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体硅太阳电池中载流子选择性接触材料探析
1
作者 董焕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99-102,共4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晶体硅太阳电池逐渐取得众多企业的青睐。传统电池结构中,由于接触界面处存在复合损失,导致电池整体效率难以再有显著提升。因此,如何减少接触界面损失,成为困扰众多学者的课题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晶体硅太阳电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晶体硅太阳电池逐渐取得众多企业的青睐。传统电池结构中,由于接触界面处存在复合损失,导致电池整体效率难以再有显著提升。因此,如何减少接触界面损失,成为困扰众多学者的课题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晶体硅太阳电池基本原理、PEDOT:PSS的空穴选择性接触性能分析、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空穴选择性接触性能分析、碱金属乙酸盐电子选择性接触性能分析以及氧化锌的掺杂及其电子选择性分析,以期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载流子 选择性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与薄膜太阳电池多维度对比分析
2
作者 任睦 梁小荣 +2 位作者 陈旺 方阳 徐天宇 《太阳能》 2024年第10期15-20,共6页
光伏发电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实现能源体系转型及“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光伏发电技术使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向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材料储量及制备工艺、光电转换效率、成本、应用场景等方面对晶... 光伏发电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实现能源体系转型及“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光伏发电技术使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向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材料储量及制备工艺、光电转换效率、成本、应用场景等方面对晶体硅和薄膜太阳电池进行对比,并对两种太阳电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分析发现:晶体硅太阳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及较低的单瓦建设成本;而薄膜太阳电池的技术成熟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包括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与单瓦建设成本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薄膜太阳电池 碲化镉 铜铟镓硒 光电建筑一体化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电极接触电阻及其测量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祖明 苏里曼.K.特拉奥雷 +4 位作者 林理彬 张忠文 陈庭金 廖华 罗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9-662,共4页
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是影响太阳电池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进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晶体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烧结银电极与硅接触电阻及其测量。判断印刷烧结工艺的好坏,应在保证p/n结特性良好的前提下使接触电阻... 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是影响太阳电池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进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晶体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烧结银电极与硅接触电阻及其测量。判断印刷烧结工艺的好坏,应在保证p/n结特性良好的前提下使接触电阻最小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丝网印刷电极 接触电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工艺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汝强 梁宗存 +2 位作者 李军勇 金井升 沈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29,共5页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太阳电池。以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生产流程为基础,主要从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出发,介绍了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对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制备工艺 最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掺杂制备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涛 周春兰 +4 位作者 赵雷 李海玲 刁宏伟 刘振刚 王文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激光掺杂具有可控性强,工艺简单,对材料造成的激光诱导损伤小等优点,是制备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理想的技术选择。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激光掺杂的研究工作,介绍了掺杂制备晶体硅太阳电池主要激光技术,分析了激光能量密度、激光脉冲个数、激... 激光掺杂具有可控性强,工艺简单,对材料造成的激光诱导损伤小等优点,是制备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理想的技术选择。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激光掺杂的研究工作,介绍了掺杂制备晶体硅太阳电池主要激光技术,分析了激光能量密度、激光脉冲个数、激光波长,和材料表面织构与否对激光掺杂效果的影响,以及激光掺杂制备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优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掺杂 激光诱导损伤 掺杂浓度 掺杂深度 晶体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内阻的函数形式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晓舫 李坚 余世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49,共5页
在已知的四种电阻函数形式中,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晶体硅太阳电池功率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的实验事实,理论证明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内阻具有正温度系数半导体型电阻的数学表述形式。利用该数学形式对实测内阻数据进行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串联内阻 函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率色散效应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反射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白一鸣 陈诺夫 +1 位作者 彭长涛 梁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02-1206,共5页
