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流暗场成像技术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与舌下微循环改变 被引量:6
1
作者 高飞 傅小云 +3 位作者 钱明江 张宇 李光素 胡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4-768,共5页
目的:利用侧流暗场(sidestream dark-field,SDF)成像技术观察比较内毒素休克兔经液体复苏至同一目标血压水平下小肠绒毛微循环及舌下微循环变化的异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绒毛组及舌下组,每组30只。2组均行体外回肠造口术... 目的:利用侧流暗场(sidestream dark-field,SDF)成像技术观察比较内毒素休克兔经液体复苏至同一目标血压水平下小肠绒毛微循环及舌下微循环变化的异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绒毛组及舌下组,每组30只。2组均行体外回肠造口术,用细菌脂多糖注射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建模成功后用乳酸林格氏液以复苏剂量30 mL·kg^(-1)·h^(-1)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达到80 mmHg为目标血压。若经单纯液体复苏,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则予以去甲肾上腺素0.5~1μg·kg^(-1)·min^(-1)维持至目标血压。通过SDF成像技术持续观察2组动物休克前后以及液体复苏后的小肠绒毛及舌下微循环灌注指标:绒毛血管数量(vessels per villus,VV)、微血管血流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灌注绒毛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illi,PPVi)、绒毛边界量化评分、绒毛血管评分、总的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PPVe)等的变化并比较两者灌注特点的异同。结果:休克后,小肠绒毛MFI、PPVi以及舌下微循环MFI、PPVe、TVD、PVD较休克前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小肠绒毛微循环MFI显著低于舌下微循环(P<0.01);经液体复苏至MAP达到目标血压后,小肠绒毛MFI、PPVi以及舌下微循环MFI、PPVe、TVD、PVD较休克后均有明显上升(P<0.05),但复苏后的小肠绒毛微循环MFI仍明显低于舌下微循环(P<0.01)。结论: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与舌下微循环灌注变化有差异,休克后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下降程度较舌下微循环更显著,而液体复苏后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恢复程度亦低于舌下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暗场成像 微循环 内毒素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栅干涉仪的暗场成像的Cramér-Rao下界
2
作者 刘波 陈子涵 +2 位作者 顾瑶 陈恒 王志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1105-1113,共9页
在光栅相衬成像中,通常使用相位步进法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然而,对于相位步进法在提取暗场信号的算法效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估。本研究引入Cramér-Rao下界对提取暗场信号的算法效率进行评估。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现目... 在光栅相衬成像中,通常使用相位步进法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然而,对于相位步进法在提取暗场信号的算法效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估。本研究引入Cramér-Rao下界对提取暗场信号的算法效率进行评估。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现目前完全有效的算法仅适用于三步相位步进法,其他更多步数的相位步进法都是次优的。本研究以Cramér-Rao下界作为依据,定量地分析了相位步进数和可见度对算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可见度的情况下,相位步进法可以接近理论的最佳效率;在高可见度的情况下,当相位步进数大于5时,算法效率仅为77.4%,这可为基于X射线和中子光栅干涉仪的暗场成像的信噪比优化提高、剂量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场成像 光栅干涉仪 Cramér-Rao下界 可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电子成像暗场成像技术特性研究及改进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家浩 曹树春 +7 位作者 张子民 李中平 申晓康 赵全堂 程锐 刘铭 赵永涛 袁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111,共7页
