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中药固体片剂孔隙率的太赫兹有效介质模型研究
1
作者 李旭 张梦圆 +5 位作者 赵雯玥 左剑 朱卫丰 李哲 施宇蕾 张存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目前对中药片剂的孔隙测量,一般采用的是具有破坏性的密度测量方法,缺乏无损量化方法。太赫兹辐射能用于无损的提取药物若干光学信息。针对直压型中药片剂,通过太赫兹时域和频域信号处理等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各种片剂的有效折射率,发现两... 目前对中药片剂的孔隙测量,一般采用的是具有破坏性的密度测量方法,缺乏无损量化方法。太赫兹辐射能用于无损的提取药物若干光学信息。针对直压型中药片剂,通过太赫兹时域和频域信号处理等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各种片剂的有效折射率,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有效折射率和片剂的孔隙率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有效折射率特性,利用四种有效介质模型提取了中药片剂的孔隙率并进行量化回归,通过交叉验证与相对分析误差(RPD)发现通过时域信号处理的有效折射率得到的孔隙率回归模型解释性与验证准确性更高,其中最佳模型是Bruggeman模型(RPD=11.3325)。为中药多孔粉体制剂工艺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有效折射率 有效介质理论 中药片剂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碳化硅复合包壳管热导率计算模型
2
作者 杜婧 郝祖龙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核燃料包壳热导率是核燃料元件传热性能研究和核安全设计的重要参数,SiC复合包壳的双层结构和其内层的SiC/SiC复合材料特性增加了预测包壳导热性能的复杂性。为预测双层SiC复合包壳及内层复合材料热导率,基于Markworth有效介质理论,考... 核燃料包壳热导率是核燃料元件传热性能研究和核安全设计的重要参数,SiC复合包壳的双层结构和其内层的SiC/SiC复合材料特性增加了预测包壳导热性能的复杂性。为预测双层SiC复合包壳及内层复合材料热导率,基于Markworth有效介质理论,考虑孔隙率、温度、中子辐照等因素对SiC/SiC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在Markworth有效介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计算了第二代、第三代SiC纤维增强的不同类型SiC/SiC复合材料热导率,并建立了双层SiC复合包壳热导率计算模型,初步预测了核电厂稳态运行期间双层SiC复合包壳的热导率。计算结果表明,核电厂稳态运行4个月后,辐照肿胀变形达到饱和,含第二代纤维的包壳热导率为3.9 W/(m·K),含第三代纤维的包壳热导率为4.8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燃料包壳 热导率 SIC复合材料 有效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宋延杰 吕桂友 +1 位作者 王春燕 李鹏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宋延杰 ,吕桂友 ,王春燕 ,李鹏举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 HB电阻率模型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75~ 2 80本文基于 Berg提出的层状泥质或分散泥质砂岩有效介质 HB电阻率模型 ,考虑总孔隙中黏土结合水的体积 ,不... 宋延杰 ,吕桂友 ,王春燕 ,李鹏举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 HB电阻率模型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75~ 2 80本文基于 Berg提出的层状泥质或分散泥质砂岩有效介质 HB电阻率模型 ,考虑总孔隙中黏土结合水的体积 ,不考虑黏土结合水与地层水导电性的差别 ,将该差别归结到黏土颗粒导电中 ,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 HB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 ,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 ;砂岩颗粒或黏土颗粒的电阻率越小 ,颗粒电阻率对 Ct(泥质砂岩地层电导率 )与 Swt(总含水饱和度 )关系影响越大 ;m(胶结指数 ) (m=n)对 Ct与 Swt关系曲线的影响随 Swt的增大而增大。通过一组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试验表明 ,该模型可以用于不含黏土的骨架导电的岩石 ,但地层水电阻率应小于颗粒电阻率。通过一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 ,模型中引入参数 n(m≠ n)可以使拟合的 Ct的相对误差减小 ,但在考虑黏土结合水与地层水导电性差别时 ,模型中虽多加一个参数 ,却没有减小拟合的 Ct的相对误差。通过一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解释表明 ,该模型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通过考察实际应用中 Rdc、Vdc对该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 R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泥质砂岩 有效介质 分散泥质 层状泥质 HB方程 含水饱和度 通用电阻率模型 导电性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在含泥含钙砂岩储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景强 樊太亮 +1 位作者 马宏宇 宋延杰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14-518,共5页
含泥含钙储层泥质和钙质成份对电阻率贡献具有复杂性,其饱和度的定量评价更加困难。通过考察储层品质指数与孔隙度的关系,确定双对数关系曲线下的斜率值,为混合泥质砂岩饱和度模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钙质颗粒作为砂岩储层电阻率的重要... 含泥含钙储层泥质和钙质成份对电阻率贡献具有复杂性,其饱和度的定量评价更加困难。通过考察储层品质指数与孔隙度的关系,确定双对数关系曲线下的斜率值,为混合泥质砂岩饱和度模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钙质颗粒作为砂岩储层电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成份的增加不仅会引起孔隙度的降低,而且引起孔隙通道曲折度的增大,从而导致地层电阻率值升高。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含泥含钙砂岩储层体积模型,并以有效介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混合泥质含钙砂岩储层有效介质饱和度模型。该模型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以及分散泥质砂岩的有效介质SATORI电阻率模型,其中将分散泥质砂岩分成导电的砂岩骨架颗粒、不导电的油气、分散粘土颗粒、钙质颗粒、微毛管孔隙水以及可动水等6种成份,充分考虑了钙质成份的导电特性、微孔隙水的影响作用以及粘土的附加导电性等因素。经岩电实验数据拟合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含泥含钙砂岩储层 有效介质理论 电阻率模型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计算公式 被引量:6
