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诱导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陈吉丽 李雷蕾 +3 位作者 陈源佳 赵艳 谢渊 周建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MT)角度研究幽门螺杆菌(Hp)诱导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Hp感染C57BL6/J小鼠、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提取细胞线粒体蛋白,Western blot检测UPR MT的相关指标:激活转录因子5(ATF5),热休克蛋白60(mt... 目的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MT)角度研究幽门螺杆菌(Hp)诱导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Hp感染C57BL6/J小鼠、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提取细胞线粒体蛋白,Western blot检测UPR MT的相关指标:激活转录因子5(ATF5),热休克蛋白60(mtHSP60)、热休克蛋白70(mtHSP70)及线粒体蛋白酶(ClpP)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4个蛋白质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部位。用Hp感染AGS和SGC-7901细胞,RTCA和CCK-8检测细胞增殖。最后,利用UALCAN数据库中TCGA样本分析4个指标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p感染能显著促进C57BL6/J小鼠胃上皮细胞、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线粒体中ATF5、mtHSP60、mtHSP70、ClpP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与TCGA样本中人正常胃组织比较,ATF5、mtHSP60、mtHSP70、Clp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p感染能够诱导胃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发生UPR MT,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细胞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 细胞增殖 线粒体蛋白 激活转录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uins家族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常玮(综述) 张涓(综述) +2 位作者 申亮亮(综述) 吴元明(审校) 张静(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2,共4页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是一种适应性细胞内应激机制,通过促进编码线粒体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基因转录来响应应激信号。随着研究的深入,UPRmt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是一种适应性细胞内应激机制,通过促进编码线粒体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基因转录来响应应激信号。随着研究的深入,UPRmt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依赖性组蛋白去酰基酶,是多种生物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近年来Sirtuins在衰老和代谢中的多种调节功能相继报道,也有研究明确了UPRmt和Sirtuins家族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该文总结了Sirtuins与UPRmt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归纳了两者在衰老、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阐明了Sirtuins与UPRmt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S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 衰老 肿瘤 线粒体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参与胰腺癌化疗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浩 朱克祥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5-8,12,共5页
化疗耐药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耐药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下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外排、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 化疗耐药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耐药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下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外排、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形成等过程,最终导致胰腺癌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胰腺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改善胰腺癌不良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耐药 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百川 王艳艳 米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2期51-53,64,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持续升高,对各国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重大负担。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UPRmt是一种在线粒体应激时启动的防御机制,旨在恢...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持续升高,对各国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重大负担。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UPRmt是一种在线粒体应激时启动的防御机制,旨在恢复和维持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其在糖尿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UPRmt通过调节线粒体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表达维持线粒体蛋白质稳态,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通过阐述UPRmt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以期寻找关键分子作为干预目标,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线粒体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内质网自噬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孟世龙 童铭豪 +5 位作者 张徐 符新蕾 余阳 张伟 史晓林 刘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内质网是一种重要的膜性细胞器,主要负责蛋白质合成、折叠和加工,脂质合成以及Ca2+平衡。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内质网结构和功能发生紊乱,进而诱发内质网应激。在应激状态下,内质网主要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以及内质网自噬等过程来维持其正... 内质网是一种重要的膜性细胞器,主要负责蛋白质合成、折叠和加工,脂质合成以及Ca2+平衡。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内质网结构和功能发生紊乱,进而诱发内质网应激。在应激状态下,内质网主要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以及内质网自噬等过程来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内质网应激与多种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癌症、炎症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内质网自噬可以参与骨代谢的调控过程,这一途径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因此,笔者查阅了现有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研究报道,拟在阐明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内质网自噬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明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自噬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参与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6
