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孔声呐和井间层析成像技术构建地下暗河三维模型及运用
1
作者 李选涛 李云 +2 位作者 罗新颖 向新志 陈瑞华 《吉林水利》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钻孔声呐和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地下暗河探测及暗河封堵后封堵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可在封堵地下暗河形成水库工程中,获得暗河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其真实三维模型。单一方法对地下暗河(岩溶)探测成果精... 通过钻孔声呐和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地下暗河探测及暗河封堵后封堵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可在封堵地下暗河形成水库工程中,获得暗河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其真实三维模型。单一方法对地下暗河(岩溶)探测成果精度低、分辨率弱、存在多解性,且缺少精确定位空间位置以及测量几何尺寸窥探暗河全貌的能力。基于综合物探框架,首次提出以钻孔声呐技术结合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技术为主,以钻探等其它物探手段为辅的探测方法,该技术成功运用在贵州七星水库中,探明了暗河的位置信息和几何尺寸,并基于此对地下暗河封堵和封堵后堵头位置进行精细检测,圈定了堵头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暗河 钻孔声呐 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技术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香铁路溶洞暗河处理设计方案
2
作者 李贵民 郭永发 丁文云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丽香铁路交尼山隧道拱部溶腔及隧底暗河相互连通,常规的超前预报物探手段难以准确查明溶洞暗河发育情况,拱部溶腔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存在较大的掉块风险,隧底暗河在运营期间存在较高的变形沉降及堵塞风险。为准确探明隧道地层岩性及岩体... 丽香铁路交尼山隧道拱部溶腔及隧底暗河相互连通,常规的超前预报物探手段难以准确查明溶洞暗河发育情况,拱部溶腔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存在较大的掉块风险,隧底暗河在运营期间存在较高的变形沉降及堵塞风险。为准确探明隧道地层岩性及岩体完整性、岩层分界带位置、岩溶及岩溶水发育情况,交尼山隧道采用物探法+钻探法相结合的超前预报方法,并在隧底物探异常段增设竖向钻孔验证。拱部溶腔初支采用拱墙I18工字钢可保证施工及运营期间结构安全,隧底暗河处增设桩基筏板采用C35钢筋砼可满足运营期间变形及受力要求。同时,施工时保留原溶洞过水通道。现场采用以上措施后,监测结果显示变形及受力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溶洞暗河 超前预报 初支钢架 桩基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流量、高流速动水条件下地下暗河封堵施工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松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203-207,共5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大流量、高流速条件下,如何对地下暗河进行有效封堵,防止水资源流失和土壤侵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适用于大流量、高流速动水条件的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大流量、高流速条件下,如何对地下暗河进行有效封堵,防止水资源流失和土壤侵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适用于大流量、高流速动水条件的地下暗河封堵施工技术,通过模袋灌浆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技术的结合,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动水封堵效果。研究表明,采用模袋灌浆及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综合施工技术,能够将地下暗河的水流量从25 m3/s降低至0.2 m3/s,成功实现水体的有效封堵。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高流速动水下施工的技术难题,还为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暗河 封堵施工 动水条件 模袋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4
作者 张长建 蒋林 +2 位作者 文欢 吕晶 昌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 古地貌 暗河 潜流回路 地下水位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流量估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艺伟 李开军 +2 位作者 张鹏 郭子昊 张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323,共12页
地下暗河是岩溶隧道建设与运营重大的安全风险,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地下暗河洪峰流量不仅由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本文结合... 地下暗河是岩溶隧道建设与运营重大的安全风险,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地下暗河洪峰流量不仅由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本文结合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围绕小流域暴雨资料推求出地表汇流洪峰和地下暗河汇泄流洪峰,提出了一种考虑地表径流补给的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估计方法,并结合翠屏隧道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实测涌水资料,开展了案例分析计算并比较实测涌水量。表明传统涌水预测方法无法考虑暗河与地表水补给的影响,与实测结果差距很大,本方法能够较好预测岩溶区因地表汇水补给暗河发育区隧道突涌水洪峰,为隧道防洪护堤高度、涵管过水容量设计、洪峰避险时间提供重要支撑,保障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地下暗河 径流补给 突涌水 洪峰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带形成的暗河地段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成器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8期144-147,共4页
