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50
篇文章
<
1
2
…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春秋末期赵氏领地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龙凤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首先阐明了赵氏的由来及其世系,接着对春秋末期的赵氏领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这是一项比较基础的研究工作,希冀对赵国其他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
春秋末期
赵氏
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末期吴国谋霸战略得失辨析
2
作者
王珏
石学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春秋末期,诸侯国吴的地缘环境和后发优势使其在霸政舞台上崭露头角,它存在的历史与晋越鲁等诸国的战略"误导"有重要关联。从战略决策分析,由于其对周边环境的评估、诸国关系的处理、军事力量的使用等三方面的失误,促使其由勃...
春秋末期,诸侯国吴的地缘环境和后发优势使其在霸政舞台上崭露头角,它存在的历史与晋越鲁等诸国的战略"误导"有重要关联。从战略决策分析,由于其对周边环境的评估、诸国关系的处理、军事力量的使用等三方面的失误,促使其由勃兴走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期
吴
谋霸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艺术创作上的“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
3
作者
褚春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4,共5页
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激烈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一方面,周代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生存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雅乐艺术走向衰退;另一方面,人的意识逐渐觉醒,新的思想解放潮流蓬勃兴起。这就给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的...
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激烈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一方面,周代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生存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雅乐艺术走向衰退;另一方面,人的意识逐渐觉醒,新的思想解放潮流蓬勃兴起。这就给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的审美思潮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纵情"和"爱美"成为审美思潮的主流。这种审美思潮的新变化必然深深地影响着其时的艺术创作,即在艺术创作上,审美的伦理道德化被全面突破,创作主体的情感更加自由抒发,艺术创作更趋于一种纯审美性,体现出一种"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期
战国末叶
“趋情致美”
艺术创作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末期审美认识的发展
被引量:
2
4
作者
于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85-95,共11页
在《从文美乐论我国早期美和美感认识及其发展》一文中,曾对文与质、美与善、乐与悲、三对审美范畴作了粗略的探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则着重对雅与俗和与不和两对审美范畴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以达到对春秋末期审美认识发展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
俗乐
春秋末期
审美认识
美学思想
音声
审美艺术
郑声
哲学美学
美感认识
西周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末期的著名政治家范蠡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曼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1年第1期31-39,共9页
春秋末期,继吴国昙花一现的称霸之后,僻居东南一隅的弱小越国,竟能起于诸候之林,成就霸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象齐桓公用管仲、晋文公用狐偃、秦穆公用百里奚、楚庄王用孙叔敖一样,越王勾践任用了出身于楚国布衣的范蠡。
关键词
春秋末期
勾践
孙叔敖
吴国
百里奚
越国
秦穆公
狐偃
家范
春秋
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春秋末期成文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3-76,共4页
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相继'铸刑书(鼎)',公布了成文法,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形态转变为封建制法律形态.那么,为什么成文法首先在郑国、晋国出现呢?春秋末期,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
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相继'铸刑书(鼎)',公布了成文法,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形态转变为封建制法律形态.那么,为什么成文法首先在郑国、晋国出现呢?春秋末期,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由于当时各诸侯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而,它们进入封建制的步伐也不一致.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期
诸侯国
法律形态
刑书
铸刑鼎
公族
晋楚争霸战争
公布法律
曲沃桓叔
赵衰
原文传递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
7
作者
孙香兰
《文史知识》
1983年第7期17-23,共7页
一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周天子式微,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形成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形势。中原各国首先角逐,接着南方的楚国兴起,并问鼎于周和争霸中原。当时,各国无暇顾及吴国与越国,因此,吴、越乘机发展起来。
关键词
春秋末期
吴越争霸
勾践
春秋
时期
吴国
越国
礼乐征伐
周天子
阖庐
《吴越
春秋
》
原文传递
春秋末期,吴楚争霸,起因竟是:采桑女引发的战争
8
作者
莫大
《中华遗产》
2022年第1期13-13,共1页
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楚的边境线上,有一座小城,名叫卑梁(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一带)。《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卑梁城属于楚国管辖,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桑树。平时,吴楚两国的居民都来采桑。公元前518年的一个春日,卑梁城内一伙...
