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古代权杖头渊源与演变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杨琳
井中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7,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权杖头的形制分析,探讨了它们与西方同类器的渊源关系,发现虽然中国古代权杖头的主要形制特征来源于西方,但在传入中国地区后也发生了演变,这些演变更多是由于掺杂当地人群某种理解和意识而形成的。除了由近东经中亚...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权杖头的形制分析,探讨了它们与西方同类器的渊源关系,发现虽然中国古代权杖头的主要形制特征来源于西方,但在传入中国地区后也发生了演变,这些演变更多是由于掺杂当地人群某种理解和意识而形成的。除了由近东经中亚传入中国西北,再沿长城沿线传播外,还可能有一条是从安纳托利亚高原、黑海沿岸、高加索、俄罗斯南部等地区沿欧亚草原之路传播至中国的内蒙古、宁夏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杖头
欧亚草原
蜻蜓眼
中西方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仿制石权杖头的实验考古及相关问题探讨
2
作者
温成浩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实验考古是了解人类早期技术过程的重要途径。对出土遗物的模拟复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制作过程及能量消耗。本文通过对石权杖头的实验仿制,重建了此类器物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选取、各类工具的使用,获取了制作此类石...
实验考古是了解人类早期技术过程的重要途径。对出土遗物的模拟复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制作过程及能量消耗。本文通过对石权杖头的实验仿制,重建了此类器物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选取、各类工具的使用,获取了制作此类石器消耗时间的量化指标,为理解石器加工技术流程和器物价值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
权杖头
实验考古
工艺流程
能量消耗
器物价值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东部与云南境内考古所见权杖头之比较研究
3
作者
乔豫
张琦
《东方收藏》
2023年第7期89-91,共3页
当前学术界对权杖头这类器物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其应为权力的具象化,具有唯一性、艺术性和非实用性。从材质上看,内蒙古东部、云南发现的权杖头均可分为石质、青铜质两种。从年代上看,内蒙古东部的权杖头分属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当前学术界对权杖头这类器物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其应为权力的具象化,具有唯一性、艺术性和非实用性。从材质上看,内蒙古东部、云南发现的权杖头均可分为石质、青铜质两种。从年代上看,内蒙古东部的权杖头分属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云南地区尚未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权杖头。但总体来说,这两个区域内共同存在着此类文化因素。这种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云南
权杖头
原文传递
从权杖头到鸠杖头——“杖”象征意义的演变
4
作者
夏才艺
《博物院》
2020年第3期43-55,共13页
“杖”所代表的权力意味,自原始社会经周至汉,有一个发展成熟到式微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授杖的要求逐渐降低,杖所代表的尊老养老意义愈发明显,并最终成为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意义,其转变的时间节点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但从总体...
“杖”所代表的权力意味,自原始社会经周至汉,有一个发展成熟到式微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授杖的要求逐渐降低,杖所代表的尊老养老意义愈发明显,并最终成为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意义,其转变的时间节点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但从总体来看,“杖”由最初的扶持之意上升到军事、政治权力的象征再回到敬老、养老的初衷,又体现了其本意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杖
(
头
)
王杖
鸠杖
原文传递
甘肃出土的北方式青铜器集粹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永平
《文物世界》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甘肃
北方式
青铜器
文物研究
鹰
头
形
权杖头
仿皮囊形铜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学堂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7,共7页
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210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
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210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化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之路
玉帛之路
权杖头
喇叭状铜耳环
四坝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所见三代权杖(头)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7
7
作者
李水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5,共10页
以往的研究认为,权杖在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只是游弋于华夏边缘,中原王朝似乎并未接受这一外来文化特质。本文梳理了以往在河南、山西和陕西考古发现的权杖(头),发现这些权杖均出自三代时期王畿内的高等级墓葬,其使用者包括诸侯国国君...
