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犹太性与普世性:美国犹太文学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于秋颖 刘金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美国犹太文学延续了犹太教的宗教文化精神,因而犹太性是其文学创作的思考核心。然而,作为一个没有家园的民族,美国犹太作家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尤其是受文学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将其文学创作的主旨在宗教、社会和政治层面上逐渐... 美国犹太文学延续了犹太教的宗教文化精神,因而犹太性是其文学创作的思考核心。然而,作为一个没有家园的民族,美国犹太作家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尤其是受文学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将其文学创作的主旨在宗教、社会和政治层面上逐渐由展示犹太民族的犹太性向反映整个人类的普世性转化,进而形成了美国犹太文学创作中的多维思考。基于上述原因,美国犹太文学中出现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为美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文学 犹太性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世性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景衡 余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4-187,共4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选择,历来有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论、中西调和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但这三种文化理论都有其局限。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应该选择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内生或内启方式。这种内动力重启的依据在于...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选择,历来有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论、中西调和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但这三种文化理论都有其局限。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应该选择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内生或内启方式。这种内动力重启的依据在于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普世性(普适性)。这种普世性使其很容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契合,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性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的中心化:卢浮宫与普世性博物馆的生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19,共7页
作为世界最知名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博物馆,其收藏与陈列形态的沿革可以看作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对与这一事件相关的史实的钩沉,是对西方博物馆生成及其背后文化政治含义的一种解读。
关键词 卢浮宫博物馆 普世性 中心化 地域 政治含义 现代性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与当代儒学的新形态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7-52,共6页
在探讨"普世性价值观"是否可能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儒学的根本精神、基本特性、核心价值观念及其普世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儒学新形态——民主仁学的新思维。作者认为,儒学的根本精神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具有道德主... 在探讨"普世性价值观"是否可能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儒学的根本精神、基本特性、核心价值观念及其普世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儒学新形态——民主仁学的新思维。作者认为,儒学的根本精神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性。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四大范畴。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是"以民主仁爱为体,以科技法制为用",是以多元和谐文化观为指导的文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性 儒学 核心价值观 道德人文主义 民主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说的普世性、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怀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文化上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三者有区别,又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普世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的普世性,也是相关国家、民族的文化具有普世性的追求。... 文化上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三者有区别,又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普世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的普世性,也是相关国家、民族的文化具有普世性的追求。孔子学说具有的普世性既体现在具体的认识上,又体现在哲理上。孔子学说的民族性反映中华文化具有的民族特征,从文字的内在意蕴的规定、文化的形态构成与变迁,到学理的阐释,都能反映出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孔子学说融汇新的因素,体现出经学的变化以及近代、当代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孔子学说的时代性。研究和总结孔子学说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时代性,对于振兴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对于理解创办孔子学院的举措,以及办好孔子学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子学院 中华文化 朱熹 普世性 普世价值 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往:多元化模式与普世性价值观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56,共5页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跨文化交往既要推进本文化的发展,维护本文化的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在交往过程中努力创造新的、为所有交往参与者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即普世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以维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为目的,以和平、平等、协商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往 多元化 普世性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平飞 《理论与现代化》 2007年第5期58-62,共5页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的。源于人类精神和物质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化创造的特定时空规定性和追求目标总体趋同性,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形...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的。源于人类精神和物质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化创造的特定时空规定性和追求目标总体趋同性,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同时也体现出文化的普世性和同质性。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时代性 民族性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实学文化的普世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践 ZHANG Jian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7,11,共6页
明清实学既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 ,又是当时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向前追溯 ,宋明、汉唐、甚至先秦文化中就有实学文化的基因 ;向后延伸 ,在清末民初 ,以至近现代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实... 明清实学既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 ,又是当时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向前追溯 ,宋明、汉唐、甚至先秦文化中就有实学文化的基因 ;向后延伸 ,在清末民初 ,以至近现代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实学文化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说实学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基本的价值倾向 ,有其逐步形成、发育、成熟的过程 ,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实学文化的普世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儒学 中国文化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普世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方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四种主要形态,文化民族性的精髓就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民族应有的时代精神。世界多元文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幸福"、"和谐"等理念集中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普世性特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普世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新轴心时代 民族性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 普世性 对话性——思考文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春仁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6,共5页