在断裂带形成的地下暗河地段施工灌注桩时,根据暗河与暗河周围的地质特征,可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全套管护壁成桩;采用掺入速凝剂的高标号水下混凝土;先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填充,再成孔、灌注桩体混凝土。以一项典型工程为例,对以上3种处... 在断裂带形成的地下暗河地段施工灌注桩时,根据暗河与暗河周围的地质特征,可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全套管护壁成桩;采用掺入速凝剂的高标号水下混凝土;先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填充,再成孔、灌注桩体混凝土。以一项典型工程为例,对以上3种处置方案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处置措施针对性强,较好地节省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满足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断裂带 地下暗河 地下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条件对岩溶地下暗河污染的影响
7
作者 刘浩 田茂中 陈再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5,共12页
通过收集基础资料、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体污染指标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贵州西南部某岩溶暗河地下水污染的影响。认为:(1)暗河出口所包含的六处泉点、两处溶洞,平面分布位置集中,但其水质污染情况各异,表明其分属于不... 通过收集基础资料、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体污染指标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贵州西南部某岩溶暗河地下水污染的影响。认为:(1)暗河出口所包含的六处泉点、两处溶洞,平面分布位置集中,但其水质污染情况各异,表明其分属于不同的地下岩溶水系统,暗河岩溶地下水系统极为复杂。岩溶暗河出口在空间平面上呈多股、条带状泉眼展布出露,主要受地质相变带附近构造及岩体本身异质性控制。(2)调查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河流快速下切的影响,形成了发达的地下岩溶水系统和岩溶洞穴系统,存在多股明流与伏流组成的水文地质单元体,客观上为暗河污染创造了条件。(3)暗河污染物来源为秧家坝岩溶洼地内某养猪场养殖废水,且是集中式、间断性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岩溶管道。建议该岩溶暗河补给区应当控制发展大型养殖业及大中型集镇建设,污废水应当加强回收利用和减少外排,加强区内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岩溶暗河染源 示踪试验 岩溶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纳桥水库大坝暗河处理技术
8
作者 葛珂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1期290-292,297,共4页
西南地区构造地质发育复杂,水库建设容易遇到暗河溶洞等地质问题,易造成后期水库渗漏。为解决地下暗河处理难题,文章以贵州纳桥水库大坝地下暗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库区地质构造、水系和岩溶发育等情况,通过对地下暗河的发育规模、涌水特... 西南地区构造地质发育复杂,水库建设容易遇到暗河溶洞等地质问题,易造成后期水库渗漏。为解决地下暗河处理难题,文章以贵州纳桥水库大坝地下暗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库区地质构造、水系和岩溶发育等情况,通过对地下暗河的发育规模、涌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设置堵头,防渗帷幕”的处理思路。结果表明:针对暗河封堵的处理措施可行,效果良好,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桥水库 暗河 渗漏 安全稳定 贵州册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一体技术在地下暗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谈嵘 李国逢 杨帆 《智能城市》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地下排水管涵是城市排水的主要渠道之一,掌握地下排水管涵信息对于城市防汛具有重要意义。受拆迁、道路改造施工等影响,地下排水管涵的部分井盖、井筒遭到掩盖、掩埋,使其成为难以探明的地下暗河。针对现场条件复杂的地下暗河,单一探测... 地下排水管涵是城市排水的主要渠道之一,掌握地下排水管涵信息对于城市防汛具有重要意义。受拆迁、道路改造施工等影响,地下排水管涵的部分井盖、井筒遭到掩盖、掩埋,使其成为难以探明的地下暗河。针对现场条件复杂的地下暗河,单一探测技术难以实现地下暗河的完整探测。因此,采用了测量型无人机、全地形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GNSS-RTK协同作业的方案,形成了一种空地一体测绘技术,实现了测区地形、地下暗河的精确测绘,提高了城市疑难地下暗河的作业效率和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涵 管线探测 地下暗河 空地一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棚支撑结构在跨越隧道洞口暗河口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宏伟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傲江隧道存在需要保护的暗河口,为了解决进洞施工需要,又不影响暗河水系循环,文章设计了一种管棚+工字钢+钢板砂石复合盖板的新型临时支撑结构,并结合实际案例情况介绍了其应用的设计形式、注意事项和取得的效果。研究证明,该结构具有... 傲江隧道存在需要保护的暗河口,为了解决进洞施工需要,又不影响暗河水系循环,文章设计了一种管棚+工字钢+钢板砂石复合盖板的新型临时支撑结构,并结合实际案例情况介绍了其应用的设计形式、注意事项和取得的效果。研究证明,该结构具有架构简单、施工速度快、稳定性强等特点,且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了成本支出,提高了经济效益,对有暗河保护需要的隧道进洞作业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河 保护 管棚 支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西早期大型树枝状岩溶暗河发育条件与地质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B94井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彦 高济元 +6 位作者 杨德彬 张恒 蔡忠贤 何新明 金燕林 刘遥 王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769,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布特征,揭示了岩溶暗河形成的地质控因,建立了岩溶暗河发育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B94井区奥陶系位于2个次级鼻凸之间的向斜部位;该区处在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区,主要发育中高幅度的岩溶地貌,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势坡降,地表水系异常发育,呈近对称的树枝状,且从北向南汇流,最终汇入一条岩溶峡谷;该区岩溶暗河平面分布范围广,呈树枝状展布,垂向发育深度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T56以下120 ms;由于地表水向地下的转化频繁,岩溶暗河内部充填较为严重,暗河中下段充填更加明显;显著的地势坡降、次级背斜之间的向斜构造和NNE,NNW向走滑断裂共同控制了岩溶暗河的发育,形成了向斜汇流型岩溶暗河发育模式。