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熙皇帝与木兰秋狝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雪峰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78,共3页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北部边疆很不太平.沙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东侵,蚕食中国领土,严重威胁着中国北部边疆的安宁;厄鲁特蒙古之一部噶尔丹乘机勾结沙俄发动叛乱,企图称霸全蒙古.面对这种形势,为加强蒙古各部与中央政权的联系,以巩固国家统一...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北部边疆很不太平.沙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东侵,蚕食中国领土,严重威胁着中国北部边疆的安宁;厄鲁特蒙古之一部噶尔丹乘机勾结沙俄发动叛乱,企图称霸全蒙古.面对这种形势,为加强蒙古各部与中央政权的联系,以巩固国家统一,遏制沙俄进一步东侵和噶尔丹的叛乱活动,康熙皇帝在蒙古地区采取了推行盟旗制度,树立黄教中心,发展农牧业生产,实行满蒙通婚,建设驿站,木兰秋狝,兴建避暑山庄等一系列有效的、逐步把蒙古各部建成戍守祖国边疆坚强长城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其中,木兰秋狝和兴建避暑山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帝 木兰秋狝习俗 木兰围场 小围 合围 哨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秋狝与“康乾盛世” 被引量:1
2
作者 纪欣 赵非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8-53,共6页
木兰秋狝在清代众多围猎活动中最具声势和政治特色,富有成效地实施了对蒙古部落的抚绥政策,整训了军队,巩固了边防,促进了当地经济开发,对当世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木兰秋狝 整顿 绥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木兰秋狝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丹婷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6-200,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追溯木兰秋狝文化的渊源,分析其活动形式和内容。主要结论:清朝木兰秋狝活动发展成制度化,不仅形式规范,而且别具特色、意蕴深厚,与清朝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原因主...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追溯木兰秋狝文化的渊源,分析其活动形式和内容。主要结论:清朝木兰秋狝活动发展成制度化,不仅形式规范,而且别具特色、意蕴深厚,与清朝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与现实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清朝 木兰秋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秋狝衰落及废止的原因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汝波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95-96,共2页
木兰秋狝是清朝频繁举行的国家大典,而至嘉庆年间趋于衰落,道光年间则完全废止。木兰秋狝的衰落是清朝衰落的体现。但主要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木兰秋狝失掉了在军事和政治上存在的意义、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木兰秋狝 衰落原因 嘉庆 道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木兰秋狝到避暑山庄——康熙年间热河的兴起与区域社会变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阳 王慧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6,共10页
顾朗日、韦伯、芒福德对城市历史社会学的考察是在西方卓越标准下进行的类型学研究,同时施坚雅构建的城市理论体系难以阐释中国历史上农牧交错地带所兴起的城市及其引起的区域社会变迁。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倡导的"中心地学说&q... 顾朗日、韦伯、芒福德对城市历史社会学的考察是在西方卓越标准下进行的类型学研究,同时施坚雅构建的城市理论体系难以阐释中国历史上农牧交错地带所兴起的城市及其引起的区域社会变迁。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倡导的"中心地学说"为农牧交错地带的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热河是农牧交错地带城市兴起的典型代表。康熙年间玄烨发起木兰秋狝并在之后肇建避暑山庄,反映了清廷在治边方略上从以武力为主转变为以柔绥为主。以避暑山庄的兴建为契机,热河从一个欠开发的地区转变为新兴的城市,并引起了区域社会的重大转变,集中表现为人口增长、生态类型迁移和地方管理体制升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地学说” 康熙年间 木兰秋狝 避暑山庄 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骑射传统的真实记录——兴隆阿《乾隆木兰秋狝图》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崇文 《满族研究》 1986年第3期72-74,共3页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珍藏一幅满族民间画师兴隆阿所绘《乾隆木兰秋狝图》的巨帧,长380厘米,宽135厘米。