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杉阔异龄复层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5
1
作者
徐海东
苑海静
+2 位作者
熊静
虞木奎
成向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5,共9页
[目的]研究杉木纯林转化为杉木阔叶树异龄复层混交林(简称杉阔复层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结构优化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开化不同树种构建的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杉木纯林转化为杉木阔叶树异龄复层混交林(简称杉阔复层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结构优化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开化不同树种构建的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WSA)稳定性以及全土和团聚体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和镁(Mg)储量的变化。[结果](1)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0.25 mm)占比最高;与杉木纯林相比,复层林均显著增加>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5 mm)比例,同时也显著提高土壤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团聚体分形维数(D)。(2)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不同粒级团聚体中SOC和TN储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为WSA>5 mm、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WSA2~5 mm)>0.25~2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WSA0.25~2 mm)>WSA<0.25 mm,而不同粒级团聚体中TP和Mg储量差异较小。(3)全土和团聚体有机碳及养分储量主要受>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SOCA>5 mm)、2~5 mm粒径团聚体总氮(TNA2~5 mm)含量以及土壤pH的影响;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受WSA>5 mm、土壤pH以及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SOCA2~5 mm)含量的影响。(4)复层林不同伴生树种对团聚体组分、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有重要影响,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杉木纯林引入紫楠(杉木+紫楠)后显著影响全土和团聚体磷镁储量以及MWD和GMD;杉木纯林引入红茴香(杉木+红茴香)后显著影响全土和团聚体碳氮储量。[结论]杉阔异龄复层林的构建有利于改善杉木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尤以乔木阔叶树种紫楠和红茴香引入,对杉木纯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异龄复层林
杉
木纯
林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连晓倩
田云龙
+4 位作者
黄健
钟兆全
周垂帆
黄伟
吴鹏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2,共10页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hm^(-2)、630株·hm^(-2)和810株·hm^(-2)等4个间伐保留密度处理,分别进行林下套种900株·hm^(-2)闽楠形成杉阔复层林,测定分析林下套种5 a后闽楠冠型、侧枝长度、分枝角、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值,以及侧枝、茎干和叶片不同器官生物量等主要适应性生长指标的差异,探讨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树冠形态特性、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杉木下套种的闽楠2级侧枝长、1级和2级侧枝密度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闽楠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表现出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杉木林分密度375株·hm^(-2)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杉木林分密度810株·hm^(-2),相差80.97 cm^(2)和10.43 cm^(2)·g-1;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值均高于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低林分密度下(375株·hm^(-2)和570株·hm^(-2))套种的闽楠下层树冠叶片、总叶片生物量、以及侧枝和茎干生物量均显著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p<0.05)。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通过增加株高,促进侧枝生物量积累;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减少对株高的投资,从而增加叶片生物量的积累。[结论]在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下,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闽楠生物量积累,侧枝生长,其生长状况较好;在高林分密度下(630株·hm^(-2)和810株·hm^(-2)),闽楠可通过促使叶片长度变长,增大叶片比叶面积,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捕获效率等变化来增强光捕获能力,从而适应光照资源不足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异龄复层林
林
下套种
间伐保留密度
侧枝生长
生物量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阔异龄复层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5
1
作者
徐海东
苑海静
熊静
虞木奎
成向荣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人工林增效与生态服务提升综合集成与示范”(2017YFC0505506)
“低效用材林结构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YFC0505502)。
文摘
[目的]研究杉木纯林转化为杉木阔叶树异龄复层混交林(简称杉阔复层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结构优化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开化不同树种构建的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WSA)稳定性以及全土和团聚体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和镁(Mg)储量的变化。[结果](1)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0.25 mm)占比最高;与杉木纯林相比,复层林均显著增加>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5 mm)比例,同时也显著提高土壤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团聚体分形维数(D)。(2)杉阔复层林和杉木纯林不同粒级团聚体中SOC和TN储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为WSA>5 mm、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WSA2~5 mm)>0.25~2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WSA0.25~2 mm)>WSA<0.25 mm,而不同粒级团聚体中TP和Mg储量差异较小。(3)全土和团聚体有机碳及养分储量主要受>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SOCA>5 mm)、2~5 mm粒径团聚体总氮(TNA2~5 mm)含量以及土壤pH的影响;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受WSA>5 mm、土壤pH以及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SOCA2~5 mm)含量的影响。(4)复层林不同伴生树种对团聚体组分、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有重要影响,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杉木纯林引入紫楠(杉木+紫楠)后显著影响全土和团聚体磷镁储量以及MWD和GMD;杉木纯林引入红茴香(杉木+红茴香)后显著影响全土和团聚体碳氮储量。[结论]杉阔异龄复层林的构建有利于改善杉木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尤以乔木阔叶树种紫楠和红茴香引入,对杉木纯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关键词
杉阔异龄复层林
杉
木纯
林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储量
Keywords
uneven-aged mixe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monocultur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stability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nutrient stocks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连晓倩
田云龙
黄健
钟兆全
周垂帆
黄伟
吴鹏飞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顺昌县国有林场
顺昌县林业局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2,共10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技术”(2021YFD2201304)资助。
文摘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树型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hm^(-2)、630株·hm^(-2)和810株·hm^(-2)等4个间伐保留密度处理,分别进行林下套种900株·hm^(-2)闽楠形成杉阔复层林,测定分析林下套种5 a后闽楠冠型、侧枝长度、分枝角、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值,以及侧枝、茎干和叶片不同器官生物量等主要适应性生长指标的差异,探讨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树冠形态特性、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杉木下套种的闽楠2级侧枝长、1级和2级侧枝密度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闽楠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表现出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杉木林分密度375株·hm^(-2)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杉木林分密度810株·hm^(-2),相差80.97 cm^(2)和10.43 cm^(2)·g-1;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值均高于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低林分密度下(375株·hm^(-2)和570株·hm^(-2))套种的闽楠下层树冠叶片、总叶片生物量、以及侧枝和茎干生物量均显著大于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p<0.05)。375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通过增加株高,促进侧枝生物量积累;810株·hm^(-2)林分密度处理下,闽楠减少对株高的投资,从而增加叶片生物量的积累。[结论]在低林分密度(375株·hm^(-2)和570株·hm^(-2))下,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闽楠生物量积累,侧枝生长,其生长状况较好;在高林分密度下(630株·hm^(-2)和810株·hm^(-2)),闽楠可通过促使叶片长度变长,增大叶片比叶面积,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捕获效率等变化来增强光捕获能力,从而适应光照资源不足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杉阔异龄复层林
林
下套种
间伐保留密度
侧枝生长
生物量分配格局
Keywords
uneven-aged mixed-canopy of Chinese fir with broadleaved forest
underplanted trees
thinning residual density
lateral branch growth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
分类号
S722.8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杉阔异龄复层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的影响
徐海东
苑海静
熊静
虞木奎
成向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连晓倩
田云龙
黄健
钟兆全
周垂帆
黄伟
吴鹏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