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應禎《致劉昌札》寫作年份考——以成化年間編纂“宋史”、校書及藏碑諸事爲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龍德俊 《书法研究》 2020年第1期108-128,2-4,161-162,共26页
李應禎(1431—1493)爲活躍于明代成化年間的吴門書法家,存世書迹分布在國内外各博物館。有關其史事和書論,都是其學生及弟子轉載得知,第一手資料極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有《三吴墨妙册》(文物館館藏編號:1999.0101),[1]在文獻中最... 李應禎(1431—1493)爲活躍于明代成化年間的吴門書法家,存世書迹分布在國内外各博物館。有關其史事和書論,都是其學生及弟子轉載得知,第一手資料極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有《三吴墨妙册》(文物館館藏編號:1999.0101),[1]在文獻中最早爲王世貞(1526—1590)《弇州四部稿》著録記載,册中收録一通李應禎《致劉昌(1424—1480)札》,從鑒藏印記可知,此札自王世貞後,經清初程可則(活躍于順治及康熙年間)和蔣超(1630—1673)收藏。此札内容頗詳盡,爲二人討論有關成化年間官方及私人編書、審校及藏書諸事。明代中期,官方編書實爲文化重事,根據此事,能够準確地爲李應禎此信札考訂年份。由于前人研究李應禎的書法個案闕如,筆者謹作此文,以補充李應禎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應禎 劉昌 成化年間 編書 宋史 魯齋遺書 許衡
原文传递
張弼與吴中人士的交往——李應禎《致沈周信札》研究
2
作者 高明一 《书法研究》 2020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李應禎寫于成化二十年《致沈周信札》,提到抄録明初文人童冀與王景詩作,與故宫博物院藏《枉問帖》、上海博物館藏《行書致吴寬札》爲相關事件。《致沈周信札》亦提到請沈周將張弼要給李應禎的草書立軸,寄到... 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李應禎寫于成化二十年《致沈周信札》,提到抄録明初文人童冀與王景詩作,與故宫博物院藏《枉問帖》、上海博物館藏《行書致吴寬札》爲相關事件。《致沈周信札》亦提到請沈周將張弼要給李應禎的草書立軸,寄到南京。李應禎女婿祝允明《書述》一文批評松江代表書家張弼,標舉同期吴門書家李應禎等人,後世遂將吴門、松江視爲書壇間較勁。然而張弼在成化二十年辭官後,寓居吴門,和沈周、李應禎、吴寬相往還,《致沈周信札》的出現,改變了後世既定的書史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枉問帖 行書致吴寬札 張弼 沈周 李應禎 吴寬
原文传递
国家图书馆藏孤本《醉翁亭集》考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远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醉翁亭集》是明弘治四年(1491)滁州知州曾显主持编辑的醉翁亭诗文合集,此后又有增刻本。迄今仅国家图书馆有孤本(增刻本)存世,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极高。本文考察《醉翁亭集》的成书背景与成书过程,考证该藏本的流传历史,指出《醉翁亭... 《醉翁亭集》是明弘治四年(1491)滁州知州曾显主持编辑的醉翁亭诗文合集,此后又有增刻本。迄今仅国家图书馆有孤本(增刻本)存世,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极高。本文考察《醉翁亭集》的成书背景与成书过程,考证该藏本的流传历史,指出《醉翁亭集》的历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 应祯 文徵明 梁同书 徐乃昌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徵明与苏轼 被引量:2
4
作者 凌利中 《上海文博论丛》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1470-1559),为明代中叶吴门书派的重要代表书家。其书法成就,王世贞(1526-1590)曾总结道:"公书法无所不规,仿欧阳率更(欧阳询)、眉山(苏轼)。
关键词 文徵明 吴门书派 文微明 吴门四家 应祯 吴宽 博物馆藏 朱承爵 书学 韩择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周时代的苏州书画鉴藏家群体
5
作者 黄朋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沈周(1427~1509年),这位吴门派的肇始者,作为15世纪乃至整个明代最著名的画家,其显赫的声名早巳载入画史,自不必多说。这里我们的视点也并不在沈周的书画艺术成就上,而集中于以沈周为核心的书画鉴藏群体的活动上。沈周沈周的成长始终... 沈周(1427~1509年),这位吴门派的肇始者,作为15世纪乃至整个明代最著名的画家,其显赫的声名早巳载入画史,自不必多说。这里我们的视点也并不在沈周的书画艺术成就上,而集中于以沈周为核心的书画鉴藏群体的活动上。沈周沈周的成长始终处在家庭为其营造的良好环境和不可多得的交游网络之中。青年时期,徐有贞、刘珏等年长藏家折辈与他的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藏 画史 徐有贞 吴宽 应祯 书画艺术 米友仁 郭忠恕 太白山图 朱存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吴门书派”
