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德镇青白瓷弦纹胆瓶(玉壶春瓶)/北宋
1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弦纹胆瓶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胆瓶中的佳作,侈口细颈,垂鼓腹,腹下渐收,矮圈足。造型雅致,线条曲线十分优美。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弦纹 圈足 鼓腹 玉壶春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釉色的美学品格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永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73,共3页
宋代是一个"瓷的时代",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色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即是这"瓷器时代"的特征。它是宋瓷"雅"的代表,它所承载的美学品格是宋瓷审美的最高境界和杰出代表。
关键词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 釉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工艺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丹华 向超 《陶瓷研究》 2014年第A04期84-85,共2页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所创烧的一种瓷器,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之一,也是景德镇灿烂制瓷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朵奇葩。其胎质坚致、釉面明彻丽洁、釉色青白淡雅,整体温润如玉,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瓷种。...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所创烧的一种瓷器,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之一,也是景德镇灿烂制瓷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朵奇葩。其胎质坚致、釉面明彻丽洁、釉色青白淡雅,整体温润如玉,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瓷种。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故古人称其为青白瓷,同时由于其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特征,也常被风韵文雅之士称之为"影青"、"隐青"、"映青"、或"罩青"。青白瓷由于具有"素肌玉骨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工艺 胎质 鲜明时代特征 影青 隐青 覆烧 斗笠碗 江西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景德镇青白瓷雕塑的艺术表现与装饰技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胜 《景德镇陶瓷》 2019年第4期8-11,共4页
景德镇青白瓷雕塑在宋元时期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中国雕塑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就景德镇青白瓷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装饰技法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景德镇青白瓷雕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雕塑 宋元时期 艺术表现形式 装饰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介绍
5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是经江西省文物局同意设立备案的,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以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收藏与展示为主,小而精、专而全,且具有鲜明收藏与展示风格的国有行业类博物馆。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立足于宋元青... 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是经江西省文物局同意设立备案的,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以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收藏与展示为主,小而精、专而全,且具有鲜明收藏与展示风格的国有行业类博物馆。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立足于宋元青白瓷的梳理、研究、分类与展示,深耕景德镇青白瓷背后的文化,探寻古人丰富的生活方式和制瓷工艺,向公众传达景德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以古为鉴,让更多的制瓷者通过展览去吸收传统技艺优点,对一些失传或即将失传的陶瓷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工艺 以古为鉴 博物馆 小而精 传统技艺 陶文 探索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青白神韵 彰景德精髓——记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设立
6
作者 邓增文 许绍文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宋元景德镇青白瓷及其历史价值作为陶瓷母系品种,青白瓷是景德镇瓷器最初的模样,它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而得名,青中显白,白中泛青,釉水晶莹,洁白不疵。虽然外表素雅温润,似乎并不惊艳华贵,但具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向有“假玉器”的美称。... 宋元景德镇青白瓷及其历史价值作为陶瓷母系品种,青白瓷是景德镇瓷器最初的模样,它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而得名,青中显白,白中泛青,釉水晶莹,洁白不疵。虽然外表素雅温润,似乎并不惊艳华贵,但具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向有“假玉器”的美称。玉器古时稀有,而为统治阶层垄断专用,青白瓷通透如玉的特性满足了人们对玉器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景德镇青白瓷新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创新于元代而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景德镇 统治阶层 玉器 博物馆 审美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与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辉炳 《文物天地》 1997年第6期23-27,共9页