5
作者 钟汝能 郑勤红 +1 位作者 向泰 姚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258-4263,共6页
介电特性在复合材料的电磁效应研究和材料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工作在研究传统通用有效介质(GEM,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用于预测和计算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MGEM,Modi... 介电特性在复合材料的电磁效应研究和材料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工作在研究传统通用有效介质(GEM,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用于预测和计算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特性的修正通用有效介质(MGEM,Modified General Effective Medium)公式。运用MC-FEM(Monte Carlo-Finite Element Method)方法分析计算各种参数条件下颗粒随机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特性,并与MGEM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MGEM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将MGEM的预测结果与部分经典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部分文献报道的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介电常数比(1/50~50)和不同体积分数(0~1)的情况下,MGEM公式预测结果与MC-FEM模型结果完全吻合,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为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等效介电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计算精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填充二元复合材料 等效介电特性 修正通用有效介质公式 蒙特卡罗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对致密内混合粒子光散射适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小林 黄印博 饶瑞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7-1483,共7页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和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研究了含有黑碳和硫酸盐两种成分的内混合致密气溶胶粒子在尺度参数变化范围为0.1~25时的光学特性,并通过分析比较两种算法计算光学特性的差别研究了有效介质理论对致密内混合粒子光散...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和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研究了含有黑碳和硫酸盐两种成分的内混合致密气溶胶粒子在尺度参数变化范围为0.1~25时的光学特性,并通过分析比较两种算法计算光学特性的差别研究了有效介质理论对致密内混合粒子光散射的适用性。对单分散系,有效介质理论在瑞利散射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较好地被用来近似计算内混合粒子的消光、吸收、散射、后向散射效率因子、不对称因子、消光后向散射比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对偏差皆在7%以内;而有效介质理论在米散射区的适用性较差,相对偏差最大可分别达到25%、88%、66%、5000%、42%、1100%和47%,但当内混合体所含的内核较小(体积比1%以内)时仍可以近似使用。在粒子尺度参数大于4时,有效介质理论基本上会低估散射效率因子,却会高估吸收效率因子和不对称因子。而对多分散系,有效介质理论能近似用来计算各光学参量,相对偏差在9%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 大气气溶胶 有效介质理论 内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辐射特性的有效介质理论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殷金英 刘林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0-54,共5页
基于电磁场平均的概念,利用Maxwell-Garnett(MG)和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分别对Goodwin人工合成灰渣、中国七台河矸石煤灰、俄罗斯褐煤灰Br-1 3组煤灰的光学常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灰渣光学常数的有效介质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 基于电磁场平均的概念,利用Maxwell-Garnett(MG)和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分别对Goodwin人工合成灰渣、中国七台河矸石煤灰、俄罗斯褐煤灰Br-1 3组煤灰的光学常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灰渣光学常数的有效介质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而利用工业分析成分,燃烧生成煤灰光学常数的有效介质理论值与实验值有较大偏差。这是因为燃烧生成的煤灰实际组分不同于其相应的工业分析成分,致使煤灰的光学特性也不同于利用有效介质理论由工业分析成分计算得出的光学特性。利用工业分析成分,有效介质理论原则上不适用于燃烧生成的煤灰,但可用于人工合成的灰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介质理论 有效光学常数 辐射特性 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晓敏 宋延杰 张传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2,109,共6页