6
作者 丁伟 《艺术家》 2018年第3期33-33,共1页
明朝中叶,随着吴门书派的崛起,被元人书风桎梏百年的书坛,才开始进入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揭开了书法史上精彩的一幕。苏州地区人杰地灵,经济繁荣且文人荟萃,并形成了众多的书画流派,'吴门书派'便是其中之一[1]。该书派传至以祝... 明朝中叶,随着吴门书派的崛起,被元人书风桎梏百年的书坛,才开始进入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揭开了书法史上精彩的一幕。苏州地区人杰地灵,经济繁荣且文人荟萃,并形成了众多的书画流派,'吴门书派'便是其中之一[1]。该书派传至以祝允明、文徴明、王宠、陈淳等为代表的'吴中四家'阶段时,达到了如日中天的鼎盛期,正如王世贞《书苑卮言》说道:'天下书法归吾吴。'一、吴门书派溯源明代中叶,吴门书派成为主流,当时祝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书派 祝允明 文徵明 应祯 书法名家 孙过庭 书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论明代四大画家之文征明
7
作者 王彧浓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5期54-55,共2页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倘若相反呢?古往今来,数数看吧:王阳明5岁了,都不会说话,却终成一代圣人;爱因斯坦,9岁时都不能流利说话,他妈妈曾经一度以为他是弱智;爱迪生5岁才会说话;陈景润成年后还是结结巴巴;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靠嘴上功...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倘若相反呢?古往今来,数数看吧:王阳明5岁了,都不会说话,却终成一代圣人;爱因斯坦,9岁时都不能流利说话,他妈妈曾经一度以为他是弱智;爱迪生5岁才会说话;陈景润成年后还是结结巴巴;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靠嘴上功夫名扬天下,却是在4岁时,才学会说话的……明代有一位被称为"四绝"的全才,却是在11岁,才开始能说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周立波 陈景润 会说话 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 吴门画派 书风 应祯 吴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徵明“早晚都有粥吃”
8
作者 曹子亮 《中国书画》 2005年第4期155-155,共1页
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极佳,驰誉中外。不过,小时候的他一点部不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出奇地笨,据说他到11岁的时候才刚刚能开口说话。可以说,他真正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对此,《明史》有记载日:&... 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极佳,驰誉中外。不过,小时候的他一点部不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出奇地笨,据说他到11岁的时候才刚刚能开口说话。可以说,他真正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对此,《明史》有记载日:"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拔。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三位老师在当时的声望部极高,但文徵明不想通过老师来宣传自己,而是发奋努力,让自己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单说书法,为了练好小楷,他以智永禅师的《干字文》为范本,每天临写一遍,直到晚年仍旧坚持不辍。通过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公认的书画名家。而且,更为可贵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吴门画派 永禅师 文微明 吴宽 应祯 书画名家 临写 《明史》 衡山居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应祯行书致陈璚《别后札》考释
9
作者 伏冲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1,104-107,111,113-115,118-121,F0002,1,共16页
新见明代书法家李应祯致陈璚信札,除陈述自身际遇、思想外,还提及双方友朋如周庚、吴宽、沈周等吴门文人的近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在考证此札创作时间的基础上,对当时李应祯的交游进行了探究,增补了对吴门文人交谊圈的新认识。同... 新见明代书法家李应祯致陈璚信札,除陈述自身际遇、思想外,还提及双方友朋如周庚、吴宽、沈周等吴门文人的近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在考证此札创作时间的基础上,对当时李应祯的交游进行了探究,增补了对吴门文人交谊圈的新认识。同时,此札的书写特点为了解李应祯中年书风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 应祯 陈璚 吴宽 沈周