基于EGS5与PARMELA模拟软件组成的高能电子成像系统,对暗场成像的模拟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光阑位置实现的暗场成像结果存在失真现象。针对该失真现象提出的改进方案,消除了暗场成像结果的失真。通过对40 MeV电子透射7~224μm的铝样品开展... 基于EGS5与PARMELA模拟软件组成的高能电子成像系统,对暗场成像的模拟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光阑位置实现的暗场成像结果存在失真现象。针对该失真现象提出的改进方案,消除了暗场成像结果的失真。通过对40 MeV电子透射7~224μm的铝样品开展的成像模拟结果表明:40 MeV高能电子暗场成像技术在铝样品厚度小于25μm情况下具有明显的面密度分辨优势,且空间分辨率达到μm量级,非常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物质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物理 高能电子成像 暗场成像 空间分辨能力 面密度分辨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明暗场成像的小型化双模显微镜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英然 杨树蔚 +3 位作者 刘静 陈艳丽 刘叶楠 闫克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9-257,共9页
在污染严重导致疾病高发的经济落后地区,为克服现场快速检测与性能协调并存的仪器紧缺问题,本文将低成本与小型化作为重要指标,结合光学成像模式中最常见的明场与暗场成像,设计一款小型化双模显微镜,用于细胞与组织的观察。为有效降低... 在污染严重导致疾病高发的经济落后地区,为克服现场快速检测与性能协调并存的仪器紧缺问题,本文将低成本与小型化作为重要指标,结合光学成像模式中最常见的明场与暗场成像,设计一款小型化双模显微镜,用于细胞与组织的观察。为有效降低成本与缩小体积,机械结构均由自主设计,并采用SLA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作,最终经计算核实,总体成本在1300元,设备尺寸为8 cm×8 cm×15 cm;本设计创新性的摒弃了传统显微镜中体积庞大的垂直调焦系统,采用调焦环进行焦距调节。最终实验测试表明,在10倍物镜下的系统分辨率达到了2.19μm,自主设计配套软件,在简化系统操作流程的同时,实现网络相机各项参数的集成调节,最大限度保证图像采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暗场成像 显微镜 网络相机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系统中暗场成像新途径
5
作者 曹伶华 冯璧华 +1 位作者 Damaskinos S Dixon A E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92-596,共5页
本文描述了作者首次依据空间频谱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系统中实现暗场成像的新途径——离轴成像法.并成功地应用到了单晶砷化镓(GaAs)的红外透射成像上。与传统的明场法相比,取得的图像不仅更具细节,对比度提高,而且还... 本文描述了作者首次依据空间频谱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系统中实现暗场成像的新途径——离轴成像法.并成功地应用到了单晶砷化镓(GaAs)的红外透射成像上。与传统的明场法相比,取得的图像不仅更具细节,对比度提高,而且还明显地消除了来自其它截面的伪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 激光 扫描系统 暗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光栅暗场成像的机理分析与优化
6
作者 姜宇航 李雪健 《应用物理》 2018年第11期489-504,共16页
在现有技术例如CT的设备中,利用X射线对物体进行扫描成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X射线成像利用材料对X射线的衰减特性来非破坏性场(Dark field)成像显著区别于明场(Brightfield)成像。暗场成像是利用非直射光(例如散射光、衍射光、... 在现有技术例如CT的设备中,利用X射线对物体进行扫描成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X射线成像利用材料对X射线的衰减特性来非破坏性场(Dark field)成像显著区别于明场(Brightfield)成像。暗场成像是利用非直射光(例如散射光、衍射光、折射光和荧光等)对物质进行成像的技术。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使用直射X射线对物体进行成像,即采用的是明场成像技术。本文研究利用普通的X射线源光栅暗场成像技术,用基于蒙特卡罗仿真软件设计光栅暗场成像系统,并对整个成像系统中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优化系统,并对X射线源对X射线光栅暗场成像图像的影响、图像降噪方法和暗场成像图像的提取进行分析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暗场成像 图像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F的大尺寸表面疵病拼接暗场成像研究
7
作者 唐瑞苓 宋德林 +2 位作者 黄伟 李璐璐 耿鹏武 《机电技术》 2019年第2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疵病是衡量超精密加工表面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暗场成像是表面疵病检测的有力手段,但由于显微镜视场有限,难以进行全域缺陷检测,不能全面评价表面质量。提出选用SURF方法对子区域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对相邻子区域图像进行配准拼接... 表面疵病是衡量超精密加工表面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暗场成像是表面疵病检测的有力手段,但由于显微镜视场有限,难以进行全域缺陷检测,不能全面评价表面质量。提出选用SURF方法对子区域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对相邻子区域图像进行配准拼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全域暗场图像。