作者 黄立政 沈吉喆 +1 位作者 韩方雷 朱志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2期1464-1468,共5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发生在心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缺血的心肌进行再灌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和术后存活产生不良影响[1]。体外循环(Cardi...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发生在心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缺血的心肌进行再灌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和术后存活产生不良影响[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常见的心外科手术形式之一,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25万患者接受这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外科手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折叠蛋白反应 体外循环 心律失常 再灌注 病理生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K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低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映云 于利国 +1 位作者 曹海燕 李艳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R kinase,PERK)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tUPR)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R kinase,PERK)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tUPR)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5个HIBI亚组(HIBI后3、6、12、24、48 h)。用于蛋白质印迹检测PERK、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的时程表达。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IBI组、HIBI+PERK组和HIBI+载体(Vector)组,每组15只。HIBI+PERK组和HIBI+Vector组大鼠在HIBI手术前1 h,将基于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的PERK过表达质粒或AAV载体注射到脑室内,用于特异性表达PERK。在HIBI后24 h进行FJC染色分析神经元变性和D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氧化应激。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IBI组、HIBI+PERK激动剂(CCT020312)组,每组12只。在HIBI手术前1 h,向HIBI+CCT020312组大鼠脑室内注射CCT020312。在HIBI后3周进行开阔场地测试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结果:与Sham组相比,PERK、ATF4、HSP60在HIBI后3 h开始明显升高,在12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48 h(F=60.23、56.72、74.31,均P<0.001)。与HIBI组相比,HIBI+PERK组神经元变性的数量(100.2±3.1 vs. 582.4±15.7,P<0.001)、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42.4±2.9 vs. 17.7±2.1,P<0.0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0.81±0.06 vs. 0.54±0.04,P<0.001)水平显著降低,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112.4±3.6 vs. 177.5±6.6,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46.3±1.9 vs. 64.2±2.3,P<0.05)活性明显增加。与Sham组相比,HIB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00±0.03 vs. 1.66±0.08,P<0.01)、ATF4(1.00±0.04 vs.1.53±0.06,P<0.05)、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1.00±0.02 vs. 1.98±0.07,P<0.01)、HSP60(1.00±0.03 vs. 1.37±0.04,P<0.0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HIBI组相比,HIBI+PERK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66±0.08vs. 2.95±0.17,P<0.01)、ATF4(1.53±0.06 vs. 3.42±0.22,P<0.01)、HSP60(1.37±0.04 vs. 2.03±0.09,P<0.0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F=46.72、30.63、20.64,P<0.001),和Drp1(1.98±0.07 vs. 1.04±0.05,P<0.0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35.72,P<0.001)。HIBI+CCT020312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台穿越次数均较HIBI组明显增加(F=246.84、113.62,P<0.001)。结论:PERK减轻HIBI模型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PERK/ATF4信号通路对mtUPR的调节。通过CCT020312给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棕榈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聚集中的作用
8
作者 温睿智 杜晓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27,共9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mt))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HK-2细胞内脂质聚集,分别予siRNA抑制UPR^(mt)或巴多索隆... 目的探讨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mt))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HK-2细胞内脂质聚集,分别予siRNA抑制UPR^(mt)或巴多索隆(the 2-cyano-3,12-dioxooleana-1,9-dien-28-oic acid,CDDO)增强UPR^(mt)。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Mito-SOX测定线粒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60、LONP1、CLPP、ACOX1、PPARα、PGC1α、CPT1α蛋白表达。结果PA诱导HK-2细胞脂质聚集、MMP降低、ROS产生增多及UPR^(mt)关键蛋白HSP60、LONP1表达降低;抑制UPR^(mt)可加剧PA导致的脂质聚集、MMP降低、ROS产生增多,HSP60、LONP1表达进一步降低;增强UPR^(mt)可缓解PA导致的脂质聚集、MMP降低、ROS产生增多以及HSP60、LONP1表达降低。结论PA诱导的HK-2细胞脂质聚集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UPR^(mt)在该过程中对HK-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UPR^(mt)) 棕榈酸(PA) 肾小管上皮细胞(HK-2) 脂质聚集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在部分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延呈 马绍云 宁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91-1096,共6页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线粒体应激反应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它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但关于UPRmt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文就UPRmt的调节机制以及它在前列腺癌、乳腺...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线粒体应激反应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它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但关于UPRmt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文就UPRmt的调节机制以及它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及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 恶性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娜 代丽芳 +1 位作者 姜玉武 吴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4-770,共7页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负责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当ER受到干扰,细胞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蓄积增多,引发ER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来改变细胞的转录翻译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ER的蛋白质折叠能力、减轻细胞的损伤.然而,...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负责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当ER受到干扰,细胞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蓄积增多,引发ER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来改变细胞的转录翻译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ER的蛋白质折叠能力、减轻细胞的损伤.