以往的研究认为,权杖在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只是游弋于华夏边缘,中原王朝似乎并未接受这一外来文化特质。本文梳理了以往在河南、山西和陕西考古发现的权杖(头),发现这些权杖均出自三代时期王畿内的高等级墓葬,其使用者包括诸侯国国君、国君夫人、高官、军事首领或高等贵族。从而证明,夏、商、周时期部分社会高层已接纳权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礼仪器具中的斧钺、青铜礼器并列,共同构成象征王权和身份等级的标志物。这一新认识对深化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三代
权杖
(
头
)
王权
象征
东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权力的象征与延伸——读李水城《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
8
作者
霍巍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权杖是世界古代文明中权力的表达和象征物,在考古发现中多以各种质地的杖头呈现。通过对李水城教授所著《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一书的介绍,对中国各地出土的杖头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探讨哪些属于代表权力、等级、威仪等含义的“权杖...
权杖是世界古代文明中权力的表达和象征物,在考古发现中多以各种质地的杖头呈现。通过对李水城教授所著《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一书的介绍,对中国各地出土的杖头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探讨哪些属于代表权力、等级、威仪等含义的“权杖”,而哪些可能与之无关。其中,较确凿与神权、王权有关的“权杖”应属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黄金杖体,此外羊甫头墓地M113随葬的人形铜首木杖也可能与“权杖”相关。考虑到三星堆和羊甫头都处在青铜时代“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的地理区位,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的“权杖”这一文化现象或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而云南青铜时代滇文化墓葬中出土的“杖头铜饰”与斯基泰文化中的杖头铜饰“器形相近、用途相同”,为理解外来文化中的“权杖”可能流传进入中国的途径提供了线索,或可由此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代和更为广阔的地域,来进一步考察由权杖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若干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杖头
中外文化交流
社会威仪器物
原文传递
南方地区所见早期铜杖头饰初探
被引量:
1
9
作者
乔苏婷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6,共9页
权杖最早出现在埃及与近东一带,其渊源可上溯至近万年前。近年来,中国境内的铜杖头饰逐渐受到关注,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权杖头与外来文化关联的讨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南方地区早期铜杖头饰主要分为立禽铜杖首,树形器和立鸟铜杖首—杖镦...
权杖最早出现在埃及与近东一带,其渊源可上溯至近万年前。近年来,中国境内的铜杖头饰逐渐受到关注,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权杖头与外来文化关联的讨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南方地区早期铜杖头饰主要分为立禽铜杖首,树形器和立鸟铜杖首—杖镦组合三类。它们的文化来源和功能不同于汉代"鸠杖"。从宏观上看,权杖及其他杖形器的造型、装饰可能受到了经横断山区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兼有使用者的再创造。具体到西南地区,双立禽铜杖首的对称性和立禽形象与树形器的结合,反映出地区间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化互动,及相关文化因素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杖头
铜杖
头
饰
鸠杖
一人双兽
原文传递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功用新探
被引量:
1
10
作者
高云逸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为重要的器类之一,有关其功用是该文化玉器研究中争议颇大的问题。从牛河梁遗址出土材料出发,运用形态比较及情境分析等方法,判定此类玉器应是与木柄组合使用的权杖头,是一种标示权力的特殊礼仪用具,...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为重要的器类之一,有关其功用是该文化玉器研究中争议颇大的问题。从牛河梁遗址出土材料出发,运用形态比较及情境分析等方法,判定此类玉器应是与木柄组合使用的权杖头,是一种标示权力的特殊礼仪用具,对其使用方式与功能提出了新的认识。红山文化筒形权杖头的辨析,说明我国有着独立起源且独具特征的权杖使用传统,而非全部与西方文化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筒形玉器
功用
权杖头
原文传递
小议大中祖己觚与大中爵
11
作者
孟庆旭
《西部考古》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论述的是殷墟出土的大中祖己觚与大中爵,通过器物铭文,讨论了权杖头的用途,分析得出器物铭文为纪事铭。
关键词
中
族徽
权杖头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代权杖头渊源与演变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杨琳
井中伟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7,共13页
基金