提起青白瓷,人们很自然地就与景德镇联系起来,这是由于青白瓷首先创烧于景德镇。唐代瓷器的发展,是以南方的越窑青瓷与北方的邢窑白瓷两大瓷窑体系为轴心的。因此,全国南北各地瓷窑烧制的青瓷,无论在其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都与越窑... 提起青白瓷,人们很自然地就与景德镇联系起来,这是由于青白瓷首先创烧于景德镇。唐代瓷器的发展,是以南方的越窑青瓷与北方的邢窑白瓷两大瓷窑体系为轴心的。因此,全国南北各地瓷窑烧制的青瓷,无论在其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都与越窑青瓷相关。白瓷自然是仿邢制品。因此仿越、仿邢,是晚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越窑 邢窑白 景德镇 五代时期 杨梅亭窑 仰烧 定窑 胎质 北宋初期
全文增补中
瓶壶流道——宋元青白瓷瓶壶标本撷英
8
作者 邓增文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5期44-56,共13页
1.北宋景德镇青白瓷双口净瓶上盘径:3.6cm腹径:3.8cm底径:3.3cm高:12.1cm仿自古印度僧侣使用的储水饮用瓶器,唐代多金属所制,多为这类双口造型,其中顶部出水口带项轮隔盘,能储水两到三升。到宋代出现了造型极为小巧的此类净瓶,适宜案头... 1.北宋景德镇青白瓷双口净瓶上盘径:3.6cm腹径:3.8cm底径:3.3cm高:12.1cm仿自古印度僧侣使用的储水饮用瓶器,唐代多金属所制,多为这类双口造型,其中顶部出水口带项轮隔盘,能储水两到三升。到宋代出现了造型极为小巧的此类净瓶,适宜案头插束折枝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净瓶 双口 出水口 折枝花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盏流韵——宋代青白瓷茶器标本撷英
9
作者 邓增文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1.北宋景德镇青白瓷双耳三足茶釜高:14.9cm外口径:16cm内口径:11cm腹径:11.9cm底径:6cm五代至北宋延续了唐代以来的烹茶习俗,此件茶釜即为北宋早期烹茶之用器,倒盔状造型,折肩侈口上有双系,内施青白釉发黄,外壁及底部无釉,底部三涩胎足... 1.北宋景德镇青白瓷双耳三足茶釜高:14.9cm外口径:16cm内口径:11cm腹径:11.9cm底径:6cm五代至北宋延续了唐代以来的烹茶习俗,此件茶釜即为北宋早期烹茶之用器,倒盔状造型,折肩侈口上有双系,内施青白釉发黄,外壁及底部无釉,底部三涩胎足微曲,支撑后可直接在釜下点炭火烹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宋代青白 青白 五代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炉流香——宋元青白瓷香炉标本撷英
10
作者 邓增文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5期31-43,共13页
1.北宋景德镇青白瓷博山炉高:13cm口径:13cm炉盖呈博山形,镂刻出重叠起伏的山峰,层次鲜明,山峰间亦有间隔菱形镂孔以便出香。炉身口部折沿,器身圆桶形,贴塑多兽面,足部八字外撇刻层叠莲瓣纹,如意状多足。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莲瓣纹 博山炉 镂孔 兽面 圆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传统青白瓷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从标准化保护等角度探讨其发展之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辉 张俊娜 李峰 《景德镇陶瓷》 2021年第4期8-12,共5页
青白瓷是景德镇最早的一类原创陶瓷品种,其成就了景德镇之名,承载并影响了元代以后景德镇诸多著名陶瓷品种的出现与繁荣,也是景德镇现存陶瓷品种中古窑址遗存最丰富的一类。但青白瓷这类含蓄内敛的陶瓷品种在明代以后逐渐被大众所忽视... 青白瓷是景德镇最早的一类原创陶瓷品种,其成就了景德镇之名,承载并影响了元代以后景德镇诸多著名陶瓷品种的出现与繁荣,也是景德镇现存陶瓷品种中古窑址遗存最丰富的一类。但青白瓷这类含蓄内敛的陶瓷品种在明代以后逐渐被大众所忽视。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青白瓷非遗传承人王双彬、王水彬进行口述史采访,结合文献资料的考证分析,整理总结出景德镇传统青白瓷技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其不足,尝试从艺术品标准化的视角为其今后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口述史 景德镇青白瓷 标准化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审美风格的成因
12
作者 刘晓斌 《东方收藏》 2020年第10期95-96,共2页
宋代是瓷器的时代,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享有“瓷都”之誉,宿松县博物馆馆藏“仙人吹笙执壶”就是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的经典之作。而宋代的政治方针、哲学思想、文人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宋代景德镇青... 宋代是瓷器的时代,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享有“瓷都”之誉,宿松县博物馆馆藏“仙人吹笙执壶”就是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的经典之作。而宋代的政治方针、哲学思想、文人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白瓷 景德镇 博物馆馆藏 执壶 宿松县 综合因素 审美风格
原文传递
论繁昌窑与景德镇青白瓷起源的关系
13
作者 丁海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12年第9X期69-69,共1页
景德镇窑在宋代以青白瓷闻名,但是关于景德镇窑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以繁昌窑在五代南唐时期生产最早期的青白瓷为论据,阐述了繁昌窑与景德镇窑青白瓷起源的关系。
关键词 繁昌窑 景德镇青白瓷 起源
原文传递
精巧秀美话瓷盒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成龙 《紫禁城》 1989年第6期43-45,38,共4页
