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和高原东部“96.1”暴雪成因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87
1
作者 邓远平 程麟生 张小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1-414,共14页
对“96.1”高原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的天气学成因分析指出 ,欧洲阻高崩溃 ,里海—咸海横槽转竖 ,槽后向南入侵青藏高原的干冷偏北气流与槽前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印半岛向北不断推进的强劲西南暖湿气流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交汇而形成、发展并持... 对“96.1”高原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的天气学成因分析指出 ,欧洲阻高崩溃 ,里海—咸海横槽转竖 ,槽后向南入侵青藏高原的干冷偏北气流与槽前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印半岛向北不断推进的强劲西南暖湿气流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交汇而形成、发展并持续的切变线 ,是产生高原暴雪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通过将冰相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和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引入MM4而发展的中尺度模式模拟系统 ,在采用常规观测资料的条件下 ,基本上成功地模拟出了“96.1”高原暴雪中尺度切变线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结构。结果表明 ,发展和改进的该中尺度模式模拟系统可用于青藏高原复杂地形和下垫面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及结构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模拟的流场及诸物理场时空演变揭示 :流场辐合线与暴雪切变线时空演变一致表明 ,流场对高原中尺度系统的表征有本质上的重要性 ;散度场和涡度场相互耦合是暴雪切变线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持续是水汽凝结和冻结成雪的必要条件 ;湿对流不稳定为暴雪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 ;辐合带、涡度带、上升运动区和深厚湿舌的迭置是产生暴雪的强耦合结构。模拟的暴雪带和降水量与观测分析大体一致 ,表明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基本上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暴雪 冰相云 数值模拟 三相云显式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FS显式云降水方案及其对暴雨和云的模拟(I)云降水显式方案 被引量:42
2
作者 刘奇俊 胡志晋 周秀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60-67,共8页
将三套显式云降水方案移植、耦合到国家气象中心业务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HLAFS中 ,显式云降水方案包括双参数暖云方案、简化混合相云方案和双参数混合相云方案 ,明显地改进了原模式预报系统的湿物理过程 ,特别是对云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 将三套显式云降水方案移植、耦合到国家气象中心业务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HLAFS中 ,显式云降水方案包括双参数暖云方案、简化混合相云方案和双参数混合相云方案 ,明显地改进了原模式预报系统的湿物理过程 ,特别是对云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详细介绍了这三套云降水方案的物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方案 数值预报 暴雨 湿物理过程 水汽 微物理 温度 人工增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FS显式云降水方案及其对暴雨和云的模拟(II)暴雨和云的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奇俊 胡志晋 周秀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68-77,共10页
在HLAFS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动力框架下 ,利用文章 (I)所述的显式云降水方案 ,对一次暴雨过程和伴随着的云物理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 ,显式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较原HLAFS的大尺度饱和凝结方案有明显... 在HLAFS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动力框架下 ,利用文章 (I)所述的显式云降水方案 ,对一次暴雨过程和伴随着的云物理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 ,显式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较原HLAFS的大尺度饱和凝结方案有明显改进。模式能合理地揭示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云系演变规律和云物理过程。冰相过程对降水、中尺度热力和动力场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冰相过程有利于降水的早期的形成速率。与卫星TBB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 ,引进显式方案后 ,模式能较合理地模拟出云系的轮廓、位置、范围、强度、生消和移向 ,模式模拟出的云顶温度与卫星测量出的云顶温度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FS数值预报模 降水方案 物理过程 暴雨模拟 降水落区 卫星测量 人工增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载水预报模式的业务预报应用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闫之辉 郭肖容 +1 位作者 赵俊英 张玉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3-461,共9页
该文在国家气象中心现行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LAM )的基础上,把模式的水平分辨率由1°×1°提高到0.5°×0.5°经纬度网格,垂直层次由15 层变为20 层.在原有物理过程中引入显式降水方案... 该文在国家气象中心现行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LAM )的基础上,把模式的水平分辨率由1°×1°提高到0.5°×0.5°经纬度网格,垂直层次由15 层变为20 层.在原有物理过程中引入显式降水方案,并使用HLAFS业务系统的实时资料对1997 年8 月的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个例预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水预报模 显式降水方案 降水预报 业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方案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建玉 刘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9-978,共10页
以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模式WRF3D为平台,使用MYJ、ACM2边界层方案完成了2012年7月的批量敏感试验,并与高时空分辨率实况降水数据作对比,重点关注不同边界层方案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的降水预报均对我... 以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模式WRF3D为平台,使用MYJ、ACM2边界层方案完成了2012年7月的批量敏感试验,并与高时空分辨率实况降水数据作对比,重点关注不同边界层方案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的降水预报均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清晨和午后并存的降水双峰值有所表现,且两者对清晨降水峰值的预报差异不大,但预报的午后降水峰值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峰值幅度上,位相上也略有差异。总体而言,ACM2方案下的降水日变化特征更接近实况。进一步对高分辨率模式输出的诊断表明,午后降水峰值主要由隐式降水决定。在此基础上,从模式中隐、显式降水产生机制的角度考察了不同边界层方案下降水日变化差异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方案 中国中东部地区 降水日变化 降水 显式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奇俊 胡志晋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共10页
