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样品基质对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1
作者 董翊 姜阳 +3 位作者 于瑞祥 高艳秋 任逸尘 魏王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VOCs的质量在不同范围内和对应的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00~1.00 n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1%~5.7%;除甲醇基质中低含量丙酮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大于200%外,3种基质中不同含量的5种VOCs的回收率均在90.0%~110%内,推测残留在检测器中的甲醇影响了与甲醇保留时间接近的丙酮和异丙醇的电离,导致离子强度增大,回收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管采样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基质影响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斌 冯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人类的呼出气体中蕴含丰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种类可达数千种之多。除外界空气携带进入体内的VOCs外,绝大部分的VOCs来自于人体代谢以及人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呼出气VOCs携带了大量人体内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个体代谢... 人类的呼出气体中蕴含丰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种类可达数千种之多。除外界空气携带进入体内的VOCs外,绝大部分的VOCs来自于人体代谢以及人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呼出气VOCs携带了大量人体内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个体代谢状况的呼出气物质的“指纹”,从而使其有潜力成为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的理想工具。近年来大量关于疾病和呼出气VOCs的研究展示出有价值的结果。人体内诸多疾病均和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具有密切关联,氧化应激反应同样会产生大量VOCs通过肺部排出,这成为了监测疾病的一个新的窗口。今后利用呼出气VOCs分析开展针对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将从呼出气VOCs的概念、采集、检测、临床应用以及VOCs和疾病的关系5个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肿瘤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HS-SPME-Arrow-GC-MS的人体体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及性别推测研究
3
作者 邢凯宁 杨瑞琴 +4 位作者 董林沛 宋歌 李佳宜 张云峰 任昕昕 《中国司法鉴定》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人体体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分析方法,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画。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型(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人体体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分析方法,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画。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型(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SPME-Arrow)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使用50μm/30μm DVB/CWR/PDMS萃取纤维头,设置孵化时间25 min,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min,解吸时间3 min。通过与传统SPME的对比实验,评估了SPME-Arrow的性能优势。结果SPME-Arrow的萃取效率约是传统SPME的1.6倍,展现出显著的自动化程度高、吸附容量大的技术优势。应用该方法成功识别出9种性别特征性VOCs标志物,基于该标志物组合进行性别推测的准确率达到93.3%。结论建立的人体体表VOCs分析方法具有高效、灵敏的特点,在法庭科学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刻画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个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箭型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人体体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性别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杜英科植物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4
作者 蔡锦超 彭霞 +1 位作者 王向平 涂铁要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20-22,共3页
杜英科植物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是广东地区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因其树形优美,开花时期花朵散发幽香,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动态顶空采集法分别收集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植物花朵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杜英科植物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是广东地区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因其树形优美,开花时期花朵散发幽香,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动态顶空采集法分别收集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植物花朵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U-GC-MS)检测2种植物的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毛果杜英花挥发物由2种酯类(32.64%)、4种醛类(5.63%)、1种萜烯类(7.40%)、1种酮类(49.29%)、1种酚类(4.66%)组成;水石榕的挥发物中检测到2种酮类,萜烯类、醛类和酯类各1种,相对含量分别为74.68%、6.77%、2.91%、15.64%。酮类中的茶香酮是毛果杜英和水石榕花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可为2种杜英科植物综合开发利用和园林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花气味 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休克蛋白调控恶臭假单胞菌对有机化合物耐受性
5
作者 李思寒 刘春立 +4 位作者 郝云鹏 白仲虎 刘秀霞 李业 杨艳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内源或外源压力下表现出强大的耐受性。冷休克蛋白在极端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为深入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耐受性,基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构建了敲除和过表达冷休克蛋白CspAⅠ、CspAⅡ的...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内源或外源压力下表现出强大的耐受性。冷休克蛋白在极端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为深入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耐受性,基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构建了敲除和过表达冷休克蛋白CspAⅠ、CspAⅡ的菌株。在紫苏醇的胁迫下,通过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了细胞生长状态、半抑制浓度以及紫苏醇的产量。实验结果显示,在紫苏醇胁迫的情况下,过表达CspAⅠ的细胞的生长状态较好,其OD 600值为2.57,且回补CspAⅠ菌株的半抑制浓度是敲除菌株的1.88倍。此外,在外源添加柠檬烯催化产生紫苏醇的实验中,过表达CspAⅠ的细胞展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且产生的紫苏醇达到了156.49 mg/L。该结果表明冷休克蛋白的过表达有助于提高细胞对有机化合物的生存能力,并且稳定了细胞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冷休克蛋白 紫苏醇 耐受性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有机化合物合成催化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建新 于海洋 +5 位作者 张双 孟翠翠 吕宏飞 高嵩 胡浩鑫 毕丛丛 《山东化工》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增塑剂、润滑剂、生物柴油、药物等化工领域,使用相应的催化剂对提高酯化反应过程反应效率非常重要,高效地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核心是选择一种高效的催化剂。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均相酸催化剂和传... 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增塑剂、润滑剂、生物柴油、药物等化工领域,使用相应的催化剂对提高酯化反应过程反应效率非常重要,高效地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核心是选择一种高效的催化剂。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均相酸催化剂和传统固体酸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高效催化剂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有机化合物 催化剂 酯化反应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