研究表明,SURF配准拼接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而且计算速度较快,可实现超精密加工表面的全域疵病检测,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疵病 暗场成像 图像拼接 SU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表面微缺陷的高对比度暗场成像检测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璇 宋德林 +2 位作者 张涛 刘乾 耿鹏武 《机电技术》 2019年第1期86-87,108,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暗场显微成像方法(环状孔径显微术,Circular-Aperture Microscopy,CAM)用于光学加工表面的缺陷检测。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在CAM物镜中心放置一个遮挡片用于消除照明直射光的影响,而缺陷的散射光能够通过物镜的环状透射区...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暗场显微成像方法(环状孔径显微术,Circular-Aperture Microscopy,CAM)用于光学加工表面的缺陷检测。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在CAM物镜中心放置一个遮挡片用于消除照明直射光的影响,而缺陷的散射光能够通过物镜的环状透射区域形成高对比度的图像。对划痕和麻点标准比对板、分辨率测试板、微粒悬浊液等样品的成像结果表明,CAM具有原理简单、对比度高、分辨率高、精度高的优势,能够为光学表面加工中的缺陷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元件加工 缺陷检测 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暗场显微成像特性分析
9
作者 李博 袁勋 +3 位作者 尹智 吴伟 邵军 马富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分析了光学倍率、油液衰减系数和后向散射角变化对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清晰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磨粒暗场显微成像的最优光学倍率为2.2和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0;明确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在0.210~0.846范围内变化,直接反射OLVF可通过暗场显微成像获得较高清晰度的磨粒图像,其磨粒探测精度约为10μm。磨粒图像采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反射OLVF暗场显微成像不仅能够从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28的原油、柴油机油中可靠捕获磨粒视觉信息,而且可从油液衰减系数小于2.0的液压油、齿轮油中获取磨粒谱片图像,解决了不同油液中金属磨粒探测问题,为在线监测采油装备磨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 显微成像 反差透视比 原油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透镜的暗场显微成像系统
10
作者 张秀英 杨阳 赵应春 《激光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523-529,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明场显微无法表征透明无染色大尺寸样品形貌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透镜的暗场显微成像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器、空间光调制器(SLM)、双透镜、电荷耦合器件(CCD)。由SLM调制产生的环形涡旋光作为照明光,被前透镜聚... 为了解决传统明场显微无法表征透明无染色大尺寸样品形貌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透镜的暗场显微成像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器、空间光调制器(SLM)、双透镜、电荷耦合器件(CCD)。由SLM调制产生的环形涡旋光作为照明光,被前透镜聚焦到样品表面,样品被照明后,携带有样品高频信息的散射光被后透镜接收用于物体的暗场成像。试验中先后用木本双子叶植物椴树茎切片和南瓜茎切片作为试验样本,分别对比了两种切片的明暗场成像,结果表明,一种基于双透镜的自建暗场显微成像系统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供透明无染色大尺寸样品形貌表征借鉴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透镜 涡旋光 暗场成像 生物样品 形貌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损伤暗场成像检测的算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际 李大海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09-1112,共4页
基于强激光系统光学元件损伤的在线暗场成像检测,提出了一种无损、自动、快速检测的新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式识别中的聚类理论,对光学元件损伤的暗场图像实现了损伤斑块位置的自动检测分析。同时,根据损伤的暗场图像特点,用双向扫描方式... 基于强激光系统光学元件损伤的在线暗场成像检测,提出了一种无损、自动、快速检测的新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式识别中的聚类理论,对光学元件损伤的暗场图像实现了损伤斑块位置的自动检测分析。同时,根据损伤的暗场图像特点,用双向扫描方式得到了无遗漏点的损伤连续斑块,实现了损伤斑块尺度的自动检测。理论分析和实验均显示,损伤暗场自动检测图像的快速聚类算法能实现光学元件损伤位置和损伤尺度的准确、自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模式识别 聚类 暗场成像 在线检测
原文传递
