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古典园林书法艺术审美探析
1
作者 杨洪涛 叶琦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85-88,共4页
苏州古典园林书法艺术包含物质要素、精神要素两方面,前者包括书体、载体、所处环境,后者包括文字内容、作者、典故历史等精神性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包括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等层次,从苏州古典... 苏州古典园林书法艺术包含物质要素、精神要素两方面,前者包括书体、载体、所处环境,后者包括文字内容、作者、典故历史等精神性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包括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等层次,从苏州古典园林中书法艺术审美的物质要素、人文要素、认知过程探析三方面展开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书法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艺术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创作三原则
2
作者 苏显双 《大学书法》 2025年第2期48-53,共6页
展厅时代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与书法教育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以及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首的各类展览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展览在培养选拔优秀书法人才、推动书法繁荣发展方面可圈可点,但同时弊端也渐... 展厅时代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与书法教育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以及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首的各类展览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展览在培养选拔优秀书法人才、推动书法繁荣发展方面可圈可点,但同时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其中饱受诟病的就是展览体现象,即参展作品风格趋同,缺乏个性,同质化倾向明显。中国书法家协会一直在倡导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十六字创作方针也写进国展征稿启事中。作为一名高校书法专业教师,在书法创作教学中也要有所思考,给学生以正确和科学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家协会 教育 创作 参展作品 国展 鼓励创新 高校书专业 风格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书法名家余燮阳研究的三个维度
3
作者 刘志超 杨文杰 《文史杂志》 2025年第3期67-73,共7页
研究余燮阳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考察,即余燮阳生卒年问题、生平及书学经历、书名在后世不显的原因。余燮阳生卒年为1877—1944年;其生平及书学经历分三个时期;其书名在后世之所以不显,一是关于他的文字记载缺乏客观性,二是当代学界对其书... 研究余燮阳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考察,即余燮阳生卒年问题、生平及书学经历、书名在后世不显的原因。余燮阳生卒年为1877—1944年;其生平及书学经历分三个时期;其书名在后世之所以不显,一是关于他的文字记载缺乏客观性,二是当代学界对其书法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燮阳 巴蜀书 巴蜀书整理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简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东辉 《西部文艺研究》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战国时期的楚简书法,作为楚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书写技艺,成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本文深入探讨了楚简篆书的美学特征:宽扁欹斜的字体形态、丰富多变的笔画特征以及简... 战国时期的楚简书法,作为楚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书写技艺,成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本文深入探讨了楚简篆书的美学特征:宽扁欹斜的字体形态、丰富多变的笔画特征以及简洁平衡的结构,揭示了楚简书法在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楚简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和影响,为楚简篆书的美学研究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书 篆书 美学特征 战国时期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家群体现象与书法史研究——读张明《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书法研究》有感
5
作者 张函 《大学书法》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在今天,想要界定史学研究的范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新史学”的关照下,任何一种研究都变得多维而立体,甚至很难去判断应使用哪些研究方法、运用什么样的研究理念才能准确表达。事实上,历史本来就很难再现。史学研究最大限度... 在今天,想要界定史学研究的范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新史学”的关照下,任何一种研究都变得多维而立体,甚至很难去判断应使用哪些研究方法、运用什么样的研究理念才能准确表达。事实上,历史本来就很难再现。史学研究最大限度彰显着后来者对历史的人文理解和理论阐释,好在今天研究者有着一种“回观历史”或者“俯视历史”的优势,才能弥补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同样,书法史研究隶属于这样的范畴,既要满足书法历史的真实镜像呈现,也要满足艺术史的客观规律需要,如何把客观、理性同主观、感性相结合,有效开展书法史研究,特别是断代书法史研究,则成为衡量研究者学术洞察力的一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史研究 群体现象 人文理解 新史学 史学研究 研究理念 存在的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新课标与书法教育的新机遇
6
作者 叶培贵 《书法教育》 2025年第1期2-13,共12页
旧版语文课标里关于书法的内容数量不多,也不系统。2022年,教育部推出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增加了很多跟书法关系密切的内容。教育部在2011年的文件里要求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课时作为书法教... 旧版语文课标里关于书法的内容数量不多,也不系统。2022年,教育部推出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增加了很多跟书法关系密切的内容。教育部在2011年的文件里要求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课时作为书法教学课时,但不管课时是不是从语文课里抽出来的,书法教育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和语文教学的相关领域高度关联。所以,语文新课标的推出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书法教学的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会影响到书法教学的形态。语文新课标在书法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契机,这是我想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的主要内容。建议大家先行阅读或随时对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语文新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课时 语文新课标 中小学书教育 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课标 新机遇 指导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悲鸿书法美育观及其当代意义
7
作者 向彬 《书法》 2025年第3期97-103,共7页
作为学校艺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美育旨在提升受教育者书法审美素养,并通过书法艺术独特之美陶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激发其书法创作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美术大师与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提... 作为学校艺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美育旨在提升受教育者书法审美素养,并通过书法艺术独特之美陶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激发其书法创作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美术大师与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提出“书法之美在德”“需要审美教育以区分艺术品之良寙”以及“必形式与内容并跻其极,庶乎至善尽美,乃真实不虚”的真善美艺术观对当前书法美育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美育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书法艺术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8
