州湾南岸的沿海乡镇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利用GIS及相关的数理统计软件分析杭州湾滨海平原区2000~2010年来景观演化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的耦合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杭州湾沿海乡镇重要景观演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耕地、海域等自然景观类型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养殖用地等景观类型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以乡镇为单位的中小尺度研究中,纯自然驱动因素(如气候、降水等)较人文驱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县道等区位因素对于景观类型演变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表征经济发展的人口、工业水平、工业产值等对于杭州湾南岸岸段各景观类型的演化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GIS-Logistic耦合模型 景观演变 驱动力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阳 马仁锋 +2 位作者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类型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潜力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围垦土地人类活动强度及对滨海湿地覆被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丽佳 李加林 +4 位作者 田鹏 姜忆湄 刘瑞清 童晨 周子靖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1期4-10,共7页
滨海湿地是海陆过渡地带重要的生态系统,开展人类活动对滨海围垦湿地的强度评价,对总结围垦土地覆被类型演变规律、维护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切实提高海岸带土地资源管理和滨海湿地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arkov、土地开发利用及强度... 滨海湿地是海陆过渡地带重要的生态系统,开展人类活动对滨海围垦湿地的强度评价,对总结围垦土地覆被类型演变规律、维护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切实提高海岸带土地资源管理和滨海湿地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arkov、土地开发利用及强度评价模型,构建人类活动强度评估体系,揭示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围垦开发强度及覆被类型时空演变规律,并展开一定讨论。研究发现:(1)研究区围垦土地的人类活动强度自南向北呈条带状递减,与距海距离密切相关,土地开发程度不断深化,低活动强度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建设进程推进显著;(2)滨海围垦土地主要向中度、极高度开发方向转变,人类开发活动普遍高出原土地2~3个强度级,开发增强区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由南向北呈“向海式”扩张,结构上逐渐由分散型向“连片式”转变;(3)滩涂和草滩湿地等自然地类的人工化程度不断加强,逐渐向人工鱼塘及建设用地方向转化。滩涂—草滩湿地、滩涂—水体、草滩湿地—水体、草滩湿地—建设用地是4种主要地类转变组合;(4)围垦土地人类活动强度分异特征显著,滨海乡镇区域内低活动强度的土地分布面积广、开发潜力大、开发前后强度变化差距较大;内陆乡镇已有土地的人工开发程度高、低强度土地存量小、整体土地开发度变化细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南岸 土地围垦 覆被类型 土地利用 人类活动强度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生物海岸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加林 杨晓平 +1 位作者 童亿勤 张殿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5,共4页
互花米草盐沼可显著改变潮滩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特征和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滩内外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互花米草生物海岸沉积物包括粘土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4类,由东向西各断面草滩内、外沉积物中值粒... 互花米草盐沼可显著改变潮滩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特征和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滩内外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互花米草生物海岸沉积物包括粘土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4类,由东向西各断面草滩内、外沉积物中值粒径逐渐变粗,分选性变好;从低潮滩向高潮滩沉积物的中值粒径Φ值增大,分选性变差。互花米草滩外边界处形成沉积物中值粒径及分选系数的突变点。杭州湾南岸生物海岸表层沉积物以跃移质为主,悬移质次之,推移质最少;由海向岸悬移质、跃移质和推移质均有变细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农业环境资源及农业综合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加林 张殿发 +2 位作者 杨晓平 许继琴 童亿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农业环境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杭州湾南岸农业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发展。通过对杭州湾南岸农业环境资源的评价,探讨了区域农业发展优势,并提出杭州湾南岸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杭州湾南岸 农业环境资源 农业综合开发 区域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平原海蚀地貌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长安 王伟 +2 位作者 侯红星 祝晓松 孙永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7-292,共6页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等海蚀地貌,从而提供了对历史海岸线位置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地质地貌证据。分析认为此乃20世纪60年代的海岸线位置所在。此发现不仅对杭州湾地区的岸线变化、人类活动对滩涂改造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杭州湾地区难得的历史海岸线地质遗迹,对开展科普宣传、研学旅行、地学旅游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蚀地貌 线 杭州湾南岸平原 慈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粒度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加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3-57,共5页
以杭州湾南岸为例,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潮滩底质的粒度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由黏土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从杭州湾口向湾内,互花米草潮滩底质中值粒径逐渐变粗,分选性变好... 以杭州湾南岸为例,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潮滩底质的粒度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由黏土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从杭州湾口向湾内,互花米草潮滩底质中值粒径逐渐变粗,分选性变好;从低潮滩向高潮滩,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的中值粒径逐渐变小,分选性变差。