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渐变及其二元性——晚清政府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
1
作者 洪振强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晚清政府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有着“裕国”的目的,所呈现的“中国”既是一个传统农业文明强国,又有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进步;既帝制集权,又权能分化,且政府机构出现趋新变化;既宣扬“皇室”尊严,又开始面向世俗大众;既彰显中国传... 晚清政府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有着“裕国”的目的,所呈现的“中国”既是一个传统农业文明强国,又有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进步;既帝制集权,又权能分化,且政府机构出现趋新变化;既宣扬“皇室”尊严,又开始面向世俗大众;既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又不故步自封;既学习西方,追求富强、进步,又坚守“中国”本位和特色,不完全模仿西国,这是典型的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二元型”国家状态。晚清政府官员的“政府”观仍停留于“帝制皇朝”,与晚清社会已然彰显的超越“大清国”的“国家”观格格不入,因此晚清政府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的行为势必会招致充满“国家”觉醒意识的社会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圣路易斯博览会 “国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立宪失败的原因剖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明燕飞 高亚洲 陈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了"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晚清政府开始了从传统专制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化,并希望通过立宪来解决执政危机。但是,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下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了"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晚清政府开始了从传统专制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化,并希望通过立宪来解决执政危机。但是,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下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立宪缺乏根基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晚清政府的专制制度危机已经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来解决时代的挑战;晚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决定了满清权贵无法接受立宪的成功;晚清政府合法性的丧失已无法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以完成立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立宪根基 制度危机 权力结构 合法性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代国际法看晚清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西方列强东来之后,不断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在与列强斗争过程中,晚清政府收回东沙岛主权,并宣示对西沙群岛的主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也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海域观念,这有利于中国南海权益的维护。如何从国际法角度认识这段历史,将... 西方列强东来之后,不断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在与列强斗争过程中,晚清政府收回东沙岛主权,并宣示对西沙群岛的主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也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海域观念,这有利于中国南海权益的维护。如何从国际法角度认识这段历史,将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南海诸岛 近代国际法 西方列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中国近代社会形势略论英帝两次侵藏战争中尼泊尔、不丹、锡金之角色——兼论晚清政府外交之失当 被引量:6
4
作者 蓝国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在英帝国主义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过程中,英国殖民主义者都蓄意挑拨汉藏民族关系,歪曲及割裂中国中央与西藏地方的隶属关系,并在武装侵略、利益诱惑的同时离间中国与边疆诸藩篱的关系。这不但使得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及其周边攫取了巨大... 在英帝国主义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过程中,英国殖民主义者都蓄意挑拨汉藏民族关系,歪曲及割裂中国中央与西藏地方的隶属关系,并在武装侵略、利益诱惑的同时离间中国与边疆诸藩篱的关系。这不但使得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及其周边攫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尼泊尔、不丹、锡金诸国内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利用它们作为基地和羽翼对我国西藏进行侵略。这种殖民主义分子惯用的可耻伎俩早已为世人所唾弃,然而在一些篡改历史的涂饰之作中却成了侵略正义的谬证。实际上,英帝早在第一次武装侵略中国西藏之前,就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不断对喜马拉雅山区进行渗透和蚕食,并利用中国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力衰微以及外交上的一些失当,逐步控制了尼泊尔、不丹、锡金,并利用它们实现对西藏的进一步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社会形势 英国 帝国主义 侵华战争 西藏 晚清政府 外交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传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1-46,共6页
教会医疗事业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中的特殊部分 ,它与晚清政府有着特殊的关系。清政府对待它的态度和政策几经变化。在禁教政策下 ,清政府对教会医疗事业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和政策。两次鸦片战争之际 ,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的压制下被迫接... 教会医疗事业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中的特殊部分 ,它与晚清政府有着特殊的关系。清政府对待它的态度和政策几经变化。在禁教政策下 ,清政府对教会医疗事业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和政策。两次鸦片战争之际 ,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的压制下被迫接受教会医疗事业 ,但是仍想加以抗拒。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条约制度得以建立 ;与此同时 ,清政府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发生变化。