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犹太性与普世性:美国犹太文学的多维思考 |
于秋颖
刘金丽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从普世性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
袁景衡
余艳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3
|
地域的中心化:卢浮宫与普世性博物馆的生成 |
李军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4
|
论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与当代儒学的新形态 |
吴光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8 |
11
|
|
5
|
孔子学说的普世性、民族性与时代性 |
吴怀祺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6
|
跨文化交往:多元化模式与普世性价值观 |
张俊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7
|
刍议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 |
平飞
|
《理论与现代化》
|
2007 |
10
|
|
8
|
试论中国实学文化的普世性 |
张践
ZHANG
Jian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9
|
论新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普世性 |
张方玉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整体性 普世性 对话性——思考文化的比较研究 |
白春仁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普世性刍议——一种公共外交的视野 |
汲立立
|
《前沿》
|
2012 |
1
|
|
12
|
关于儒学价值观普世性问题的思考 |
吴光
|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3
|
金融危机考验西方民主的“普世性” |
孙忠良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0 |
1
|
|
14
|
民族性与普世性之间:改革派犹太人的文化认同及其启示 |
傅有德
|
《宗教与哲学》
|
2012 |
1
|
|
15
|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普世性的战略思考——一种公共外交的视野 |
汲立立
张东硕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6
|
反思自由主义的普世性——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 |
杨馨
胡翼青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5 |
0 |
|
17
|
美国式的西方民主制度没有普世性 |
李慎明
|
《决策探索》
|
2009 |
1
|
|
18
|
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
徐福来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9
|
价值有普世性,但价值观没有 |
孙国华
|
《学术前沿》
CSSCI
|
2014 |
0 |
|
20
|
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
徐福来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