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校对系统在编校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1
作者 郑宁宁 《天津科技》 2024年第10期106-108,112,共4页
智能校对系统已在科技期刊编校工作中广泛应用。通过对各类智能校对系统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智能校对系统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并指出智能校对系统的不足,强调只有人机结合,才能将两者优势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 智能校对系统 科技期刊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文稿智能校对系统设计
2
作者 刘甜甜 王艳飞 《信息记录材料》 2024年第6期179-18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稿数量激增,传统的手工校对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传播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Transformer模型的文稿校对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修正文稿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错误,显著提升了文稿处理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稿数量激增,传统的手工校对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传播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Transformer模型的文稿校对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修正文稿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错误,显著提升了文稿处理的效率。通过对现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进行概述,分析传统校对系统的局限性,并详细介绍智能校对系统的构建过程,包括数据收集与预处理、语言模型训练、错误检测与修正以及用户界面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语法判断、句子相似性判断以及错误检测与修正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系统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文稿质量,也为未来多语言环境下的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任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校对系统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压板智能校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张俊康 吴瀚彬 +2 位作者 陈思宇 林晓阳 王宏伟 《海峡科学》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变电站二次压板的不正确投退将直接导致继电保护功能失效,引起拒动或误动,导致故障设备未能及时切除,严重时会引发电网事故。该文提出智能二次压板校对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变电站二次压板功能、类型,从压板建模、规则、状态采集、校核算... 变电站二次压板的不正确投退将直接导致继电保护功能失效,引起拒动或误动,导致故障设备未能及时切除,严重时会引发电网事故。该文提出智能二次压板校对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变电站二次压板功能、类型,从压板建模、规则、状态采集、校核算法等方面阐述二次压板智能核对系统的建设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核对二次压板投退正确性,降低运维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二次压板 智能校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4
作者 崔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9-182,186,共5页
基于短语和句法的英语翻译校对系统重视短语、句法的准确度校准,未能解决英语翻译语境连贯性差的问题,文中设计新的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系统,搜索模块、英语翻译模块、英语翻译校准模块以及行为日志等构成系统的主体部分。利用搜索... 基于短语和句法的英语翻译校对系统重视短语、句法的准确度校准,未能解决英语翻译语境连贯性差的问题,文中设计新的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系统,搜索模块、英语翻译模块、英语翻译校准模块以及行为日志等构成系统的主体部分。利用搜索模块完成待校对词汇基本含义与学科内容搜索,通过行为日志掌握用户的行为数据,对系统实施优化;系统软件部分采用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计算机智能校对方法,寻找替换待校对词汇的正确词汇,实现英语翻译的智能校对。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令英语翻译结果精确度提高了27.7%,可以有效校对出英语翻译结果中语境不连贯的问题,与同类系统相比,文中系统具有高精确度、语境连贯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短语翻译模型 语境连贯性 计算机智能校对 行为日志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语翻译模型的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蕾 王剑楠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2期55-58,76,共5页
为保证机器翻译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短语翻译模型的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方法,通过发现可代替待校对词汇的正确词汇,以实现英语翻译的自动智能校对。同时详细设计了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具体流程,分析了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分词模式... 为保证机器翻译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短语翻译模型的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方法,通过发现可代替待校对词汇的正确词汇,以实现英语翻译的自动智能校对。同时详细设计了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具体流程,分析了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分词模式。最后通过计算机智能校对代码实现与测试,得出结论,英语翻译结果校对之前准确率最高只能达到72.9%,而通过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方法完成校对之后,准确率全部保持于99.0%以上,二者准确率差异显著,表明基于短语翻译模型的英语翻译计算机智能校对方法具有显著有效性与良好稳定性,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翻译模型 英语翻译 计算机 智能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英语翻译应用视角下的计算机智能校对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瑞 《微型电脑应用》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英语翻译工作也逐渐成为研究方向之一,受限于算法及匹配度等因素影响,英语翻译仍存在瓶颈。因此,提出了基于英语翻译应用视角的计算机智能校对模型并进行开发研究,该模型能够在单词... 随着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英语翻译工作也逐渐成为研究方向之一,受限于算法及匹配度等因素影响,英语翻译仍存在瓶颈。因此,提出了基于英语翻译应用视角的计算机智能校对模型并进行开发研究,该模型能够在单词级别上直接整合附加注释——包括语言标记或自动生成的单词类。基于此模型的实验表明,基于英语翻译应用视角下的计算机智能校对模型可以在自动得分和更多语法连贯性方面带来更好的翻译表现,最后还从硬件、软件两方面探讨了计算机智能校对系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智能校对 训练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翻译智能校对系统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1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为了改善机器翻译系统的精准度,提出了一种智能校对系统。该系统通过提取基本含义,与学科信息核对,经过全方位查询,判断翻译结果是否合理,替换不合理翻译结果,最终生成精度较高的译文结果。翻译实践应用结果显示,提出的智能校对系统生... 为了改善机器翻译系统的精准度,提出了一种智能校对系统。该系统通过提取基本含义,与学科信息核对,经过全方位查询,判断翻译结果是否合理,替换不合理翻译结果,最终生成精度较高的译文结果。翻译实践应用结果显示,提出的智能校对系统生成的译文结果精准度与未采取校对处理的译文精准度相比,系统作业精度改善效果较为显著,系统可以作为译文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校对 翻译实践 机器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智能校对卡