用侧流暗场成像技术观察不同目标血压的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飞 傅小云 +3 位作者 钱明江 张宇 李光素 胡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 采用侧流暗场成像(SDF)技术监测液体复苏至不同目标血压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变化,评价用SDF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低目标血压组和高目标血压组,每组30只.两组均行体外回肠... 目的 采用侧流暗场成像(SDF)技术监测液体复苏至不同目标血压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变化,评价用SDF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低目标血压组和高目标血压组,每组30只.两组均行体外回肠造口术,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 mg/kg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低目标血压组以乳酸林格液20 mL·kg^-1·h^-1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达到65 mmHg(1 mmHg=0.133 kPa);高目标血压组以乳酸林格液30 mL·kg^-1·h^-1进行液体复苏,使MAP达到80 mmHg.采用SDF技术持续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指标,记录休克前、休克后及液体复苏后的绒毛微血管数、灌注绒毛比例、绒毛微血管血流指数(MFI)、绒毛边界评分(BVS)、绒毛微血管评分(VVS)等,参照2014年荷兰圆桌会议推荐的小肠绒毛微循环参数评价系统,进行小肠绒毛微循环损伤评分及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两组休克前小肠绒毛微血管清晰,结构完整.两组休克后绒毛微血管均较休克前明显减少,灌注绒毛比例明显下降,绒毛结构破坏,MFI、BVS、VVS及肠绒毛微循环损伤总分明显下降,均为重度损伤.两组液体复苏后绒毛微循环部分血流有所恢复,但部分区域微血管灌注不均衡,绒毛结构仍不清;与休克后比较,低目标血压组和高目标血压组液体复苏后绒毛微血管明显增多(条:1.21±0.22比0.81±0.12,1.54±0.28比0.79±0.13),灌注绒毛比例〔(31±4)%比(12±2)%,(38±5)%比(13±3)%〕、MFI(1.55±0.09比1.09±0.03,1.97±0.11比1.05±0.03)、VVS(分:1.22±0.08比0.89±0.02,2.06±0.15比0.90±0.02)及绒毛微循环损伤总分(分:3.70±0.19比2.85±0.07,5.01±0.29比2.88±0.08)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高目标血压组上述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低目标血压组,损伤程度减轻;而两组BVS较休克后无明显增加(分:0.93±0.05比0.87±0.03,0.98±0.09比0.93±0.05,均P〉0.05).结论 内毒素休克兔经液体复苏维持血压达80 mmHg可使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恢复情况优于将血压维持在65 mmHg.SDF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可用于评估肠道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暗场成像技术 微循环 小肠绒毛 内毒素休克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金纳米粒子在细胞中迁移的暗场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惠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采用暗场显微镜观察金纳米粒子在巨噬细胞中的迁移过程,分析其胞吞胞吐机制。巨噬细胞质膜包裹纳米粒子后,其暗场图像的对比度及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基于金纳米粒子特有的光学性质,示踪金纳米粒子由胞吞进入细胞形成囊泡,并在细胞内迁... 采用暗场显微镜观察金纳米粒子在巨噬细胞中的迁移过程,分析其胞吞胞吐机制。巨噬细胞质膜包裹纳米粒子后,其暗场图像的对比度及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基于金纳米粒子特有的光学性质,示踪金纳米粒子由胞吞进入细胞形成囊泡,并在细胞内迁移,孵育90 min后多个囊泡在溶酶体内融合产生纳米粒子聚集体,孵育120 min后,巨噬细胞内吞大量的纳米粒子并融合成多个聚集体。尺寸小的单纳米粒子外排速率大,易于外排出细胞,而纳米粒子聚集体则经过240 min的外排孵育后排出。以纳米粒子作为探针,利用金纳米粒子与细胞在暗场成像中的相互作用,在监测分析生物分子与活细胞的作用机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暗场成像 胞吞胞吐 细胞
原文传递
“摇铃形”金复合纳米二氧化硅在细胞和组织暗场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天龙 谭龙飞 +3 位作者 刘惠玉 付长慧 陈东 唐芳琼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1-536,共6页