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楚的边境线上,有一座小城,名叫卑梁(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一带)。《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卑梁城属于楚国管辖,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桑树。平时,吴楚两国的居民都来采桑。公元前518年的一个春日,卑梁城内一伙村民气势汹汹地越过边境,来到吴国,四处打听一个吴国采桑女的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桑女
春秋末期
吴楚
吴国
吴太伯
春秋
时期
诸侯国
卑梁
原文传递
七大国并非出现于春秋末期
9
作者
李军
《中学历史教学》
2014年第10期32-32,共1页
岳麓2013年版第6页说:“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七大国”指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公元前453年,
关键词
春秋末期
诸侯国
公元前
原文传递
春秋后期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范蠡
被引量:
1
10
作者
喻立
《国防科技》
2005年第1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军事家
春秋
后期
范蠡
战略家
青少年时期
春秋末期
春秋
时期
越王
大夫
越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襄公评传——兼论春秋时期伦理观与战争观念的畸变(上)
11
作者
李泽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3X期30-38,共9页
写在前面《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周朝大夫刘康公的话:'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国家最重要...
写在前面《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周朝大夫刘康公的话:'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刘康公说这番话时是公元前578年,已是春秋末期,虽然当时天下已经是'礼崩乐坏',但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对某些人的影响依然巨大。由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襄公
春秋
时期
宋国
春秋末期
礼崩乐坏
周公
诸侯国
兼论
成公
公子目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文》未收录之春秋文字
12
作者
姜允玉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554-558,共5页
1965年12月侯马盟书在山西省侯马市春秋时期晋国遗址中出土。盟书用笔写在玉石片上,多为朱书,总计有1000多件,其中文字可辨识的约600余件。盟书的具体时间,根据侯马盟书宗盟类一(16:3)盟辞开头记载的"十有一月甲寅朏,乙丑敢用一元...
1965年12月侯马盟书在山西省侯马市春秋时期晋国遗址中出土。盟书用笔写在玉石片上,多为朱书,总计有1000多件,其中文字可辨识的约600余件。盟书的具体时间,根据侯马盟书宗盟类一(16:3)盟辞开头记载的"十有一月甲寅朏,乙丑敢用一元■告于丕显晋公",可知盟书产生时代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95年(晋定公十六年)11月1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盟书
春秋
时期
玉石片
朱书
春秋末期
侯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
13
作者
陈鹏儿
沈寿刚
邱志荣
《历史地理》
1990年第2期33-44,共12页
绍兴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自南而北形成“山-原-海”的台阶式特有地形。春秋末期,于越部族在山、原、海不同地形上,兴建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水利工程,形成立体状的工程体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探求本地区的水利起源,水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
绍兴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自南而北形成“山-原-海”的台阶式特有地形。春秋末期,于越部族在山、原、海不同地形上,兴建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水利工程,形成立体状的工程体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探求本地区的水利起源,水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水利在社会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城
春秋末期
水利建设
地理环境
台阶式
不同地形
水利工程
社会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渠
14
作者
杜明明
《上海集邮》
2024年第1期13-14,共2页
灌渠,即用于灌溉的水渠,其作用是把水,引来浇地。最早的渠不是用来灌溉的,源自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沟洫(图1),主要是为了排水防涝。到西周时,在北方旱田耕作和田间管理中,已发展成为纵横交叉的井田沟洫系统。从小到大依次分为畎、遂、沟、...
灌渠,即用于灌溉的水渠,其作用是把水,引来浇地。最早的渠不是用来灌溉的,源自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沟洫(图1),主要是为了排水防涝。到西周时,在北方旱田耕作和田间管理中,已发展成为纵横交叉的井田沟洫系统。从小到大依次分为畎、遂、沟、洫、浍、川。与此同时,在南方水田耕作和田间管理中,出现了蓄水、止水、荡水、均水、舍水、泻水的稻田灌溉系统。尤其是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谋图霸业,在蜀冈之上修筑邗城的同时(图2),出于军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防涝
大禹治水
春秋末期
纵横交叉
沟洫
灌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的月季花文化浅谈
15
作者
刘馨慧
李万英
刘海涛
《花卉》
2024年第11期35-36,共2页
月季(国内介绍历史与文化的文献资料都用此称呼,更准确来说应该称蔷薇属植物)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目前国内栽培与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公元前413年的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就曾对当时王宫的花园中栽培...
