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泥孔隙率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及有机质扩散分析
1
作者
李洋
刘志
+5 位作者
宰学荣
黄翔
陈岩
曹亚俐
张怀静
付玉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7-1574,I0003,共9页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系数之间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升高,阳极动力学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最高动力学活性是最低动力学活性的3.85倍;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在孔隙率为45.2%时,达到最大值206.8 mW/m^(2).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升高,并与MSMFC产电量存在线性关系.当孔隙率为45.2%时,扩散系数为0.48 m^(2)/s,MSMFC产电量达到804.04 J.该研究结果将为MSMFC在不同海域布放选址、阳极结构设计及电池长期产电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泥孔隙率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特性
电池功率
稳态
扩散
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泥孔隙率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及有机质扩散分析
1
作者
李洋
刘志
宰学荣
黄翔
陈岩
曹亚俐
张怀静
付玉彬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7-1574,I000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075262)。
文摘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系数之间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升高,阳极动力学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最高动力学活性是最低动力学活性的3.85倍;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在孔隙率为45.2%时,达到最大值206.8 mW/m^(2).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升高,并与MSMFC产电量存在线性关系.当孔隙率为45.2%时,扩散系数为0.48 m^(2)/s,MSMFC产电量达到804.04 J.该研究结果将为MSMFC在不同海域布放选址、阳极结构设计及电池长期产电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海泥孔隙率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特性
电池功率
稳态
扩散
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
Keywords
sediment porosity
marine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MSMFC)
anod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ell power
steady-state diffusion
horizont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organic matter
分类号
TM911.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泥孔隙率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及有机质扩散分析
李洋
刘志
宰学荣
黄翔
陈岩
曹亚俐
张怀静
付玉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