8
《中国科技产业》 1995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文字校对 中文智能校对 计算机技术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计算机智能化校对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姚兰 《电子设计工程》 2020年第18期52-55,59,共5页
针对句法与短语的英语翻译校对系统重视精准度校准,无法解决连贯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智能校对系统。首先,通过创建语义本体模型和短语译文组合翻译算法创建语义本体模型。另外,对系统的总体进行设计。通过系统的整... 针对句法与短语的英语翻译校对系统重视精准度校准,无法解决连贯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智能校对系统。首先,通过创建语义本体模型和短语译文组合翻译算法创建语义本体模型。另外,对系统的总体进行设计。通过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系统的软硬件,硬件设计主要为搜索模块,从而提高搜索的精度。在软件模块过程中,主要包括系统应用程序的框架、网络拓扑结构、客户端、译者组织管理、在线协作翻译等模块,并且能够支持多国语言的翻译和校对。最后,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表示,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翻译的校对需求,提高校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翻译 模型建立 智能校对 系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谭华 习琲 +1 位作者 王晓丹 朱天潇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7-91,共5页
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期刊审稿周期长、编辑工作量大、个性化服务不足等问题,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在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期刊排版与发布、数字化出版传播及期刊质量管理等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审... 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期刊审稿周期长、编辑工作量大、个性化服务不足等问题,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在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期刊排版与发布、数字化出版传播及期刊质量管理等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审稿、智能化排版、智能化传播、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有助于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出版效率、传播能力和服务效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科技期刊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和市场动态,为期刊的精准定位和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赋能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科技期刊 高质量发展 智能审稿 智能校对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跨领域中文文本智能校对关键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张仰森 亓文法 +10 位作者 施水才 陈若愚 吴云芳 肖诗斌 黄改娟 王洪俊 乔春庚 蒋玉茹 尤建清 段瑞雪 张良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8期75-75,共1页
数字化时代,多种应用情景的电子文本大量涌现,包括各种编码输入法、OCR识别、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产生的文本,并在新闻和图书出版、各种公文处理、网络媒体处理等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字词、句法、语义级的各种错... 数字化时代,多种应用情景的电子文本大量涌现,包括各种编码输入法、OCR识别、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产生的文本,并在新闻和图书出版、各种公文处理、网络媒体处理等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字词、句法、语义级的各种错误,直接影响文本的质量,敏感性、政治性错误还会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人工对文本内容的审核校对,成本高且质量得不到保证。开展多情景跨领域的中文文本智能校对技术研究,可以发现各种错误的出现机理,有利于规范文本内容,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出版成本,具有重要的科学、社会意义及应用价值。项目历时近2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通过校企合作,对中文文本校对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形成多项创新性技术成果,部分成果在国内外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文本 中文文本 文本校对 智能校对 机器翻译 跨领域 公文处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外语数据库智能校对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石楠 杜文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2年第2期90-93,99,共5页
为提高外语翻译校对系统的校对准确性,增强短语与句法的连贯性,,构建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外语数据库智能校对系统。首先,将分析语义特征和短语译文结合,构建语义本体翻译模型;然后构建智能校对系统,并对系统程序进行具体设计和实现... 为提高外语翻译校对系统的校对准确性,增强短语与句法的连贯性,,构建基于改进短语翻译模型的外语数据库智能校对系统。首先,将分析语义特征和短语译文结合,构建语义本体翻译模型;然后构建智能校对系统,并对系统程序进行具体设计和实现。最后,验证本研究构建的系统校对效果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系统的校对精度高达99.1%,相较于为校对前提升了27.7%,由此说明本研究构建系统校对精确度得到显著提升;对比其他校对方法,构建系统的校对精确度更高,短语和语句的连贯性更强,进一步说明本系统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翻译 短语翻译模型 语义连贯 智能校对
原文传递
智能校对系统──工智校对通
13
《科技与出版》 CSSCI 1996年第3期62-62,共1页
智能校对系统──工智校对通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科学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近十年来,排版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校对工作仍停留在手工阶段。能否用计算机实现电子自动校对成为计算机界和出版界共同关心的热点。“工智校对通... 智能校对系统──工智校对通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科学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近十年来,排版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校对工作仍停留在手工阶段。能否用计算机实现电子自动校对成为计算机界和出版界共同关心的热点。“工智校对通”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承担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校对系统 校对 计算机
