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采纳策略、技术差距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
1
作者 苏启林 伍静 苏晓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8,共18页
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 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不同技术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纳入数据要素后,测算得到的我国企业TFP显著提升,但多数行业的企业技术水平仍低于美国。(2)数字技术运用和数字技术创新均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前者影响效应大于后者,二者对企业TFP的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和行业中存在异质性。(3)数字技术运用缩小了企业与美国技术差距的同时促进了领先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理论上认为的数字技术创新的作用效应尚未得到经验数据支持。(4)正向和逆向技术差距分别削弱和强化了数字技术采纳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而该效应在不同数字技术战略中呈现差异性:相较于数字技术运用,削弱效应在数字技术创新中更强,而强化效应却未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理论 数字技术采纳策略 中美技术差距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理论的团队最优区分管理框架研究
2
作者 陈国权 陈科宇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0,共16页
如何管理团队中的一致性(“同”)和多样性(“异”)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最优区分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该问题的重要视角,个体既有与特定群体保持相似的“同属”需要,也有表现个人独特一面的“区分”需要。这两种心理需要间有内在张力,能否... 如何管理团队中的一致性(“同”)和多样性(“异”)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最优区分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该问题的重要视角,个体既有与特定群体保持相似的“同属”需要,也有表现个人独特一面的“区分”需要。这两种心理需要间有内在张力,能否较好地满足和平衡二者会给个体和团队带来影响。本研究指出,该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基于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结合最优区分和团队管理研究,构建了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实现和促进最优区分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如何用时空理论理解团队管理,分析了团队中的“同属”和“区分”在空间(维度、层次)和时间(动态)上的表现与特征。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理论的团队最优区分管理框架,指出领导者可以在维度、层次上动态地采取不同措施,以实现对看似对立需要的协调统一。研究借助重心隐喻阐述了该理论框架对综合、系统地考虑多要素的强调,建构了最优区分的时空平衡和时空最优解。研究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管理 最优区分理论 时空理论 同属需要 区分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双重劣势”: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最优区分视角
3
作者 周翔 吴冠华 孙锐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2,共17页
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面临来源国劣势和新进劣势共同作用所带来的“双重劣势”挑战,为突破“双重劣势”,数字企业必须拟定有效的国际化创新战略,在“差异化”和“合法性”之间取得平衡。本文以TikTok进军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最优... 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面临来源国劣势和新进劣势共同作用所带来的“双重劣势”挑战,为突破“双重劣势”,数字企业必须拟定有效的国际化创新战略,在“差异化”和“合法性”之间取得平衡。本文以TikTok进军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最优区分理论提炼出了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战略演化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企业通过反应式协同平衡数字平台的差异化与合法性进而突破“新进劣势”,借助前瞻式协同平衡数字平台的差异化与合法性进而打破“来源国劣势”,最终占领国际市场。研究结论从最优区分视角为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和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企业 国际化 最优区分 新进劣势 来源国劣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区分视角下双重环境规制撬动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
4
作者 肖静 曾萍 李东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3期207-215,共9页
提升环境绩效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多数文献聚焦于评价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境绩效关联的文献较少。为此,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认为环境绩效是在规制政策和... 提升环境绩效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多数文献聚焦于评价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境绩效关联的文献较少。为此,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认为环境绩效是在规制政策和规范标准下,企业完善环境管理行为产生的系统性成效。在“压力→行为→结果”的成熟逻辑下构建理论模型,收集广东地区294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命令型环境规制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命令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命令型环境规制的正向作用更大;双重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命令型规制的“大棒”政策压力下,企业更容易开展合规性绿色创新,即求同,而在激励型规制的“胡萝卜”政策激励下,则更倾向于实施战略性绿色创新,即存异;合规性与战略性绿色创新在双重环境规制与企业环境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合规性与战略性绿色创新在提升企业环境绩效过程中发挥方向一致的互补效应。因此,政府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力度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协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绩效 绿色创新 企业绿色转型 最优区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企业内部创业单元如何脱颖而出——基于最优区分视角的纵向案例研究
