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绩效提升策略
1
作者 汪洁琼 刘辰宇 +1 位作者 王敏 柯楠 《住宅科技》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滨水空间改造提升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密度城区滨水空间改造前后空间绩效增益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的角度,构建量化评价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的指标体系;聚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对上海苏州河... 滨水空间改造提升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密度城区滨水空间改造前后空间绩效增益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的角度,构建量化评价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的指标体系;聚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对上海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进行空间绩效评估,分析贯通前后其生态系统服务簇以及各段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的变化,深入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论可为高密度城区中河道滨水空间的提升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空间绩效 城市滨水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上海苏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2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290.1839亿元减至2018年的289.8530亿元,减少率为0.1140%,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权衡协同关系表明,2002—2018年,张家界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呈现出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时空变化 湖南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3
作者 谭佳欣 王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3-1574,共12页
研究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于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析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综合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旅游生态系统... 研究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于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析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综合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定量分析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轴线呈现“东密西疏、北疏南密”的非均衡特征,武陵源-永定始终为强联系关系,武陵源、冷水江、鹤城、吉首和永定的度数中心度均值远高于其他地区。(2)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单一地类动态度大小排序为:建设用地>水域>草地>耕地>林地;林地和耕地相互转化是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表现形式。(3)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与旅游生态系统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心性(CSCN)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不同地类的动态度与CSCN的权衡协同关系具有阶段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可为促进区域旅游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系统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土地利用转型 权衡协同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下昌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及权衡协同研究
4
作者 陈梦茜 王承武 闫天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以新疆昌吉市为例,基于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预测2030年多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10—2030年昌吉市... 以新疆昌吉市为例,基于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预测2030年多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10—2030年昌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其中城市发展情景下变化最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变化最缓和。2010—2020年,昌吉市ESV减少6.93亿元。2020—2030年,城市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下ESV分别减少6.53亿、6.26亿、6.11亿元;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0.50亿元,各单项ESV也呈增长趋势。昌吉市生态系统服务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北部荒漠以及中部建设用地区域表现为低-低协同,南部林地、草地主要为高-高协同,高-低权衡和低-高权衡呈点状在湿地周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多情景预测 PLUS模型 权衡协同 昌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的生态空间优化路径
5
作者 刘颂 张浩鹏 吴鼎闻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确权衡协同转化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评估尺度为价值判断依据,阐释生态空间异质性决定权衡协同异质性。从“效应评估”“驱动力解析”和“格局塑造”3个方面建构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增益为目标的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思路。以芜湖市为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规律、关键驱动力及其作用,建构多情景生态空间格局方案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理论的实践应用指引方向,同时创新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 生态空间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衡协同效应的安徽省生态功能区识别及情景模拟
6
作者 黄木易 汤玉茹 +1 位作者 郭芹 吴雪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0-464,共15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有效满足特定区域在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根据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特定生态属性,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服...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有效满足特定区域在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根据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特定生态属性,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识别生态功能区可为生态功能修复与治理提供精准和差异化调控依据.以安徽省为例,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和分析2000~2020年间安徽省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效应,基于SOM(自组织映射)模型提取的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功能区,最后运用PLUS模型模拟2050年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趋势并提出调控思路.结果表明:①安徽省2000~2020年期间,产水服务、土壤保持不断增加,而固碳服务、生境质量及粮食供给则呈降低趋势.安徽省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空间格局为“南高北低”.研究区能提供两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约占50%,能提供全部生态服务的区域仅约占11%,不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分别由2000年的0.07%上升到2020年的4.85%.②产水服务、固碳服务、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密切的协同效应,而产水服务和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权衡效应.③据此为研究区提取了4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粮食供给簇、生态保育簇、人居环境簇和森林防护簇.最终将安徽省域划分为农业生态区、生态涵养区、城镇发展区和森林生态防护区,并提出差异化调控对策.④多情景模拟分析显示,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最优,粮食生产在耕地保护情景下最高,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显著提升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效应 生态功能分区 多情景模拟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归因分析
7
作者 张恺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王国严 李蓝星 党伟洋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6,共11页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3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揭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川西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并分析了川西高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3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揭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川西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并分析了川西高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储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双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了川西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使用冗余分析揭示了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川西高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249.24 mm,土壤保持量为226.18 t/hm^(2),碳存储量为118.56 t/hm^(2)。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之间以及水源涵养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呈增强趋势,土壤保持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保持稳定。[结论]2000—2020年,协同关系是川西高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水源涵养主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土壤保持主要受林地、灌木和降水影响,碳存储主要受林地和灌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冗余分析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唐晓叶 宁启蒙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揭示了2000―2020年的粮食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类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引入人类活动...