图画中真实地再现了清帝乾隆继承和发扬满族的骑射传统,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猎的盛况。 木兰围场,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这一年四月...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珍藏一幅满族民间画师兴隆阿所绘《乾隆木兰秋狝图》的巨帧,长380厘米,宽135厘米。图画中真实地再现了清帝乾隆继承和发扬满族的骑射传统,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猎的盛况。 木兰围场,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这一年四月七日,康熙第二次出巡口外,他带着满汉大臣和八旗禁旅,出了喜峰口,经宽城进入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旗,会合蒙古各盟旗的王公贵族,以及喀喇沁旗的三千蒙古骑兵,长驱北上,过了锡尔哈河、阴河,登上蒙古高原的东南角——塞罕坝,再经拜察河,转向西南面下坝,经过巴尔汉汤泉继续行围,沿途一面习武行围,一百相度地势,酌设围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秋狝 乾隆 满族 木兰围场 真实记录 蒙古包 满蒙 喀喇沁旗 王公贵族 雌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以“木兰秋狝”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云秀平 云秀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1期10-12,14,共4页
以文化旅游理念为基础,再现和传承"木兰秋狝"文化,发掘和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为目标,通过实地调查,探访当地百姓及查阅历史文献,并参考相关刊物杂志等方式,探讨了清代的"木兰秋狝"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昔日皇家... 以文化旅游理念为基础,再现和传承"木兰秋狝"文化,发掘和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为目标,通过实地调查,探访当地百姓及查阅历史文献,并参考相关刊物杂志等方式,探讨了清代的"木兰秋狝"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昔日皇家猎苑的生态变迁,对当地生态旅游文化规划与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指导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者对未来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文化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兰秋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森林公园建设汽车露营地可行性分析——以木兰秋狝汽车露营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栋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93-94,共2页
鉴于汽车营地在北京周边的兴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抓住契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汽车露营地,该文旨在分析塞罕坝建立汽车营地的优势,得出建立汽车露营地的途径,最终研究出塞罕坝建立汽车露营地的选址和可行性。
关键词 塞罕坝 汽车营地 木兰秋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秋狝与虎枪营
9
作者 孙小宁 《体育文化导刊》 1990年第5期39-41,共3页
清代帝王,尤其是治世有方的康熙、乾隆皇帝以酷爱骑射著称。凡出巡总离不开行围狩猎。当时京郊及塞外辟有多处围场。近处有南苑,又称南海子,为历朝猎苑。南苑在北京永定门外南二十里。此处在元朝时称“下马飞放泊”,内有成片的海子,大... 清代帝王,尤其是治世有方的康熙、乾隆皇帝以酷爱骑射著称。凡出巡总离不开行围狩猎。当时京郊及塞外辟有多处围场。近处有南苑,又称南海子,为历朝猎苑。南苑在北京永定门外南二十里。此处在元朝时称“下马飞放泊”,内有成片的海子,大水相接草没马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秋狝 乾隆皇帝 围场 南海 永定 突涌 海子 京郊 玄烨 八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清代木兰秋狝
10
作者 张浩博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8期42-44,共3页
木兰秋狝是清代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军事活动之一,它对清朝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木兰秋狝是以“木兰围场”为基础开展的大型活动,面对当时国内外的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边疆的问题,木兰秋狝的建立不仅维护了代清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木兰秋狝是清代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军事活动之一,它对清朝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木兰秋狝是以“木兰围场”为基础开展的大型活动,面对当时国内外的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边疆的问题,木兰秋狝的建立不仅维护了代清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同时还团结了蒙古诸部以及提升八旗军队的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秋狝 骑射 木兰围场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捺钵制度到木兰秋狝
