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的右玉县景观脆弱度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盛晓雯 周伟 +1 位作者 曹银贵 成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174,共8页
确定右玉县景观脆弱度,通过景观脆弱度来反映景观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程度。以山西省右玉县为例,在建立景观脆弱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GS+软件进行变异函数拟合分析和ARCGIS10.2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得到景观脆弱度分布图,利用GeoDa软件分析... 确定右玉县景观脆弱度,通过景观脆弱度来反映景观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程度。以山西省右玉县为例,在建立景观脆弱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GS+软件进行变异函数拟合分析和ARCGIS10.2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得到景观脆弱度分布图,利用GeoDa软件分析景观脆弱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旅游政策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景观脆弱度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呈现正向演替,景观脆弱度在空间上是正相关的,且正相关趋势随着时间在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右玉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地区景观脆弱度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脆弱度 景观格局 生态敏感性 空间相关性 右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不同地貌贫困乡镇景观脆弱度研究
2
作者 陈思盈 韩会庆 +1 位作者 单广训 侯佳威 《环保科技》 2021年第3期16-24,共9页
以喀斯特盆坝地旧州镇、低山丘陵朱家场镇、喀斯特峡谷掌布镇及喀斯特中山新窑镇4个西南喀斯特山区不同地貌贫困乡镇为例,运用Fragstats4.2、ArcGIS10.5软件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4个贫困乡镇景观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旧州镇以耕地... 以喀斯特盆坝地旧州镇、低山丘陵朱家场镇、喀斯特峡谷掌布镇及喀斯特中山新窑镇4个西南喀斯特山区不同地貌贫困乡镇为例,运用Fragstats4.2、ArcGIS10.5软件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4个贫困乡镇景观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旧州镇以耕地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景观脆弱度较高;朱家场镇以林地与建设用地镶嵌分布为主,生态系统易受到损坏,景观脆弱度较高。掌布镇以林地及灌草丛为主,景观稳定性强,脆弱度较低;新窑镇以灌草丛为主,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景观脆弱度较低。4个乡镇景观脆弱度空间异质性突出。景观结构及其空间格局是影响喀斯特山区不同地貌贫困乡镇景观脆弱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脆弱度 贫困乡镇 喀斯特山区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沿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脆弱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赫晓慧 李紫薇 +1 位作者 郭恒亮 田智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河南省黄河沿岸中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6年和2012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运用景观敏感度指数和景观恢复度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并基于GIS工具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 以河南省黄河沿岸中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6年和2012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运用景观敏感度指数和景观恢复度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并基于GIS工具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景观脆弱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2年旱地的转换面积最多,水田大面积转化为旱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速度最快,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表明城市化、农业活动和黄河水资源量变化是景观变化主因。2)10 km采样间距内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而城市化及其他人类活动的非结构性因素是景观脆弱度变化主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稳定,城市化等非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力会降低。3)2000年到2012年河南省黄河沿岸景观格局脆弱度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且人类活动是景观脆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岸 转移矩阵 地统计学 景观脆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东海区为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田鹏 李加林 +6 位作者 姜忆湄 史小丽 王丽佳 刘瑞清 童晨 周子靖 邵姝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3-1474,共12页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研究围填海影响下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提高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速修复海湾生态系统。基于东海区海湾6期景观数据,分析了围填海影响下东海海湾景观生态脆弱性和人工干扰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海湾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上升,北部和南部海湾较高和高脆弱区面积呈上升趋势。高等级脆弱区不断扩散,主要由城市到郊区、内地到沿海、陆地到港口等。(2)东海海湾围填海开发利用强度加强。东海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由低值向高值转变,中强度、较高强度区间和高强度区面积不断增加。南部海湾景观人工干扰强度南北分异显著,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征。人工干扰强度从内陆向河口周边及沿海地区强度逐渐加深。(3)东海海湾景观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显著。东海北部海湾景观趋于破碎化、多样化、非均衡化。东海南部海湾逐渐向集约开发方向发展,景观趋于规则化、均衡化。东海海湾景观脆弱度与景观人工干扰强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南部海湾景观脆弱度与人工干扰度之间的拟合度大于北部海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脆弱度 景观人工干扰强指数 围填海 东海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佳辰 高鹏 +3 位作者 董学德 李腾 许景伟 囤兴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30,共9页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进而对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青岛市海岸带景观类型中,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减少,其中,未利用地减少幅度最大(55.18%),城乡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58.99%);(2)未利用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较大,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林地景观类型脆弱度次之,水域最小;(3)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良好区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减少,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16.24%和16.83%,而轻度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脆弱区都呈增加趋势,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95%、10.74%和11.24%。