这一认识可直接指引B94井区奥陶系的井位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岩溶暗河 中高幅度地貌 次级鼻状构造 古岩溶暗河发育模式 塔河油田B94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隧道暗河的综合预报及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石少帅 李术才 +4 位作者 李利平 许振浩 武科 高阳 原小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7-232,共6页
为确保岩溶区隧道施工安全,利用综合预报分析方法可准确地对地质异常体进行预测,可明显减少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以大广南高速公路紫荆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紫荆山隧道的岩溶发育特征,利用TSP(隧道地震预测)超前地质预报... 为确保岩溶区隧道施工安全,利用综合预报分析方法可准确地对地质异常体进行预测,可明显减少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以大广南高速公路紫荆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紫荆山隧道的岩溶发育特征,利用TSP(隧道地震预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ZK221+960处暗河位置进行了准确预报,并利用地质雷达对暗河的走向进行了短距离探测,探测结果与实际揭露走向基本吻合。针对紫荆山暗河,分析了各种暗河处治措施优缺点,最终制定了泄水洞方案。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对泄水洞方案进行了优化处理,优化后的处理方案在紫荆山暗河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特征 暗河 TSP 地质雷达 泄水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娟 鲍典 +3 位作者 杨敏 何成江 邓光校 张慧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9,共7页
由于古暗河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难以明确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此,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和频谱分解技术对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进行系统刻画与识别,研究表明: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1—4号共4条古暗河,... 由于古暗河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难以明确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此,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和频谱分解技术对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进行系统刻画与识别,研究表明: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1—4号共4条古暗河,平面上呈较为复杂的网状或树枝状结构特征,平面上的缝洞结构可分为连续发育的条带状和不连续发育的团块状2大类;纵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未充填、砂泥质充填和角砾充填3种缝洞充填类型,其中有利缝洞主要发育在中—上奥陶统顶面反射轴之下的第1个波谷和波峰上,以"串珠状"反射特征为主。古构造形态、断裂系统和开放性入口对古暗河形态及缝洞结构特征起控制作用。其中断裂系统对油气充注具有建设性作用,古暗河与断裂匹配性好的区域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河 缝洞结构 控制因素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塔河 油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河式生活垃圾干发酵处理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冷成保 肖波 +2 位作者 杨家宽 柳小荣 孙萍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7,共3页
提出了生活垃圾的暗河式干发酵处理研究及其工艺设想。经实验证明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垃圾处理量大、垃圾可以得到及时即地处理、占用土地少等。
关键词 暗河 生活垃圾 干发酵 沼气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琨 武亚遵 +1 位作者 万军伟 肖攀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马洞暗河 洪涝灾害 防治对策 湖北宣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长建 吕艳萍 +2 位作者 马海陇 耿甜 张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为研究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恢复海西运动早期古地貌和古水系,划分了岩溶峡谷区洞穴类型,构建了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缝洞成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海西运动早期古岩溶作用,岩溶古地貌总体北... 