7
作者 刘至能 丘文广 +3 位作者 刘海燕 梁森涛 李晓增 叶元坚 《中国人造板》 2025年第3期36-38,共3页
以12批次人造板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舱结合热脱附串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批次的人造板样品未检出VOCs,6批次的人造板样品中有VOCs检出,但检出率较低且存在成分差异。
关键词 人造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气候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模块重构探究——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彩红 王煜 +2 位作者 王越 王晓菊 郝俊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0,共6页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知识点内在关联多,易混淆,本文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为例介绍“知识模块重构”教学方法。该方法内容上不仅将跨章节具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重构成新的教学内容,还将实...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知识点内在关联多,易混淆,本文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为例介绍“知识模块重构”教学方法。该方法内容上不仅将跨章节具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重构成新的教学内容,还将实验、科研新成果和思政元素融入重构内容的基础教学中;教学上采用多维度启发、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新思维、多手段、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模块重构 金属有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实验案例 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洪启 邵怀怀 +2 位作者 赵勇 徐永芬 罗艳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探索将精选的研究型案例引入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可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结构分析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有机化合物和附着基对网纹纹藤壶附着的影响
10
作者 曹文浩 龚雪艳 +2 位作者 严涛 吴正江 周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31-10638,共8页
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通常是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关键性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防除污损重点关注的对象。探讨了敌草隆、代森锌、三氯生、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A)和甲基丙烯... 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通常是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关键性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防除污损重点关注的对象。探讨了敌草隆、代森锌、三氯生、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A)和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等5种有机化合物对网纹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观察了金星幼虫在玻璃、石蜡、琼脂凝胶、聚苯乙烯塑料和304不锈钢等材质的附着基上的附着状况,测算了实海挂板3个月的不锈钢试板上网纹纹藤壶的切向附着应力,评估了藤壶在不锈钢材质的附着强度。为期120 h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0μg/cm^(2)剂量作用下,敌草隆、代森锌和三氯生对藤壶幼虫的附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不会对幼虫的存活产生影响;单体的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A)和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则对藤壶幼虫的存活和附着均不产生作用。网纹纹藤壶幼虫在玻璃、聚苯乙烯塑料、石蜡和不锈钢等附着基上的附着状况无显著差异,但琼脂凝胶附着基在最初的48 h内幼虫附着率较低,其后时间则与其它4种附着基不再存在差别。浸海3个月的不锈钢试板上黏附的网纹纹藤壶平均切向附着应力为0.31 MPa。研究为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研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纹藤壶 金星幼虫 有机化合物 附着基 切向附着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11
作者 李玲芝 高慧媛 +3 位作者 华会明 朱玲娟 刘庆博 张艳 《药学教育》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是面向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学习研究难度大;而且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学融入度不高。教师要深度挖掘药...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是面向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学习研究难度大;而且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学融入度不高。教师要深度挖掘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思政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肉酱比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判别分析
12
作者 魏登 李美善 +2 位作者 李鲤 卢忠魁 李凤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不同肉酱比加工的鹿肉酱样品中的香气类别及VOCs成分,通过计算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可区分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差异性影响最关键的变量敏感物质及VOCs(VIP>1)。结果电子鼻传感器S3、S7、S9和S10对应的氨类、芳香族、硫化物和萜烯类、芳香族、硫化氢类、烷烃类等敏感物质是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最关键的挥发类特征性气味;利用GC-IMS共检测出82种主要VOCs,筛选出33种关键差异性特征VOCs(VIP>1),与电子鼻的关键特征性香气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电子鼻和GC-IMS的主要特征香气标志物的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全面、客观地对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性气味和VOCs进行区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酱比 鹿肉酱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的链状烷烃命名方法分析
13
作者 陈平 胡芳 杨杰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链状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文章基于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结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详细介绍了链状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了主链的选取、基团的编号和名称的书写等关键环节,并深入阐述了链状烷烃的命名... 链状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文章基于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结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详细介绍了链状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了主链的选取、基团的编号和名称的书写等关键环节,并深入阐述了链状烷烃的命名方法、步骤与原则,旨在为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命名原则 链状烷烃 有机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测定中药中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丹丹 杨铭 +3 位作者 昝珂 王莹 左甜甜 金红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56-86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经大孔树脂制备提取的中药中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氯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苯、二乙烯苯、萘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经大孔树脂制备提取的中药中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氯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苯、二乙烯苯、萘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供试品中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结果:对1批三七总皂苷、2批蒺藜皂苷提取物、2批银杏叶提取物、2批到手香提取物、2批到手香糖足愈合膏、1批益心酮片,合计10批样品进行测定。其中检出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指标合格,安全风险较低。结论:建立的方法便捷、准确度高、灵敏度强,可用于经大孔树脂提取制备的中药提取物或制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量的快速筛查和检测,可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多残留检测 大孔树脂 树脂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思维构建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以探索抗坏血酸为例
