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曾侯乙编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
作者 杜亚雄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6期53-59,114,共8页
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研究它,人们能够了解当时的音乐文化,填补先秦音乐史中的空白,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专家们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对它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近... 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研究它,人们能够了解当时的音乐文化,填补先秦音乐史中的空白,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专家们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对它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音乐学家们既走过弯路,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回顾和反思研究曾侯乙编钟过程中之得失,可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甫页]—曾体系 一律生五音 六十声主题 编钟研究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曾侯乙编钟虚拟演奏平台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昕怡 丁长河 张海营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实现了数字传播和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道路。文章利用3D MAX构建曾侯乙编钟三维虚拟演奏场景,借助Java 3D技术和Python编程技术,从视觉、听觉和交互体验等...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实现了数字传播和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道路。文章利用3D MAX构建曾侯乙编钟三维虚拟演奏场景,借助Java 3D技术和Python编程技术,从视觉、听觉和交互体验等方面,完成曾侯乙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平台设计。平台包含编钟虚拟演奏系统、编钟历史文化讲解系统、编钟研究文献阅览系统和编钟音乐网上点播系统4个功能模块,模块间互相映衬,协力提升编钟虚拟演奏体验效果。该研究为传统乐器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方法,为编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虚拟现实技术 3D场景 虚拟演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穿越千年的历史强音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玥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7,共2页
“叮……当……咚……”随着演奏者手持钟锤有节奏地敲击挂在钟架上的编钟,一声声或浑厚或清脆的钟鸣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编钟古乐,演奏出穿越千年的天籁之音。2024年5月16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的“中俄文化年”开... “叮……当……咚……”随着演奏者手持钟锤有节奏地敲击挂在钟架上的编钟,一声声或浑厚或清脆的钟鸣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编钟古乐,演奏出穿越千年的天籁之音。2024年5月16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的“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上,编钟演奏闪亮登场。被誉为“国之重器”的编钟在古代便会在出征、祭祀、朝会等重大场合奏响,现如今,这穿越千年的历史强音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场音乐会 中俄建交 天籁之音 曾侯乙编钟 精美绝伦 中华文化 中俄文化 国之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馬盟書結字研究——兼與曾侯乙簡對比
4
作者 曹亞彬 譚昕林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3,195,196,F0002,I0001-I0010,共26页
侯馬盟書與曾侯乙簡分别爲春秋戰國之際的晋系文字與楚系文字,論文從結構簡化、裝飾性繁化、異形别構、審美風格多樣四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從而凸顯侯馬盟書的結字特點,而造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在于用筆、地域以及書寫材料與書寫者三個方... 侯馬盟書與曾侯乙簡分别爲春秋戰國之際的晋系文字與楚系文字,論文從結構簡化、裝飾性繁化、異形别構、審美風格多樣四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從而凸顯侯馬盟書的結字特點,而造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在于用筆、地域以及書寫材料與書寫者三個方面,進而爲當代篆書創作在晋、楚古文之間是否可以互鑒提供學理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馬盟書 曾侯乙 結字 形成原因 互鑒
原文传递
曾侯乙墓五弦器的“筑与均钟之辨”考
5
作者 李令中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75-77,共3页
本文首先对曾侯乙墓五弦器“筑与均钟之辨”的现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笔者关于该器物为调律用具——“均钟”的看法;然后结合乐器学、声学、律学和美术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该五弦器的形制构造、外表纹饰及附着文化史料等方面进行... 本文首先对曾侯乙墓五弦器“筑与均钟之辨”的现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笔者关于该器物为调律用具——“均钟”的看法;然后结合乐器学、声学、律学和美术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该五弦器的形制构造、外表纹饰及附着文化史料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论证。这种分析与论证一方面是对科学实证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笔者也希望对相关学者的学习和思考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五弦器 均钟 律学 声学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胆质疑更需小心求证--与黄大同《曾侯乙编钟是否有“[甫頁]-曾体系”之验证》一文商榷
6
作者 金世余 柴世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4,166,共13页
黄大同先生在其《曾侯乙编钟是否有“[甫頁]-曾体系”之验证》一文中对“[甫頁]-曾体系”的存在提出质疑,认为黄翔鹏先生是采用拼接不同层组的钟体音列作为证据来论证“[甫頁]-曾体系”的律学涵义;黄翔鹏先生论证“[甫頁]-曾体系”的证... 黄大同先生在其《曾侯乙编钟是否有“[甫頁]-曾体系”之验证》一文中对“[甫頁]-曾体系”的存在提出质疑,认为黄翔鹏先生是采用拼接不同层组的钟体音列作为证据来论证“[甫頁]-曾体系”的律学涵义;黄翔鹏先生论证“[甫頁]-曾体系”的证据属于人为编创而非证据事实。文章认为,黄翔鹏先生的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是建立在对我国传统音乐理论进行长期思考与实践基础上的综合认识;“[甫頁]-曾体系”的提出是一个多重证据相互印证的综合论证结果。黄大同先生存在曲解黄翔鹏先生列出“曾侯乙钟每钟两音[甫頁]、曾关系示意图”的真实用意;混淆“[甫頁]-曾体系”律学层面的“理论十二音结构”与乐学层面的“钟体十二音位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观臆断曾侯乙编钟“理论十二音”生律方式等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黄翔鹏 [甫頁]—曾体系 理论十二音结构 钟体十二音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尊盘装饰工艺与邛窑器物的创新设计探索