月季(国内介绍历史与文化的文献资料都用此称呼,更准确来说应该称蔷薇属植物)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目前国内栽培与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公元前413年的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就曾对当时王宫的花园中栽培的月季作过记述。在战国时期,楚国人民就已经有种植月季。根据新的考古发现,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花
栽培历史
春秋末期
文献资料
周游列国
战国时期
蔷薇属植物
历史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赵简子的“北进战略”
被引量:
4
16
作者
白国红
陈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1,共4页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各自为政,身为赵氏宗主的赵简子高瞻远瞩,从赵氏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北进战略”。“北进战略”对赵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春秋末期
晋国
赵筒子
北进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子音乐观述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朱黎光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4,共2页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体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思想。《老子》五千言中,涉及音乐者仅二十字,即“音声相和”(《老子.第二章》,以下只标章)、“五音令人耳聋”(《第十二...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体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思想。《老子》五千言中,涉及音乐者仅二十字,即“音声相和”(《老子.第二章》,以下只标章)、“五音令人耳聋”(《第十二章》)、“乐与饵,过客止”(《第三十五章》)、“大音希声”(《第四十一章》)。《老子》从“道”的自然无为的观点,从个体生命如何求得自由发展的观点来观察音乐.因而其音乐观同他的哲学不可分割地渗透在一起.所以在了解其音乐观之前对其哲学的核心思想“道”做一简明解读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音乐观
述论
“大音希声”
《道德经》
春秋末期
道家学派
自然无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公沈诸梁再研究
被引量:
2
18
作者
郭霞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6,共2页
作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叶姓始祖沈诸梁“食采于叶”,史称叶公。战国时韩相申不害编了一则寓言——叶公好龙,把叶公描绘成伪君子,实在是千古冤案。不过也难怪,申不害原是郑国人,叶地与郑国为邻,叶公镇守边关时,一定使郑...
作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叶姓始祖沈诸梁“食采于叶”,史称叶公。战国时韩相申不害编了一则寓言——叶公好龙,把叶公描绘成伪君子,实在是千古冤案。不过也难怪,申不害原是郑国人,叶地与郑国为邻,叶公镇守边关时,一定使郑国吃了不少苦头,所以郑国人憎恨叶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期
政治家
军事家
国人
郑国
叶姓
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夫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
被引量:
1
19
作者
韩东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3A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理财思想
人本主义
家庭经济状况
春秋末期
儒家学派
理财活动
公元前
孔子
教育家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孙子兵法》看“文”“武”之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杰
马婧元
《前线》
CSSCI
2018年第9期110-110,共1页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写的一部著名的兵家专著,共分十三篇,篇幅短小却包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杰出的军事名著。在管理方面,《孙子兵法》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武兼治的...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写的一部著名的兵家专著,共分十三篇,篇幅短小却包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杰出的军事名著。在管理方面,《孙子兵法》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武兼治的重要战略思想,这对我们今天,大到管理国家、军队,小到维系家庭的和谐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武”
“文”
军事思想
春秋末期
哲学思想
和谐发展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末期赵氏领地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龙凤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摘
首先阐明了赵氏的由来及其世系,接着对春秋末期的赵氏领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这是一项比较基础的研究工作,希冀对赵国其他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
春秋末期
赵氏
领地
Keywords
the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Zhao
territory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末期吴国谋霸战略得失辨析
2
作者
王珏
石学军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管子学刊>编辑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出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文摘
春秋末期,诸侯国吴的地缘环境和后发优势使其在霸政舞台上崭露头角,它存在的历史与晋越鲁等诸国的战略"误导"有重要关联。从战略决策分析,由于其对周边环境的评估、诸国关系的处理、军事力量的使用等三方面的失误,促使其由勃兴走向衰亡。
关键词
春秋末期
吴
谋霸
战略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艺术创作上的“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
3
作者
褚春元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4,共5页
文摘
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激烈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一方面,周代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生存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雅乐艺术走向衰退;另一方面,人的意识逐渐觉醒,新的思想解放潮流蓬勃兴起。这就给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的审美思潮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纵情"和"爱美"成为审美思潮的主流。这种审美思潮的新变化必然深深地影响着其时的艺术创作,即在艺术创作上,审美的伦理道德化被全面突破,创作主体的情感更加自由抒发,艺术创作更趋于一种纯审美性,体现出一种"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
春秋末期
战国末叶
“趋情致美”
艺术创作
艺术精神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末期审美认识的发展
被引量:
2
4
作者