文章评述了中尺度模式中湿物理过程 ,特别是显式云降水方案和物理初始化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 ,分析了显式云降水方案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 中尺度模 降水方案 物理初始化方法 湿物理过程 数值预报 积云 暖雨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一次夏季降水增雨潜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7
作者 江瑶 冯爽 付远 《科技通报》 2022年第6期24-29,共6页
利用云降水显式预报系统(CPEFS)、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空反演资料等观测资料,采用水汽特征分析,对浙江夏季1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潜力进行研究。其中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云带产品与实况的降水分布、云系特征及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利用... 利用云降水显式预报系统(CPEFS)、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空反演资料等观测资料,采用水汽特征分析,对浙江夏季1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潜力进行研究。其中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云带产品与实况的降水分布、云系特征及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利用该时段模式预报产品,结合平行时间的观测资料,对强降水云团和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团的结构及物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况强降水落区与具有较高的冰相和液相物质的云团相对应;在实况弱降水区域,可以通过水汽条件、上升气流、冰晶及云水混合比等气象指标判别出该区域因缺乏冰晶而导致的低降水效率;作业目标云系的发展增强与增雨作业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作业后1小时内增雨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报系统 水汽 增雨潜力 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南——江南持续暴雨的大尺度水汽场和中尺度特大暴雨模拟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辜旭赞 于晓晶 +1 位作者 唐永兰 陈郁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7,共10页
按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6月华南—江南持续暴雨作大尺度水汽场诊断分析,同时用三重嵌套WRF中尺度模式,模拟6月19—20日"高空槽-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系统造成的江南特大暴雨过程,并且对模拟中尺度暴雨雨带和雨团作高时空分... 按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6月华南—江南持续暴雨作大尺度水汽场诊断分析,同时用三重嵌套WRF中尺度模式,模拟6月19—20日"高空槽-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系统造成的江南特大暴雨过程,并且对模拟中尺度暴雨雨带和雨团作高时空分辨率诊断分析。诊断物理量包括:可降水量、对流可降水量、水汽及云水、云冰通量和通量散度、水汽权重平均风速、凝结函数降水率等。模拟与诊断分析表明,华南江南持续性暴雨大尺度水汽场特征是,因东亚"中高纬度正距平中低纬度负距平副高偏强偏西季风槽异常活动",造成孟加拉湾和南海上空的大尺度水汽进入大陆;中尺度特大暴雨发生在上游区有暖湿急流、并处于风场辐合的"水汽+云水+云冰"(总水物质)饱和高值区;因凝结函数降水率和总水物质通量散度降水率均为风场(散度场)中垂直运动产物,模拟的凝结函数降水率随模式时空分辨率提高而逐渐逼近于模式的显式降水物理过程,当模式分辨率达到4 km,可模拟出"西南涡切变线"系统中,有凝结函数降水率为1~3 mm·min^(-1)的中尺度雨团生消;且模式大气中的云水、云冰碰并增长降水率,可用其通量散度描述,并且应与凝结函数降水率相叠加。从而表明,模拟中尺度雨带和雨团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动力因素,只能是天气系统风场,即是模式的高时空分辨率散度场决定模式大气垂直运动,进而决定凝结函数降水率和总水物质通量散度降水率,它们一起构成了模式显式降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凝结函数 降水 云水 云冰 通量与通量散度 对流可降水 显式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 被引量:107
9
作者 张小玲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9-466,共8页
利用引入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后改进和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4模拟输出资料 ,对“96.1”暴雪过程的散度及其变率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结构及其演变与暴雪切变线的生成发展及暴雪落区相对应。散度方程计算结... 利用引入三相云显式降水方案后改进和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4模拟输出资料 ,对“96.1”暴雪过程的散度及其变率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结构及其演变与暴雪切变线的生成发展及暴雪落区相对应。散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 ,低层散度负变率带及其内中心的生成与发展先于切变线辐合区的形成 ,揭示了暴雪降水系统的生成与发展 ,并与未来时刻的降雪强度及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散度变率 三相云显式降水 中尺度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涡度收支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骆凯 李耀东 秦丽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0年第2期35-42,共8页
运用WRF模式对2009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按照性质的不同对模拟降水进行了研究,还进行了湿度场试验,最后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对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涡度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式比较合理地再现了本... 运用WRF模式对2009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按照性质的不同对模拟降水进行了研究,还进行了湿度场试验,最后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对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涡度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式比较合理地再现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显式降水在模拟的总降水量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暴雨爆发初期,积云降水起了重要作用。对流层中层的水汽饱和程度对模拟降水性质及降水量大小有重要影响,显式降水一般发生在空气饱和程度较高的区域,而位势不稳定则是诱发积云降水的主要原因。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降水系统的强弱变化,其高值区与强降水落区在出现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水汽涡度收支对于水汽涡度及水汽螺旋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预报降水的一个动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显式降水 积云降水 水汽螺旋度 水汽涡度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年7月下旬东北地区暴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枞亭 廉毅 王洪奇 《吉林气象》 1996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对1995年7月25日至30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几场暴雨进行了数值分析和预报.结果表明:MM2和MM4中尺度模式有着较强的预报能力;包含所有物理过程的控制试验可对暴雨的落区和量级进行准确预报;长白山区的地形对暴雨有... 本文对1995年7月25日至30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几场暴雨进行了数值分析和预报.结果表明:MM2和MM4中尺度模式有着较强的预报能力;包含所有物理过程的控制试验可对暴雨的落区和量级进行准确预报;长白山区的地形对暴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地表通量只对暴雨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水汽和凝结潜热对暴雨中尺度系统起到决定性作用;降水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东北地区 中尺度模 降水预报 中尺度系统 吉林省南部 控制试验 积云对流 显式降水方案 数值预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