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
1
作者 江国华 顾红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进而导致数字弱势群体的产生。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效果沟三个层次,对应可将数字弱势群体分为绝对数字弱势群体、相对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进而导致数字弱势群体的产生。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效果沟三个层次,对应可将数字弱势群体分为绝对数字弱势群体、相对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被附上了数字化标签,表现为数字接入权、数字发展权、数字平等权及数字自由权的贫困。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说以法治正义统摄数字正义乃其前端治理的基本路径,那么融差序正义于程序正义之中就是其过程治理的关键举措,而以司法保障铸牢最后屏障则是其末端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弱势群体 权利贫困 国家保护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贫困视角下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权实现研究--基于J省四个城市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梦怡 彭华民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实地调查发现,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仍存在散居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政策覆盖面窄、康复扶持发展不均衡、教育帮扶支持失衡等问题。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权实现受阻的主要原因是福利权贫困,具体表现... 实地调查发现,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仍存在散居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政策覆盖面窄、康复扶持发展不均衡、教育帮扶支持失衡等问题。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权实现受阻的主要原因是福利权贫困,具体表现为福利权实现程度较低、福利政策落实受阻、福利权缺乏稳定的法律保障。因此,应从福利权“脱贫”角度建立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权“脱贫”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平等价值为原则,以满足儿童需要为目标,由多元福利供给主体分工配合,以儿童福利权实现为评估标准的城市困境儿童组合式普惠型福利制度,切实保障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权 权利贫困 社会保障 困境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的权利贫困及其救济策略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等文 陈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与城市公民相比,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相对贫困,而且在权利享有上相对贫困。农民权利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造成国家权力对农民权利忽视和对农民权利保障的法律救济不力的社会制度根源,...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与城市公民相比,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相对贫困,而且在权利享有上相对贫困。农民权利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造成国家权力对农民权利忽视和对农民权利保障的法律救济不力的社会制度根源,而且是造成农民的权利意识薄弱和农民维权组织失声的重要因素。消除农民权利贫困,使农民权利脱贫,既是农民脱贫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 权利贫困 权利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地农民贫困现状缘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换个角度谈征地补偿制度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世平 江美丽 孙寒冰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行为,使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收入锐减、就业不稳定、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陷入贫困的境地。本文试图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的角度来探讨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根源,以期为失地农民摆脱贫困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利贫困 征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稳的逻辑解读:以权利贫困为视角的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德淼 何跃军 《东疆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38-43,111,共6页
当下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公问题在法理上可以用权利贫困来概括。权利贫困的提法虽有助于认知权利的实际运行状况,但权利贫困的客观解释论,即资源稀缺造成权利贫困,易误导维稳工作,使维稳的逻辑倾向于资源补偿型,既忽视了沟通型维稳,也... 当下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公问题在法理上可以用权利贫困来概括。权利贫困的提法虽有助于认知权利的实际运行状况,但权利贫困的客观解释论,即资源稀缺造成权利贫困,易误导维稳工作,使维稳的逻辑倾向于资源补偿型,既忽视了沟通型维稳,也使维稳陷入"越维越不稳"的困境。以权利贫困为视角,梳理并分析权利贫困,阐明其与维稳的内在逻辑联系,探讨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利和权力的运行机制,可以为维稳和社会公平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贫困 维稳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贫困视角下的新市民信息障碍成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诗贤 张必兰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3年第10期16-18,共3页
信息障碍成为影响农转城新市民城市融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从社会权利的视角分析了新市民的信息障碍成因在于:土地权利贫困和社会保障权利贫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引起的公共渠道贫乏,社会关系网络的贫困等。论文通过对这些障... 信息障碍成为影响农转城新市民城市融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从社会权利的视角分析了新市民的信息障碍成因在于:土地权利贫困和社会保障权利贫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引起的公共渠道贫乏,社会关系网络的贫困等。论文通过对这些障碍成因的分析,旨在为农转城过程中新市民的融入问题提供破解途径,使新市民共享主流社会信息资源及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信息障碍 权利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贫困及其治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翟绍果 黄国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7,共6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得不到实质性解决,根源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贫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运用权利贫困的视角,在确权、赋权、增权等动态化过程中,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治理角度多维化,循序渐进地消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贫困...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得不到实质性解决,根源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贫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运用权利贫困的视角,在确权、赋权、增权等动态化过程中,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治理角度多维化,循序渐进地消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贫困的状况,使农民工群体能够真正分享到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保障 权利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贫困视角下农民群体维权困境及出路——基于农地污染群体性维权事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芳 张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2-31,共10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严重损害农民的群体利益。