11
作者 王珂 《寻根》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捺钵制度是辽朝皇帝制定的,木兰秋狝是清朝皇帝制定的。这两个制度有相似性,间隔800多年。虽然表现形式有较多差别,但本质是一样的,均是远离京城,皇帝在边疆地区处理国家政务,且排场盛大,所费浩繁。捺钵制度辽朝是我国古代契丹民族建立... 捺钵制度是辽朝皇帝制定的,木兰秋狝是清朝皇帝制定的。这两个制度有相似性,间隔800多年。虽然表现形式有较多差别,但本质是一样的,均是远离京城,皇帝在边疆地区处理国家政务,且排场盛大,所费浩繁。捺钵制度辽朝是我国古代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权,916年建国,1125年被金灭亡。传九帝,历209年。辽朝有五个京城,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捺钵制度 清朝皇帝 木兰秋狝 表现形式 边疆地区 相似性 政务
原文传递
清初“大一统”思想的视觉表征:乾隆朝木兰秋狝图像研究
12
作者 王雅慧 贺婉欣 《中国美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大一统”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也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追求的治国目标。明清易祚,入主中原的满族新贵不仅在政治、文化上确立了满汉一体的基本国策,在视觉表达上也十分重视并强调各民族同属一家的“大一统”格局。本文借由乾... “大一统”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也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追求的治国目标。明清易祚,入主中原的满族新贵不仅在政治、文化上确立了满汉一体的基本国策,在视觉表达上也十分重视并强调各民族同属一家的“大一统”格局。本文借由乾隆朝木兰秋狝系列图像的视觉形态入手,指出这些图像的制作不仅是帝王个人形象视觉化的权力展示,更是反映和体现清初多民族融合的视觉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秋狝 大一统 乾隆朝 民族交融 文化政治
原文传递
“塞宴四事”诗、画考析与乾隆二十五年木兰秋狝
13
作者 徐瑾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年第1期-,共17页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名为"塞宴四事"的巨型横幅绘画。但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等档案记载,除这幅著名的《塞宴四事》巨画外,乾隆还应命画师以"塞宴四事"为题材绘制手卷四卷,现已流失。...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名为"塞宴四事"的巨型横幅绘画。但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等档案记载,除这幅著名的《塞宴四事》巨画外,乾隆还应命画师以"塞宴四事"为题材绘制手卷四卷,现已流失。"塞宴四事"是清帝进行木兰秋狝期间,蒙古扎萨克盟长向皇帝进宴中表演的赛马、蒙古乐师演奏、摔跤、驯马表演四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娱性体育活动。乾隆二十四年(1759)底,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得到平定,困扰康雍乾三朝的准噶尔问题也在此前得到彻底解决。乾隆二十五年(1760),迎来平定西域大功告成的乾隆皇帝恰逢五旬万寿,第二年又是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七旬圣寿,乾隆二十五年的弘历可谓在事业及生活上皆迎来一个高潮期。这一年乾隆皇帝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木兰秋狝,而期间的"塞宴四事"盛会更将喜悦气氛推向高潮。龙颜大悦的乾隆帝亲自写下《塞宴四事》诗,并命宫廷画师绘制《塞宴四事》横幅及手卷记录这一欢庆的历史时刻。本文考析了《塞宴四事》诗、画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及《塞宴四事》横幅、手卷的流传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宴四事 木兰秋狝 乾隆皇帝 清代宫廷绘画
原文传递
从木兰秋狝透析清代民族政策的“巧实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盘洁 《民族论坛》 2013年第10X期49-54,112,共7页
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木兰秋狝便是典型之一。这种独特的民族政策大大增强了清廷的凝聚力及各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对清代民族问题的解决及民族关系的协调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不仅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木兰秋狝便是典型之一。这种独特的民族政策大大增强了清廷的凝聚力及各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对清代民族问题的解决及民族关系的协调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不仅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今天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秋狝 民族政策 巧实力
原文传递
满族人为何倡导木兰秋狝?
