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懿宗朝试赋研究
- 1
-
-
作者
郭家琦
王亚楠
-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
基金
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两汉文图会通视域下的礼制重构与经典生成研究”(编号:2022CWX039)
2023年河南省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历史上的礼乐建构与功能研究”(编号:2023XWH1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试赋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唐代试赋的研究考证材料众多,但论者多以其程式化的体制、颂圣化的内容而忽视其丰富的时代内涵与人文精神。通过对唐懿宗朝6场试赋的赋题、赋韵、赋文、赋体、主考官等因素分析,发现6场试赋既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与文学、史学价值,也具有崇儒宗经的文化导向、帝德建构的文化精神和朋党斗争的时代内涵。唐懿宗朝6场试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后人了解晚唐士人思想、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
-
关键词
唐懿宗
试赋
崇儒宗经
帝德建构
朋党斗争
-
Keywords
Emperor Y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fu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vene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classics
construction of emperor′s virtue
struggle between factions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官吏赃罪述论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彭炳金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政法系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0-36,共7页
-
文摘
《唐律》中官吏赃罪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罪。《唐律》规定了六种赃罪 ,除强盗和窃盗两种赃罪外 ,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和坐赃的犯罪主体均为官吏。另外 ,属于窃盗赃罪范畴的监临主守自盗主体也是官吏。《唐律》对官吏赃罪规定了广泛的范围和严厉的刑罚。惩治官吏犯赃是唐代以法治吏的重点 ,唐代对官吏犯赃采取从重惩罚政策。由于唐代官吏赃罪的以上特点 ,使它成为排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有效武器。
-
关键词
唐代
官吏
赃罪
贪污
受贿
朋党斗争
-
Keywords
Tang Dynasty
officials
crimes relate to illicit goods
corruption and bribery
political stuggle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关于唐中后期政治经济运动的一点探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马育良
-
机构
安徽六安师专政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51-55,共5页
-
文摘
不少论者从多方面论证了唐中后期的危机,诸如宦官专权、朋党斗争、藩镇割据,等等,就王朝统治而言,这些情况确实是困扰统治者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我觉得,它们尚属于政治层面上的“临床表现”。当时真正的“病理性”危机是: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失序,王朝的政治结构面对这一变化未能产生必要的回应,从而导致了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阻断,并最后将王朝引入深渊。
-
关键词
唐中后期
社会经济
政治层面
商品经济
王朝
统治者
自然经济
朋党斗争
封建社会
宦官专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王炎平“李德裕无党”说质疑
- 4
-
-
作者
杜福传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1-61,共1页
-
文摘
王炎平“李德裕无党”说质疑中晚唐时期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一直是史学界聚讼不已的一大公案。已故岑仲勉先生曾提出过“李德裕无党”之说,但遭到许多学者的非议。近来,王炎平先生又于其新著《牛李党争》一书中承袭了岑氏的“李德裕无党”之说,并提出了...
-
关键词
李德裕
牛李党争
李宗闵
两《唐书》
王炎
《旧唐书》
《通鉴》
朋党斗争
新唐书
门生故吏
-
分类号
K24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封建王朝衰亡原因新探
- 5
-
-
作者
朱子彦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5-141,共7页
-
文摘
一历代封建王朝为何会衰亡?一般看来,不外乎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的政治压迫和超经济的剥削,从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爆发,封建王朝就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灭亡。其二,北方游牧民族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它们的不断侵扰,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一定条件下,游牧民族就有可能入主中原。
-
关键词
衰亡原因
中国封建王朝
党争
北方游牧民族
农民起义
朋党斗争
统治阶级
农民战争
封建统治者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党争这一侧面看范仲淹改革的失败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陈植锷
-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0-91,97,共13页
-
文摘
北宋前期的社会问题和范仲淹的改革主张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即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是北宋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关头。适应建国之初巩固中央集权需要而建立的“内外相制”、“上下相维”的官僚新体制,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到此已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桎梏。事实正如政治改革家范仲淹(989—1052)庆历三年所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简称《十事疏》)中说的:“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
关键词
欧阳修
庆历新政
中央集权
朋党斗争
吕夷简
北宋中期
政治改革
改革主张
士大夫
北宋前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超脱豁达 睿智暮景——唐咏老诗选析
- 7
-
-
作者
王战平
-
出处
《山西老年》
2001年第12期47-47,共1页
-
文摘
老人见的世面多了,荣辱得失,酸甜苦辣都已尝过,一般说来,欲望已有所减弱,遇事谦让,睿智豁达,以抱志守节自许,胸襟期于超脱旷达,因此,作品多趋向平和淡泊。唐代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仙”李白,请看他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关键词
选析
唐代诗人
“诗仙”
《望庐山瀑布》
杜甫
酸甜苦辣
敬亭山
诗歌创作
朋党斗争
活的形象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派性考略
- 8
-
-
作者
唐振常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
文摘
派性是由宗派产生的。毛泽东同志说:“宗派,我们的祖宗叫作‘朋党’,现在的人也叫‘圈子’,又叫‘摊子’,我们听得很熟的。”本文目的。在于论证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几次朋党斗争,他们的派性之异同。这里仅就东汉的党锢之祸、唐朝的牛李之争、北宋的新旧两党和明末的东林与非东林四次最大的党争加以考察。
-
关键词
李德裕
王安石
宦官
朋党斗争
党人
太学生
牛僧孺
党锢之祸
新旧党争
牛李之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