5
作者 郭长伟 朱亚丽 +1 位作者 于振洋 孙光凡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71,184,共12页
内部创业是大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但现有研究对内部创业所面临的“求同”与“存异”矛盾缺乏过程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内部创业过程。研究发现:(1)自上而下的引致型战略过程和自下而上... 内部创业是大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但现有研究对内部创业所面临的“求同”与“存异”矛盾缺乏过程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内部创业过程。研究发现:(1)自上而下的引致型战略过程和自下而上的自主型战略过程分别产生了“规则遵从”和“规则突破”的张力,进而触发内部创业单元求同与存异的需求矛盾;(2)为应对矛盾,内部创业单元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目的的资源行动和身份行动,两类行动呈现出“补偿—重塑—反哺”的协奏动态;(3)内部创业单元的最优区分定位并非独特性与合法性的简单平衡,而是二者的权变组合,合法性缓冲和身份弹性提升是支撑最优区分定位跨阶段演化的机制。本文结合资源和身份双重视角解构了内部创业单元实现最优区分的过程,贡献于内部创业和最优区分理论的多维性和动态性研究,为大企业实施内部创业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创业 最优区分 资源 身份 纵向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合法性修复的再创业过程及机制——最优区分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6
作者 贺锦江 王璐 章颖倩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5,共23页
创业合法性研究以往多关注企业如何获取合法性,忽略了合法性损失后企业的合法性修复过程。通过以X教培企业创建D直播公司的过程为例,基于最优区分视角对企业合法性修复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新探索,研究发现:(1)合法性损失企业的合法性修复... 创业合法性研究以往多关注企业如何获取合法性,忽略了合法性损失后企业的合法性修复过程。通过以X教培企业创建D直播公司的过程为例,基于最优区分视角对企业合法性修复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新探索,研究发现:(1)合法性损失企业的合法性修复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合法性损失阶段,基于企业层面采取被动回应策略,效果不佳;合法性响应阶段,基于行业层面采取主动响应的策略,效果甚微;合法性修复阶段,从再创业机制出发,采取能动修复策略,实现修复。被动回应和主动响应都聚焦于合法性,能动修复阶段通过引入独特性来修复合法性。(2)企业进行合法性修复的背后机制是“再创业”,企业通过最优区分实现了低独特性向高独特性的跨越,同时构建超越行业的独特性,实现合法性修复。理论贡献主要是厘清合法性修复和以往合法性获取的差异,并为最优区分的平衡提供新证据。本研究可为合法性损失企业如何进行合法性修复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 再创业 合法性损失 合法性响应 合法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区分视角下创新战略和政治战略对数字化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海 李阳 李永慧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6,共15页
新创企业同时面临创新压力和合法化压力,两者间的张力在数字化新创企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要求新创企业通过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创新在颠覆传统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同时也给新创企业带来了合法性挑战。基... 新创企业同时面临创新压力和合法化压力,两者间的张力在数字化新创企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要求新创企业通过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创新在颠覆传统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同时也给新创企业带来了合法性挑战。基于最优区分理论,本文考察了数字化新创企业如何调和创新与合法化张力以实现最优绩效。研究发现,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均有助于提升数字化新创企业绩效。积极型政治战略强化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反应型政治战略强化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弱化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本研究立足数字创业情境丰富了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研究,拓展了企业政治战略与创新战略的关系研究,发展了最优区分理论的协奏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 探索式创新 利用式创新 积极型政治战略 反应型政治战略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同还是存异?最优区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3
8
作者 郭海 李永慧 赵雁飞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4-224,共11页
面对制度压力引致的一致性需求和竞争压力带来的差异化需求,“求同还是存异”已成为企业生存与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战略抉择。在战略管理领域,“求同还是存异”体现为企业的最优区分战略选择。当前,围绕该问题的研究日渐增多,... 面对制度压力引致的一致性需求和竞争压力带来的差异化需求,“求同还是存异”已成为企业生存与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战略抉择。在战略管理领域,“求同还是存异”体现为企业的最优区分战略选择。当前,围绕该问题的研究日渐增多,同时也出现了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话题碎片化、研究热度两极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释放该问题的研究潜力,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提炼研究标签,归纳出身份视角、制度视角、竞争视角、绩效视角四大研究主题,对最优区分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企业应对求同存异困境的两类平衡行为,基于结构和时间两个维度提炼出四种战略平衡模式。最后,构建了一个以“平衡行为—平衡模式—平衡绩效”为逻辑主线的研究框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同还是存异 一致性 差异化 战略平衡 最优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区分器的多差分密码分析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海英 金晨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4-821,共8页