7
作者 黎俊熠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文对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进行探讨并思考其在邛窑器物中的创新设计,了解曾侯乙尊盘的装饰技法、装饰纹样以及邛窑器物的造型、元素等。通过资料收集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个人研究案例等方法,认识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以及邛窑器物的... 本文对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进行探讨并思考其在邛窑器物中的创新设计,了解曾侯乙尊盘的装饰技法、装饰纹样以及邛窑器物的造型、元素等。通过资料收集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个人研究案例等方法,认识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以及邛窑器物的独特面貌。由于历史原因,邛窑辉煌过也落寞过,目前并没有普遍地被人们所熟知,所以本文以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探索装饰工艺与陶艺的结合应用并思考如何转化与运用到邛窑器物中,创造有意义的新产品。这既是对青铜器技法在陶艺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对邛窑的一种创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尊盘 邛窑 装饰工艺 创新设计 青铜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尊盘蟠螭纹、蟠虺纹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8
作者 娄静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我国传统工艺中,以装饰纹样为载体的青铜器当属国器,青铜器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文章以青铜器——曾侯乙尊盘为切入点,将曾侯乙尊盘中的蟠螭纹、蟠虺纹样进行拆分、简化、重构,把中华优秀传统青铜器... 在我国传统工艺中,以装饰纹样为载体的青铜器当属国器,青铜器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文章以青铜器——曾侯乙尊盘为切入点,将曾侯乙尊盘中的蟠螭纹、蟠虺纹样进行拆分、简化、重构,把中华优秀传统青铜器文化融入到现代首饰设计中,设计出既蕴含古典气息,又符合时下年轻一代审美趣味的首饰品。将曾侯乙尊盘蟠螭纹、蟠虺纹巧妙地运用于当代首饰品中,为当代首饰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尊盘 蟠螭纹 蟠虺纹 首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前5世纪曾国宫廷金石乐队的钟磬合奏设计——曾侯乙编磬铭文复原与其主题内容解读
9
作者 黄大同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6期34-52,114,共20页
曾侯乙编磬铭文被复原后,令人惊讶地显现出,其与曾侯乙编钟楚系钟铭具有一致的由鼓音轮流为宫、为商、为角、为徵、为羽的结构;同时其鼓音虽属浊姑洗均,与编钟鼓音的姑洗均相差一律,但两者实为同音异名的等音;其以浊姑洗(实为姑洗)与新... 曾侯乙编磬铭文被复原后,令人惊讶地显现出,其与曾侯乙编钟楚系钟铭具有一致的由鼓音轮流为宫、为商、为角、为徵、为羽的结构;同时其鼓音虽属浊姑洗均,与编钟鼓音的姑洗均相差一律,但两者实为同音异名的等音;其以浊姑洗(实为姑洗)与新钟为正副中心的十二均旋宫关系,及姑洗、新钟与间音的三匣磬石分类,也完全扣合了编钟以姑洗与新钟为正副坐标的十二均旋宫框架。这种钟磬合奏的设计表现,说明编磬铭文的主题、内容与编钟无二,是一个以十二鼓音生五声之法而产生,由十二均每均五声所组成的六十声系统。乐工可通过这六十声磬铭的提示,在十二磬石鼓音的音列上快速确定某均曲调用声,并能以“徵[甫页]为角”或“羽曾为宫”旋宫法的单件或连续磬石调换,与编钟共同奏响十二均中的任意一均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磬 磬铭复原 鼓音生五声 六十声一体设计 顺逆隔八旋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碎片玉质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勤文 杨若晨 +2 位作者 韩壮丽 蔡路武 陈善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1,F0002,共7页
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宝石学特征肉眼鉴定、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全岩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三件古玉器碎片进行了系统鉴定,表明这三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的玉器的玉质成分都... 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宝石学特征肉眼鉴定、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全岩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三件古玉器碎片进行了系统鉴定,表明这三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的玉器的玉质成分都是透闪石质软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玉质鉴定 曾侯乙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玉堂 张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3-598,共6页
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以及器铭文字资料数量众多、品类齐全、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我国先秦音乐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被我国考古学界评定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 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以及器铭文字资料数量众多、品类齐全、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我国先秦音乐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被我国考古学界评定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特别是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诸多方面代表着当时世界同一领域的最高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 编钟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墓衣箱上的宇宙图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信芳 苏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衣箱中,其中一件(标本E.66)的箱盖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面右侧绘一青龙,左侧绘一白虎。对于该衣箱的二十八宿星图以及青龙、白虎图案,学者多有讨论。但对于该衣箱的右侧图、正侧图、左侧图的画面意义,则...