金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在生物影像、癌症诊断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但因小尺寸纳米金颗粒(<20nm)在生理体液环境中稳定性较差、体内安全剂量低、被动靶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使其在体内成像,尤其在活... 金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在生物影像、癌症诊断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但因小尺寸纳米金颗粒(<20nm)在生理体液环境中稳定性较差、体内安全剂量低、被动靶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使其在体内成像,尤其在活体肿瘤部位成像中受到较大局限.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13nm金颗粒生长在具有特殊核壳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空腔之内,形成具有新型结构的"摇铃形"金复合纳米二氧化硅(silica nanorattles@gold nanoparticles,SN@GN),既保留金纳米颗粒的强散射特性以利于细胞和动物组织中实现暗场成像,同时二氧化硅壳层将金颗粒保护起来,提高了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SN@GN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毒性低.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N@GN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00mg/kg,而GN的体内最大耐受剂量仅为4.6mg/kg,显著提高了金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本研究为SN@GN在生物暗场影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铃形”二氧化硅 金纳米颗粒 细胞毒性 暗场成像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结合暗场散射与曲率成像的镜面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程程 万新军 +2 位作者 陈红豆 董韶 杨浩哲 《光学仪器》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在镜面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中,常用的暗场成像检测法对于波纹类的三维镜面缺陷难以形成对比度,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暗场散射法和曲率成像法的综合型镜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分别对暗场成像原理和基于条纹反射的曲率成像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镜面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中,常用的暗场成像检测法对于波纹类的三维镜面缺陷难以形成对比度,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暗场散射法和曲率成像法的综合型镜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分别对暗场成像原理和基于条纹反射的曲率成像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构建了结合两种成像模块的综合型镜面缺陷检测的实验装置;对注塑反射镜和抛光玻璃薄片两种样品进行了缺陷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暗场散射成像可以有效检测麻点、划痕和油污等不同类型镜面缺陷,曲率分布图像可以清晰反映镜面表面的三维波纹缺陷,综合两种方法可以全面反映镜面表面的各类缺陷。该方法可为精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条纹反射 相位测量 暗场成像 表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暗场显微镜成像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龙飞 李静 《新技术新工艺》 2017年第7期53-54,共2页
传统的暗场显微镜要求暗场聚光镜数值孔径应大于物镜的数值孔径,这限制了暗场显微镜的成像分辨率和应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上搭建了一套新型的暗场显微镜成像系统,该系统没有限制物镜的数值孔径,采用数值孔径1.3、放大倍率100的浸油物... 传统的暗场显微镜要求暗场聚光镜数值孔径应大于物镜的数值孔径,这限制了暗场显微镜的成像分辨率和应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上搭建了一套新型的暗场显微镜成像系统,该系统没有限制物镜的数值孔径,采用数值孔径1.3、放大倍率100的浸油物镜实现了对尺寸为50nm的金纳米颗粒的成像。该系统能满足纳米尺度的观测和成像要求,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和应用范围,能在普通实验室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孔径 显微镜成像系统 浸油物镜 金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损伤暗场图像中的目标自动提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付明 李大海 +3 位作者 彭志涛 张际 孙志红 曹益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基于光学元件损伤暗场成像图像的特点以及每个像素与周边的梯度关系,选择灰度——梯度对共生矩阵为研究模型,该模型集中反映了损伤图像中两种最基本的要素——灰度信息和梯度信息(边缘)。利用该模型产生准则函数,在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 基于光学元件损伤暗场成像图像的特点以及每个像素与周边的梯度关系,选择灰度——梯度对共生矩阵为研究模型,该模型集中反映了损伤图像中两种最基本的要素——灰度信息和梯度信息(边缘)。利用该模型产生准则函数,在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基础上,应用文中改进的二维最大熵算法能自动确定最佳分割阈值,实现了对暗场图像的分割。该算法能够准确的从光学元件损伤暗场图像中提取损伤目标,为目标识别、精确定位和损伤大小的精确计算等后续处理提供依据。为了验证该算法,试验中对多个光学元件损伤暗场图像进行了处理分析,试验表明,该算法分割得到的损伤目标与实际相符,误差在检测的范围之内,为大型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损伤的在线、自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梯度共生矩阵 二维最大熵 暗场成像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向量特征匹配的暗场图像配准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卓 陈凤东 +4 位作者 刘国栋 魏富鹏 彭志涛 唐军 刘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6-461,共6页