吉林大学基础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项目"考古视野下的早期中国青铜钺与王权研究"(项目号:2016zz02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权杖头的形制分析,探讨了它们与西方同类器的渊源关系,发现虽然中国古代权杖头的主要形制特征来源于西方,但在传入中国地区后也发生了演变,这些演变更多是由于掺杂当地人群某种理解和意识而形成的。除了由近东经中亚传入中国西北,再沿长城沿线传播外,还可能有一条是从安纳托利亚高原、黑海沿岸、高加索、俄罗斯南部等地区沿欧亚草原之路传播至中国的内蒙古、宁夏等地。
关键词
权杖头
欧亚草原
蜻蜓眼
中西方交流
Keywords
Maceheads, Eurasian steppes, Dragonfly-eyed glasses, Sino-westem exchanges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制石权杖头的实验考古及相关问题探讨
2
作者
温成浩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文摘
实验考古是了解人类早期技术过程的重要途径。对出土遗物的模拟复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制作过程及能量消耗。本文通过对石权杖头的实验仿制,重建了此类器物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选取、各类工具的使用,获取了制作此类石器消耗时间的量化指标,为理解石器加工技术流程和器物价值体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石
权杖头
实验考古
工艺流程
能量消耗
器物价值
Keywords
Stone mace head
Experimental archacology
Technical sequence
Energetic expenditure
Object value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内蒙古东部与云南境内考古所见权杖头之比较研究
3
作者
乔豫
张琦
机构
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
昆明市官渡区云大附中星耀学校
出处
《东方收藏》
2023年第7期89-91,共3页
文摘
当前学术界对权杖头这类器物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其应为权力的具象化,具有唯一性、艺术性和非实用性。从材质上看,内蒙古东部、云南发现的权杖头均可分为石质、青铜质两种。从年代上看,内蒙古东部的权杖头分属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云南地区尚未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权杖头。但总体来说,这两个区域内共同存在着此类文化因素。这种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云南
权杖头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权杖头到鸠杖头——“杖”象征意义的演变
4
作者
夏才艺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博物院》
2020年第3期43-55,共13页
文摘
“杖”所代表的权力意味,自原始社会经周至汉,有一个发展成熟到式微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授杖的要求逐渐降低,杖所代表的尊老养老意义愈发明显,并最终成为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意义,其转变的时间节点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但从总体来看,“杖”由最初的扶持之意上升到军事、政治权力的象征再回到敬老、养老的初衷,又体现了其本意的回归。
关键词
权杖
(
头
)
王杖
鸠杖
Keywords
Scepter(head)
king scepter
bird scepter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甘肃出土的北方式青铜器集粹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永平
机构
甘肃省博物馆
出处
《文物世界》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甘肃
北方式
青铜器
文物研究
鹰
头
形
权杖头
仿皮囊形铜壶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学堂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摘
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210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化传播问题。
关键词
青铜之路
玉帛之路
权杖头
喇叭状铜耳环
四坝文化
Keywords
Bronze Road
Road of Jade Objects and Silk Fabrics
mace
trumpet-shaped earrings
Siba Culture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所见三代权杖(头)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7
7
作者
李水城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前丝绸之路东段青铜文化年代研究”(批准号:16ZDA14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往的研究认为,权杖在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只是游弋于华夏边缘,中原王朝似乎并未接受这一外来文化特质。本文梳理了以往在河南、山西和陕西考古发现的权杖(头),发现这些权杖均出自三代时期王畿内的高等级墓葬,其使用者包括诸侯国国君、国君夫人、高官、军事首领或高等贵族。从而证明,夏、商、周时期部分社会高层已接纳权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礼仪器具中的斧钺、青铜礼器并列,共同构成象征王权和身份等级的标志物。这一新认识对深化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原
三代
权杖
(
头
)
王权
象征
东西文化交流
Keywords
Central Plains
Three Dynastie
Mace/Mace head
Kingship
symbol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权力的象征与延伸——读李水城《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
8
作者
霍巍
机构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文摘
