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走在学宦之间——曾在原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任教的史学名家李泰棻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韶旭 寇振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5-59,共5页
李泰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为学著作等身,为宦颇有传奇色彩,为学为宦互为表里。他曾经在原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工作3年有余。通过对李泰棻从教、从政、从戎、治学等方面的深入挖掘认为,李泰棻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其精神世界里... 李泰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为学著作等身,为宦颇有传奇色彩,为学为宦互为表里。他曾经在原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工作3年有余。通过对李泰棻从教、从政、从戎、治学等方面的深入挖掘认为,李泰棻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其精神世界里蕴涵着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思想和远离政治的隐士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泰棻 为人 为学 为宦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李泰棻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建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李泰棻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和专门史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20世纪20年代,他深入探讨了中西史学交融的论述模式,并对近代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的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观点,对后来梁启超等人的史学理论著述也... 李泰棻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和专门史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20世纪20年代,他深入探讨了中西史学交融的论述模式,并对近代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的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观点,对后来梁启超等人的史学理论著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泰棻 中西史学交融 近代史学理论模式 史学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泰棻方志学理论述评
3
作者 王志略 《史志林》 2000年第2期49-53,共5页
从方志学理论的发展史来看,清代是我国古代方志修纂的鼎盛时期,也是方志学理论的成熟时期。顾炎武、章学诚等在方志编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方志编纂理论,对我国方志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章学诚后200年,方志编修的范围和领域... 从方志学理论的发展史来看,清代是我国古代方志修纂的鼎盛时期,也是方志学理论的成熟时期。顾炎武、章学诚等在方志编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方志编纂理论,对我国方志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章学诚后200年,方志编修的范围和领域虽不断扩展,但系统化的方志理论并未形成。迨至民国20至30年代,出于修志的需要,涌现了一批以新史学理论为指导的方志理论著作。这些方志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之前代更为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泰棻 方志学理论 中国 编纂方法 指导思想 体例特征
全文增补中
唐濮恭王李泰墓志铭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9,共7页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出次子,主要生活在武德与贞观二朝,地位显赫,才能卓著,深受太宗和朝中大臣的喜爱与拥戴。唐史中关于李泰的记载较多。李泰墓志铭的出土,可补史料之不足,使学界关于李泰研究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湖北十堰 郧县 唐代 李泰 墓志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政治之间:李承乾注《汉书》与李泰撰《括地志》
5
作者 谢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唐初贞观年间,宫廷文化学术活动活跃,主要有太子李承乾注《汉书》、李泰魏王府撰《括地志》等。这些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唐初文化学术的繁荣,也给后世带来重要影响;但这些文化学术活动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是为当时的储位之争服务,... 唐初贞观年间,宫廷文化学术活动活跃,主要有太子李承乾注《汉书》、李泰魏王府撰《括地志》等。这些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唐初文化学术的繁荣,也给后世带来重要影响;但这些文化学术活动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是为当时的储位之争服务,其本质是带有政治目的的文化学术活动,是政治斗争在文化学术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承乾 《汉书注》 李泰 《括地志》 学术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儒家化的思想史八卦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海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一 我谈庄子儒家化的思想史八卦,附带谈一谈孟子与庄子在思想史上的一些新关系。我们平时读的思想史写得很严肃,而我们现在说思想史有八卦,这大概是说这个题目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我对"八卦"这个词解读一下。我们平时聊天,不会甲乙... 一 我谈庄子儒家化的思想史八卦,附带谈一谈孟子与庄子在思想史上的一些新关系。我们平时读的思想史写得很严肃,而我们现在说思想史有八卦,这大概是说这个题目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我对"八卦"这个词解读一下。我们平时聊天,不会甲乙丙丁,不会特别严谨,而是八卦的成分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儒家化 田子方 甲乙丙丁 庄周 日常交谈 李泰棻 觉浪道盛 《渔父》 应帝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石窟《伊阙佛龛之碑》浅析
7
作者 陈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9期10-13,共4页
《伊阙佛龛之碑》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宾阳三洞的摩崖石刻,是中国唐朝皇家碑刻艺术的典范,由魏王李泰出资为过世的母亲文德皇后祈福开凿,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碑文1600余字,文辞秀美,楷书冠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 碑刻 唐朝 李泰 楷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宫内厅书陵部藏“残卷”管窥《括地志》的原貌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括地志》是唐代的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在唐宋以降地理类志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南宋时亡佚后,乾嘉学人始做辑佚,至今主要有四个本子,虽勤且有功,但都无法展示《括地志》之原貌。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残卷"保存了《... 《括地志》是唐代的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在唐宋以降地理类志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南宋时亡佚后,乾嘉学人始做辑佚,至今主要有四个本子,虽勤且有功,但都无法展示《括地志》之原貌。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残卷"保存了《括地志》原貌的部分,基本坐实了《括地志》"分道(部)计州"、"州下为县"的体例,展示了条目分类、排序上的清晰脉络。"残卷"对《括地志》"翻缉疏录"的特点提供了具体的理解和补充,可对唐代相关史志进行校勘和重新认识。"残卷"还首次清晰地告诉我们,李泰并非只是《括地志》挂名的作者,他曾实际参与到《括地志》的修纂工作中;目前认定的所谓《序略》,也是《初学记》从自身需要引述,其内容不当是五卷或五十卷之《括地志序略》。《括地志》的辑佚工作有必要重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地志》“残卷” 辑校本 李泰 《序略》
原文传递
常璩笔下《华阳国志》堪称最早的“天府通APP”
9
作者 杨灿 《先锋》 2020年第7期68-69,共2页
大统一之局从而赖以稳定,则方志诸家有其功矣。公元1世纪至4世纪间,地方史志虽已发达,率皆偏记一类,无全面描绘之巨文。其一书而兼备各类,上下古今,纵横边腹,实自常璩之《华阳国志》创始。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中,常璩和陈寿一样,是闻名... 大统一之局从而赖以稳定,则方志诸家有其功矣。公元1世纪至4世纪间,地方史志虽已发达,率皆偏记一类,无全面描绘之巨文。其一书而兼备各类,上下古今,纵横边腹,实自常璩之《华阳国志》创始。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中,常璩和陈寿一样,是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家,两人写的巨著被称为"两晋两国志,光焰万丈长"。后世地方志多以"志"命名,承袭于《华阳国志》。李泰棻在其《方志学》中说,最古以志名书者,首推常璩《华阳国志》;张舜徽《中国地方志总论》认为,《华阳国志》是一部最早以"志"为书名的地方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称,现存最早的以"志"命名的志书,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国志》 地方史志 史学大家 历史名人 方志学 中国地方志 李泰棻 常璩
原文传递
焦点人物
10
《瞭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34-34,共1页
马英九:高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思:“人民友谊使者”逝世;严文井;“童话爷爷”永别孩子;平林:斗歹徒献身的法院书记员;李泰:以“乐”骗人终落法网。
关键词 马英九 中国国民党 希思 英国 外交官 严文井 平林 法院 书记员 李泰 合同诈骗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