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传奇评点中的曲体批评
1
作者 高宇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44-48,共5页
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完整形态。其中,音乐性是戏曲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历代曲论家都格外关注戏曲的音律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模式。晚清时期,传奇评点者对曲谱、曲牌、宫调、声腔、节... 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完整形态。其中,音乐性是戏曲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历代曲论家都格外关注戏曲的音律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模式。晚清时期,传奇评点者对曲谱、曲牌、宫调、声腔、节拍、字格等方面多有批评,以此展现出他们的曲体观念,促进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晚清时期的传奇作家和评点者对曲调音韵提出了谱曲需行家、曲要分南北、调应具声情、按拍当合律、字韵求清俊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传奇 曲体批评 戏曲评点 戏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调的产生与曲体的变异
2
作者 俞为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长短句体曲调产生有原创和由齐言体转化两种形式,曲体文学曲调的产生也同样具有两种形式,但与其他音乐文体的长短句体曲调的产生相比,曲体文学的曲调后源性多于原创性。曲调流传有着因乐配词和因词配乐这两种形式,由于流传形式的不同,... 长短句体曲调产生有原创和由齐言体转化两种形式,曲体文学曲调的产生也同样具有两种形式,但与其他音乐文体的长短句体曲调的产生相比,曲体文学的曲调后源性多于原创性。曲调流传有着因乐配词和因词配乐这两种形式,由于流传形式的不同,曲调的曲体变异的程度与方式也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体文学 曲调 产生形式 流传形式 曲体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稼轩俗词的曲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义山 彭天发生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1期94-100,共7页
在《稼轩词》中,有90馀首俗词。这些俗词,从平俗驳杂的内容,叹世归隐的题材倾向,自然通俗的语言特征,明言直叙的表达方式,以及调侃戏谑、幽默诙谐的趣味等方面来看都与南宋雅词大异其趣,而呈现出鲜明的曲体特征,这为元散曲的创作,实起... 在《稼轩词》中,有90馀首俗词。这些俗词,从平俗驳杂的内容,叹世归隐的题材倾向,自然通俗的语言特征,明言直叙的表达方式,以及调侃戏谑、幽默诙谐的趣味等方面来看都与南宋雅词大异其趣,而呈现出鲜明的曲体特征,这为元散曲的创作,实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词 曲体 意义 《稼轩词》 语言特征 表达方式 导向作用 元散曲 题材 归隐 戏谑 雅词 南宋 趣味 诙谐 幽默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曲曲体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涛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6期65-69,共5页
探讨元曲的形成 ,首先要注意元曲曲体的形成。在促成元曲形成的诸因素中 ,不仅应当重视传统诗词和音乐的影响 ,更应注意时调新声的作用。文人的参与和艺术消费者的需求 ,是元曲形成的催化剂 。
关键词 曲体 元代 戏曲 形成 起源 俗曲 北曲 曲牌 唱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唱腔曲体界定的“否定之否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运超 熊岸枫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1-11,共11页
戏曲唱腔曲体界定,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板式变化体’说”、“‘板腔体’说”,问题多多。笔者拙著《戏曲乐谭》除沿袭上述“‘板腔体’说”外,还草率地附合过似是而非的“‘综合体’”说”。兹撰拙文试将一反以上在国内外影响... 戏曲唱腔曲体界定,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板式变化体’说”、“‘板腔体’说”,问题多多。笔者拙著《戏曲乐谭》除沿袭上述“‘板腔体’说”外,还草率地附合过似是而非的“‘综合体’”说”。兹撰拙文试将一反以上在国内外影响近半个世纪的陈言,取笔者经口耳相传所得之湘黔戏种唱腔为主例,以曲牌为纲,按曲牌体、曲牌板式变化体、集曲板式变化体系列,对戏曲唱腔曲体界定予以“否定之否定”,力求名实相符、接近真理,促进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之健康发展,竭力争取国人以尽可能形成共识的学术话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力免贻笑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戏种 唱腔曲体 曲牌体 曲牌板式变化体 集曲板式变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张协状元》和宋代曲体的关系看戏文的起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克夫 《文献》 2000年第1期130-138,共9页
据明人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的记载可知,戏文滥觞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形成于南渡之际(1126),地点在温州。但戏文形成的渊源,自王静安先生推翻了明、清人'传奇源于杂剧'的说法之后,却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 据明人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的记载可知,戏文滥觞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形成于南渡之际(1126),地点在温州。但戏文形成的渊源,自王静安先生推翻了明、清人'传奇源于杂剧'的说法之后,却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戏文由印度输入中国;有人认为戏文源出于北宋杂剧;有人则认为戏文脱胎于傀儡戏;还有人认为戏文源出于诸宫调。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拟通过对《张协状元》和宋代各种曲体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宋代曲体 戏文起源 创作 <<张协状元>>