此后 ,清政府对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虽有变化 ,但基本上持保护、支持和利用的态度和政策 ,并在一些方面体现了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教会医疗事业 教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的所有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和各国的海上实践,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等海域主张,以捍卫中国南海权益。晚清政府维护东沙、西沙群岛的一切措施,都符合近代国际法的"自护之权"以及"条约"确定的领土界限和领土所有权等准则。晚清政府维护海权之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外交斗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南海诸岛 海权意识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外交历程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大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廷的主张发生分化。陈其璋等人建议继续实践,而薛福成等人则认为不能将解决中国教案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主张另辟蹊径。总理衙门的意见与薛福成等人相似,自1896年后放弃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的计划。1902-1906年,吕海寰等官员发起建议联络罗马教廷的新高潮,但清政府未予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罗马教廷 建交通使 保教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政府国籍法的制定及其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邱建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3,共4页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鸦片战争前 ,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国籍问题并不是统治者关注的话题。 19世纪中叶 ,随着观念的转变 ,清政府开始向海外遣使设领 ,对华侨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政策。由于制定国籍法采取的原则不同 ,在...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鸦片战争前 ,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国籍问题并不是统治者关注的话题。 19世纪中叶 ,随着观念的转变 ,清政府开始向海外遣使设领 ,对华侨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政策。由于制定国籍法采取的原则不同 ,在华侨身份的界定上清政府同荷兰等国发生了严重分歧 ,使清政府在南洋等地的遣使计划一度搁浅。为争取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维护国家主权 ,在广大华侨的积极呼吁下 ,清政府同荷兰等殖民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外交斗争 ,催生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它的颁布是我国法制史、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我国侨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华侨 国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强对南海疆域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海权维护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1-205,共5页
清朝末年,东西方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中国南海诸岛,侵扰中国海疆国土。在维护海权的斗争中,晚清政府多次进行主权宣示,收回东沙岛主权,并提出"水界"区、海洋渔业区等观念,为维护海洋国土主权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南海诸岛 西方列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的条约外交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效民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3,91,共7页
关键词 《北京条约》 晚清政府 外交方式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平等条约 统治者 英法联军 力量对比 诚信思想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对东沙群岛收复开发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静 《理论月刊》 2008年第9期89-91,共3页
东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沿海渔民世代开发经营此地。晚清时期,日本人侵扰东沙群岛,掠夺资源。经过艰苦交涉,晚清政府最终收复了东沙群岛主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建设东沙群岛。这一举动对捍卫领海权、维护民族利益具有深... 东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沿海渔民世代开发经营此地。晚清时期,日本人侵扰东沙群岛,掠夺资源。经过艰苦交涉,晚清政府最终收复了东沙群岛主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建设东沙群岛。这一举动对捍卫领海权、维护民族利益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东沙群岛 开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东沙群岛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主权维护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8期41-44,共4页
晚清时期,东沙群岛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觊觎,此时东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东沙群岛问题与日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措... 晚清时期,东沙群岛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觊觎,此时东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东沙群岛问题与日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建设东沙群岛,为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东沙群岛 日本 开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的非洲华侨政策:评价与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黎海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68-75,共8页
针对晚清非洲华侨政策的研究中几个争议较大或有所不足的问题,提炼出三个总体观点:客观成效不能完全否定主观努力;个体不能代替整体;招工费的具体分析。认为在对非洲华侨政策上,晚清政府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和进步性,如对主权的意... 针对晚清非洲华侨政策的研究中几个争议较大或有所不足的问题,提炼出三个总体观点:客观成效不能完全否定主观努力;个体不能代替整体;招工费的具体分析。认为在对非洲华侨政策上,晚清政府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和进步性,如对主权的意识,对国际法的重视,对华民称呼的改变,部分出于对民生的关注而主动输出劳务,在外交上的主动争取等等。但限于国力和关注重点以及外交技巧上的多重束缚,晚清政府的非洲华侨政策其客观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非洲华侨 南非华侨 晚清政府 华侨政策 华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的兴学措施与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庄国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0年第3期22-28,共7页