基于并联导电和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建立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研究模型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求解方法及参数确定方法,评价模型的实用效果,表明模型导出的关于可动水孔隙度函数在0~(有效孔隙度)区间内存在一个... 基于并联导电和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建立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研究模型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求解方法及参数确定方法,评价模型的实用效果,表明模型导出的关于可动水孔隙度函数在0~(有效孔隙度)区间内存在一个局部极小值,且该极小值点对应的孔隙度随骨架渗滤指数、微孔隙渗滤指数、骨架渗滤速率、微孔隙渗滤速率及其他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为保证迭代收敛,采用牛顿和二分结合的混合迭代算法,试算结果表明其收敛性.利用有该模型,对大庆XX油田的B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说明该模型适用于低阻油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 电阻率模型 牛顿和二分混合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求解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畅 成永 +1 位作者 王鹏 田彦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由于以往的水淹层导电机制和解释模型已不适合注聚后的油层,因此解释注聚后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成为目前的难题之一,而复电阻率测井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常规电阻率测井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不足。基于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 由于以往的水淹层导电机制和解释模型已不适合注聚后的油层,因此解释注聚后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成为目前的难题之一,而复电阻率测井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常规电阻率测井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不足。基于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是利用牛顿法与二分法结合的方式求解模型,采用该算法求解方程是收敛的。研究表明,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可用于水淹层的定量解释,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 复电阻率模型 含水饱和度 求解方法 牛顿二分法 有效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在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中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滨 王新灵 +1 位作者 杨兵 唐小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4-186,共3页
首次利用有效介质理论 ( EMT)对聚氨酯 ( PEU)掺杂盐复杂固体电解质体系的导电机理建立了模型。用数学的方法推导出了该体系电导率的理论计算公式 ,理论预计出随硬段聚集体的增加会出现电导率的极大值 。
关键词 有效介质理论 聚氨酯 固体电解质 适用性 研究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在Ag-MgF_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佩红 蔡琪 +1 位作者 王磊 孙兆奇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3-416,共4页
将描述弥散体系行为的Maxwell Garnett理论与Bruggeman理论应用于Ag MgF2 复合纳米颗粒薄膜 ,分别计算出该复合体系在 2 5 0nm~ 830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常数n、k随波长λ的变化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较之普遍采用的Maxwell Garn... 将描述弥散体系行为的Maxwell Garnett理论与Bruggeman理论应用于Ag MgF2 复合纳米颗粒薄膜 ,分别计算出该复合体系在 2 5 0nm~ 830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常数n、k随波长λ的变化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较之普遍采用的Maxwell Garnett理论 ,由Bruggeman理论计算出的n λ、k λ曲线的峰位、峰宽及峰位随Ag组分质量百分率的位移都与实验结果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gF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 有效介质理论 Maxwell-Garnett理论 Bruggeman理论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MgF_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有效介质理论的颗粒尺寸效应修正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锡顺 曹春斌 +2 位作者 蔡琪 宋学萍 孙兆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2-965,共4页
在研究Au-MgF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体系的光学行为时,Maxwell-Garnett理论及Bruggeman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Maxwell-Garnett理论及Bruggeman理论未考虑复合体系中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文章在考虑尺... 在研究Au-MgF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体系的光学行为时,Maxwell-Garnett理论及Bruggeman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Maxwell-Garnett理论及Bruggeman理论未考虑复合体系中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文章在考虑尺寸效应修正的基础上,得出了Maxwell-Garnett及Brugge-man理论结果;这些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薄膜 有效介质理论 Maxwell—Garnett理论 Bruggeman理论 颗粒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介质与等效岩石元素理论的特低渗透率储层饱和度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延杰 杨汁 +2 位作者 刘兴周 胡凯 唐晓敏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清水洼陷沙三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率储层,具有含泥质、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孔隙结构复杂的特征。