于民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85-95,共11页
文摘
在《从文美乐论我国早期美和美感认识及其发展》一文中,曾对文与质、美与善、乐与悲、三对审美范畴作了粗略的探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则着重对雅与俗和与不和两对审美范畴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以达到对春秋末期审美认识发展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
俗乐
春秋末期
审美认识
美学思想
音声
审美艺术
郑声
哲学美学
美感认识
西周末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末期的著名政治家范蠡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曼娜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1年第1期31-39,共9页
文摘
春秋末期,继吴国昙花一现的称霸之后,僻居东南一隅的弱小越国,竟能起于诸候之林,成就霸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象齐桓公用管仲、晋文公用狐偃、秦穆公用百里奚、楚庄王用孙叔敖一样,越王勾践任用了出身于楚国布衣的范蠡。
关键词
春秋末期
勾践
孙叔敖
吴国
百里奚
越国
秦穆公
狐偃
家范
春秋
初期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春秋末期成文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力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3-76,共4页
文摘
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相继'铸刑书(鼎)',公布了成文法,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形态转变为封建制法律形态.那么,为什么成文法首先在郑国、晋国出现呢?春秋末期,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由于当时各诸侯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而,它们进入封建制的步伐也不一致.郑。
关键词
春秋末期
诸侯国
法律形态
刑书
铸刑鼎
公族
晋楚争霸战争
公布法律
曲沃桓叔
赵衰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
7
作者
孙香兰
出处
《文史知识》
1983年第7期17-23,共7页
文摘
一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周天子式微,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形成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形势。中原各国首先角逐,接着南方的楚国兴起,并问鼎于周和争霸中原。当时,各国无暇顾及吴国与越国,因此,吴、越乘机发展起来。
关键词
春秋末期
吴越争霸
勾践
春秋
时期
吴国
越国
礼乐征伐
周天子
阖庐
《吴越
春秋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春秋末期,吴楚争霸,起因竟是:采桑女引发的战争
8
作者
莫大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遗产》
2022年第1期13-13,共1页
文摘
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楚的边境线上,有一座小城,名叫卑梁(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一带)。《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卑梁城属于楚国管辖,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桑树。平时,吴楚两国的居民都来采桑。公元前518年的一个春日,卑梁城内一伙村民气势汹汹地越过边境,来到吴国,四处打听一个吴国采桑女的住处。
关键词
采桑女
春秋末期
吴楚
吴国
吴太伯
春秋
时期
诸侯国
卑梁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七大国并非出现于春秋末期
9
作者
李军
机构
山东肥城第一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
2014年第10期32-32,共1页
文摘
岳麓2013年版第6页说:“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七大国”指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公元前453年,
关键词
春秋末期
诸侯国
公元前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春秋后期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范蠡
被引量:
1
10
作者
喻立
出处
《国防科技》
2005年第1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军事家
春秋
后期
范蠡
战略家
青少年时期
春秋末期
春秋
时期
越王
大夫
越国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F272.9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襄公评传——兼论春秋时期伦理观与战争观念的畸变(上)
11
作者
李泽生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3X期30-38,共9页
文摘
写在前面《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周朝大夫刘康公的话:'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刘康公说这番话时是公元前578年,已是春秋末期,虽然当时天下已经是'礼崩乐坏',但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对某些人的影响依然巨大。由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关键词
宋襄公
春秋
时期
宋国
春秋末期
礼崩乐坏
周公
诸侯国
兼论
成公
公子目夷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文》未收录之春秋文字
12
作者
姜允玉
机构
不详
出处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554-558,共5页
文摘
1965年12月侯马盟书在山西省侯马市春秋时期晋国遗址中出土。盟书用笔写在玉石片上,多为朱书,总计有1000多件,其中文字可辨识的约600余件。盟书的具体时间,根据侯马盟书宗盟类一(16:3)盟辞开头记载的"十有一月甲寅朏,乙丑敢用一元■告于丕显晋公",可知盟书产生时代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95年(晋定公十六年)11月13日。
关键词
侯马盟书
春秋
时期
玉石片
朱书
春秋末期
侯马市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
13
作者
陈鹏儿
沈寿刚
邱志荣
机构
不详
出处
《历史地理》
1990年第2期33-44,共12页
文摘
绍兴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自南而北形成“山-原-海”的台阶式特有地形。春秋末期,于越部族在山、原、海不同地形上,兴建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水利工程,形成立体状的工程体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探求本地区的水利起源,水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水利在社会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历史名城
春秋末期
水利建设
地理环境
台阶式
不同地形
水利工程
社会政治经济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渠
14
作者
杜明明
机构
不详
出处
《上海集邮》
2024年第1期13-14,共2页
文摘
灌渠,即用于灌溉的水渠,其作用是把水,引来浇地。最早的渠不是用来灌溉的,源自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沟洫(图1),主要是为了排水防涝。到西周时,在北方旱田耕作和田间管理中,已发展成为纵横交叉的井田沟洫系统。从小到大依次分为畎、遂、沟、洫、浍、川。与此同时,在南方水田耕作和田间管理中,出现了蓄水、止水、荡水、均水、舍水、泻水的稻田灌溉系统。尤其是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谋图霸业,在蜀冈之上修筑邗城的同时(图2),出于军运的需要。
关键词
排水防涝
大禹治水
春秋末期
纵横交叉