为了分析色散效应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反射率的影响,在考虑材料折射率色散效应的情况下,运用光学干涉矩阵计算了具有SiO2单层减反射膜和MgF2/ZnS双层减反射膜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反射率与波长的函数关系,并与实验结果和未考虑色散效应的计算... 为了分析色散效应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反射率的影响,在考虑材料折射率色散效应的情况下,运用光学干涉矩阵计算了具有SiO2单层减反射膜和MgF2/ZnS双层减反射膜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反射率与波长的函数关系,并与实验结果和未考虑色散效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完全相符,而未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相差较大,最大差值分别为21.5%和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减反射膜 晶体太阳电池 色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银生 刘祖明 陈庭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的表面复合及重掺杂效应。在实验上采用二氧化硅作为钝化膜,比较了两种不同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钝化效果,得出低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比高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的开路电压要高,短波光谱响应要好。开路电...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的表面复合及重掺杂效应。在实验上采用二氧化硅作为钝化膜,比较了两种不同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钝化效果,得出低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比高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的开路电压要高,短波光谱响应要好。开路电压和短波光谱响应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前表面的钝化和适当地降低了表面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表面钝化 表面复合 重掺杂效应 开路电压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晶体硅太阳电池工作状态的独立参量的确定 被引量:4
9
作者 丁金磊 程晓舫 +2 位作者 翟载腾 查珺 茆美琴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4期94-98,共5页
从晶体硅太阳电池功率全微分方程出发,结合开路电压和功率随温度、日照变化的实验事实,研究影响晶体硅太阳电池工作状态的各参量的独立性。从数学上确定出其独立变量为日照强度、电池温度和负载,并得出了串联内阻是温度的函数的结论。... 从晶体硅太阳电池功率全微分方程出发,结合开路电压和功率随温度、日照变化的实验事实,研究影响晶体硅太阳电池工作状态的各参量的独立性。从数学上确定出其独立变量为日照强度、电池温度和负载,并得出了串联内阻是温度的函数的结论。串联内阻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功率全微分 参量独立性 串联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最大功率下负载的函数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金磊 程晓舫 +1 位作者 余世杰 何慧若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6期45-49,共5页
从实际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电路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晶体硅太阳电池最大功率下负载的函数表达。与传统的电工电路不同,太阳电池电路最大功率点下的负载大于太阳电池内阻,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比值逐渐降低。实验结果与理论吻合。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最大功率 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铝背场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银生 刘祖明 陈庭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章比较了两种不同铝浆在相同的烧结条件下,得出两种不同铝浆的烧结情况,通过电镜扫描分析了两种铝浆所含杂质元素及铝浆剖面情况,得出烧结平整性较好,颗粒较小与硅片接触较好以及不含其它杂质复合中心的铝背场,其电池的开路电压和...  文章比较了两种不同铝浆在相同的烧结条件下,得出两种不同铝浆的烧结情况,通过电镜扫描分析了两种铝浆所含杂质元素及铝浆剖面情况,得出烧结平整性较好,颗粒较小与硅片接触较好以及不含其它杂质复合中心的铝背场,其电池的开路电压和长波光谱响应要好。该部分研究对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铝背场 光谱响应 开路电压 铝浆 复合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内光谱响应测量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逊 刘祖明 +1 位作者 廖华 李景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1-956,共6页
根据发射区电流密度的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发射区杂质服从高斯函数和余误差函数分布情况下短波内光谱响应与前表面复合速度的模型,该模型短波波长的选择与扩散结深有关。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扩散条件下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进... 根据发射区电流密度的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发射区杂质服从高斯函数和余误差函数分布情况下短波内光谱响应与前表面复合速度的模型,该模型短波波长的选择与扩散结深有关。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扩散条件下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进行计算,结果与PC1D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内光谱响应 前表面复合速度 连续性方程 高斯函数 余误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B-O缺陷致光衰及其抑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艾斌 邓幼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一直牢牢占据着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硼-氧(B-O)缺陷引起的光衰(LID:Light induced degradation)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最新的对太阳电池加热同时注入少数载流子的B-O缺陷"复原"(regeneration)技术有... 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一直牢牢占据着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硼-氧(B-O)缺陷引起的光衰(LID:Light induced degradation)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最新的对太阳电池加热同时注入少数载流子的B-O缺陷"复原"(regeneration)技术有望彻底解决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LID问题。鉴于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LID及其抑制措施的研究对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性能表现的长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回顾了近年在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LID及其抑制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最新发展出的B-O缺陷"复原"技术给予了重点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硼-氧缺陷 光衰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无铅正银电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玥 付明 +2 位作者 程思国 范琳 陈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45-2150,共6页
制备不同Bi_2O_3、TeO_2含量的Bi-Te系无铅玻璃粉,将制备的各组玻璃粉、银粉、有机载体等按相同配方配制正银浆料,通过丝网印刷、烧结工艺制作硅太阳电池正银电极,研究玻璃成分对正银电极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法(TGA-DSC)分析正银... 制备不同Bi_2O_3、TeO_2含量的Bi-Te系无铅玻璃粉,将制备的各组玻璃粉、银粉、有机载体等按相同配方配制正银浆料,通过丝网印刷、烧结工艺制作硅太阳电池正银电极,研究玻璃成分对正银电极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法(TGA-DSC)分析正银浆料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首次提出Bi-Te正银浆料在610℃附近发生吸热反应并有失重产生,该反应直接影响银/硅接触面处银微晶的形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电池烧结后正银栅线和银/硅接触面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无铅正银电极 Bi-Te系玻璃 银微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材料太阳电池的光吸收率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宏 欧阳萌 +1 位作者 高敬媛 杨万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1-1432,1454,共3页