作者 孙丽 贺优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1-63,共3页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需立足城市文化特征展开建设。作为国家级“书法文化名城”,书法文化深深影响了寿县古城的城市特征。书法艺术与城市景观在构成要素、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上具有相似性,因而书法艺术具备融入寿县古城景观的客观条件。...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需立足城市文化特征展开建设。作为国家级“书法文化名城”,书法文化深深影响了寿县古城的城市特征。书法艺术与城市景观在构成要素、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上具有相似性,因而书法艺术具备融入寿县古城景观的客观条件。从宏观上以书法章法指导城市规划,在微观上以书法景观小品提升城市空间细节。研究进一步挖掘了书法艺术融入寿县古城景观设计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从而促进寿县古城的城市意象获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城市环境 城市意象 城市景观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教学中的口传手授与范本临习
9
作者 邓宝剑 《大学书法》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书法教学中,口传手授与范本临习是基本的教学环节,它们构成互补的关系,而非在不同历史阶段前后相替的关系。口传诉诸“言”,手授的过程则可视为一种“象”,能够在何种程度上领会其中的“意”取决于受教者本人的临创经验和领悟能力。... 在书法教学中,口传手授与范本临习是基本的教学环节,它们构成互补的关系,而非在不同历史阶段前后相替的关系。口传诉诸“言”,手授的过程则可视为一种“象”,能够在何种程度上领会其中的“意”取决于受教者本人的临创经验和领悟能力。只有直面范本并潜心取法,才能让教学中的言说和示范达成更好的理解,也才能不囿于既有的言说和示范而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手授 范本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书法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标准
10
作者 杨锁强 《大学书法》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三代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对博士专业学位的要求,贯彻2022年新版学科目录调整的要求与意旨,根据书法艺术的专业特点,对书法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的依据与标准、培养观念与目标... 在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三代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对博士专业学位的要求,贯彻2022年新版学科目录调整的要求与意旨,根据书法艺术的专业特点,对书法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的依据与标准、培养观念与目标、课程结构、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成果形式、成果要求与成果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 专业学位 授予标准 培养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教育在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高源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9-112,F0003,共5页
以中国书法为例,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势。阐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明确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分析中国书法对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所具备的优势;讨论... 以中国书法为例,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势。阐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明确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分析中国书法对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所具备的优势;讨论名家书法作品、讨论中国书法在青年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实践应用。通过研究,以期对新时代青年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对中国书法的弘扬与传承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 青年 人文素养 中国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柳公权书法艺术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2
作者 王虎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根据“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把以柳公权书法艺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书法课堂,有助于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文化育人功能。教师通过将柳公权书法艺术融入高校书法课堂,建立书法社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通,举办书... 根据“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把以柳公权书法艺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书法课堂,有助于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文化育人功能。教师通过将柳公权书法艺术融入高校书法课堂,建立书法社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通,举办书法大赛,建设柳体书法创新创意工作坊等措施,可达到书法育人的要求。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内容与书法艺术充分融合,开展艺术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有助于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公权书艺术 艺术育人 课程育人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迹·真伪·风格——傅申的书法研究
13
作者 莫家良 《书法》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在中国书画史研究领域中,傅申的巨大贡献早已为中外学术界肯定。笔者曾因缘际会,在二〇一二年傅申应邀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二十五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时,撰写短文,就鉴识与史识略论其书画研究的特点,但因篇幅有限,总有... 在中国书画史研究领域中,傅申的巨大贡献早已为中外学术界肯定。笔者曾因缘际会,在二〇一二年傅申应邀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二十五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时,撰写短文,就鉴识与史识略论其书画研究的特点,但因篇幅有限,总有意犹未尽之感。(1)傅申曾将其研究约分为鉴定、鉴藏、绘画、书法及董其昌、张大千等类别,惟各类研究关系密切,并非泾渭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书画史 董其昌 书画研究 因缘际会 鉴藏 张大千 书迹
原文传递
书道犹兵:中国书法批评的“以兵为喻”
14