然而,农民群体维权行动却经常陷入困境:在权利制度供给不足和公力救济渠道不畅的情况,农民往往选择徘徊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私力救济手段,由此产生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严重损害农民的群体利益。然而,农民群体维权行动却经常陷入困境:在权利制度供给不足和公力救济渠道不畅的情况,农民往往选择徘徊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私力救济手段,由此产生的非理性维权又常陷入政府刚性维稳困局,最终形成维权与维稳相互掣肘、私权与公权相互抗衡的局面。解决农民群体维权之困的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源,即:健全立法,重建环境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提高公力救济效能;变非法维权为依法维权,避免权利滥用;变刚性维稳为韧性维稳,防止权力恣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污染 权利贫困 维权 维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视角的我国城市贫困原因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爱君 王朝璞 《开发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治理城市贫困关系到稳定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对我国城市贫困原因进行了分... 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治理城市贫困关系到稳定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对我国城市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贫困 权利贫困 城市贫困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贫困”及其纾解——水库移民利益补偿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大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水库移民"因移致贫"是我国水库移民事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基于传统贫困理论的反贫困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库移民贫困问题。水库移民贫困的症结在于其权利贫困,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移民权利保护的先天不足,制度行动的逻辑显示了移... 水库移民"因移致贫"是我国水库移民事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基于传统贫困理论的反贫困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库移民贫困问题。水库移民贫困的症结在于其权利贫困,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移民权利保护的先天不足,制度行动的逻辑显示了移民权利实现的困境和无奈。只有彻底实现由工程思维向法治思维的转变,完善水库移民利益补偿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水库移民权利贫困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权利贫困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贫困视野下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秦守勤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88,共4页
失地农民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必然性。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从制度层面上看牵涉到农地产权制度、农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因素,但从本质上看却是农民的权利贫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消除... 失地农民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必然性。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从制度层面上看牵涉到农地产权制度、农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因素,但从本质上看却是农民的权利贫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消除农民的权利贫困,要从全面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程度、普遍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水平以及完善、规范农地征收程序逐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贫困 失地农民 层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权利贫困的经济学解释及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建龙 肖泽群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3,共5页
居民拥有一定面积的住房或能够住得起房子,是居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利益因素驱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结果必然导致商品房的大量开发,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开发则... 居民拥有一定面积的住房或能够住得起房子,是居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利益因素驱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结果必然导致商品房的大量开发,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开发则较少,这不仅损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中产阶层的利益。要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打破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合谋,就需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强化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开发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收入群体 住房权利贫困 经济学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农民阶层固化、政府信任感——以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万华 陈翥 《经济论坛》 201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造成落后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社会因素。单一的财政扶贫政策难以使农村落后地区脱贫,要消除贫困必须深入分析农村贫困的成因。基于权利贫困与能力贫困,剖析了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分析了能力贫困、权... 造成落后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社会因素。单一的财政扶贫政策难以使农村落后地区脱贫,要消除贫困必须深入分析农村贫困的成因。基于权利贫困与能力贫困,剖析了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分析了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阶层固化、政府信任感的影响机理,提出了缓解、消除农村贫困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能力贫困 权利贫困 阶层固化 政府信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的制度供给与民生实践——基于农民工群体权利贫困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庆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6,共6页