生态脆弱性整体呈东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的格局,轻度脆弱是青岛市海岸带的主要脆弱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景观类型脆弱 生态脆弱性指数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付扬军 师学义 和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为了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其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利用质心及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方法,对近25年来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 为了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其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利用质心及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方法,对近25年来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脆弱度高的区域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变得较为分散;(2) 1990-2015年景观格局脆弱度质心不断向北移动,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脆弱度空间分布越发分散;(3)研究区各时期景观格局脆弱度全局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4)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在3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低值区域呈现空间集聚,且分布范围由相对集中转变为较为分散。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政策导向、社会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加速了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脆弱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与功能脆弱性的黄石市生态脆弱度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 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2),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2),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脆弱 景观生态脆弱 GIS RS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沙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岩 张宇清 +2 位作者 秦树高 张举涛 刘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目的】植物固沙作为重要的防沙治沙手段,在中国北方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工作中应用已60余年。了解不同固沙植被的景观格局动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沙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中国植被图数据,选取了以蒿属(褐沙蒿和黑沙蒿... 【目的】植物固沙作为重要的防沙治沙手段,在中国北方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工作中应用已60余年。了解不同固沙植被的景观格局动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沙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中国植被图数据,选取了以蒿属(褐沙蒿和黑沙蒿为主)、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为主)、榆树和樟子松为优势种的典型植被,在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沙地)内的分布区域,采用景观脆弱度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其在1990—2015年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蒿属和锦鸡儿属灌丛总体呈扩张趋势且逐渐稳定,景观格局主要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0.31、0.41),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表现出衰退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土地覆盖(贡献率为0.34)和生长季气温(贡献率为0.24)。【结论】在未来可能的气候条件下,蒿属灌丛和锦鸡儿属灌丛能够稳定存在并继续发挥其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可能会发生进一步退化,在植被建设工程中需要根据沙区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并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植被 景观格局 影响因子 景观脆弱度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佳欣 李新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634,共9页
选取南四湖湿地1985、2000年Landsat 5 TM及2015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敏感度指数和适应度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结合半变异函数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学方法,探究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脆弱度的适宜研究尺度及该尺度下... 选取南四湖湿地1985、2000年Landsat 5 TM及2015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敏感度指数和适应度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结合半变异函数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学方法,探究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脆弱度的适宜研究尺度及该尺度下脆弱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 km"1 km等间距网格能消除随机因素对各景观指数值的影响,为适宜研究尺度.1985—2015年,南四湖湿地整体景观格局脆弱度呈恶化趋势,较高、高脆弱度范围随时间显著扩张.脆弱度空间异质性上升,受非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增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略有减弱.脆弱度全局空间正相关性较强,呈空间集聚模式,且集聚现象日趋明显;局域自相关以空间局部聚集为主,高-高区的显著性水平最强,低-低区的显著性随时间增强.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湖区景观格局脆弱度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活动、政策体制等人为因素是脆弱度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湿地 景观格局脆弱 分析尺 空间统计学 时空分异
原文传递
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动态研究
10
作者 石玉琼 王宁练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5,154,共12页
针对景观脆弱度评价中存在的因子重复计算以及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的认识不同问题,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了改进,并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进行了探讨。根据Landsat8数据,研究了2000-2019年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动态变化。采... 针对景观脆弱度评价中存在的因子重复计算以及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的认识不同问题,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了改进,并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进行了探讨。根据Landsat8数据,研究了2000-2019年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改进后的景观脆弱度指数很好地避免了因子重复计算问题,合理地确定了建设用地和林地的易损度。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变化研究表明:①从太原整个景观层次的景观格局脆弱度来看,2000—2010年逐渐减小,2010—2015年又增大,而2015—2019年又略有减小,200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与林地和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变化趋势正好相反。②2000年和2005年以中度脆弱区面积最大,2010—2019年均以较低度脆弱区面积最大,2000—2019年,低度脆弱区和较低度脆弱区面积在增大。该文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的改进,不仅简化了参数,更是避免了重复,使计算更加合理。