作者 赵忠富 李恒 《书法》 2025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古代书论“象喻”批评的话语体系中,兵家之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取譬对象。军事理论与书法艺术的相似性、相通性,为书论“以兵为喻”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军事理论积淀,为书论“以兵为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与话... 在古代书论“象喻”批评的话语体系中,兵家之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取譬对象。军事理论与书法艺术的相似性、相通性,为书论“以兵为喻”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军事理论积淀,为书论“以兵为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与话语资源。书论家“以兵为喻”论书,其理论旨趣概有三端:以兵械比类书法的笔画之形与力道之美,以将帅比譬书家、书作的风格之美,以兵法揭示书法“意在笔先”“以势为主”“奇正相参”的艺术规律。书与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古代书法批评的阐释力与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以兵为喻 兵械之喻 将帅之喻 之喻
原文传递
刘海粟早年书法探微
15
作者 白谦慎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我从1995年开始在大学里教中国艺术史和中国书法史,至今已近三十年。无论是在美国的高校还是海归后的浙江大学,讲到20世纪时,总是绕不开刘海粟:讲他推进现代美术教育的贡献,讲他的油画和印象派的关系,讲他晚年十上黄山所作摄人心魄的泼... 我从1995年开始在大学里教中国艺术史和中国书法史,至今已近三十年。无论是在美国的高校还是海归后的浙江大学,讲到20世纪时,总是绕不开刘海粟:讲他推进现代美术教育的贡献,讲他的油画和印象派的关系,讲他晚年十上黄山所作摄人心魄的泼彩山水……可唯独从来没有讲过他的书法。对于一位以治书法史为业的教师来说,似乎有些奇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前驱中,不乏善书者,其中李叔同书名最大,刘海粟和徐悲鸿,书法造诣也高,并喜欢在画上题跋,常为人作书。虽然限于课时,很难面面俱到,但我过去对刘海粟在书法方面的成就缺乏足够认识,也是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中国艺术史 中国书 现代美术教育 泼彩 李叔同 摄人心魄 徐悲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文本的分类及其符号美学特征
16
作者 于广华 赵毅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书法艺术形态极其多样,比如作为“纯艺术”的草书、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尺牍书信及实用性稍占主导的简牍经文、招牌匾额等。如何阐明书法“审美泛化”的诸多文本形态,成了书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符号美学出发,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文... 书法艺术形态极其多样,比如作为“纯艺术”的草书、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尺牍书信及实用性稍占主导的简牍经文、招牌匾额等。如何阐明书法“审美泛化”的诸多文本形态,成了书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符号美学出发,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文本形态做出分类,剖析其不同的意义构成与意义形式特征,由此明晰书法艺术突出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符号美学 审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光影感知的书法图像和谐化算法
17
作者 董智强 肖云 段佳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利用图像和谐化算法虚拟修复破损的书法图像,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图像和谐化方法大多集中于解决前景和背景之间的不和谐问题,针对书法图像虚拟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前景和背景图像视觉特征差异大、不和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 利用图像和谐化算法虚拟修复破损的书法图像,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图像和谐化方法大多集中于解决前景和背景之间的不和谐问题,针对书法图像虚拟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前景和背景图像视觉特征差异大、不和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光影感知的书法图像和谐化算法LSPNet。LSPNet通过引入参考掩膜和内容掩膜,对需要修复的区域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确保合成的前景与背景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在破损的书法图像上进行了实验,经过实验和对比,LSPNet相比于其他算法能够明显降低前景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度以及图像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修复后的书法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自然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修复 图像修复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书法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审美应用分析
18
作者 魏群 吴静 《中国包装》 202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书法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兼具美学与实用价值,逐渐成为现代海报设计的重要视觉语言。传统书法与现代海报设计结合,开拓新维度、产生新美学与视觉创意,对本土海报国际化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书法艺术现状及其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为切... 书法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兼具美学与实用价值,逐渐成为现代海报设计的重要视觉语言。传统书法与现代海报设计结合,开拓新维度、产生新美学与视觉创意,对本土海报国际化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书法艺术现状及其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审美要素与意象,探索书法艺术在现代海报设计中更智慧的美学应用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海报 审美分析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书法课的大单元教学?
19
作者 何颖 刘佩 +5 位作者 吴启菊 王钰闻 耿国华 孙潇巍 王洋 王洪义 《书法教育》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小白老师刚刚踏入中小学书法教师的行列,即将展开大单元教学。作为一名新晋书法教师,小白老师脑海中涌现出了很多疑问。什么是大单元教学?传统单元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书法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具体实施... 小白老师刚刚踏入中小学书法教师的行列,即将展开大单元教学。作为一名新晋书法教师,小白老师脑海中涌现出了很多疑问。什么是大单元教学?传统单元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书法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具体实施?如何确定书法学科的大单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大单元教学 中小学 教师 联系与区别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教学现状与创新路径--以西藏大学为例
20
作者 王殿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西藏大学开展书法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藏族大学生的汉文书写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目前,在西藏大学实际的书法教学中,出现了学时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环境不理想、教...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西藏大学开展书法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藏族大学生的汉文书写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目前,在西藏大学实际的书法教学中,出现了学时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学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根据个人在西藏大学十多年来的书法教学实践,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总结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和改良措施,希望能够助力达到提高书法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创新 藏族 西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