权杖是世界古代文明中权力的表达和象征物,在考古发现中多以各种质地的杖头呈现。通过对李水城教授所著《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一书的介绍,对中国各地出土的杖头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探讨哪些属于代表权力、等级、威仪等含义的“权杖”,而哪些可能与之无关。其中,较确凿与神权、王权有关的“权杖”应属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黄金杖体,此外羊甫头墓地M113随葬的人形铜首木杖也可能与“权杖”相关。考虑到三星堆和羊甫头都处在青铜时代“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的地理区位,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的“权杖”这一文化现象或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而云南青铜时代滇文化墓葬中出土的“杖头铜饰”与斯基泰文化中的杖头铜饰“器形相近、用途相同”,为理解外来文化中的“权杖”可能流传进入中国的途径提供了线索,或可由此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代和更为广阔的地域,来进一步考察由权杖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若干片断。
关键词
权杖头
中外文化交流
社会威仪器物
Keywords
Heads of scepters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ultures
Artifacts of social authority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方地区所见早期铜杖头饰初探
被引量:
1
9
作者
乔苏婷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6,共9页
文摘
权杖最早出现在埃及与近东一带,其渊源可上溯至近万年前。近年来,中国境内的铜杖头饰逐渐受到关注,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权杖头与外来文化关联的讨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南方地区早期铜杖头饰主要分为立禽铜杖首,树形器和立鸟铜杖首—杖镦组合三类。它们的文化来源和功能不同于汉代"鸠杖"。从宏观上看,权杖及其他杖形器的造型、装饰可能受到了经横断山区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兼有使用者的再创造。具体到西南地区,双立禽铜杖首的对称性和立禽形象与树形器的结合,反映出地区间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化互动,及相关文化因素的传播路径。
关键词
权杖头
铜杖
头
饰
鸠杖
一人双兽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功用新探
被引量:
1
10
作者
高云逸
机构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安特生与中国史前史研究”(项目编号:HSWHYJJD20240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边疆考古与中华早期文明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为重要的器类之一,有关其功用是该文化玉器研究中争议颇大的问题。从牛河梁遗址出土材料出发,运用形态比较及情境分析等方法,判定此类玉器应是与木柄组合使用的权杖头,是一种标示权力的特殊礼仪用具,对其使用方式与功能提出了新的认识。红山文化筒形权杖头的辨析,说明我国有着独立起源且独具特征的权杖使用传统,而非全部与西方文化影响有关。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筒形玉器
功用
权杖头
Keywords
Hongshan Culture
Tubular JadeArtifacts
Function
Scepter Head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议大中祖己觚与大中爵
11
作者
孟庆旭
机构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西部考古》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摘
本文论述的是殷墟出土的大中祖己觚与大中爵,通过器物铭文,讨论了权杖头的用途,分析得出器物铭文为纪事铭。
关键词
中
族徽
权杖头
Keywords
Zhong
the armorial inscription on bronze
scepter head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古代权杖头渊源与演变研究
杨琳
井中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仿制石权杖头的实验考古及相关问题探讨
温成浩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内蒙古东部与云南境内考古所见权杖头之比较研究
乔豫
张琦
《东方收藏》
2023
0
原文传递
4
从权杖头到鸠杖头——“杖”象征意义的演变
夏才艺
《博物院》
2020
0
原文传递
5
甘肃出土的北方式青铜器集粹
李永平
《文物世界》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
刘学堂
《百色学院学报》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原所见三代权杖(头)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李水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
7
原文传递
8
权力的象征与延伸——读李水城《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
霍巍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9
南方地区所见早期铜杖头饰初探
乔苏婷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10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功用新探
高云逸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11
小议大中祖己觚与大中爵
孟庆旭
《西部考古》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