建立该区块饱和度模型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将含泥特低渗透储层等效成孔隙大小和形状及所含流体性质和含量不... 清水洼陷沙三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率储层,具有含泥质、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孔隙结构复杂的特征。建立该区块饱和度模型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将含泥特低渗透储层等效成孔隙大小和形状及所含流体性质和含量不变的纯岩石,利用等效岩石元素理论描述孔腔和喉道比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利用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描述孔隙结构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分别建立等效纯岩石的导电方程,并联立求解得出等效混合流体介质电导率表达式;再利用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描述泥质附加导电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将求得的等效混合流体介质电导率代入该方程中,从而建立基于等效岩石元素理论和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的含泥特低渗透储层导电模型。利用清水洼陷沙三段储层的岩电实验测量数据对该模型进行精度分析,测量岩样电导率值与计算电导率值平均相对误差很小,说明提出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特低渗透储层岩石的导电规律。利用建立的模型及确定的模型参数值处理了清水洼陷沙三段储层实际井资料,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清水洼陷沙三段特低渗透泥质砂岩储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 等效岩石元素理论 孔喉比 等效混合流体 导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岩心和有效介质模型研究岩石弹性性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晋言 孙建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65-70,166-167,共6页
基于三维数字岩心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干岩样、完全饱和岩样和部分饱和岩样的弹性模量,并把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和试验分别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岩石弹性模量-孔隙度关系与试验相符合,并且由数值模拟得到的流体替换对岩... 基于三维数字岩心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干岩样、完全饱和岩样和部分饱和岩样的弹性模量,并把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和试验分别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岩石弹性模量-孔隙度关系与试验相符合,并且由数值模拟得到的流体替换对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与Gassmann理论相符合,数值模拟得到的部分饱和流体岩石的弹性模量与Gassmann-Wood(GW)理论也是符合的。同时把数值模拟结果与自洽理论和差分有效介质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没有一个理论计算结果能和试验结果符合,相反,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符合。这表明了基于三维数字岩心预测岩石弹性性质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岩心 弹性模量 有限元方法 有效介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效介质理论模拟Ag/AAO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光学常数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新宏 王成伟 +2 位作者 王建 李燕 吕国才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59-63,67,共6页
运用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理论,计算了Ag/阳极氧化铝(AAO)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的光学常数(250~2000nm波段),探讨了Ag组分的体积分数对Ag/AAO光学常数的调制作用和Ag纳米粒子的长径比对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影响.模拟... 运用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理论,计算了Ag/阳极氧化铝(AAO)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的光学常数(250~2000nm波段),探讨了Ag组分的体积分数对Ag/AAO光学常数的调制作用和Ag纳米粒子的长径比对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Ag组分体积分数的增加,在小于450nm波段,Ag/AAO复合结构的介电函数实部和折射率均逐渐减小,而介电函数虚部和消光系数逐渐增大;在大于450nm波段,Ag/AAO复合结构的介电函数实部、介电函数虚部及折射率均逐渐增大,消光系数则变化较小.模拟结果显示出Ag纳米粒子的长径比与复合结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有较强的相关性.另外,理论模拟预期透射谱也与实验透射谱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常数 有效介质理论 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 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离子导电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春跃 张倩 +1 位作者 戴潇燕 高金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针对现有有效介质理论(EMT)导电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CSPE)导电性增强机制的分析,引入新的无机填料界面层离子导电模型及模型参数,对EMT离子导电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 针对现有有效介质理论(EMT)导电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CSPE)导电性增强机制的分析,引入新的无机填料界面层离子导电模型及模型参数,对EMT离子导电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实验测定样品离子电导率与无机填料SiO2含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现有的EMT离子导电模型和修正后的EMT离子导电模型分别对样品的离子电导率与无机填料含量关系进行计算,将计算数值与实验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后的EMT离子导电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有效介质理论 离子导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赝局域有效介质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彤彤 罗杰 赖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6-122,共7页