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测试,确定了影响晶体硅太阳电池太阳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其中铝背反射器、硅片表面形貌、硼扩散对太阳吸收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硅片厚度、磷扩散的影响相对较低。采用有陷光结构的高效硅电池能明显降低电池的太阳... 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测试,确定了影响晶体硅太阳电池太阳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其中铝背反射器、硅片表面形貌、硼扩散对太阳吸收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硅片厚度、磷扩散的影响相对较低。采用有陷光结构的高效硅电池能明显降低电池的太阳吸收率,滤光玻璃盖片叠层电池太阳吸收率比普通玻璃盖片叠层电池低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太阳吸收率 扩散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TOPCon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应用的管式PECVD装备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俞衡 陈晖 +10 位作者 张文博 程海良 廖明墩 谢利华 李旺鹏 刘景博 张青山 刘伟 王玉明 闫宝杰 叶继春 《太阳能》 2022年第11期22-33,共12页
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晶体硅太阳电池(下文简称为“TOPCon太阳电池”)被广泛认为是产业用下一代主流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应用开发阶段,在技术路线选择、核心材料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有待解决,尚未实现... 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晶体硅太阳电池(下文简称为“TOPCon太阳电池”)被广泛认为是产业用下一代主流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应用开发阶段,在技术路线选择、核心材料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有待解决,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推广。首先介绍了TOPCon太阳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产业技术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现阶段该产业采用的主流的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技术存在不足;然后详细分析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的优、缺点及产业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管式PECVD装备及其配套技术(下文简称为“管式PECVD装备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进程,并分析了该装备技术在TOPCon太阳电池量产推广方面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管式PECVD装备技术在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TOPCon太阳电池用重掺杂多晶硅层和超薄氧化硅层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其在非晶硅层沉积和原位掺杂等关键步骤的实现方面效率更高,可集成超薄氧化硅层的原位制备,又兼具装备价格低、维护简易、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因此,管式PECVD装备技术有望成为TOPCon太阳电池生产的一种重要的产业化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晶体太阳电池 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 管式PE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TiO_2与SiN减反射膜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祖明 张忠文 +3 位作者 李海雁 李杰慧 廖华 李景天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采用多层膜的反射理论及数值计算对比了TiO2 和SiN减反射膜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对其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优化设计的结果 ,SiN膜的减反射膜的综合效果更优 .
关键词 TiO2减反射膜 SiN减反射膜 晶体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志球 胡芸菲 +1 位作者 沈辉 刘正义 《能源工程》 2005年第3期20-24,共5页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技术最为成熟的太阳电池,以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流程为基础,主要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方面出发,介绍了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的最新进展,并对各种制备工艺作出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工艺进展 制备工艺 转换效率 生产成本 生产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的衬底材料——颗粒硅带(SSP)的制备 被引量:2
19
作者 班群 王晓晶 沈辉 《能源工程》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 (CSiTF CrystallineSiliconThinFilmSolarCells)由于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空间 ,成为目前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成本、可连续化的硅衬底制备上 ,即颗粒硅带 (SSP SiliconSheetfromPowder)制备技术...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 (CSiTF CrystallineSiliconThinFilmSolarCells)由于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空间 ,成为目前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成本、可连续化的硅衬底制备上 ,即颗粒硅带 (SSP SiliconSheetfromPowder)制备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纯度、粒度的硅粉 ,经过光聚焦加热熔化 ,最后得到不同长度、宽度和厚度的颗粒硅带衬底材料。介绍了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衬底材料的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 衬底材料 颗粒硅带 制备 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太阳吸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雷刚 曹佳晔 +3 位作者 程志君 范襄 陆剑峰 陈洁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29-2334,共6页
建立晶体硅太阳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模型,根据模型讨论影响硅太阳电池太阳吸收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探讨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对太阳吸收率的影响,并通过相应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铝背反射器、硅片表面形貌、硼扩... 建立晶体硅太阳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模型,根据模型讨论影响硅太阳电池太阳吸收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探讨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对太阳吸收率的影响,并通过相应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铝背反射器、硅片表面形貌、硼扩散浓度对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太阳吸收率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带通滤光玻璃盖片可显著降低具有陷光结构的高效率硅太阳电池的太阳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太阳电池 太阳吸收率 反射率 玻璃盖片 近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