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态Fe_(80)B_(20)合金晶化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振富 卢柯 +1 位作者 魏文铎 丁炳哲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B304-B308,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非晶态Fe_(80)B_(20)合金的晶化产物结构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发现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晶化产物均由α-Fe(B)固溶体和Fe-B化合物组成;α-Fe(B)固溶体的相对含量随... 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非晶态Fe_(80)B_(20)合金的晶化产物结构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发现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晶化产物均由α-Fe(B)固溶体和Fe-B化合物组成;α-Fe(B)固溶体的相对含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化合物有Fe_3B和Fe_(3.5)B两种,它们的相对含量与退火温度密切相关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晶格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硼合金 金属玻璃 晶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Co_(80)Zr_(20)非晶合金粉末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富邦 陈学定 +3 位作者 郝雷 袁子洲 魏恒斗 陈自江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0-344,共5页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通过室温下球磨纯元素混合粉末制备出原子数分数比为Co80Zr20的非晶合金粉末。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球磨时间...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通过室温下球磨纯元素混合粉末制备出原子数分数比为Co80Zr20的非晶合金粉末。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球磨时间对混合粉末的结构及颗粒形貌存在显著影响。原始混合粉末由密排六方的β-Co和α—Zr组成,经过0.5h球磨,β—Co转变为同素异构的面心立方的α—Co,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Co、Zr颗粒都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并且通过冷焊团聚起来,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的复合颗粒。球磨导致基体元素Co品格中的晶体缺陷密度大大增加,使得合金元素Zr原子向Co品格中扩散迁移,扩散迁移到Co晶格中的Zr原子数量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导致Co元素的品格常数单调增大。当球磨时间达到8h时,形成Co80Zr20固溶体,继续球磨至10~20h,固溶体转变为非晶。球磨20h得到的非晶粉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59K,它可以在840K通过单一放热过程或者继续球磨至40h而发生晶化反应,这两种不同晶化工艺所得到的晶化产物完全相同,均为面心立方的Co23Zr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 Co80Zr20合金 同素异构转变 固溶体 粉末 晶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非晶Fe_(74)Al_4Ga_2P_(12)B_4Si_4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傅明喜 查燕青 +1 位作者 李岩 宗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7,共3页
研究了Fe74Al4Ga2P12B4Si4和Fe73Al4Cu1Ga2P12B4Si4合金在500~550℃的等温晶化行为,并分析了Cu对Fe74Al4Ga2P12B4Si4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XRD和DSC分析晶化相组成。结果表明,Cu降低合金的晶化温度,使得DSC图像上的玻璃转变温度消失... 研究了Fe74Al4Ga2P12B4Si4和Fe73Al4Cu1Ga2P12B4Si4合金在500~550℃的等温晶化行为,并分析了Cu对Fe74Al4Ga2P12B4Si4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XRD和DSC分析晶化相组成。结果表明,Cu降低合金的晶化温度,使得DSC图像上的玻璃转变温度消失,在铸态组织中出现淬态核。同时Cu的富集为α-Fe的形核提供大量的形核中心,阻止晶粒的长大,使合金纳米化,改变了合金的晶化方式和最终晶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合金 温度 晶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非晶Fe_(74)Al_4Ga_2P_(12)B_4Si_4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傅明喜 查燕青 +1 位作者 李岩 宗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研究了Fe74Al4Ga2P12B4Si4和Fe73Al4Cu1Ga2P12B4Si4合金在500~550℃温度区间的等温晶化行为,并分析了Cu对Fe74Al4Ga2P12B4Si4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XRD和DSC分析晶化相组成。结果表明,Cu降低合金的晶化温度(Tx),使得DSC图像上的玻... 研究了Fe74Al4Ga2P12B4Si4和Fe73Al4Cu1Ga2P12B4Si4合金在500~550℃温度区间的等温晶化行为,并分析了Cu对Fe74Al4Ga2P12B4Si4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采用XRD和DSC分析晶化相组成。结果表明,Cu降低合金的晶化温度(Tx),使得DSC图像上的玻璃转变温度(Tg)消失,在铸态组织中出现淬态核。同时Cu的富集为αFe的形核提供大量的形核中心,阻止晶粒的长大,使合金纳米化,改变了合金的晶化方式和最终晶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合金 温度 晶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基非晶/纳米晶的晶化及磁性能的研究评述