原文传递
论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曲牌与创新曲牌的曲体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寅玲 毛艺 曾丽蓉 《戏剧之家》 2019年第4期65-66,共2页
土家族打溜子凭其形象生动新颖的特点,为民族音乐发展开阔了新的领域。传统曲牌有其独特的曲体结构,而创新曲牌保留了传统曲牌原有特点和精髓,在不打破原来传统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曲牌的曲体结构以及创新曲牌... 土家族打溜子凭其形象生动新颖的特点,为民族音乐发展开阔了新的领域。传统曲牌有其独特的曲体结构,而创新曲牌保留了传统曲牌原有特点和精髓,在不打破原来传统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曲牌的曲体结构以及创新曲牌的结构变化,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溜子 曲牌 曲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土家族打溜子曲体结构手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7-68,共2页
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大山土家族聚居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打挤钹(又名打溜子)。用于婚嫁、节日等喜庆场合,喧染气氛,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 土家族打溜子 曲体结构 句式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之“母、子”曲体结构在钢琴音乐作品及其演奏中的运用
9
作者 俄珠贡桑 更堆培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49-154,共6页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作品,发掘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于钢琴演奏,使钢琴这架西洋乐器在演奏藏族音乐旋律上更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民间音乐 母子 曲体结构 钢琴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音乐曲体创新之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96-197,共2页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鲜明的特色占据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其将黄梅戏民歌体进行了变异,在传统黄梅戏音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歌曲体的创作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黄梅戏的程式化,但确实又为黄梅戏艺术发展探索出又一条道路,值得中...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鲜明的特色占据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其将黄梅戏民歌体进行了变异,在传统黄梅戏音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歌曲体的创作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黄梅戏的程式化,但确实又为黄梅戏艺术发展探索出又一条道路,值得中国戏曲音乐改革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女人》 黄梅戏音乐 曲体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号子曲体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占春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9-42,共4页
黄河三角洲号子的音乐形式大都比较短小,结构上以乐段为内容表现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式的变化可以把黄河三角洲号子的曲体结构分为领合对应式、领合问答式、长领式、和声叠加式四种形式。在具体的曲例中,这些形式的号子具有各自不同的表... 黄河三角洲号子的音乐形式大都比较短小,结构上以乐段为内容表现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式的变化可以把黄河三角洲号子的曲体结构分为领合对应式、领合问答式、长领式、和声叠加式四种形式。在具体的曲例中,这些形式的号子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特点。以曲式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黄河三角洲号子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号子 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一群动 化繁为简——评俞为民先生《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
12
作者 张小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72,共2页
上个世纪80年代,汪海粟先生为王守泰《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作序,将声律理论化视为抢救昆剧的根本性任务之一;十年之后,洛地先生针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及戏曲音乐受外国音乐理论、戏剧理论压倒和统领的现状,提出如要保持民族特色并... 上个世纪80年代,汪海粟先生为王守泰《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作序,将声律理论化视为抢救昆剧的根本性任务之一;十年之后,洛地先生针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及戏曲音乐受外国音乐理论、戏剧理论压倒和统领的现状,提出如要保持民族特色并取得新的建树,理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繁为简 中国 俞为民 格律 文学 曲体 古代 戏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编南词定律》中不可忽略的曲体观念
13
作者 王志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5,166,共9页