景观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总体较小,“高-高”值区分布较集中,出现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东南部平原区域,“低-低”值区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林草覆盖度较好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脆弱 时空动态 空间自相关 太原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湘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楚雄 王莹 郑莉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0-29,共10页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优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更好地践行“两山理论”,以湖南省生态脆弱且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的典型山区——大湘西地区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8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从生态服务价值、...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优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更好地践行“两山理论”,以湖南省生态脆弱且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的典型山区——大湘西地区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8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从生态服务价值、人类干扰程度、景观脆弱度三个维度对大湘西地区2000—2018年间的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脆弱度变化整体趋于稳定。脆弱度最低值自2010年后略有降低,高值基本保持不变。2)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林地水域面积较多的地区,低值区分布于建设用地及耕地、草地为主的地区。3)生态安全主要以生态较安全和安全为主,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较高。高值区分布于大湘西地区东北部,低值区分布于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区县。低值区和高值区重点位置分布未发生显著改变,分布趋势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扩张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将保护环境工作稳步推进,生态安全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干扰 景观脆弱度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安全 大湘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缺乏地区水系连通工程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诗洁 毛劲乔 戴会超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9,共8页
在资料缺乏地区,常规的指标体系法难以用于水系连通工程的效益评价,是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题。本文借助易于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与常规水质监测数据,提取并融合水系连通度、景观脆弱度、水质污染度三个特征指标,建立了适用于资料缺乏... 在资料缺乏地区,常规的指标体系法难以用于水系连通工程的效益评价,是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题。本文借助易于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与常规水质监测数据,提取并融合水系连通度、景观脆弱度、水质污染度三个特征指标,建立了适用于资料缺乏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的综合效益指数(CEI),进而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了鄱阳湖典型滨湖城市共青城市2018、2019年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2018和2019年共青城市水系连通工程CEI分别为2.014和1.906,水系连通度和景观脆弱度无显著改变,水质污染度为主要压力因子。CEI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在统计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对水系连通工程效益进行定量评价,而且能阐明各指标结果的时空特性,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工程 综合效益指数 资料缺乏地区 水系连通 景观脆弱度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景观格局及其脆弱性 被引量:31
13
作者 徐燕 孙小银 +2 位作者 张大智 单瑞峰 刘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5-642,共8页
流域景观格局及脆弱性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保障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以流域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四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利用景观适应度(LAI)和景观敏感度指数(LSI)构... 流域景观格局及脆弱性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保障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以流域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四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利用景观适应度(LAI)和景观敏感度指数(LSI)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LVI),并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下降4.6%,建设用地增加39.7%,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呈波动变化,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增加.耕地一直是南四湖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和水域破碎度增加,其他地类破碎度降低.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有所缓和,景观类型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连接性,景观格局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下降并朝着均匀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各时期流域景观脆弱度大体上表现出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的趋势,其空间分布与流域地形,以及景观类型的分布、土地利用变化有关.研究期间,流域LVI整体下降,东部景观脆弱度严重地区的景观格局开始趋于分散,逐渐被低一级脆弱区所取代,西北部地区脆弱度的回升最明显,南部及西南部一直是低脆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脆弱 南四湖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分区的西南山地城市市域空间优化研究——以昭通为例
14
作者 高梦瑶 李翅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3年第2期120-133,共14页
处理好保护开发对资源环境的适应性是市域国土空间优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挑战,然而当前在山地城市仍然缺少完整、适用的研究路径。文章以西南山地城市昭通为研究区,在生态分区规划的基础上预测2035年多情景土地发展,继而进行分区合理性... 处理好保护开发对资源环境的适应性是市域国土空间优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挑战,然而当前在山地城市仍然缺少完整、适用的研究路径。文章以西南山地城市昭通为研究区,在生态分区规划的基础上预测2035年多情景土地发展,继而进行分区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①昭通市域现状生境质量良好,但整体景观格局脆弱度较高;②耦合两项指标,以保护现状质量最佳生境为主要功能导向划定生态涵养区,以修复生境不佳且景观格局脆弱区域为主要功能导向划定重点修复区,以合理开发利用非脆弱区域为主要功能导向划定城乡发展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46.08%、15.79%和38.13%;③在遵循分区规划的保护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益优于现状与经济优先发展情景,同时能够保障昭通市建设用地面积合理增长。“分区规划-土地发展预测-比较评估”的研究路径,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生态较敏感、经济欠发达、建设需求较高的山地城市来说,具有避免潜在权衡风险、平衡经济与生态关系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景观格局脆弱 生态分区 山地城市 市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5-1814,共10页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喀斯特库区 红水河梯级电站 景观类型脆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