15
《艺术品鉴》 2022年第8期142-143,共2页
木兰秋狝,位于木兰围场。“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是清朝年间皇室权贵秋季的围猎盛事。《国语》有云:“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入关后,清初诸帝继续倡导骑射这一武力特技,力图保持、发扬本民族的尚武精神,且... 木兰秋狝,位于木兰围场。“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是清朝年间皇室权贵秋季的围猎盛事。《国语》有云:“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入关后,清初诸帝继续倡导骑射这一武力特技,力图保持、发扬本民族的尚武精神,且身体力行。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承德建木兰围场,四十二年(1703年)建热河行宫。从此,木兰围场成了清代秋狝习武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木兰围场 木兰秋狝 康熙皇帝 热河行宫 尚武精神
原文传递
木兰围场始置时间新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安忠和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88-91,共4页
康熙皇帝第一、二次出塞北巡,均为出喜峰口,经今宽城、平泉到内蒙古宁城境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三次出塞北巡,才出古北口,到了今围场一带行围狩猎,木兰围场始置时间应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关键词 康熙皇帝 木兰围场 木兰秋狝 北巡 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乾时期的清帝北巡与木兰围场设置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2-59,共18页
清朝康熙、乾隆的北巡避暑、行围活动,应追溯于顺治时期,摄政王多尔衮已经于喜峰口外修建避暑城、设置围场。从康熙皇帝实际举行哨鹿角度看,哨鹿所应设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巡行围的关键名词术语,哨鹿、木兰出现于康熙时,木兰... 清朝康熙、乾隆的北巡避暑、行围活动,应追溯于顺治时期,摄政王多尔衮已经于喜峰口外修建避暑城、设置围场。从康熙皇帝实际举行哨鹿角度看,哨鹿所应设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巡行围的关键名词术语,哨鹿、木兰出现于康熙时,木兰围场、木兰秋狝等则出现于乾隆时,各有特定含义、使用语境与时间范畴。清廷依托直辖地设置哨鹿所,又以蒙古各旗“敬献”之地设置围场,共同构成泛称意义的“木兰”围场,并被乾隆朝官修史籍用于追忆康熙时期的史事。伴随边界划定、管理加强、秋狝典制化,“木兰围场”成为一个范围缩小、地界明确的地名。乾隆初年重启北巡前后,在“遵循祖制”的政治需要与口号下,乾隆皇帝粉饰康雍年间诸多木兰故事,将哨鹿行围游乐之趣事,转变为肄武绥藩之大典。康熙时因避暑之名而得肄武绥藩之效,乾隆时则借肄武绥藩之名而行避暑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巡 哨鹿所 木兰秋狝 多尔衮 蒙古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祖与节流:道光年间“木兰秋狝”家法的退场
18
作者 常越男 《清史研究》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帝定期行围的国家典礼,盛行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倡导满洲骑射传统,被视为“祖宗家法”。道光年间,清廷一方面利用“木兰秋狝”话题,宣扬祖宗成宪,另一方面却压缩对热河行宫的维护、减少对藏传佛教寺庙的资助,以致...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帝定期行围的国家典礼,盛行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倡导满洲骑射传统,被视为“祖宗家法”。道光年间,清廷一方面利用“木兰秋狝”话题,宣扬祖宗成宪,另一方面却压缩对热河行宫的维护、减少对藏传佛教寺庙的资助,以致行围一再展缓,“法祖”让位于“节流”。围绕“木兰秋狝”的说法与做法的不一致,体现了这一时期统治者维护“祖宗家法”的无力感,也包含了对满洲骑射的宣传困境。法祖的话语表述与实践的差异,是内忧外患局势下的一种调整和变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秋狝 祖宗家法 节流 道光
原文传递
励宗万《秋郊大猎图》卷研究
19
作者 刘轶丹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秋郊大猎图》卷绘乾隆十年(1745)“木兰秋狝”之盛况,图后有励宗万以楷书作《秋郊大猎赋》。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卷呈现的内容及创作背景,通过结合该卷包首上励宗万所书签条和图后亲笔所作《秋郊大猎赋》、《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并对比... 《秋郊大猎图》卷绘乾隆十年(1745)“木兰秋狝”之盛况,图后有励宗万以楷书作《秋郊大猎赋》。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卷呈现的内容及创作背景,通过结合该卷包首上励宗万所书签条和图后亲笔所作《秋郊大猎赋》、《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并对比励宗万其他作品的笔墨特色等方面内容,佐证确认了此图作者为励宗万,且目前未见励氏有其他同类题材白描作品。同时,文中考证了该卷的流传经过及画面中表现的乾隆十年(1745)秋狝情况,笔者尝试从图卷的内涵与外延等不同角度进行梳理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郊大猎图 励宗万 木兰秋狝 秋郊大猎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子弟书看清代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晓婷 冷纪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子弟书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北京的八旗子弟们创立的一种曲艺艺术,以作者、表演者、听众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子弟书中有很多篇章记录了清代中后期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结合清史可以从中了解清代侍卫如何站岗、值班、参加礼仪庆典;也可... 子弟书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北京的八旗子弟们创立的一种曲艺艺术,以作者、表演者、听众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子弟书中有很多篇章记录了清代中后期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结合清史可以从中了解清代侍卫如何站岗、值班、参加礼仪庆典;也可以还原当时文职京官的工作细节,包括如何主持祭祀、管理皇家马轿以及处理政府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木兰秋狝 喜起舞 銮仪卫 司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