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艺农机融合促进杂交稻制种提质增产技术创新与应用 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项目获授权专利10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发表论文18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入选福建省农业主推技术2项;成果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该技术成果已在福建、江西、湖南等杂交稻制种基地大面积推广应... 项目获授权专利10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发表论文18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入选福建省农业主推技术2项;成果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该技术成果已在福建、江西、湖南等杂交稻制种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助推福建省杂交稻制种成为全国杂交稻制种第一大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省科技进步 发明专利 大面积推广 农业主推技术 脱贫攻坚 授权专利 减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的细网格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帅细强 汪扩军 +1 位作者 周玉 谢佰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4-986,共3页
[目的]避免和减轻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气候要素值与地理要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不同时段温度递减率,然后根据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等级指标,结合细网格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数据... [目的]避免和减轻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气候要素值与地理要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不同时段温度递减率,然后根据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等级指标,结合细网格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细网格推算和分析。[结果]当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指标为23.5℃时,其无风险制种区域主要分布在祁东、祁阳、常宁、耒阳及阳明山以南的道县、宁远、新田、临武、宜章等地,面积约0.8万km2;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及湘东,面积约5.9万km2。[结论]该研究为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制种 气候风险 细网格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信灵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层林 彭正民 +2 位作者 王作胜 席建民 彭永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8-9,共2页
在杂交稻制种的母本抽穗40%与80%时,分别亩喷施花信灵30克,能使始花时间提早约1小时,父母本花时相遇率提高8.5%—15.1%,柱头外露率平均提高6.59%,花期缩短1—2天,异交结实率平均提高8.21%。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花信灵 花时相遇率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母本撒播的最宜播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国安 丁获蛟 +1 位作者 赵伏祥 文胜行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3-15,共3页
确定单位面积内的最适播量是采用母本撒播技术进行杂交稻春、夏季制种,获得高产群体的关键措施之一。经过对V20A、珍汕97A不同播量的试验表明:威优64、汕优64撒播制种中,单位面积母本植株成苗数与该面积的制种产量、有效... 确定单位面积内的最适播量是采用母本撒播技术进行杂交稻春、夏季制种,获得高产群体的关键措施之一。经过对V20A、珍汕97A不同播量的试验表明:威优64、汕优64撒播制种中,单位面积母本植株成苗数与该面积的制种产量、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提出了决定母本最宜播量的公式为g/m2=130÷发芽率÷成秧率×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母本撒播 播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杂交稻制种的基本成就与当前的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陆作楣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4,共4页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九二○ 制种面积 制种基地 制种 种子部门 父母本花期 花时 高产记录 父母本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信灵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层林 彭正民 +2 位作者 王作胜 席建民 彭永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12-14,共3页
在杂交稻制种的母本抽穗 40%与 80%时期,分别喷施“花信灵”30 g,使始花时提早的 1小时,父母本花时相遇率提高8.5%~15.1%,柱头外露率平均提高6.59%,花期缩短1~2天,异文结实率平均提高8.21%。
关键词 花信灵 杂交稻制种 应用效果 花时相遇率 母本柱头外露率 结实率 父母本 制种技术 试验点 种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大棚番茄栽培模式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锦连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695-697,共3页