如何利用多个差分特征对分组密码算法进行差分攻击,从而精确地估计出分组密码算法抵抗差分攻击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基于最优区分器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多差分密码分析方法.针对每个实验密钥,构造出基于多个差分特征的统计量... 如何利用多个差分特征对分组密码算法进行差分攻击,从而精确地估计出分组密码算法抵抗差分攻击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基于最优区分器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多差分密码分析方法.针对每个实验密钥,构造出基于多个差分特征的统计量,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判决实验密钥是否为正确密钥.给出了多差分分析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了正确密钥、错误密钥对应统计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差分分析方法的成功率和数据复杂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表明,在成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基于的差分特征越多,需要的数据复杂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密码 最优区分 多差分密码分析 差分特征 成功率 密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区分视角下新手创业者设立CTO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买忆媛 古钰 叶竹馨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6,187,共12页
转型经济背景下,新手创业者设立C TO岗位既能帮助创业企业提升合法性,又能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当企业面临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战略需求时,新手创业者必须恰当考虑CTO的岗位设立问题... 转型经济背景下,新手创业者设立C TO岗位既能帮助创业企业提升合法性,又能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当企业面临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战略需求时,新手创业者必须恰当考虑CTO的岗位设立问题。那么,哪些情况下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影响新手创业者设立CTO岗位的动因有何不同?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通过对两家本土创业企业进行双案例探索性研究,试图探寻新手创业者基于合法性/差异化机制选择设立C T O岗位的情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创业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度较高或技术成熟度较低时,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提升企业合法性;而当新手创业者对创业企业技术目标和CTO人选有清晰判断及首次大规模量产时,也会选择设立CTO岗位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丰富了最优区分理论在创业企业职能型高管设置领域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O 最优区分 行业环境 技术战略 创业企业 新手创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转型背景下组织身份构建与最优区分——基于企业“高端”再定位的多案例研究
11
作者 杜晶晶 Wenyao G.Zhao +1 位作者 郝喜玲 刘运青 《管理学季刊》 2023年第2期83-103,112,共22页
组织身份作为组织核心、独特、持久的特征,其可塑性在战略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家“高端”再定位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在战略转型中如何通过新身份构建确立“最优区分”。研究表明,战略转型中的企业面临“双重最优区分压力... 组织身份作为组织核心、独特、持久的特征,其可塑性在战略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家“高端”再定位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在战略转型中如何通过新身份构建确立“最优区分”。研究表明,战略转型中的企业面临“双重最优区分压力”,从场域竞争的空间维度来看是与其他组织相比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场域竞争的时间维度来看是与过去身份相比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企业继而采取两类身份工作开展身份构建:差异化集体类别宣称和合法化领导地位宣称。其中,新身份构建与场域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双重最优区分”压力下,通过“空间维度属性增加”与“空间维度地位提升”的补偿协奏机制拓宽场域边界,实现最优区分;而在低“双重最优区分”压力下,利用“时间维度属性缩减”与“时间维度地位提升”的整合协奏机制重塑场域结构,实现最优区分。本文丰富了战略转型中企业利用身份构建来获取竞争优势的研究,拓宽了“最优区分”理论的适用范围,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差异化定位、战略性延伸和创造新类别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转型 组织身份 身份工作 最优区分 场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度逻辑到最优区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展望
12
作者 周小宇 《管理学季刊》 2023年第2期25-35,108,共12页
制度逻辑理论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主流理论分析框架之一。虽然近年来有大量实证研究应用制度逻辑理论来解释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将西方的制度逻辑框架应用于中国企业战略分析,缺少针对中国情境的制度逻辑归纳总结和理论... 制度逻辑理论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主流理论分析框架之一。虽然近年来有大量实证研究应用制度逻辑理论来解释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将西方的制度逻辑框架应用于中国企业战略分析,缺少针对中国情境的制度逻辑归纳总结和理论构建。本文对现有的基于中国情境的制度逻辑研究进行梳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元制度逻辑冲突的时空分析框架。与此同时,本文在多元制度逻辑冲突时空分析框架讨论的基础上,引入最优区分理论对这个分析框架进行拓展和延伸。本文认为,将最优区分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相结合,有助于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最后,本文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为例,讨论如何将这两个理论视角进行有机结合,将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向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逻辑 中国情境 最优区分 企业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区分视角下内部创业绩效的前因构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长伟 王凤彬 +1 位作者 朱亚丽 瞿庆云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45-1353,共9页
