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标本规范化对安全有效输血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雪 吉素清 +1 位作者 靳十周 兰炯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判断输血是否成功救治患者的标准,也是现代输血的本质特征。安全性是前提,有效性是目的,缺一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输血。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患者在输血前必须常规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 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判断输血是否成功救治患者的标准,也是现代输血的本质特征。安全性是前提,有效性是目的,缺一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输血。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患者在输血前必须常规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三项试验,三项试验对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是输血前试验的“三道保险”是临床有效输血的保障。输血前试验是安全有效输血的前提,对输血前检测的血液标本的严格要求,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我国多部规范性文件对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等有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不规范血液标本造成输血前交叉配血困难,引起的输血反应依然存在,延误患者救治、甚至造成死亡,输血引起众多医疗纠纷,影响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输血前试验 安全输血 有效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血液预警与安全有效输血研讨会在洛阳举行
2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9-299,共1页
采卉4月的洛阳,正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盛处,洛阳市输血协会和洛阳市中心血站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采供血系统学术研讨会于4月17日召开,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血液预警与安全有效输血新策略”。来自全国采供血系统76家单位的代表共聚... 采卉4月的洛阳,正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盛处,洛阳市输血协会和洛阳市中心血站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采供血系统学术研讨会于4月17日召开,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血液预警与安全有效输血新策略”。来自全国采供血系统76家单位的代表共聚一堂就采供血业务、输血科研、血液质量管理以及安全有效输血等议题展开研讨;为让与会者对输血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大会特意邀请了中山大学Christian Staehelin教授、深圳市血液中心杨宝成主任、解放军301医院刘景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王憬惺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兰炯采教授等,分别就核酸扩增技术在输血筛查中的应用、无偿献血与合理用血管理及实践、临床合理输血新进展、血液安全预警体系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规范输血前试验预防输血纠纷等,作了专题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血液预警与安全有效输血研讨会” 洛阳市 血液 采血 供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阳性患儿输血管理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何良平 李秀红 +2 位作者 吴瑛梓 孟保英 杨绘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输注红细胞悬液或全血是抢救儿童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治疗危重症贫血患儿的常用有效手段[1]。然而,输血可能增加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输血相关容量负荷过重(TACO)等[2],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次... 输注红细胞悬液或全血是抢救儿童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治疗危重症贫血患儿的常用有效手段[1]。然而,输血可能增加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输血相关容量负荷过重(TACO)等[2],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次侧凝集反应阳性患儿在输血过程中,存在溶血或输血无效的潜在风险。小儿次侧凝集反应阳性指的是患儿自身红细胞与自身血清之间不发生凝集,而与成人供血者血清发生凝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侧凝集 不规则抗体 溶血反应 有效输血 护理管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输血无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讨论
4
作者 李晗郡 张鹏 +5 位作者 钟晓龙 方华 向晓欢 杨菁菁 曾飞艳 雒红玉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寻找免疫性输血无效的原因并讨论对策,探讨进行ABO、RhD及其他抗原CcEe同型配血相合后输血是否能提高输血有效率。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2021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输血且输血无效的4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 目的寻找免疫性输血无效的原因并讨论对策,探讨进行ABO、RhD及其他抗原CcEe同型配血相合后输血是否能提高输血有效率。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2021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输血且输血无效的4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组(25例;ABO、RhD同型配血相合后输注)和B组(18例;ABO、RhD及其他抗原CcEe同型配血相合后输注)。所有患者均输注2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采用不同输血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比例(Ret%)、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Ret%、TBil、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Re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Hb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t%:(19.59±5.45)%比(11.06±3.36)%;TBil(μmol/L):16.42±4.67比10.12±3.26;Hb(g/L):55.92±10.54比64.67±7.22;均P<0.05〕。B组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比0%,P<0.05)。结论免疫性输血无效时进行Rh系统的其他抗原鉴定和同型输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输血有效率。输血科在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同时,加强针对疑难合血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保障输血依赖性患者的安全,有效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输血无效 Rh其他抗原 有效输血 信息系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患者输血有效率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鼎铭 郭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9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中使用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输血有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60例。将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输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中使用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输血有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60例。将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输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传统凝聚胺交叉配血技术输血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参照组针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样,采取直接抗人球蛋白检验,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配血的特异性、敏感性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可以提升输血中出现的交叉配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输血 输血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烧伤患者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王淑雅 张盼 林子曦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两种方式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非休克期所用输血策略,将其分为观察组(限制性输血,n=42)与对照组(开放...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两种方式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非休克期所用输血策略,将其分为观察组(限制性输血,n=42)与对照组(开放性输血,n=42)。比较两组输血情况、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对两组输血有效性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均完成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水平检测,计算每单位红细胞输注对应变化量△RBC、△Hb、△Hct。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用量为(11.67±4.23)U,低于对照组的(20.85±5.38)U;观察组血浆用量为(40.62±11.35)U,低于对照组的(68.05±13.27)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3,10.180,P均<0.05)。观察组△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PT、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烧伤患者输血期间,限制性输血的总有效性较高,可降低红细胞、血浆用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输血治疗 限制性输血 输血 输血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交叉配血不合的血小板输血临床研究
7
作者 陈明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0-22,共3页
