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艺农机融合促进杂交稻制种提质增产技术创新与应用 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福建稻麦科技》
|
2024 |
0 |
|
2
|
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的细网格分析 |
帅细强
汪扩军
周玉
谢佰承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3
|
花信灵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 |
肖层林
彭正民
王作胜
席建民
彭永光
|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
1995 |
1
|
|
4
|
杂交稻制种母本撒播的最宜播量研究 |
任国安
丁获蛟
赵伏祥
文胜行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5
|
我国杂交稻制种的基本成就与当前的问题和建议 |
陆作楣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6
|
花信灵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肖层林
彭正民
王作胜
席建民
彭永光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7
|
杂交稻制种-大棚番茄栽培模式探讨 |
周锦连
|
《浙江农业科学》
|
2015 |
1
|
|
8
|
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
朱云华
张笛花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
1
|
|
9
|
杂交稻制种高产群体结构及其实现途径 |
高剑波
陆钦武
戚宝
刘荣宝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30%爱苗乳油防治杂交稻制种田后期病害试验小结 |
徐东祥
王玉国
王家东
於萍
姚亮亮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7 |
0 |
|
11
|
提高杂交稻制种异交率的化学调控初探 |
陈子聪
黄育民
李义珍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1 |
0 |
|
12
|
神力素喷施剂量对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
朱朝枝
张祥淋
刘文炳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6 |
0 |
|
13
|
杂交稻制种田使用53%苄嘧·苯噻酰WP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简报 |
刘学进
吴国峰
徐宝玉
张桂春
|
《上海农业科技》
|
2010 |
0 |
|
14
|
高旋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 |
李卫生
成崇明
|
《种子科技》
|
1990 |
0 |
|
15
|
杂交稻制种后期叶面喷施技术 |
杨俊涛
|
《种子科技》
|
1991 |
0 |
|
16
|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防杂保纯技术 |
刘爱民
刘建宾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7
|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发生的特点与防治 |
赵俊
朱奇
曹洪
|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
2007 |
2
|
|
18
|
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 |
朱敦明
朱起民
吴邵成
吴宗平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9
|
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主要技术措施 |
王存余
王兰华
蒲运锋
|
《海南农业科技》
|
2007 |
2
|
|
20
|
麦秸秆全量还田在杂交稻制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
戴书清
缪文华
贾东升
翁明
吴家才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