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016年吉林省“7·26”暴雨天气综合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丑士连
刘娜
邢颖颖
胥珈珈
-
机构
白山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
出处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17-25,共9页
-
基金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基金(CASS201810)
吉林省气象局课题(201627)
-
文摘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多普勒C波段天气雷达以及吉林省区域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综合分析2016年7月25—26日吉林省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和大暴雨落区位于吉林省四平东部、辽源、吉林和通化北部,此次暴雨过程出现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25日14—22时的短时强降水由东北冷涡前部局地对流活动的加强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生成。500hPa为两脊一槽形势,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挡,东北冷涡较为稳定,吉林省位于东北冷涡前沿的西南气流中,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急流直达吉林省中南部,在其北端产生西南—东南向暖锋式切变,并与地面黄河气旋暖锋区相对应。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地形抬升触发下,造成中尺度对流,形成短时强降水。通过FY-2G卫星相当黑体温度(TBB)产品分析,发现吉林省上空TBB低于-52℃时,就会产生短时强降水,而TBB高于-48℃则MCS趋于消失;此次强降水的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具有较明显的强回波低质心结构特征,降水效率较高,持续时间短,但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卫星TBB产品和雷达监测可为以后吉林省东北冷涡暴雨定时、定点暴雨预警提供依据。
-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暖锋式切变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相当黑体温度
-
Keywords
northeast cold vortex
warm front shear lin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black body temperature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赤峰市2016年7月20日~22日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贾有福
毕敬
赵亚楠
孙彤
洪潇宇
-
机构
赤峰市气象局
-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2期59-60,共2页
-
文摘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对赤峰地区2016年7月20日~2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东高西低"华北典型暴雨环流背景下,稳定经向型环流的稳定维持造成了赤峰市此次大暴雨。高层辐散抽吸作用配合高空槽后冷平流及南北两个高空槽合并使得槽加深为低涡,涡前正涡度平流强迫作用在底层形成华北气旋,副热带高压呈块状并稳定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与其北部高压脊同相叠加进一步加强了高空槽下游阻挡的稳定性,使得低涡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东北上,低层强低空急流及其顶端暖锋式切变线随系统北抬,配合地面暖锋云系及地面辐合线在赤峰市造成大暴雨天气过程。Tlogp图及层结稳定性参数均表明层结稳定,不利于强对流发生。整层散度场有明显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势,有利于垂直运动的维持。在地面气旋成熟阶段,冷暖锋云系清晰可见,随着地面气旋的减弱消亡,暖锋云系也逐渐分裂,转变为与暖锋式切变线相对应的带状云系,并对赤峰市造成影响。
-
关键词
低涡
急流
暖锋式切变线
华北气旋
暖锋云系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