沟洫
灌渠
分类号
S27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的月季花文化浅谈
15
作者
刘馨慧
李万英
刘海涛
机构
广州
出处
《花卉》
2024年第11期35-36,共2页
文摘
月季(国内介绍历史与文化的文献资料都用此称呼,更准确来说应该称蔷薇属植物)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目前国内栽培与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公元前413年的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就曾对当时王宫的花园中栽培的月季作过记述。在战国时期,楚国人民就已经有种植月季。根据新的考古发现,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
关键词
月季花
栽培历史
春秋末期
文献资料
周游列国
战国时期
蔷薇属植物
历史与文化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赵简子的“北进战略”
被引量:
4
16
作者
白国红
陈艳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教务处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基金
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河北省社科联2004年研究课题项目成果
文摘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各自为政,身为赵氏宗主的赵简子高瞻远瞩,从赵氏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北进战略”。“北进战略”对赵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春秋末期
晋国
赵筒子
北进战略
Keywords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Jin Kingdom
Zhao Jianzi
strategies towards the northern movement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子音乐观述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朱黎光
机构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4,共2页
文摘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体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思想。《老子》五千言中,涉及音乐者仅二十字,即“音声相和”(《老子.第二章》,以下只标章)、“五音令人耳聋”(《第十二章》)、“乐与饵,过客止”(《第三十五章》)、“大音希声”(《第四十一章》)。《老子》从“道”的自然无为的观点,从个体生命如何求得自由发展的观点来观察音乐.因而其音乐观同他的哲学不可分割地渗透在一起.所以在了解其音乐观之前对其哲学的核心思想“道”做一简明解读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老子》
音乐观
述论
“大音希声”
《道德经》
春秋末期
道家学派
自然无为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公沈诸梁再研究
被引量:
2
18
作者
郭霞
机构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6,共2页
文摘
作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叶姓始祖沈诸梁“食采于叶”,史称叶公。战国时韩相申不害编了一则寓言——叶公好龙,把叶公描绘成伪君子,实在是千古冤案。不过也难怪,申不害原是郑国人,叶地与郑国为邻,叶公镇守边关时,一定使郑国吃了不少苦头,所以郑国人憎恨叶公。
关键词
春秋末期
政治家
军事家
国人
郑国
叶姓
战国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夫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
被引量:
1
19
作者
韩东京
机构
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
出处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3A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理财思想
人本主义
家庭经济状况
春秋末期
儒家学派
理财活动
公元前
孔子
教育家
思想家
分类号
F09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孙子兵法》看“文”“武”之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杰
马婧元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前线》
CSSCI
2018年第9期110-110,共1页
文摘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写的一部著名的兵家专著,共分十三篇,篇幅短小却包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杰出的军事名著。在管理方面,《孙子兵法》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武兼治的重要战略思想,这对我们今天,大到管理国家、军队,小到维系家庭的和谐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武”
“文”
军事思想
春秋末期
哲学思想
和谐发展
管理
分类号
E892 [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春秋末期赵氏领地考
张龙凤
《邯郸学院学报》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春秋末期吴国谋霸战略得失辨析
王珏
石学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艺术创作上的“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
褚春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春秋末期审美认识的发展
于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春秋末期的著名政治家范蠡
陈曼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春秋末期成文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李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3
原文传递
7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
孙香兰
《文史知识》
1983
0
原文传递
8
春秋末期,吴楚争霸,起因竟是:采桑女引发的战争
莫大
《中华遗产》
2022
0
原文传递
9
七大国并非出现于春秋末期
李军
《中学历史教学》
2014
0
原文传递
10
春秋后期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范蠡
喻立
《国防科技》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宋襄公评传——兼论春秋时期伦理观与战争观念的畸变(上)
李泽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说文》未收录之春秋文字
姜允玉
《古文字研究》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
陈鹏儿
沈寿刚
邱志荣
《历史地理》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灌渠
杜明明
《上海集邮》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我国的月季花文化浅谈
刘馨慧
李万英
刘海涛
《花卉》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试论赵简子的“北进战略”
白国红
陈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老子音乐观述论
朱黎光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叶公沈诸梁再研究
郭霞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孔夫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
韩东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孙子兵法》看“文”“武”之治
杨杰
马婧元
《前线》
CSSCI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