原文传递
明 李应祯 行书致刘昌札
10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49,共2页
李应祯(一四三一—一四九三),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祝允明外父。其先为汴人,后寓长洲。景泰四年乡试中式,不就会试,成化元年与张骏同召为中书舍人,直文华殿。成化八年因忤旨拒写佛经,遭廷杖,乞归省祭。后任南京兵部... 李应祯(一四三一—一四九三),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祝允明外父。其先为汴人,后寓长洲。景泰四年乡试中式,不就会试,成化元年与张骏同召为中书舍人,直文华殿。成化八年因忤旨拒写佛经,遭廷杖,乞归省祭。后任南京兵部武选员外郎、车驾司、太仆寺少卿等职。平生所好惟藏书与文章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祯
原文传递
送去诸蹄和粥米,聊表心意——李应祯《致储巏札》
11
作者 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21年第2期46-46,共1页
李应祯(1431-1493),初名牲,一名维熊,字应祯,以字行,晚更字贞伯,号范庵,长洲人。景泰间举人,入太学,初授中书舍人,累宫至南京太仆少卿。精书法,诸体兼备。祝允明岳父。在书法上,他是文徵明的老师,文徵明很年轻的时候就师从他学习书法,... 李应祯(1431-1493),初名牲,一名维熊,字应祯,以字行,晚更字贞伯,号范庵,长洲人。景泰间举人,入太学,初授中书舍人,累宫至南京太仆少卿。精书法,诸体兼备。祝允明岳父。在书法上,他是文徵明的老师,文徵明很年轻的时候就师从他学习书法,他又是祝允明的岳父,祝允明的书法也得到他的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应祯 祝允明 学习书法 中书舍人 以字行
原文传递
明代书画作品中的赵孟順规式鉴考
12
作者 张彬 《艺术市场》 2024年第9期36-43,共8页
元代诗人虞集认为赵孟顺“百世后可为一代规式”,而明代书画家们正是在艺术的道路上践行了这一点——他们在继承传习赵孟规式的同时力求创新与嫂变,远追晋唐,近承宋元,出现了以规掌元赵孟顺为主体,并赋予时代特性和个人创变的书画家,如... 元代诗人虞集认为赵孟顺“百世后可为一代规式”,而明代书画家们正是在艺术的道路上践行了这一点——他们在继承传习赵孟规式的同时力求创新与嫂变,远追晋唐,近承宋元,出现了以规掌元赵孟顺为主体,并赋予时代特性和个人创变的书画家,如宋克、胡俨、钱溥、钱博、于谦、徐有贞、李应祯、沈粲、陈谦、刘珏、姚绶、金琮、祝允明、文徽明、唐寅以至明末的詹景凤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作品 赵孟 詹景凤 文徽明 应祯 刘珏 时代特性 祝允明
原文传递
信札价值探微
13
作者 骆海燕 《收藏投资导刊》 2015年第6期58-61,共4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而在如今的太平盛世,家书依旧"抵万金",因为名人的家书、信札渐渐成为收藏拍卖界的新宠。近年来,信札收藏作为一个小众但极具文史价值的门类,愈来愈受到藏家关注。
关键词 尺书 万金 中国嘉德 平安帖 拍卖行业 淳化阁帖 应祯 艺术品拍卖 文物艺术品 文字记录
原文传递
流动的画廊——明中期苏州书画鉴藏圈交流方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朋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17,共7页
收藏与赏玩书画于古代文人是介于经世治国的正事与玩乐之间的一种状态,既有审美的享受,又是件挺清雅的事,不会流于玩物丧志的境地。于是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刚刚走进仕途或小康生活的庶民,无不附庸风雅。每个人其实部有他的审美溯求,不论... 收藏与赏玩书画于古代文人是介于经世治国的正事与玩乐之间的一种状态,既有审美的享受,又是件挺清雅的事,不会流于玩物丧志的境地。于是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刚刚走进仕途或小康生活的庶民,无不附庸风雅。每个人其实部有他的审美溯求,不论贵贱,不分雅俗。当然对于从事书画创作的文人而言,他们在观赏真迹方面就有着更加迫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鉴藏 文微明 藏家 苏州地区 应祯 真赏斋图 书画创作 朱存理 寓意于物 万岁通天帖 沈周 画廊
原文传递
略论明代书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15
作者 张金梁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4,共3页
一书法对文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惯性,明初文化为元之余波。永乐年间,朱棣颇重文治,召文人墨客聚集朝廷编纂《永乐大典》。在书法上重沈度、沈粲兄弟,谓之『我朝羲、献』,一时台阁内外趋之若鹜;在科举上,将朱熹等所注《四书》,《五经》颁... 一书法对文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惯性,明初文化为元之余波。永乐年间,朱棣颇重文治,召文人墨客聚集朝廷编纂《永乐大典》。在书法上重沈度、沈粲兄弟,谓之『我朝羲、献』,一时台阁内外趋之若鹜;在科举上,将朱熹等所注《四书》,《五经》颁布天下,为惟一的科举考试内容,于是理学大兴。继之以『三杨』为首的阁臣文风笼罩朝野,至此书法、诗文『台阁体』形成。之后,明代书法和诗文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诗文 文学 行草书 应祯 台阁体 徐渭 书林藻鉴 文征明 祝允明 书法论 马宗霍