基于最优区分视角,探究内部创业单元如何将自主策略、依从策略与关系嵌入及战略逻辑相匹配以实现高绩效。以25份内部创业活动配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表明:(1)利用类单元在嵌入时宜采用依从型构型获取合法性... 基于最优区分视角,探究内部创业单元如何将自主策略、依从策略与关系嵌入及战略逻辑相匹配以实现高绩效。以25份内部创业活动配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表明:(1)利用类单元在嵌入时宜采用依从型构型获取合法性,但在脱嵌时结合自主策略可能导致缺失合法性的脱缰型构型;(2)探索类单元在与母公司关系嵌入时宜采用自主且依从的兼顾型构型,并在脱嵌时宜采用自主型构型;(3)对于探索与利用并重的双元类单元,在嵌入时宜采用自主型构型,但在脱嵌时不宜盲目采取依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创业 最优区分 悖论 绩效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区分和制度逻辑视角下母国社会责任与企业出口绩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友春 王益民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5-1203,共9页
基于社会责任关注和社会责任优势两种不同母国社会责任表现形式,以我国2011~2019年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整合最优区分和制度逻辑视角,提出母国社会责任与出口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并进一步探究所有权性质和出口市场制度环境的调节作... 基于社会责任关注和社会责任优势两种不同母国社会责任表现形式,以我国2011~2019年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整合最优区分和制度逻辑视角,提出母国社会责任与出口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并进一步探究所有权性质和出口市场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母国社会责任对企业出口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母国社会责任优势对出口绩效的正向影响会得到弱化;出口市场制度环境对于母国社会责任和出口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 社会责任关注 社会责任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众筹项目独特性与融资绩效关系研究——一个跨层次的最优区分模型
15
作者 梁晗 刘静 刘刚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42,共18页
国际众筹情境下,创业者面临项目竞争性与合法性缺失并存的双重压力,如何进行最优区分定位,是决定项目融资绩效的关键。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以国际众筹平台Indiegogo 2012—2019年的731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际众筹项目独... 国际众筹情境下,创业者面临项目竞争性与合法性缺失并存的双重压力,如何进行最优区分定位,是决定项目融资绩效的关键。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以国际众筹平台Indiegogo 2012—2019年的731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际众筹项目独特性与融资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单一维度上,中等程度的项目独特性能显著提升融资绩效;(2)在跨维度上,较高程度的创业者相似性与中等程度的项目独特性形成互补协奏效应,这种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融资绩效,而类别独特性则负向调节了项目独特性与融资绩效的倒“U”型关系;(3)跨层次最优区分协奏模式的形成受到制度范式的影响,项目层面的制度范式发挥了较强的制度约束作用,降低了项目的独特性,而类别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制度范式则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独特性。建议创业者基于国际众筹情境,根据“个体—项目—类别”层面的跨层次最优区分定位,选择最优的战略模式,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融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众筹 最优区分 项目独特性 跨层次协奏 融资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模式独特性与创业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最优区分理论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佳平 李永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3-93,共11页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商业模式改善绩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创业企业商业模式与绩效间存在竞争优势和合法性压力两种力量。因此,引入最优区分理论,揭示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如何平衡竞争性与合法性以实现最佳绩效。基于新三板挂牌企业...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商业模式改善绩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创业企业商业模式与绩效间存在竞争优势和合法性压力两种力量。因此,引入最优区分理论,揭示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如何平衡竞争性与合法性以实现最佳绩效。基于新三板挂牌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商业模式独特性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适度独特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最佳绩效;第二,相对于成熟企业,新创企业商业模式面临的最优区分挑战更为严峻;第三,类别异质性能够强化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所面临的竞争优势与合法性压力间的张力。结论对于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可为创业企业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模式 最优区分 创业企业绩效 企业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区分视角下企业信号传递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君 苗仲桢 +1 位作者 季桓永 周思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66,共9页
