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强电磁脉冲源及其战场杀伤机理分析 |
刘淑肖
傅文洁
王莹
|
《测试技术学报》
|
1997 |
3
|
|
2
|
肿瘤抗原肽及CTL杀伤机理的研究进展 |
杨帆
丁仁瑞
|
《中国肿瘤》
CAS
|
1999 |
16
|
|
3
|
弹丸对有生目标杀伤机理的研究 |
赵田安
李其祥
张振中
|
《山西科技》
|
2006 |
0 |
|
4
|
NDV CN株对几种人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理的分析 |
徐葛林
解付磊
全家妩
全宁
|
《中国病毒学》
CSCD
|
2003 |
2
|
|
5
|
弹丸对有生目标杀伤机理的探讨 |
李阿楠
安纯前
王东为
|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
2003 |
1
|
|
6
|
贫铀弹的杀伤作用机理及其危害——物理学与军事科技之一 |
李大光
|
《物理通报》
|
2001 |
0 |
|
7
|
人LAK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机理探讨 |
常金丽
臧人杰
|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5
|
|
8
|
高功率微波作用机理及影响条件分析 |
刘勇波
樊祥
韩涛
|
《电子对抗技术》
|
2003 |
21
|
|
9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王亚非
周余
邱录贵
|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
2002 |
0 |
|
10
|
高功率微波武器及其对抗措施 |
刘东红
张永顺
|
《电子对抗》
|
2003 |
2
|
|
11
|
能诱导MGC—803细胞凋亡的新免疫毒IgY—ricinA |
刘连瑞
金志刚
等
|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
1998 |
1
|
|
12
|
高强度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及有效防护 |
石慧宇
李萍
马莹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10 |
6
|
|
13
|
舰载激光武器作战运用研究 |
罗磊
谭碧涛
|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4
|
威力巨大的微波武器 |
禾文
|
《云南国防》
|
2003 |
0 |
|
15
|
DARPA投资研究反应材料 |
阿雯
丛敏
|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功能奇特的特种弹药 |
胡德利
李挨琪
马志杰
|
《国防科技》
|
2004 |
0 |
|
17
|
方兴未艾的新概念防空武器 |
曹宁
李执力
于军善
|
《国防科技》
|
2003 |
0 |
|
18
|
话说“脏弹” |
柴进忠
|
《国防技术基础》
|
2003 |
0 |
|
19
|
“微波炉”上战场 |
李骅
|
《科学之友》
|
2003 |
0 |
|
20
|
海战高技术武器致伤特点及其医学防护研究对策 |
李旭霞
|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