为稳定制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收益,在丽水市遂昌县实践了杂交稻制种-大棚番茄栽培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既能减轻病虫危害,又可提高复种指数,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667 m2总产值达2.905万元,其中杂交稻制种产值0.405万元,... 为稳定制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收益,在丽水市遂昌县实践了杂交稻制种-大棚番茄栽培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既能减轻病虫危害,又可提高复种指数,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667 m2总产值达2.905万元,其中杂交稻制种产值0.405万元,番茄产值2.5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市 杂交稻制种 大棚番茄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云华 张笛花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33-133,138,共2页
稻粒黑粉病使杂交稻制种产量下降、质量变劣。总结了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使该病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稻粒黑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高产群体结构及其实现途径
9
作者 高剑波 陆钦武 +1 位作者 戚宝 刘荣宝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10,共3页
宝应县地处苏中腹地,杂交稻制种已有20a以上历史。多年来,由于受气候、茬口、组合等多方面影响,大面积制种单产一直低而不稳,在1.50~2.25t/hm2水平上徘徊,且年度间、单位间、田块间差异悬殊。通过对高产地区、高... 宝应县地处苏中腹地,杂交稻制种已有20a以上历史。多年来,由于受气候、茬口、组合等多方面影响,大面积制种单产一直低而不稳,在1.50~2.25t/hm2水平上徘徊,且年度间、单位间、田块间差异悬殊。通过对高产地区、高产田块分析发现,制约我地制种产量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高产群体结构 实现途径 柱头外露率 结实率 稻粒黑粉病 抽穗扬花期 花期相遇 柱头生活力 总颖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爱苗乳油防治杂交稻制种田后期病害试验小结
10
作者 徐东祥 王玉国 +2 位作者 王家东 於萍 姚亮亮 《福建稻麦科技》 2007年第2期19-20,共2页
就30%爱苗乳油对杂交制种稻后期病害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破口期用药(间隔15 d左右),每667m2用15 ml对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在剑叶叶枕与倒二叶枕重叠和破口期每667m2用15ml各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具有极好的防效... 就30%爱苗乳油对杂交制种稻后期病害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破口期用药(间隔15 d左右),每667m2用15 ml对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在剑叶叶枕与倒二叶枕重叠和破口期每667m2用15ml各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具有极好的防效。且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结实率,提高种粒光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爱苗乳油 杂交稻制种 纹枯病 稻粒黑粉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杂交稻制种异交率的化学调控初探
11
作者 陈子聪 黄育民 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2期24-28,共5页
杂交水稻制种田产量低是制种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目前,利用920解除不育系包茎,提高制种产量已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众多种类的调花剂也在不同地区示范。但制种生产者仍然希望有更高效的异交增效剂来提高制种产量,为此,我们于1989年... 杂交水稻制种田产量低是制种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目前,利用920解除不育系包茎,提高制种产量已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众多种类的调花剂也在不同地区示范。但制种生产者仍然希望有更高效的异交增效剂来提高制种产量,为此,我们于1989年进行了新型异交增效剂的研制筛选,选出三个较理想的配方于1990年早季在繁殖田进行大区比较试验。并在1990年进行更高效的异交增效剂的筛选研究,分别在早季繁殖田配制四个新配方、晚季制种田配制六个新配方进行试验。 1989年初选新配方示范结果 1989年选出三个较理想的配方于1990年早季在繁殖田进行大区比较试验。结果(如表1、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交 杂交稻制种 增效剂 制种 制种产量 化学调控 筛选研究 包颈 增产效果 当地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力素喷施剂量对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朱朝枝 张祥淋 刘文炳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神力素施用剂量小于4.5kghm-2时,随着施用剂量的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也随之增加;在相同用量下,分2次使用比1次使用效果好.本试验条件下,以破口20%用神力素1.5kghm-2,破口70%再用3.0kghm-2... 神力素施用剂量小于4.5kghm-2时,随着施用剂量的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也随之增加;在相同用量下,分2次使用比1次使用效果好.本试验条件下,以破口20%用神力素1.5kghm-2,破口70%再用3.0kghm-2增产效果最佳.神力素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不育系解除包颈,提高柱头外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神力素 剂量 柱头外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田使用53%苄嘧·苯噻酰WP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简报
13
作者 刘学进 吴国峰 +1 位作者 徐宝玉 张桂春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44-144,共1页
在两系杂交稻制种田,用53%苄嘧·苯噻酰WP进行防除杂草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53%苄嘧·苯噻酰WP60g以上,除草效果可达90.5%,说明该药剂在杂交稻制种田使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 53%苄嘧·苯噻酰 杂交稻制种 除草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旋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