原文传递
探秘文徵明的书画鉴藏
16
作者 成梵 《收藏投资导刊》 2017年第19期46-53,共8页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古代书画作品大量出现在江南地区太湖—隅,鉴藏家群体和书画掮客们频繁参与书画交易活动,他们之间相互交往,形成较为成熟品鉴理念。其中文徵明作为较具代表性的鉴定人物之一,书画鉴定方面有"大法眼"和"具眼"之称...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古代书画作品大量出现在江南地区太湖—隅,鉴藏家群体和书画掮客们频繁参与书画交易活动,他们之间相互交往,形成较为成熟品鉴理念。其中文徵明作为较具代表性的鉴定人物之一,书画鉴定方面有"大法眼"和"具眼"之称,文徵明曾言:"余有生嗜古人书画,尝忘寝食。每闻一名绘,即不远几百里,扁舟造之,得一展阅为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鉴藏 书画作品 书画鉴定 嘉靖 项元汴 嗜古 宣和书谱 万历 应祯
原文传递
三吴墨妙的历史文化生态
17
作者 郑培凯 《书城》 2019年第2期5-17,共13页
一三吴,是古代对江南的地理通称,含义比较模糊,所指为吴兴、吴郡、会稽三地。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三吴作为地理名称,历代指谓有所不同,虽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要范围,但也经常包括了长江及钱塘江下游的广大地区。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应祯 祝允明 文徵明 陆师道 王世贞
原文传递
吴门书派摭谈
18
作者 万新华 《东方艺术》 2006年第16期6-39,2-3,共34页
  "吴门",即今苏州之别称.明代中叶以来,苏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形成了以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1470~1559)为领袖,以陈淳(1483~1544)、王宠(1494~1533)等为中坚,包括徐有贞(1407~1472)、沈周(1427~1509)、李应祯...   "吴门",即今苏州之别称.明代中叶以来,苏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形成了以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1470~1559)为领袖,以陈淳(1483~1544)、王宠(1494~1533)等为中坚,包括徐有贞(1407~1472)、沈周(1427~1509)、李应祯(1431~1493)、吴宽(1435~1504)等前辈和文彭(1497~1573)、文嘉(1499~1582)、王榖祥(1501~1568)、彭年(1505~1566)、许初(?~1573)、钱榖(1508~1578)、周天球(1514~1595)、陆师道(1517~1580)、王穉登(1535~1612)等后辈在内的书法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书派 书家 祝允明 文微明 文徽明 应祯
原文传递
文徵明《真赏斋图》卷赏析
19
作者 万寿 《文物天地》 2000年第2期35-35,共9页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中期的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一起,被称为'吴门画派',又称'吴门四家'。他对吴门画派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代表那个时代的卓越的书画艺术大师。其书画艺术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极...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中期的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一起,被称为'吴门画派',又称'吴门四家'。他对吴门画派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代表那个时代的卓越的书画艺术大师。其书画艺术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极大。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江苏苏州人。幼时不聪慧,稍长始才智颖发,诗文书画俱佳,常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赏斋图 文微明 应祯
全文增补中
文徽明“受贿”赈灾
20
作者 郑凛 吕芳 《七彩语文(初中)》 2015年第5X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文徽明 文徵明 吴中四才子 衡山居士 明代中期 应祯 画史 几十年如一日 鲤鱼跳龙门 绘画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