利用损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光学元件损伤暗场图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连接向量特征匹配的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基准图像及待配准图像分别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取损伤点轮廓的中心坐标作为损伤点的位置值。然后构建损伤点连接向量,... 利用损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光学元件损伤暗场图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连接向量特征匹配的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基准图像及待配准图像分别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取损伤点轮廓的中心坐标作为损伤点的位置值。然后构建损伤点连接向量,求出主方向并计算主方向下的连接向量特征,使用连接向量匹配获得匹配点对,最后利用RANSAC算法对匹配点对进行仿射变换参数计算。该方法具有旋转不变性,尺度不变性以及较高的配准准确度。实验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SIFT算法的计算效率及配准精度,结果表明在暗场图像条件下文中方法更有效且为背景单一,灰度信息较少同时要求较高的配准速度的场景下的图像配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随机抽样一致性检验 仿射变换 暗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暗场生化传感系统的微流控芯片的研制与验证
19
作者 王辉 杜谦 刘国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8-1025,共8页
为了提高暗场检测的效率、获取高质量的传感信息,基于实验设备的物理尺寸以及实验环境,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并采取键合工艺,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暗场生化传感系统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可在同一暗场视野下观察到四个反应区域,实现... 为了提高暗场检测的效率、获取高质量的传感信息,基于实验设备的物理尺寸以及实验环境,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并采取键合工艺,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暗场生化传感系统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可在同一暗场视野下观察到四个反应区域,实现对多种样品的并行检测。同时由于该设计的连通性,四个反应区域可以两两进行精确对照,对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对比。实验中,在暗场显微成像系统下捕获到微流控芯片通入各反应区域的传感单元纳米粒子,测出散射光谱,验证其可行性。暗场显微成像系统和微流控芯片的结合,实现了自动化、集成化的实时原位并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显微成像系统 并行检测 金纳米粒子 LSPR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级次分析法的相位光栅成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君 黄建衡 郭金川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5-260,共6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相位光栅的成像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主级次分析法。主级次分析法分析相位光栅成像过程的关键思路在于找到相位光栅成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衍射级次,忽略掉不重要的衍射级次,从而极大地化简了分析过程。主级... 为了更好地理解相位光栅的成像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主级次分析法。主级次分析法分析相位光栅成像过程的关键思路在于找到相位光栅成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衍射级次,忽略掉不重要的衍射级次,从而极大地化简了分析过程。主级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占空比50%的π相位光栅,其在成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光栅的正负一级衍射,但正负三级衍射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占空比50%的π/2相位光栅,其成像过程中零级衍射的作用和正负一级衍射的作用同样重要,零级衍射不是仅仅产生有害的背景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相衬成像 X射线暗场成像 相位光栅 分数Talbot阶 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