原文传递
高精密齿轮角度偏差的智能视觉校对仿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兴 李珂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6-370,共5页
传统方法在进行齿轮角度偏差校对时,未构建齿轮三维重建模型,存在高精密齿轮角度校对准确率较低、校对时间过长问题。提出高精密齿轮角度偏差的智能视觉校对仿真方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通过白光干涉仪提取高精密齿轮实际齿面轮廓角度... 传统方法在进行齿轮角度偏差校对时,未构建齿轮三维重建模型,存在高精密齿轮角度校对准确率较低、校对时间过长问题。提出高精密齿轮角度偏差的智能视觉校对仿真方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通过白光干涉仪提取高精密齿轮实际齿面轮廓角度偏差特征信号,获取齿轮实际齿面轮廓角度偏差信号数据,其中角度偏差信号数据包括波高偏差数据与波距偏差数据。利用CATIA软件构建含有角度偏差的高精密齿轮模型。对高精密齿轮实施系统标定,获取校正角度偏差后高精密齿轮的投影仪坐标与相机坐标,实现齿轮角度模型三维重建,从而实现高精密齿轮角度偏差的智能视觉校对。为验证设计方法的齿轮角度偏差校对效果,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智能视觉校对方法的校对准确率较低高于原有方法,且齿轮角度偏差的校对时间明显降低。对于高精密齿轮质量的提升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密齿轮 角度偏差 智能视觉校对 白光干涉仪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读校工作变革与应对
15
作者 杨静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当前,随着出版数字化转型日趋成熟,出版流程中排版质量极大提高,传统校对工作中“校异同”的意义弱化、“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工作内容。“校是非”主要是通过通读校样来完成和实现,这里简称“读校”。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尝试从当下读校... 当前,随着出版数字化转型日趋成熟,出版流程中排版质量极大提高,传统校对工作中“校异同”的意义弱化、“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工作内容。“校是非”主要是通过通读校样来完成和实现,这里简称“读校”。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尝试从当下读校工作的必要性及内涵、读校人员定位及读校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发挥好读校工作对图书质量保障的监督、把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耕 读校 智能校对 综合素养 队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档文字录入智能批阅的实现
16
作者 张宁 《现代计算机》 2009年第7期155-158,共4页
正确率是衡量计算机操作人员文字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对录入的文本进行智能化批阅从而获得正确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NET编制了校对程序,完全达到智能校对的效果。列出所有程序代码,还对程序的设计思路... 正确率是衡量计算机操作人员文字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对录入的文本进行智能化批阅从而获得正确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NET编制了校对程序,完全达到智能校对的效果。列出所有程序代码,还对程序的设计思路、编制方法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校对 正确率 比较 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智能辅助润稿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泽魁 王琪 +1 位作者 尉佳玮 孙霏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第10期12-14,共3页
一篇英文新闻稿件的生产传播流程中,稿件修改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辅助完成部分润稿工作,减少其中的经验性重复的部分,可进一步解放采编人员的生产力。本文从媒体智能化升级... 一篇英文新闻稿件的生产传播流程中,稿件修改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辅助完成部分润稿工作,减少其中的经验性重复的部分,可进一步解放采编人员的生产力。本文从媒体智能化升级探索中,英文智能校对、措辞润色及稿件评估等技术在英文智能辅助润稿场景的背景及实践切入,对新华社“英文智能润稿助手”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校对 措辞润色 稿件评估 新闻生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时代经济新闻的差错与风险防范
18
作者 杨麟 《新闻前哨》 2024年第20期43-44,共2页
融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日新月异,争分夺秒。记者在抢时效、抓新闻的同时,各种差错也层出不穷,对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党报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经验,归纳融媒时代常见的经济新闻报道差错,分析成因,并探讨有效的防... 融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日新月异,争分夺秒。记者在抢时效、抓新闻的同时,各种差错也层出不穷,对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党报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经验,归纳融媒时代常见的经济新闻报道差错,分析成因,并探讨有效的防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差错 专业名词差错 新闻失实 人工智能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瑞麟 吴益伟 袁醉敏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7-250,共4页
网络采编系统以其远程、高效、便捷而被越来越多的期刊使用。通过对国内外期刊广泛使用的网络采编系统种类及其功能的比较和分析,发现现有采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在稿件评审服务、智能编辑系统、智能校对系统、多渠道在线出版兼... 网络采编系统以其远程、高效、便捷而被越来越多的期刊使用。通过对国内外期刊广泛使用的网络采编系统种类及其功能的比较和分析,发现现有采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在稿件评审服务、智能编辑系统、智能校对系统、多渠道在线出版兼容及增值插件等功能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编系统 智能编辑 在线出版 智能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审读差错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彤 胥橙庭 夏道家 《学报编辑论丛》 2021年第1期280-286,共7页
高质量编校是创办高质量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以江苏省科技期刊审读工作中检出的差错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所有差错按文字差错、标点和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进行分类分析,进而剖析差错成因,最后提出规避措施... 高质量编校是创办高质量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以江苏省科技期刊审读工作中检出的差错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所有差错按文字差错、标点和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进行分类分析,进而剖析差错成因,最后提出规避措施。科技期刊可通过重视作者自校、建立质控体系、定期学习交流、采用智能校对等措施来提高编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校质量 差错率 期刊质量控制 智能校对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