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衣箱中,其中一件(标本E.66)的箱盖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面右侧绘一青龙,左侧绘一白虎。对于该衣箱的二十八宿星图以及青龙、白虎图案,学者多有讨论。但对于该衣箱的右侧图、正侧图、左侧图的画面意义,则鲜有人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衣箱 宇宙图式 斗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中国随州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研究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治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8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学术研究会 曾侯乙 综合开发利用 随州 文化内涵 铸造技术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音乐学院 音乐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 2009年第6期463-467,共5页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关键词 曾侯乙彩绘主棺(内外棺) 包山楚墓彩绘主棺 乙二醛法脱水加固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曾侯乙墓看曾国的军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堂 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曾(随)以武立国,是春秋早期楚国的强劲对手。曾侯乙墓出土兵器4 777件,随葬简册记载有大量的兵车,彰显出曾(随)作为汉东大国的军事实力。
关键词 曾侯乙 曾国 军事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光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16,共8页
源自周文化的楚文化在春秋中期才形成特色,但直到战国早期尚没能全面影响、渗透到楚的附庸——曾国。曾侯乙编钟循着西周已形成的编钟双音结构及规范而发展,沿着周钟的形制特点演进,它不是楚钟,也不是楚文化的产物,只是曾、楚及其它国... 源自周文化的楚文化在春秋中期才形成特色,但直到战国早期尚没能全面影响、渗透到楚的附庸——曾国。曾侯乙编钟循着西周已形成的编钟双音结构及规范而发展,沿着周钟的形制特点演进,它不是楚钟,也不是楚文化的产物,只是曾、楚及其它国家音乐交流的工具。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周文化的范畴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文化属性 周钟 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演奏与创编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洪亮 杨和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9-205,共7页
为了解决曾侯乙编钟现场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问题,结合国家“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要求,开发了曾侯乙编钟演奏与创编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重构了一套与曾侯乙编钟的形制、规模、比例完全一致的虚拟编钟以及演奏场景,学生可以通过“左... 为了解决曾侯乙编钟现场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问题,结合国家“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要求,开发了曾侯乙编钟演奏与创编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重构了一套与曾侯乙编钟的形制、规模、比例完全一致的虚拟编钟以及演奏场景,学生可以通过“左手键盘控制演奏力度,右手鼠标控制演奏速度和音高”的方式进行音名认知、独奏、合奏、独奏创编、合奏创编等实验。实施效果表明,该实验可以拓宽传统音乐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协同交互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曾侯乙编钟 音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钟磬铭文疑难字释义述评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应时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2,共7页
曾侯乙钟磬铭文的乐律学研究是建立在曾侯乙钟磬铭文的文字学研究基础之上的 ,只有在曾侯乙钟磬铭文通过文字学研究获得了正确的释义之后 ,乐律学研究才有可能据以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 ,即便是铭文中只有少数几个疑难字在识读和释义方... 曾侯乙钟磬铭文的乐律学研究是建立在曾侯乙钟磬铭文的文字学研究基础之上的 ,只有在曾侯乙钟磬铭文通过文字学研究获得了正确的释义之后 ,乐律学研究才有可能据以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 ,即便是铭文中只有少数几个疑难字在识读和释义方面未能在文字学研究中取得共识 ,也同样会影响到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律研究的全局。为此 ,本文将笔者所见曾侯乙钟磬铭文的文字学研究中尚有分歧意见的若干疑难字提出来 ,并加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钟磬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天象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武家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9,共10页
在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四维"有"天维"与"地维"之分。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表示日月合辰于天之艮维,是《颛顼历》正月"朔旦立春"、日月俱在"营室五度"的特殊天象。由漆... 在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四维"有"天维"与"地维"之分。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表示日月合辰于天之艮维,是《颛顼历》正月"朔旦立春"、日月俱在"营室五度"的特殊天象。由漆书"民祀唯房"可知房星晨正,为旦中星。"中星"、"日在"与"辰在"互相印证,证明"日辰于维"是"首日春"天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 立春 合朔 天象 首日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复制的音律定位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4,共5页
本文在遵循双音钟内正、侧鼓音协和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曾侯乙编钟铭文所隐含的律学内涵的分析、研究,探索了原设计音位的结构关系,提出了曾侯乙编钟十二律位的理论数据,并对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如何尽可能保持原音乐性能方面的一些问... 本文在遵循双音钟内正、侧鼓音协和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曾侯乙编钟铭文所隐含的律学内涵的分析、研究,探索了原设计音位的结构关系,提出了曾侯乙编钟十二律位的理论数据,并对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如何尽可能保持原音乐性能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复制钟 几何结构 调律 曾体系 允许误差 基准 一体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