15
作者 王换荣 邵传强 陈进前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系统思维是理解和解决复杂现实世界问题的高阶思维。本文呈现了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方法导引”栏目中“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的案例,结合维生素C的发现和发展史、生活体验来探究维生素C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揭秘抗坏... 系统思维是理解和解决复杂现实世界问题的高阶思维。本文呈现了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方法导引”栏目中“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的案例,结合维生素C的发现和发展史、生活体验来探究维生素C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揭秘抗坏血病的机理、维生素C磷酸酯钠作为化妆品美白原料在保护和释放维生素C时所蕴含的化学原理。文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系统思维整体,关联和动态地透视现象背后的本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思维 有机化合物 一般思路 高阶思维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施用GA_(4+7)对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欣欣 颜朦朦 +3 位作者 陈子雷 杜红霞 杨亲正 张文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烷烃、芳烃和硫化物8大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和烯烃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贮藏当天,GA_(4+7)处理组的挥发性物质总质量浓度和数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2倍,然而在贮藏50 d后,GA_(4+7)处理组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数量便迅速下降。此外,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GA_(4+7)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香气变化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香韵分析表明,GA_(4+7)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贮藏当天的果味香型质量分数占比,但会降低贮藏期梨果的果味香型。上述研究全面阐明了在生长期施用GA_(4+7)对梨果实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梨贮藏期的确定和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 香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氮化碳/金属有机骨架萃取纤维用于富集肺癌患者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8
作者 郝启隆 王景 +1 位作者 于丽青 张海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9-1195,共7页
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作为评价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生化指标。然而,呼出气成分复杂,且VOCs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分析仪器的直接检测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富集技术对VOCs的直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石... 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作为评价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生化指标。然而,呼出气成分复杂,且VOCs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分析仪器的直接检测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富集技术对VOCs的直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石墨氮化碳(g-C_(3)N_(4))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制备了三维纳米花状的g-C_(3)N_(4)/UiO-66固相微萃取涂层,联用GC-MS技术对肺癌患者呼出气中的5种生物标志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癸醛)进行富集检测。通过FT-IR、TGA、XRD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系列表征,纳米花状固相微萃取纤维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0 min,最佳萃取温度为60℃,最佳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 min和260℃。结果表明,5种VOCs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9~0.9977,检出限为0.16~4.50μg/L,定量限为0.54~9.18μg/L。纤维6次平行测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7.3%和4.0%~6.6%。由于复合材料中纳米花状层间通道以及g-C_(3)N_(4)微孔的存在,该复合材料涂层表现出较高的富集效率和良好的重复性。5种VOCs的加标回收率稳定在84.6%~113.2%范围内。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肺癌患者呼出气分析检测,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肺癌患者,呼出气中苯的含量普遍较低,甲苯的含量差异性明显且肺癌患者远高于健康人群。所建立的方法有望为肺癌无创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创诊断肿瘤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19
作者 谭施言 马琼 +5 位作者 李芳 蒋华 王巧灵 由凤鸣 付西 任益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105-2111,共7页
目的对近20年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肿瘤无创诊断的研究展开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为未来临床实施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neoplasia”和“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为共同主题,采用主题词... 目的对近20年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肿瘤无创诊断的研究展开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为未来临床实施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neoplasia”和“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为共同主题,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6日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VOCs无创诊断肿瘤相关研究,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对年度出版物、国家、作者机构、出版物、参考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检索共纳入641项研究,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肺癌”“呼出气”一直是该领域核心组成部分;传感器检测技术在更多癌症中应用和发展,以及探索潜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成为新的研究趋势。结论利用VOCs进行肿瘤无创诊断将继续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但追求创新的同时,还需考虑实际需求,如果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不是特定癌种可靠且可重复的生物标志物群,VOCs的临床应用依然会受到极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诊断技术和方法 肿瘤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