14
作者 李卫生 成崇明 《种子科技》 1990年第2期19-19,共1页
一、引言从建湖冈西乡10多年的杂交稻制种实践来看,大面积制种稳产高产的技术策略宜走适期播栽,合理密植、抓管理、攻足穗,辅之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技术措施;提高制种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省工、节本、简化栽培;着眼长期效益和生态效... 一、引言从建湖冈西乡10多年的杂交稻制种实践来看,大面积制种稳产高产的技术策略宜走适期播栽,合理密植、抓管理、攻足穗,辅之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技术措施;提高制种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省工、节本、简化栽培;着眼长期效益和生态效益时,还要考虑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壤培肥。“高留茬,水旋耕”(以下简称“高旋”)耕作技术,是近几年大面积推广应用于水稻栽培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水稻栽培 留茬 土壤培肥 土壤资源 技术策略 长期效益 技术措施 适期 简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后期叶面喷施技术
15
作者 杨俊涛 《种子科技》 1991年第3期41-42,共2页
一、叶面喷施的种类及作用制种田后期可进行肥料、农药、植物激素三类溶液叶面喷施。 1.叶面喷肥:制种田母本生长后期一方面因抽穗扬花、灌浆结实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植株根系吸收功能减弱,叶片逐步衰老,此时进行叶面喷肥... 一、叶面喷施的种类及作用制种田后期可进行肥料、农药、植物激素三类溶液叶面喷施。 1.叶面喷肥:制种田母本生长后期一方面因抽穗扬花、灌浆结实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植株根系吸收功能减弱,叶片逐步衰老,此时进行叶面喷肥可直接为叶片和植株迅速吸收利用,改善植株体内的养分状况,提高异交授粉的成功率,满足稻株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增强植株体内活性,促进养分合成与转运,提高粒重和产量。叶面喷肥主要是磷酸二氢钾、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喷施时间 制种 稻株 植株体 异交 磷钾 二氢钾 功能减弱 杂交水稻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防杂保纯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爱民 刘建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4-35,共2页
近几年来湖南省以培矮64S、安农810S、香125S等3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主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5000hm2以上,生产的培两优特青、培两优288、八两优100、香两优68等两系杂交稻种子1万t左右,种子经南繁秋冬种... 近几年来湖南省以培矮64S、安农810S、香125S等3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主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5000hm2以上,生产的培两优特青、培两优288、八两优100、香两优68等两系杂交稻种子1万t左右,种子经南繁秋冬种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纯度均能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杂交稻制种 两系法制种 防杂保纯 育性波动 温敏期 不育性 制种基地 两系杂交稻 临界温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发生的特点与防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俊 朱奇 曹洪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7年第2期32-33,共2页
  1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原因  1.1 制种因素  为了选定制种的最佳安全抽穗扬花期,安排的父母本的秧苗和病虫害高峰期相吻合,使制种田成为多种病虫害的桥梁田.……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稻飞虱 纹枯病 父母本 白叶枯病 药剂防治 病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敦明 朱起民 +1 位作者 吴邵成 吴宗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15,共2页
太湖县在杂交稻制种母本上应用塑盘旱育抛秧技术,1996年平均单产2.76t/hm2,比对照常规制种增产10.64%;1997年平均单产3.31t/hm2,比常规制种增产15.8%。应用关键技术是培育健壮秧、抛足基本苗... 太湖县在杂交稻制种母本上应用塑盘旱育抛秧技术,1996年平均单产2.76t/hm2,比对照常规制种增产10.64%;1997年平均单产3.31t/hm2,比常规制种增产15.8%。应用关键技术是培育健壮秧、抛足基本苗、合理安排播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盘旱育秧 抛秧 杂交稻制种 母本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主要技术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存余 王兰华 蒲运锋 《海南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14-14,32,共2页
总结了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技术措施,认为花期调节有两个关键时期的调节,即秧苗期和分蘖期调节、幼穗分化期调节,并提出各时期调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杂交稻制种 花期调节技术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秆全量还田在杂交稻制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书清 缪文华 +2 位作者 贾东升 翁明 吴家才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介绍了麦秸秆全量还田在杂交稻制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生产上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麦秸秆全量还田 杂交稻制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