互花米草盐沼的形成使得潮滩底质粒度及其分布特征产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潮滩 底质 粒度特征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海区泥沙冲淤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伯虎 辜伟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32,共5页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所在海床的冲淤情势是取水口高程设置和电厂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工程海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资料,结合水沙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和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海区海床演变规律和趋势。结果表...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所在海床的冲淤情势是取水口高程设置和电厂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工程海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资料,结合水沙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和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海区海床演变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工程所在海床属于杭州湾南岸滩涂的一部分,摒弃围垦引起的短期冲刷效应,海床长期处于缓慢淤涨态势,淤积速率约0.04 m/a;沿岸潮流的输沙作用以及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海床淤涨的主因。工程建设后,取水口区域仍将保持淤积态势,周边规划工程亦将使取水口床面区域产生0.2 m左右的淤积。研究成果可为取水口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淤 数值模型计算 ARCGIS 空间分析 取水口 杭州湾南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菜用大豆生产基地土壤肥力现状及施肥建议
17
作者 陆宏 翁颖 +2 位作者 陈纪算 许映君 张维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306-1307,1310,共3页
对杭州湾南岸菜用大豆生产基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 H值和全盐量进行现状分析,并按土壤养分划成3个类型区,根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土壤肥力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支持下杭州湾南岸植被动态监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永超 李加林 +4 位作者 张宇 赵冰雪 许文轩 何改丽 刘永学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海岸带植被是连通陆海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及人类活动加剧等背景下,掌握海岸带植被演化规律是支撑未来海岸带弹性发展的基础.以太平洋西岸中部长江三角洲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对1984至... 海岸带植被是连通陆海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及人类活动加剧等背景下,掌握海岸带植被演化规律是支撑未来海岸带弹性发展的基础.以太平洋西岸中部长江三角洲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对1984至2018年杭州湾南岸植被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植被面积从1984年的7.26 km2增加至2018年的468.35 km2,主要经历了生长发育到迅速扩张再到缓慢增长等演化阶段;在围垦、人工引种及泥沙淤积等影响下,海岸植被垂直于海堤沿海岸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稀疏碎斑,其景观构成与演替特征显著;研究也显示了Google Earth Engine对于海岸植被长时序持续监测的优势与潜力.研究揭示的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杭州湾南岸植被变化特征,对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分析 植被动态 围垦 人工引种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杭州湾南岸湿地植被特征及其候鸟生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艾顺毅 李加林 +3 位作者 田鹏 倪梦娇 何香梅 张海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互花米草的入侵与扩张占据了其他植物的生态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破坏了滩涂景观,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了消极影响。利用2019-2021年Sentinel-2A影像,结合最大似然分类法与决策树分类法对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等多种生境类型加以识别,... 互花米草的入侵与扩张占据了其他植物的生态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破坏了滩涂景观,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了消极影响。利用2019-2021年Sentinel-2A影像,结合最大似然分类法与决策树分类法对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等多种生境类型加以识别,并进一步讨论生境变迁对迁徙候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决策树分类法总体精度更高且细节信息更为丰富,但存在较为明显的漏分现象;(2)2019-2021年互花米草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且空间分布愈发离散,严重侵占芦苇、光滩等生境的生态位,导致总体生境景观趋于破碎;(3)受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适宜鸻鹬类候鸟栖息的光滩与海三棱藨草生境面积锐减,整体生境状况愈发复杂多样,候鸟适宜生境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Sentinel-2A 生境 候鸟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滩涂沉积物中HCHs与DDTs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晓燕 施家威 +1 位作者 李继革 毛国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92-3398,共7页
目的了解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与滴滴涕(dichloro diphenyl trichloroethanes,DDTs)在杭州湾南岸滩涂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方法于2018年4月采集杭州湾南岸地区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0~80 cm)滩涂沉积物,利用气相色谱-串联... 目的了解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与滴滴涕(dichloro diphenyl trichloroethanes,DDTs)在杭州湾南岸滩涂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方法于2018年4月采集杭州湾南岸地区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0~80 cm)滩涂沉积物,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了该区域中HCHs与DDTs的含量,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使用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其生态学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样品中均检出HCHs与DDTs,含量分别为3.33~4.20μg/kg与3.37~4.73μg/kg,主要以β-HCH、δ-HCH以及DDE为主,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历史性工业品,整体污染处于较低水平;20.3%的沉积物样品中DDEs含量以及28.1%的样品DDTs总量介于阈值效应浓度(threshold concentration,TECs)和可能效应浓度(prob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PECs)之间。结论杭州湾南岸沉积物中HCHs与DDTs的污染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小的生态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南岸 沉积物 六六六 滴滴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