有效介质理论在利用人工微结构材料拓展光学参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电介质光子晶体等具有非局域性质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发展了一种新的赝局域有效介质理论,通过局域的有效介电常数■εp(ω)、局域的有效磁导率■μp(ω)、以及额外的... 有效介质理论在利用人工微结构材料拓展光学参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电介质光子晶体等具有非局域性质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发展了一种新的赝局域有效介质理论,通过局域的有效介电常数■εp(ω)、局域的有效磁导率■μp(ω)、以及额外的波矢ka来描述其光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赝局域有效介质兼具局域和非局域介质的性质,在与ka垂直的晶面上表现出局域介质的光学性质,而在与ka平行的晶面则表现出非局域介质的光学性质,如负折射、全反射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所有入射角的光波在穿过拥有奇数层结构单元的赝局域有效介质时,都会出现额外的相位差,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全角度相位光栅.相对于传统的光学材料,赝局域介质具有更加丰富有趣的光学性质,有望在未来应用到更多的新型光学器件设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赝局域有效介质 有效介质理论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多孔硅有效介电函数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昊杨 李宏建 +2 位作者 赵楚军 何英旋 彭景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09-311,共3页
采用改进过的Maxwell-Garnett模型研究了入射光波长和多孔硅的孔隙率对反射光谱和介电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多孔硅的反射率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反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下榻趋势,且孔隙率越大下榻得... 采用改进过的Maxwell-Garnett模型研究了入射光波长和多孔硅的孔隙率对反射光谱和介电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多孔硅的反射率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反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下榻趋势,且孔隙率越大下榻得越明显;(2)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多孔硅复介电光谱出现明显的蓝移现象,且多孔硅有效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均变小.并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有效介质理论 介电光谱 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在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固全 陈忠良 陈煜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时至今日,有关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对于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所涉及的导电机理主要有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电场发射理... 时至今日,有关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对于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所涉及的导电机理主要有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电场发射理论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导电机理。有效介质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代表性的导电理论,关于它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对有效介质理论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对有效介质理论的几种模型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有效介质理论的理解,更好的分析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介质理论 导电机理 高分子材料 导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仲成 彭述明 +2 位作者 杨茂年 龙兴贵 刘琼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并考虑晶格驰豫的影响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嵌入能,通过能量分析推测He原子在金属钒中可能的扩散路径和扩散势垒,计算结果表明,He原子在金属钒bcc结构的四面体间隙位置有能量的最低点,为4.37eV,在八面体间隙位置嵌... 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并考虑晶格驰豫的影响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嵌入能,通过能量分析推测He原子在金属钒中可能的扩散路径和扩散势垒,计算结果表明,He原子在金属钒bcc结构的四面体间隙位置有能量的最低点,为4.37eV,在八面体间隙位置嵌入能比四面体间隙位置的稍大,He原子在金属钒的bcc结构中最有可能在(100)面内沿着由位置(1,1/4,1/2),(1,1/2,1/2),(1,3/4,1/2)联成的直线(或其等价晶面相应联线)向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原子 有效介质理论 弛豫 嵌入能 扩散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