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揭示了2000―2020年的粮食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类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引入人类活动强度指数,综合自然和人为因素,并运用地理探测模型遴选出了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内粮食生产呈上升趋势,其余3类服务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生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株潭西南部;碳储量、生境质量与土壤保持量高值区主要在东北部。2)2000―2020年,生境质量、碳储量与土壤保持量间3组关系均呈协同,其他均呈权衡关系。3)单因子探测结果中,2000年和2020年高程对6组权衡协同关系均有较大影响;其次为年均降雨量。4)交互因子探测结果中,2000年高程与年均降雨量影响显著;2020年高程与人均生产总值作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驱动机制 长株潭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下宁夏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彭蓓 任宗萍 +3 位作者 李鹏 王凯博 贺国凯 王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44,共13页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缺少对未来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测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采用PLUS模型...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缺少对未来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测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未来自然情景、耕地保护情景以及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基于InVEST模型量化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存、土壤保持、产水以及粮食生产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三种情景下的产水量较现状年份减少,土壤保持量和固碳量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大,分别为7.98×107 t和4.72×108 t,粮食产量在耕地保护情景下最大,达到了1.52×107 t;从全省尺度上来看,仅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协同关系,但在区域尺度和县区尺度下,产水和固碳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空间尺度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旭 王浩 +1 位作者 赵志龙 赵菲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相关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库区2005—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18年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940亿...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相关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库区2005—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18年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940亿元,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42亿元。(2)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较为稳定,呈现南高北低格局,空间相关类型均为正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益地区集聚于金沙江沿岸。(3)库区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与供给、调节、文化服务之间表现为权衡关系,供给、调节、文化服务两两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各乡镇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以协同关系为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水电工程的实施能改善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库区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梯级水电工程 库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志洪 王晖 +4 位作者 汪继斌 李爱博 黄润霞 周本智 王懿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 基于1995—2019年6期多源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对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服务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和相关分析来探究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缓慢增加;除产水服务外,其他3项服务的高值区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产水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和中部湖泊沿岸区域。综合来看,非热点区面积占比最高,Ⅳ类热点区面积占比最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在中高地形梯度区,非热点区和单一服务供给分布在低梯度区;在千岛湖流域,协同关系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其中产水量和碳储量为权衡关系,产水量和生境质量以及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高程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权衡协同关系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权衡协同 千岛湖流域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豹 陈国平 +2 位作者 赵俊三 尹莹 于祖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42,共20页
【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2035年自然... 【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三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了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00—202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84.21 km^(2)、154.40 km^(2);而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则减少,分别下降了438.63 km^(2)、89.86 km^(2)、99.47 km^(2)、10.65 km^(2)。2020—2035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水域、林地面积呈小幅扩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缩减趋势;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耕地和草地则减少;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则大量减少;(2)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产水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期间碳储量下降区域散落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西部存在大面积碳储量下降,东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碳储量增加;生境质量以带状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20 a间整体上呈现东西部大面积下降的变化趋势。至2035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明显提升,显示出生态保护对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高值区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影响。(3)2000—2020年,土壤保持-产水量的相关性最强,指数高于0.8;产水量-碳储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弱,且呈下降趋势。碳储量-产水量相关系数最低,土壤保持-产水量相关性系数最高。2020—2035年,各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呈协同关系。【结论】结果表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影响明显,其变化趋势和权衡协同关系亦存在空间差异,可为喀斯特地貌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许静 刘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3-1874,共12页
以甘肃省为研究区,通过耦合GMMOP与PLUS模型预测2030年4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分析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以甘肃省为研究区,通过耦合GMMOP与PLUS模型预测2030年4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分析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甘肃省碳储量减少0.081×10^(8)t,产水量增加3.086×1010m3,土壤保持量增加33.857×1010t,生境质量下降0.009.自然发展情景(ND)下,碳储量、产水量和生境质量均有下降,仅土壤保持量增加0.310×1010t;生态保护情景(EP)下,碳储量和土壤保持量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情景(ED)下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有降低;综合发展情景(CD)下,碳储量增加1.307×10^(8)t,其余3种服务均有下降.整体上,除白银市和嘉峪关市外,甘肃省各市州的四种生态系统服务间均呈相互增益的协同关系.4种情景下,大部分地区碳储量和产水量、碳储量和土壤保持、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间的协同关系无显著变化,而在ND、EP和CD情景下生境质量与碳储量及产水量的协同关系增强,与土壤保持的协同关系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GMMOP-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舒意 黄小兰 黄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目的]量化和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时空变化,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ESV当量因子法... [目的]量化和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时空变化,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ESV当量因子法、生态贡献率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探讨环鄱阳湖城市群ESV时空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4 163.50亿元、4 219.53亿元、4 202.93亿元,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研究期间各地类中林地的ESV最大,在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的ESV最大。(2) ESV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中高值格网分布于大型湖泊水库以及水系主干道,低值格网分布于城镇建成区和耕地开发程度高的乡村聚集区。ESV增加的区域主要为鄱阳湖外围,ESV减少的区域为南昌市区、九江市东北部、鹰潭市等区县的城镇建成区。