5
作者 王冰霞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简要介绍了Co基非晶纳米晶的组成及应用,讨论了Co基非晶的晶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晶化产物对磁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Co基非态合金 形成能力 软磁性 晶化产物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晶化催化剂中氧化钠和稀土离子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莉 胡清勋 +5 位作者 王久江 赵晓争 孙树明 朱夔 曹庚振 李昕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8年第3期157-161,共5页
以不同晶化时间的晶化产物为原料,考察了氧化钠和稀土离子的分布规律,对比了稀土离子在基质和分子筛上的分布差异,研究了不同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对催化裂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过程稀土离子主要迁移至分子筛上,基质只... 以不同晶化时间的晶化产物为原料,考察了氧化钠和稀土离子的分布规律,对比了稀土离子在基质和分子筛上的分布差异,研究了不同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对催化裂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过程稀土离子主要迁移至分子筛上,基质只有少量的稀土离子。以减压宽馏分蜡油和减压渣油混合物为原料油,随着催化剂中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的增加,产品转化率、干气与焦炭收率增加,油浆收率下降,总液体收率和汽油收率增加到一定值后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晶化产物 基质 离子交换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文献
7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9年第7期55-56,共2页
一种连续晶化法合成亚微米4A沸石的工艺及设备:杨效益,李秋小,王万绪,等,CN101428816//2009—05—13. 摘要:一种连续晶化法合成亚微米4A沸石的工艺是将一定浓度的硅酸钠溶液和铝酸钠溶液通过一个在线式高剪切乳化机进行迅速... 一种连续晶化法合成亚微米4A沸石的工艺及设备:杨效益,李秋小,王万绪,等,CN101428816//2009—05—13. 摘要:一种连续晶化法合成亚微米4A沸石的工艺是将一定浓度的硅酸钠溶液和铝酸钠溶液通过一个在线式高剪切乳化机进行迅速反应胶化,胶化产物在一个可控温管式流动晶化反应器进行升温晶化,接着晶化产物在一个连续化的过滤装置上进行洗涤过滤,最后干燥得亚微米4A沸石。本发明具有工艺合成沸石方法简便易行,装置小制备效率高,采用连续操作,合成的亚微米4A沸石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献 工艺合成 4A沸石 过滤装置 晶化产物 铝酸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亚微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stal facet effect induced by different pretreatment of Cu_(2)O nanowire electrode for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to C_(2+) products 被引量:1
8
作者 Yang Fu Qixian Xie +1 位作者 Linxiao Wu Jingshan Lu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066-1073,共8页
Electrocatalytic CO_(2) convers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way to recycle CO_(2) and produce sustainable fuels and chemicals.However,the effici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 di... Electrocatalytic CO_(2) convers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way to recycle CO_(2) and produce sustainable fuels and chemicals.However,the effici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 directly into multi‐carbon(C_(2+))products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Herein,we synthesized three typ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based on Cu_(2)O nanowires,and studied their morphology and crystal facet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pre‐reduction process.Benefiting from abundant exposure of Cu(100)crystal facet,the nanosheet structure derived Cu catalyst showed a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FE)of 67.5%for C_(2+)products.Additionally,electr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Cu(100),Cu(110),and Cu(111)single crystal electrodes,which verified that Cu(100)crystal facets are favorable for the C_(2+)products in electr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Our work showed that catalysts would reconstruct during the CO_(2) reduction process and the importance in morphology and crystal facet control to obtain desir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Cu_(2)O Multi‐carbon products Crystal facet reconstruction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