文化比较需要对文化具有一种宏观的视角,如实地将中俄文化都看做是完整的体系,在整体的背景下辨析比较的对象。比较研究可有三个层次,一是辨析异同,二是辨析普世性与民族性,三是对话创新。从文化比较到文化对话,既要有质实的辨析,又要... 文化比较需要对文化具有一种宏观的视角,如实地将中俄文化都看做是完整的体系,在整体的背景下辨析比较的对象。比较研究可有三个层次,一是辨析异同,二是辨析普世性与民族性,三是对话创新。从文化比较到文化对话,既要有质实的辨析,又要有高远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 整体性 普世性 对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普世性刍议——一种公共外交的视野 被引量:1
11
作者 汲立立 《前沿》 2012年第5期176-178,共3页
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发展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和价值困境,现代道德体系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并非某个单一文明可以回答的。这是时代向世界诸多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关于人类如何摆脱道德困境的思考。儒家文化内... 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发展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和价值困境,现代道德体系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并非某个单一文明可以回答的。这是时代向世界诸多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关于人类如何摆脱道德困境的思考。儒家文化内涵中包含了具有最低限度普世价值的概念,拥有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公共外交视野下,儒家价值观普世化有其独特的合理解释和可能路径,即重视"以身体道"的个人和建立孔子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普世性 公共外交 孔子学院 个人
原文传递
关于儒学价值观普世性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光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即使是在“全球化”的当今,作为中国文化传统核心的儒学,仍有其普世性价值。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性问题 中国文化传统 “全球化”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考验西方民主的“普世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忠良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4期171-174,共4页
民主一直被资本主义国家奉为放之四海皆为准的"普世价值"之一,然而,从2007年开始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一向高高在上的西方民主制度受到普遍的质疑。金融危机使西方所鼓吹的"普世性"民主变... 民主一直被资本主义国家奉为放之四海皆为准的"普世价值"之一,然而,从2007年开始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一向高高在上的西方民主制度受到普遍的质疑。金融危机使西方所鼓吹的"普世性"民主变得脆弱,世界各国都在以超载历史的目光探索其他可能的发展途径。通过对比分析,将给予中国的民主建设道路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普世性 普世价值 西方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性与普世性之间:改革派犹太人的文化认同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有德 《宗教与哲学》 2012年第1期325-335,共11页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一个民族共同体对蕴涵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的基本价值的体认,它在文化的意义上回答了一个民族是谁的问题。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民族性 犹太人 改革派 普世性 民族共同体 文化传统 美国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普世性的战略思考——一种公共外交的视野
15
作者 汲立立 张东硕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对于普世价值的追问并非今天才有,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关系紧张和信仰危机加速了对普世性价值可能性的探讨。这是时代向世界诸多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关于人类如何摆脱道德困境的思考。儒家文化内涵中包含具有最... 对于普世价值的追问并非今天才有,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关系紧张和信仰危机加速了对普世性价值可能性的探讨。这是时代向世界诸多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关于人类如何摆脱道德困境的思考。儒家文化内涵中包含具有最低限度普世价值的概念,拥有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公共外交视野下,儒家价值观普世化有其独特的合理解释和可能路径,即重视"以身体道"的个人和建立孔子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普世性 公共外交 孔子学院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自由主义的普世性——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
16
作者 杨馨 胡翼青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10期58-62,共5页
我们一直非常期待看一位英国的学者如何评价欧洲大陆的群众思想,麦克莱兰和他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本。记得很多年前读社会心理学时,周晓虹教授所描述的社会心理学的三大源头:英国的本能主义心... 我们一直非常期待看一位英国的学者如何评价欧洲大陆的群众思想,麦克莱兰和他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本。记得很多年前读社会心理学时,周晓虹教授所描述的社会心理学的三大源头:英国的本能主义心理学、法国的群体心理学和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是从那时候才理解欧洲各国学术意识形态居然有那么明显的差异,以至于他们对于现代性人格的理解有着那么大的分歧。但当时就生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彼此之间是如何看待对方观点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思想 自由主义 柏拉图 普世性 社会心理学 反思 民族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式的西方民主制度没有普世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慎明 《决策探索》 2009年第12期6-7,共2页
在某些人眼里,所谓的“普世价值”往往等同于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私有制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并不具有普世价值。
关键词 西方民主制度 美国式 普世性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普世价值 西方国家 内在矛盾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徐福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9,83,共7页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南昌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许多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以及“江右哲学”...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南昌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许多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以及“江右哲学”、“传统儒学与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与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本文将这些创新性的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这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普世性 地域性 江右哲学 儒学 道家哲学 佛教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有普世性,但价值观没有
19
作者 孙国华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5期92-94,共3页
关于有无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解开争论之关键在于必须区分价值与价值观两个概念。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是从"个别"抽象出来的"一般",具有客观性。价值观是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集团,持有不同... 关于有无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解开争论之关键在于必须区分价值与价值观两个概念。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是从"个别"抽象出来的"一般",具有客观性。价值观是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集团,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而价值观则不具有普世性。既不能因为赞同价值的普世性而否定价值观的差异性,也不能因为承认价值观的差异性而拒绝接受价值的普世性。如果不承认有普世价值,那么人类就不可能结成社会:我们也不可能在不同社会集团中去"求同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价值观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徐福来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许全兴、陈正夫、宋志明、郭齐勇、李存山、陈卫平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许全兴、陈正夫、宋志明、郭齐勇、李存山、陈卫平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江右哲学”、“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和未来走向”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学术研讨会 普世性 地域性 研讨会综述 年会 学会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