(3)水域对ESV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环鄱阳湖城市群ESV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4)研究时段内协同关系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权衡关系集中存在于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水文调节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结论]修复和保护水域和林草地、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扩张是维护环鄱阳湖城市群ESV良性增长和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贡献率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 环鄱阳湖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衡协同视角下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倩鸿 田雅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67-6583,共17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盾、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例,在识别城市边缘区基础上,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水质净化、文化服务7种关键ESs进行评估,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自组织网络方法探究ESs权衡协同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分类及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苏州市918个村庄被识别为城市边缘区;2)生境质量与粮食供给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_((xy))=-0.77),生境质量与文化服务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_((xy))=0.95),2010—2022年间ESs间的关系以权衡效应为主,协同效应较少,整体权衡关系呈减弱趋势;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生态服务协调簇、生态服务失调簇、生态保育簇、生态游憩休闲簇以及生态风险加剧簇;4)提出了促进城市边缘区ESs协调,有助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时空演变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极端干旱区系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分析
16
作者 罗浩 菅政博 +3 位作者 孙廷廷 王悦霖 单娜娜 杨志莹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5-2256,共12页
【目的】研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协同关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方法】以极端干旱区新疆吐鲁番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 【目的】研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协同关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方法】以极端干旱区新疆吐鲁番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ESCI、ESTD模型等方法计算并预测2010~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吐鲁番市ESV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吐鲁番市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0.16×10^(4)hm^(2)和1.98×10^(4)hm^(2),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0.51×10^(4)、0.46×10^(4)、0.33×10^(4)和0.85×10^(4)hm^(2),各时间段土地利用转移模式为2010~2015年、2015~2020年以未利用地转草地为主,除未利用地外,草地转出和转入面积均最大;(2)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ESV分别为213.75×10^(8)、209.23×10^(8)和205.78×10^(8)元,呈直线下降趋势,共减少7.97×108元;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3种模拟情景下,ESV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山区高-南部荒漠低”;(3)2035年3种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以协同为主,“高-高”、“低-低”协同集聚区与ESV高值、低值区分布高度一致,权衡关系零星分布于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交界地带及其他局部地区。【结论】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ESV依次为207.90×10^(8)、213.06×10^(8)和240.40×10^(8)元,均高于2020年的E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因子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17
作者 曾凯豪 唐健 杨剩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7,共12页
研究目的:揭示2021年武汉市“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功能系统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不同主体功能情形设定下驱动因子的影响差异性,为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空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地理空间分... 研究目的:揭示2021年武汉市“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功能系统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不同主体功能情形设定下驱动因子的影响差异性,为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空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武汉市不同土地利用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农业生产功能的高值与较高值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北部与南部地区,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基本呈现“中心城区高、远城区低”的特征,生态功能的低值、高值分布特征则与建设用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高度关联;(2)研究区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互为协同关系(r=0.84),农业生产与非农生产功能(r=-0.25)、生活功能(r=-0.25)互为权衡关系,生态功能与非农生产功能(r=-0.36)、生活功能(r=-0.4)互为权衡关系,生态与农业生产功能则无明显相互关系(r=-0.027);(3)人类活动强度、距区中心远近、土地利用强度、地表径流量是影响当地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且在不同主体功能情形设定下,各因子的状态变化不尽相同。研究结论:武汉市应注重不同区域间的非农生产、生活功能平衡发展,通过建成区的生态宜居建设与城乡均衡发展改善土地利用功能间的权衡关系,并基于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制定差异化的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权衡协同关系 贝叶斯网络模型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钟骁勇 郭冬艳 唐彦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53,共11页
资源型城市矿业开发利用活动频繁,难免会对耕地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为探究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本文构建了“属性-功能-价值”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框架,并以资源型城市赣州市为例,采用生态... 资源型城市矿业开发利用活动频繁,难免会对耕地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为探究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本文构建了“属性-功能-价值”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框架,并以资源型城市赣州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赣州市耕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物质产出服务价值增幅大,但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等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近十年赣州市耕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赣州市耕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和空间异质性,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价值的协同关系最为显著,高值区均位于兴国县和宁都县等赣州市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龙南市等西南部和寻乌县等东南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坡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高程等因素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长时间序列资源型城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可为资源型城市耕地资源保护、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影响因素 耕地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19
作者 冶建明 李肇旗 谢斯琦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采用生态服务当量法、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究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特征,并基于服务簇提出吐鲁番市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建议,以期为合理规划区域生态资源和实现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生态服务当量法、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究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特征,并基于服务簇提出吐鲁番市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建议,以期为合理规划区域生态资源和实现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时间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减损趋势,服务价值变化与草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服务表现为逐年减少的协同增益关系;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为生态提升区、生态涵养区、生态脆弱区、农作物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区域应针对不同功能分区特点实施优化、提升及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关系 功能分区 吐鲁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庞彩艳 文琦 +2 位作者 丁金梅 吴昕燕 施琳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03-5013,共11页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相关性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相关性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北部;(2)研究期内,黄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呈现整体减少趋势,生境质量与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碳储量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与土壤保持-碳储量之间呈现协同关系;(4)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效应,不同分区之间差异较大。本文可为科学管理区域生态系统,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InVEST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