为研究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恢复海西运动早期古地貌和古水系,划分了岩溶峡谷区洞穴类型,构建了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缝洞成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海西运动早期古岩溶作用,岩溶古地貌总体北东高南西低,微地貌以低幅度溶丘、溶峰和洼地的组合为主,古水系主要为峡谷明流、伏流、暗河与干谷的组合;主干水系具有南段深切曲流峡谷、中段峡谷和北段伏流-天窗的分段结构,分支水系为树枝状暗河网络;伏流坍塌型地下河洞穴可识别,划分为暗河型、伏流型、顺河潜流型和穿洞型4种类型;研究区古暗河系统发育演化可分自由曲流型、伏流-深切曲流型和坍塌天窗伏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海西运动早期 暗河类型 岩溶地貌 岩溶峡谷 缝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暗河溶洞系统特征描述及地质建模——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翔 马青 +2 位作者 曹康 宋倩 董旭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7,792,共7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油气产层为岩溶缝洞型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根据录井、测井、地震和生产资料等,针对该储层建立了地下暗河溶洞系统的地质概念模型,总结出地下暗河溶洞识别的3种地震反射特征:片状...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油气产层为岩溶缝洞型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根据录井、测井、地震和生产资料等,针对该储层建立了地下暗河溶洞系统的地质概念模型,总结出地下暗河溶洞识别的3种地震反射特征:片状反射、杂乱反射和弱反射。根据该地质概念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哈拉哈塘地区潜山围斜区的岩溶水循环模型和圈闭聚油模型,可以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该地区的实际生产情况。地下暗河溶洞系统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将为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提供地质基础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缝洞型储层 地下暗河溶洞系统 奥陶系 哈拉哈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以塔河油田TK440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敏 李小波 +3 位作者 谭涛 李青 刘洪光 张艺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43-48,共6页
碳酸盐岩古暗河油藏是由深部暗河、浅层暗河以及高角度裂缝共同组成的缝洞储集体,且以大尺度溶洞为储集空间,为塔河油田三大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以TK440井区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为例,通过缝洞结构的精细刻画、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和水淹特征... 碳酸盐岩古暗河油藏是由深部暗河、浅层暗河以及高角度裂缝共同组成的缝洞储集体,且以大尺度溶洞为储集空间,为塔河油田三大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以TK440井区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为例,通过缝洞结构的精细刻画、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和水淹特征的系统梳理,总结了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的4种模式和可行性挖潜手段。研究认为:采用大泵排液实现井间提液引流,改变压力场分布,可启动浅层暗河未动用剩余油;逆水侵方向水驱,利用暗河高度差可有效地动用深部暗河井间高部位剩余油;基于油、气密度差异,采用重力分异原理形成人工气顶纵向置换,可高效挖潜单井井周阁楼油和暗河盲端剩余油。最终形成了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下的可行挖潜手段,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可靠性和挖潜对策的有效性,可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液引流 阁楼油 暗河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暗河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巫波 荣元帅 +2 位作者 刘遥 张振哲 邓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2-704,共3页
文中应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运用多时窗、多属性暗河预测技术,在塔河油田主体区识别出了5个暗河系统,并对暗河发育特征及油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是不同时期的岩溶产物,空间继承性差。浅层暗河呈网状... 文中应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运用多时窗、多属性暗河预测技术,在塔河油田主体区识别出了5个暗河系统,并对暗河发育特征及油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是不同时期的岩溶产物,空间继承性差。浅层暗河呈网状,充填几率大;深部暗河系统呈线状,不充填。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各暗河系统内油水差异性分布。分支暗河、深部暗河也是优质储量发育的井区,具有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河 油水 充填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隧道暗河管道系统及其对隧道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旭 许模 +1 位作者 杜宇本 赵帅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5,共4页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区内发育多条暗河管道。为了查明岩溶水是否会对隧道开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大宝盖向斜可溶岩层位以及暗河管道和隧道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隧道避开了暗河管道岩溶突水的...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区内发育多条暗河管道。为了查明岩溶水是否会对隧道开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大宝盖向斜可溶岩层位以及暗河管道和隧道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隧道避开了暗河管道岩溶突水的直接威胁,并对隧道内可能的岩溶突水部位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论证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向斜 岩溶隧道 暗河管道 涌突水 保山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