针对当前ABO交叉配血不合的血小板输血开展深入分析,为血小板输血抢救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开展分析与讨论。方法:选择了血站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O主侧、次侧配血的相合性,将患者分为输血相合组以及输血不合... 针对当前ABO交叉配血不合的血小板输血开展深入分析,为血小板输血抢救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开展分析与讨论。方法:选择了血站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O主侧、次侧配血的相合性,将患者分为输血相合组以及输血不合组,每组患者1:1。结果:输血不合组的输血治疗有效率低于输血相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不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输血相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相合组在临床上可以为患者改善输血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紧急需要抢救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的护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输血治疗有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 血小板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7 位作者 张亚男 刘竞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张军华 文贤惠 桂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16.6±3.87 vs 17.9±11.82、ALT(U/L)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 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 vs 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 vs 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 vs 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 vs 40.00、20.00 vs 12.50(P<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腹膜炎 自发性 并发症 有效输血 安全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子毅 车嘉琳 +8 位作者 祁妙华 陈寿云 李志平 谭少华 章小东 吴远军 邹文涛 李伟其 张伟军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0-923,共4页
目的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 目的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期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模式、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 D血型鉴定、电子发血量、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前后多因素的影响情况,要求《调查表》填写不缺项不漏项;对收回的《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发放的6份《调查表》均有效收回,6家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医院中,有4家采取同步模式(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电子交叉配血),2家采取单作模式(只作电子交叉配血);6家医院在9个月内共完成31 941(人)次电子交叉配血,其中同步模式占94.06%(30 045/31 941),其2种交叉配血结果一致,单作模式占5.94%(1 896/31 941);2种模式的电子交叉配血完成后,红细胞(成分)制品被直接发放到临床输注,未收到临床用血科室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输血前医院对献血者ABO/Rh D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签血型一致率为100%(36 952/36 952)。6家医院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后,输血科发血时间、工作强度、工作人员紧张情绪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确保了安全有效输血,具有缩短输血科发血时间、减轻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交叉配血 临床应用 安全输血 有效输血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荐疑难配血三步分析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兰炯采 陈静娴 +2 位作者 武平英 孙先玲 沈传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主侧配血 次侧配血 配血不相容 输血安全 输血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情况及输血有效性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著刚 胡秀娟 黄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壮族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情况及输血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从崇左、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合作医院随机抽取的3代以上均是壮族血统的因地中海贫血输血至少两次的300例患者为研... 目的调查研究壮族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情况及输血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从崇左、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合作医院随机抽取的3代以上均是壮族血统的因地中海贫血输血至少两次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检出红细胞免疫抗体将患者分为检出组(n=33)和非检出组(n=267);再根据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类型将检出组患者分为同种抗体组(n=21)和自身抗体组(n=12)。比较检出组和非检出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同种抗体组和自身抗体组的抗体性质鉴定结果、临床资料、输血有效性分布及安全性。结果女性、有妊娠史女性的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无妊娠史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组接受输血总时间和总输血次数高于非检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组33例中,Rh血型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占比最高,为45.45%(15/33),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率为5.00%(15/300);MNS、Duffy、Lutherran血型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各占比6.06%(2/33),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率均为0.67%(2/300)。IgG性质抗体(30例)多于IgM性质抗体(3例)。同种抗体组输血总量、总输血次数高于自身抗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抗体组和自身抗体组输血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西部分地区壮族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女性及有妊娠史患者的红细胞免疫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检出血型系统以Rh系统为主,且免疫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类型受输血量、输血次数影响。因此,对于女性、有妊娠史、输血量较大、输血次数较多的患者,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同时,建立少数民族稀有血型库,保证少数民族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输血及妊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输血依赖 红细胞免疫抗体 输血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式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输血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少强 刘青 +1 位作者 邵长峰 刘术臻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并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液全过程跟踪管理,观察其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实施闭环管理后2013-05—2015-04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红细胞输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适... 目的:通过建立并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液全过程跟踪管理,观察其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实施闭环管理后2013-05—2015-04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红细胞输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适应证分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和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U)分别为4.82±0.98、5.35±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前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74.53±21.68、78.22±2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适应证分组间比较,输血前血红蛋白值除急性失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红细胞输注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2.7%vs 67.3%,χ2=96.87;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输血全过程进行监控,把握最佳的输血适应证,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疗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质量 闭环管理 输血有效
原文传递
新乡地区临床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趁利 庞桂芝 +1 位作者 娄白敏 赵凤莲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目的:调查新乡地区临床反复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的输注效果。方法:设86例3次以上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为实验组,80名≤3次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实验组... 目的:调查新乡地区临床反复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的输注效果。方法:设86例3次以上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为实验组,80名≤3次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46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通过配合性输注24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观察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02%和11.2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患者输注ABO同型随机机采血小板不同输注次数相比较,≤3次、4~6次、6次以上有效率分别为70.00%、66.67%、3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经配合性血小板输注,计算24h后CCI、血小板回收率,输注次数≤3次、4~6次的临床患者输注效果明显高于6次以上。结论:对于≥5次输血的患者及反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对其检测血小板抗体筛检,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配合性输注,提高输注疗效,真正做到安全有效输血,减少血液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 血小板抗体 配合性输注 安全有效输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