然而,持续的ER应激会使细胞走向凋亡.UPR由3条内质网跨膜受体介导,分别是PERK(PKR-like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ATF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以及IRE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首先激活的PERK通过将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来减少下游蛋白质的翻译,而磷酸化的eIF2α促使ATF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factor4)以及一些下游分子的翻译.随后激活的ATF6以及IRE1共同参与ER应激.目前ER应激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联研究主要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佩梅病、腓骨肌萎缩症以及CAG三核苷酸重复所致的亨廷顿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折叠蛋白反应 神经退行性疾病 遗传性白质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樊玉梅 郝强 +3 位作者 刘思颖 常彦忠 段相林 谭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7-485,共9页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作为新发现的细胞内应激机制,直接影响老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UPR^(mt)是线粒体为了维持其内部蛋白质的平衡,启动由核DNA编码的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和蛋白酶等基因群转录活化程序的应...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作为新发现的细胞内应激机制,直接影响老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UPR^(mt)是线粒体为了维持其内部蛋白质的平衡,启动由核DNA编码的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和蛋白酶等基因群转录活化程序的应激反应.深入探究UPR^(mt)的作用机制对阐明老化和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诱导因素、线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最新的未折叠蛋白应激反应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因子、具体作用机制以及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与衰老、免疫等疾病的联系,旨在为这些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折叠蛋白反应 ATFS-1 HSF1 ATF5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爽 周震 +4 位作者 张玉莲 张琳琳 宋宛珊 王凯 孙伟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52-2056,共5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内质网应激(ERS)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方调控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内质网稳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内质网应激(ERS)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方调控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内质网稳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rt-PA+化痰通络组,每组40只,采用自身栓子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rt-PA组与rt-PA+化痰通络组于血栓注入后3 h一次性予以rt-PA溶栓治疗,后者联合给予9 ml/kg化痰通络方浓缩剂灌胃治疗,每日2次,分别于造模后6 h,1 d,3 d,7 d 4个时点,应用Western印迹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UPR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靶点IRE1、PERK、ATF6蛋白和基因及GRP78/Bi 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同一组内,与6 h相比,各组IRE1基因和蛋白均以6 h时表达量最高(P<0.05),各组PERK、ATF6基因和蛋白与Bi P蛋白以1 d时表达量最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4个时相中各指标的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rt-PA组、rt-PA+化痰通络组IRE1基因和蛋白、Bi P基因表达量增高(P<0.05),PERK、ATF6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rt-PA+化痰通络组IRE1基因和蛋白、Bi P蛋白表达量高于rt-PA组,且以6 h、1 d、3 d差异显著(P<0.05);PERK基因和蛋白表达与rt-PA组无明显差异(P>0.05);rt-PA+化痰通络组ATF6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低于rt-PA组,且以3、7 d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可能通过调控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大鼠脑组织ERS中UPR靶分子IREI、Bi P的表达,进而起到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方 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应激 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在强噪声致豚鼠耳蜗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秋红 陈小林 +3 位作者 龚树生 谢静 陈佳 何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Bip/GRP78)在强噪声致豚鼠耳蜗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不给噪声暴露)和强噪声暴露后3 h、1 d、4 d、14 d、30 d... 目的探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Bip/GRP78)在强噪声致豚鼠耳蜗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不给噪声暴露)和强噪声暴露后3 h、1 d、4 d、14 d、30 d组,每组8只,噪声暴露的5组豚鼠在120 dB SPL、4 kHz窄带噪声环境暴露4 h后,各组豚鼠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前及对照组均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然后每组各取4只豚鼠耳蜗作石蜡切片,余4只豚鼠提取耳蜗总蛋白。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ip/GRP78的表达及其在耳蜗的分布。结果强噪声暴露后各组Bip/GRP7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各时间点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Bip/GRP78蛋白在噪声暴露后各组豚鼠耳蜗的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侧壁细胞均有表达。结论强噪声暴露后,启动UPR保护机制,通过上调分子伴侣Bip/GRP78的表达,引导蛋白质正确折叠,降低细胞损伤,可能是耳蜗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蛋白反应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强噪声 耳蜗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的信号转导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明 丁健 缪泽鸿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在内质网中,分泌性蛋白、跨膜蛋白和内质网驻留蛋白折叠成天然构象,经过修饰后,形成有活性的功能性蛋白质。如果蛋白质在内质网内的折叠受到抑制,造成未折叠蛋白聚集,将引起内质网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proteinresponse,UPR)... 在内质网中,分泌性蛋白、跨膜蛋白和内质网驻留蛋白折叠成天然构象,经过修饰后,形成有活性的功能性蛋白质。如果蛋白质在内质网内的折叠受到抑制,造成未折叠蛋白聚集,将引起内质网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proteinresponse,UPR),使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减少,内质网的降解功能增强,从而降低内质网负担,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如果内质网应激持续存在,则可能诱发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未折叠蛋白反应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发生,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本文对未折叠蛋白反应与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折叠蛋白反应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活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彬 宋瑜婷 +3 位作者 张雪 王莹 曹帆帆 张登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3-969,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L、凋亡实验0.0~4.0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多发性骨髓瘤 折叠蛋白反应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因子GRP78、ATF6和XPB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东 崔新征 +3 位作者 吉文仲 闵建军 吉庆春 任景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296,300,共5页