《新编南词定律》是体例比较完整的南曲九宫谱,也是现存最早的工尺曲谱,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该谱编辑目的及曲牌收录方式与旧谱无异,但某些曲体观念却与众不同。九宫谱的编辑目的主要是规范曲牌格律,曲牌的收录是确定曲牌体式,旧谱... 《新编南词定律》是体例比较完整的南曲九宫谱,也是现存最早的工尺曲谱,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该谱编辑目的及曲牌收录方式与旧谱无异,但某些曲体观念却与众不同。九宫谱的编辑目的主要是规范曲牌格律,曲牌的收录是确定曲牌体式,旧谱皆有一定的范式。该谱在继承旧谱编辑理念与范式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传统,为适应戏曲创作与发展的要求,在曲体的收录、编辑以及曲体处理等方面皆有自己的见解,彰显了该谱编辑者们独特的曲体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词定律 戏曲曲牌 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之曲体作品的用韵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4
作者 张正学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红楼梦》 曲体作品 曹雪芹 全面分析 周汝昌 红学家 曹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的特征
15
作者 黄振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昆腔 曲体变异 鼓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创作歌曲《八角楼的灯光》曲体、词韵特征探析
16
作者 邱苏香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期76-77,共2页
本文从歌曲的曲体结构、歌词韵律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对集体创作版本的井冈山民歌《八角楼的灯光》做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以帮助歌唱者更好地把握井冈山民歌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同时也通过该歌曲的分析研究,为今后演唱此曲的歌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 曲体结构特征 歌词韵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民歌曲体结构与《楚辞》体式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中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2-149,共8页
曲体结构,是音乐形式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曲体结构,是传统音乐形式范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曲体结构因素及其所体现的美学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民歌曲体结构所孕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韵,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 曲体结构 湖北民歌 音乐形式 《楚辞》 中华民族传统 美学价值 审美 田歌 套曲 对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曲体结构看中国民间音乐的“形散而神聚”——以河北瑞村音乐会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俊 《音乐时空》 2016年第9期21-23,共3页
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之源,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生命力,并以"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的生成规律区别于西方音乐而自成一体。这种规律的形成与中国朴素哲学价值观中的"道法自然"有着... 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之源,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生命力,并以"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的生成规律区别于西方音乐而自成一体。这种规律的形成与中国朴素哲学价值观中的"道法自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在音乐中体现出"形散而神聚"普遍特性。本文试以河北瑞村民间音乐会上的部分曲目为例,以乐曲的曲体结构为依托来解读民间音乐"形散而神聚"这一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体结构 河北瑞村音乐会 形散而神聚 民间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乱弹“八仙戏”曲体探析——当代民间传统戏曲传承流变的个案研究
19
作者 章启明 李昌集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3,共7页
温州乱弹"八仙戏"保留的34个曲牌是研究曲体演变的重要"活态"资料。温州乱弹八仙戏曲牌,文体形式上"辞无定体",音乐传承上则"有腔可寻",说明民间传统戏曲传承"重曲轻文",以音乐为本... 温州乱弹"八仙戏"保留的34个曲牌是研究曲体演变的重要"活态"资料。温州乱弹八仙戏曲牌,文体形式上"辞无定体",音乐传承上则"有腔可寻",说明民间传统戏曲传承"重曲轻文",以音乐为本位,与文人戏曲首重文学大相径庭。传统戏曲在雅、俗两个文化空间中传承流变的模式和机制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乱弹 八仙戏 曲体 重曲轻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曲体结构及风格 被引量:3
20
作者 蒲亨强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32,共9页
一、道教法事科仪简述根据现已收集到的材料,武当山道教科仪活动尚有课诵,施食,赈济,上祖师师表,玉皇本行集经,玄门应用荐亡科等名目。课诵是道观最基本的科仪活动,属于修道法事,全称“玄门日诵早晚课’,俗称“早晚坛”。课诵现仍是武... 一、道教法事科仪简述根据现已收集到的材料,武当山道教科仪活动尚有课诵,施食,赈济,上祖师师表,玉皇本行集经,玄门应用荐亡科等名目。课诵是道观最基本的科仪活动,属于修道法事,全称“玄门日诵早晚课’,俗称“早晚坛”。课诵现仍是武当宫观最重要的法事科仪,已搜集到完整的音乐资料。“施食”全称“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赈济”,全称“赈济玉玄科”。皆属斋醮法事。道教“斋醮”渊源子古代祀神,祈福等巫觋仪式活动,对中国社会有广泛的影响,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借各种斋醮仪式来忘却烦恼,寄托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道教文化 曲体结构 主腔 道教科仪 道教音乐 音乐资料 道乐 风格特征 法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