权利贫困是由社会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只有改善制度供给,才能在根本上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农民工的权利贫困是一种现实存在,是"身份""权利"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被制度化的结果。处于城乡二元保障制度夹缝中... 权利贫困是由社会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只有改善制度供给,才能在根本上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农民工的权利贫困是一种现实存在,是"身份""权利"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被制度化的结果。处于城乡二元保障制度夹缝中的农民工的权利贫困,在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利益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状态。一旦将导致农民工权利贫困的结构制度化,会进一步加剧农民工的权利贫困。由于缺少了政府的积极作为,权利无法成为现实,因而,必须从合作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合作视角下,作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民生可以增强社会中处于"可行能力"弱势的公民实现权利的现实能力,并进而通过公共资源在社会中的再分配,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差距,维持公共社会的稳定。由于农民工的权利贫困是基于身份的制度安排产生的,民生要破除基于身份的制度供给,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行公共资源的制度分配,通过赋予资本等方式提高农民工权利的"可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权利贫困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建龙 黄立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权利贫困是指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享有不足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与必发性以及社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已从狭隘的收入(经济)视角逐步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 权利贫困是指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享有不足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与必发性以及社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已从狭隘的收入(经济)视角逐步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学者们从社会剥夺与社会排斥理论、能力贫困理论以及一些经典的公民权利理论得到启发,逐步形成了权利贫困的观念,这是在学术界层面形成的对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此外,政治家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媒体对贫困问题的宣传和报道,将推动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权利贫困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差距与权利贫困——基于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践困境的讨论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单丽卿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8,共7页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贫困 公共服务均等化 扶贫开发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府责任的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川 莫振豪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现状严重,主要表现为权利上的不平等,权利常常受到权力的侵害、剥夺和压制,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权利难以得到救济。究其原因,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是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的主导因素。政府...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现状严重,主要表现为权利上的不平等,权利常常受到权力的侵害、剥夺和压制,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权利难以得到救济。究其原因,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是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的主导因素。政府在破解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社会观念的引领者、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创设者以及教师权利保障的协调监管者与资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教师 权利贫困 政府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迁农民工子女权利贫困与融合教育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鹏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随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群体形成"新二元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随迁农民工子女产生权利贫困的社会现象。文章从文化、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分析随迁农民工子女权利贫困对融合教育的需求,构建由政府、社区、学校、... 随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群体形成"新二元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随迁农民工子女产生权利贫困的社会现象。文章从文化、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分析随迁农民工子女权利贫困对融合教育的需求,构建由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内外力量互为补偿的融合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贫困 社会排斥 融合教育 随迁农民工子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贫困的社会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建龙 肖泽群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权利贫困是指社会里的部分人群(一般是社会弱者)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享有不足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与必发性、社会性、普遍性与严重性等特点,其社会危害主要是加剧社会分化、导致社会结构失衡、引发社会关系冲突。要... 权利贫困是指社会里的部分人群(一般是社会弱者)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享有不足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与必发性、社会性、普遍性与严重性等特点,其社会危害主要是加剧社会分化、导致社会结构失衡、引发社会关系冲突。要治理权利贫困就要发展人权事业,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弱势群体获取应得权利的能力;开展权利扶贫,减缓弱势群体权利贫困;把解决弱势群体"经济不自由"放在突出地位;加强法制建设,维护权力公平;学习国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贫困 特征 危害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权利贫困及其治理——基于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明海 《甘肃理论学刊》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农民权利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民权利缺失的真实困境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或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可行能力的提出,在农民权利贫困研究中有着诸多贡献,它为透视与评判当前中国农民权利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 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农民权利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民权利缺失的真实困境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或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可行能力的提出,在农民权利贫困研究中有着诸多贡献,它为透视与评判当前中国农民权利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表达自由、经济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迁徙自由等可以作为农民可行能力的培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能力 农民 权利贫困 理论贡献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