18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开始前华侨华文教育的一般状况华人移居国外大多为农、工、商,最初以温饱为目的,再图发展。随着海外华人数量增多,华人社会逐步发展,富裕的华人家庭也开始聘请家庭教师教习华人子弟中文,以防数典忘祖。
关键词 海外华文教育 晚清政府 华人社会 清朝 华侨教育 新加坡 新式学校 暨南学堂 海外华人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职能萎缩与绅士基层“自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严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晚清中央权威衰微,政府公共职能萎缩,稳定大清江山成为清政府的首要职能,无暇顾及基层社会控制。因此,基层绅士托起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维持社会秩序,形成所谓的基层绅士“自治”局面。
关键词 晚清政府 职能萎缩 绅士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投资办学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恒秀 王建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
晚清政府由于财政紧缺,对教育投资极少,但还是千万百计开辟财源,大力发展教育。本文所说的晚清政府教育投资,是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创办官立学堂、资助官费留学及补助公私立学堂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研究晚清政府投资办学,有助... 晚清政府由于财政紧缺,对教育投资极少,但还是千万百计开辟财源,大力发展教育。本文所说的晚清政府教育投资,是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创办官立学堂、资助官费留学及补助公私立学堂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研究晚清政府投资办学,有助于探讨国家在教育事业中的职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投资办学 教育投资 筹措教育经费 中学堂 师范学堂 《奏定学堂章程》 公私立学校 高等学堂 京师大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列强对西沙群岛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主权维护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晚清时期,西沙群岛的丰富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西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西沙群岛主权问题与西方列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 晚清时期,西沙群岛的丰富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西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西沙群岛主权问题与西方列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以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西沙群岛 主权维护 西方列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政府的华侨经济政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建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8-21,共4页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吸引华侨在国内进行投资,对华侨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废除了沿袭200年的海禁政策,并采取措施制止对华侨的勒索;成立商务局、保商局等机构,维护华侨经济利益;设立海外华侨商会,提高侨商的民族凝...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吸引华侨在国内进行投资,对华侨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废除了沿袭200年的海禁政策,并采取措施制止对华侨的勒索;成立商务局、保商局等机构,维护华侨经济利益;设立海外华侨商会,提高侨商的民族凝聚力;实行奖励"商勋"政策,提高侨商的政治地位。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华侨经济利益,并由此形成了华侨投资国内实业的第一个高潮。虽然清政府不能完全充当华侨经济利益的保护者,但其经验和教训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华侨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府处置粤西海疆危机及对南海维权的历史意义——以中法战争后冯子材的军政建树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金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共6页
中法战争后,粤西海疆(时兼辖海南岛)的形势因陆路战场的胜利反而变得愈发严峻。晚清政府任命冯子材为"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兼督办琼州客黎事宜",担负起拱卫粤西海疆的重任。冯子材再次临危受命,通过艰辛困苦的军事... 中法战争后,粤西海疆(时兼辖海南岛)的形势因陆路战场的胜利反而变得愈发严峻。晚清政府任命冯子材为"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兼督办琼州客黎事宜",担负起拱卫粤西海疆的重任。冯子材再次临危受命,通过艰辛困苦的军事斗争和富有远见卓识的综合治理,为北部湾中越勘界伸张权益,为海南岛的稳定和发展殚精竭虑,其不朽功勋对此后的南海维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冯子材 粤西海疆危机 南海维权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政府的华侨教育政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建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9-62,共4页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的海外华侨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教育政策上也进行了很大调整。由于华侨在海外普遍受到歧视和压迫 ,华侨子弟被禁止进入当地学校学习 ,这样华侨只有仿效国内的私塾创办“义学”。随着驻外机构的设立 ,以左秉隆、张...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的海外华侨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教育政策上也进行了很大调整。由于华侨在海外普遍受到歧视和压迫 ,华侨子弟被禁止进入当地学校学习 ,这样华侨只有仿效国内的私塾创办“义学”。随着驻外机构的设立 ,以左秉隆、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政府官员注意到海外华侨恪守中华伦理道德 ,并具有清政府可资利用的经济潜力 ,如不设立学校对华侨子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他们就面临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 ,清政府的一些洋务官员开始在海外创办了一批华侨学校。中日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为挽救其封建统治 ,一方面提倡实业救国 ,积极吸引海外资本投资国内实业 ;另一方面大力创办教育 ,兴办学堂 ,派遣留学生。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也深深地触动海外华侨 ,受国内兴办教育热潮的影响 ,海外华侨也形成一股兴学之风。清政府也采取措施 ,加大了对华侨教育政策调整力度 ,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侨校任教 ,改善海外侨校师资状况 ;派员巡查 ,加强对华侨学校的管理 ;鼓励创建侨校 ,扶持侨校的发展 ;在国内建设华侨学堂 ,鼓励华侨子弟归国就读 ;极力招揽学成人才 ,提高华侨政治地位。清政府改变华侨教育政策有着明确的目的 ,其一要宣扬忠君思想 ,消弭维新派和革命党人对华侨的影响 ,巩固其统治 ;其二要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华侨教育政策 华侨教育权 暨南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