假如对墓葬、窑址的发掘稍加留意的话,将很容易地发现,在唐宋时期的出土物中,各式各样的瓷盒不仅精巧秀美,而且数量相当多。推其根由,当与国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以至引发生活习惯的变化有直接的和密切的关系。据考证。
关键词 出土物 景德镇青白瓷 越窑 磁州窑 菊瓣 耀州窑 白地黑花 吉州窑 黑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与宋瓷之美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典范。在国际博物苑和艺术市场上,也是声价最高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但宋瓷研究长期停留在考古实证和古董鉴赏的层次上。本文另辟蹊径,将“雅”的概念引入宋瓷研究中,从美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宋瓷进行审视,进而认为:... 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典范。在国际博物苑和艺术市场上,也是声价最高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但宋瓷研究长期停留在考古实证和古董鉴赏的层次上。本文另辟蹊径,将“雅”的概念引入宋瓷研究中,从美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宋瓷进行审视,进而认为:宋瓷之美是中国古代理性文化最高趣味的体现,是优良民族工艺传统的积累和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陶 中国古代艺术 理性文化 景德镇青白瓷 工艺传统 五大名窑 耀州窑 中国陶 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时期景德镇窑的创新与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燕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6,共4页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要全面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及其瓷业中心地位的形成,必须追溯到景德镇陶瓷的真正开端—五代瓷器,五代景德镇窑在兴起阶段就烧制出青瓷、白瓷和青白瓷,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景德镇五代瓷业的发展状况...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要全面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及其瓷业中心地位的形成,必须追溯到景德镇陶瓷的真正开端—五代瓷器,五代景德镇窑在兴起阶段就烧制出青瓷、白瓷和青白瓷,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景德镇五代瓷业的发展状况对景德镇宋代瓷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北宋时期景德镇超过全国其他地区,成为全国青白瓷系的代表和中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五代景德镇 五代景德镇青白瓷 工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青花瓷器的起源和特点——元大都出土青花瓷扎记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光林 《南方文物》 1992年第1期96-99,共4页
元大都是元代的首都,是十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物考古部门为弄清它的布局和内涵,自1964年以来,在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工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和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并以陶瓷为最多,其中有河北省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和定窑白瓷... 元大都是元代的首都,是十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物考古部门为弄清它的布局和内涵,自1964年以来,在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工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和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并以陶瓷为最多,其中有河北省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和定窑白瓷、河南省的钧窑瓷、山西省的霍县窑白瓷、浙江省的龙泉窑青瓷和哥窑瓷、江西省景德镇青白瓷和青花瓷器以及北京地区各窑烧制的粗白瓷、钧釉瓷等各种器物。但出土时多已破碎,很多是经修复后才恢复原貌的。现仅就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器略作论述。青花瓷器在元代景德镇由于多使用进口的氧化钴作颜料,造价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 元大都 景德镇青白瓷 龙泉窑青 白地黑花 磁州窑 钧釉 定窑 哥窑 莲瓣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2007年总目录
18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陶艺创作 产品设计 中国陶 景德镇青白瓷 环境陶艺设计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2011年总目录
19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陶 现代陶艺创作 陶艺 景德镇青白瓷 粉彩颜料 粉体 装饰艺术 釉上彩 山水 多孔陶 日用陶产品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
20
作者 贺云翱 《大众考古》 2016年第6期1-1,共1页
两宋时代的中国,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中国是世界瓷器技术的原创国。考古学证明,瓷器起... 两宋时代的中国,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中国是世界瓷器技术的原创国。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作为产量巨大的手工业生产系统,它因胎土、釉色、造型、工艺、装饰等差异而逐渐形成产地特色,俗称"窑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业生产 城市发展 越窑 农业生产 窑口 邢窑 景德镇青白瓷 定窑 汝官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