现有研究认为信号传递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非合法性折扣”风险,但就如何有效使用信号传递策略存在悖论。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以网络资源身份特征作为企业信号传递的主要表征,在区分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索两者... 现有研究认为信号传递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非合法性折扣”风险,但就如何有效使用信号传递策略存在悖论。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以网络资源身份特征作为企业信号传递的主要表征,在区分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索两者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协同效应。基于中国沪深上市高技术企业样本,发现在控制企业信号传递一致性和差异性特征的前提下,二者交互是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并且该影响受到企业历史业绩的负向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信号传递理论在技术创新扩散领域的应用,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企业信号传递 最优区分理论 企业历史业绩 行业竞争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理论的组织最优区分管理模型和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权 陈科宇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206,共15页
组织一方面面对着一致性压力,需要和其他组织保持相似,以获取合法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差异化压力,力求和市场上的其他组织不同,以获得竞争优势。这两种形式的压力间存在内在张力,组织如何在一致性和差异化间取得平衡被称为组织的最优区... 组织一方面面对着一致性压力,需要和其他组织保持相似,以获取合法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差异化压力,力求和市场上的其他组织不同,以获得竞争优势。这两种形式的压力间存在内在张力,组织如何在一致性和差异化间取得平衡被称为组织的最优区分问题。本研究对分散在组织管理多个研究领域的最优区分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并构建了基于时空理论的组织最优区分管理模型,为最优区分理论的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整体、综合的分析框架。本研究通过动态、层次、维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组织的一致性和差异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研究进一步提出,通过建立时间、层次和维度参照系,综合理解多重和相对时间的影响,熟练进行策略焦点的层次转移,灵活采取维度的划分和整合,组织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一致性和差异化的情境化、动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 时空理论 组织管理 一致性 差异化
原文传递
国有企业元件国产化替代的动态最优区分机制
19
作者 刘佳昕 李树文 +1 位作者 朱方伟 杨筱恬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8,共10页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使得全球科技脱钩风险骤增,而元件国产化替代作为应对这一风险的重要手段,逐渐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关注。尽管已有研究从技术突破等视角总结国产化替代经验,但却并未对元件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合法性和差异化的动态均衡...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使得全球科技脱钩风险骤增,而元件国产化替代作为应对这一风险的重要手段,逐渐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关注。尽管已有研究从技术突破等视角总结国产化替代经验,但却并未对元件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合法性和差异化的动态均衡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本研究选取瓦房店轴承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遵从“价值触发-价值共创-价值生成”的逻辑,系统探究国有企业元件国产化替代的最优区分过程。研究发现:第一,元件国产化替代是价值触发刺激企业采取以身份主张与价值活动为核心的价值共创,并实现价值生成的过程。第二,随着价值触发从边缘到核心的演变,企业身份主张表现出从原型效仿、典范跟随到打造新典范的进阶逻辑,而价值活动表现出市场响应式、技术交互式到产业协同深化式的进阶逻辑。第三,伴随着身份主张与价值活动的进阶,二者间关系表现出从阈值协奏到补偿协奏、再到整合协奏的动态最优区分规律,并通过形成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价值共创,进而实现单点替代、多维替代到价值替代的价值生成。本研究既贡献于价值共创与国产化替代的动态研究,也为国有企业实现国产化替代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化替代 最优区分 价值共创 国有企业 工业元件
原文传递
后发企业超越追赶的动态过程机制——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彭新敏 张祺瑞 刘电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61,共17页
最优区分理论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但具体过程和机制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慈星2010~2021年在全成型针织横机领域对领先企业赶超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后发企业超越追赶先后经历了技术重新定义... 最优区分理论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但具体过程和机制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慈星2010~2021年在全成型针织横机领域对领先企业赶超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后发企业超越追赶先后经历了技术重新定义与类别重新定义两个阶段,最优区分机制相应地由补偿协奏向整合协奏演变。在技术重新定义阶段,后发企业面临领先企业敌对性和市场认知合法性压力,通过设计创造与类别沿用组合的补偿协奏机制建立了主导设计;在类别重新定义阶段,后发企业面临主导设计竞争和客户需求差异化压力,通过设计增补与类别创建的整合协奏机制确立了主导类别,最终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获得持续提升。本文既从最优区分视角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从动态追赶情境拓展了最优区分机制的研究,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的战略困境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追赶 最优区分 后发企业 技术设计 市场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