目的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因子GRP78、ATF6、XPB1的表达情况,探讨UPR激活在E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确诊的ESCC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各9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GRP78和ATF... 目的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因子GRP78、ATF6、XPB1的表达情况,探讨UPR激活在E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确诊的ESCC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各9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GRP78和ATF6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分析XBP1两种不同的亚型(非剪接型XBP1-u和剪接型XBP1-s)的分布情况。结果 GRP78和ATF6在ES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7%和62.6%,而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37.4%和35.6%,差异均显著(P<0.05);ESCC中GRP78和ATF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RT-PCR结果显示,XBP1-s基因在ESCC和正常食管组织中均有表达,分别为0.446±0.033和0.217±0.018,差异显著(t=60.6153 P<0.05);XBP1-s基因在ESCC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而XBP1-u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ESCC细胞中,由于UPR被激活,ATF6信号转导通路和IRE1依赖的XBP1剪切机制被活化。UPR与ESCC的发展、浸润、转移相关,也许能对ESCC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蛋白反应 GRP78 ATF6 XPB1-u XPB1-s 食管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细胞中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运英 王頔 +1 位作者 袁凡 蒋伶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98-106,共9页
内质网应激激活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途径在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是非常保守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的细胞器,也是贮存钙的主要场所之一。酵母细胞内质网钙平衡... 内质网应激激活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途径在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是非常保守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的细胞器,也是贮存钙的主要场所之一。酵母细胞内质网钙平衡与UPR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MAPK途径——HOG途径和CWI途径都是细胞应答内质网应激压力时生存所必需的;重金属镉离子能够激活UPR途径,它通过激活钙离子通道Cch1/Mid1进入细胞影响钙离子的功能。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酿酒酵母细胞中的两个MAPK途径、镉离子和钙离子稳态与内质网应激激活的UPR途径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应激 MAPK 钙离子信号途径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对维甲酸诱导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德淑 陈誉华 宋今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研究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RA)诱导鼠胚胎干细胞 (ES)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RT PCR方法检测神经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 ,建立以RA诱导ES细胞得到的神经分化的初步模型 ,再分别... 目的 研究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RA)诱导鼠胚胎干细胞 (ES)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RT PCR方法检测神经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 ,建立以RA诱导ES细胞得到的神经分化的初步模型 ,再分别用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模型中UPR分子的表达。 结果 RA诱导后得到大量表达神经特异性标志物的细胞。UPR关键分子Irelα的表达在RA处理组和未经RA处理组中均下降 ,但未经RA处理组中Irelα的表达始终低于同一时间RA处理组细胞 ;Grp78的表达在RA处理组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上升 ,但在未经RA处理组Grp 78的表达未见上升。Irelα和Grp78的这种表达变化与RA诱导细胞中神经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相关。 结论 以RA诱导ES细胞得到表达神经特异性标志物的细胞分化系统 ,可作为研究神经发育的初步模型 ,其模型中UPR分子的表达变化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蛋白反应 维甲酸 诱导 胚胎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减轻顺铂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德阳 黄智勇 +1 位作者 唐杰 郝建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否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减轻顺铂(CP)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包括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CP组和CP+重组人EPO组(CP+rHuEPO组)。顺铂或生理盐水注射96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否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减轻顺铂(CP)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包括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CP组和CP+重组人EPO组(CP+rHuEPO组)。顺铂或生理盐水注射96 h后处死SD大鼠,留取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EPO受体(EPOR)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P组与CP+rHuEPO组大鼠BUN及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UNEL染色显示凋亡细胞阳性率显著上升(P<0.05),EPOR及GRP78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PAS染色光镜示CP组肾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与CP组比较,CP+rHuEPO组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细胞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EPOR及GRP78蛋白表达下调(P<0.05),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EPO可以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顺铂 急性肾损伤 折叠蛋白反应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丽丽 郭启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9年第6期455-457,共3页
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承担新生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转运。内质网的蛋白折叠机制对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未折叠蛋... 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承担新生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转运。内质网的蛋白折叠机制对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增多。然而,在细胞内存在一种机制,这一机制可以通过调整内质网折叠蛋白的数量和加强内质网的折叠能力,来减少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的进一步生成,缓解内质网压力,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蛋白反应 信号通路 protein 蛋白折叠 折叠蛋白 内质网 真核细胞 蛋白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