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展现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的整体成就
1
作者 刘跃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9-16,F0003,共9页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将268部著作分类系年,勾勒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起点、学术方法的确立、学术范式的建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精英文化与下层通俗文化的沟通交流等多个面相,全面展现了清代《春秋左传》学在经学、史学、文...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将268部著作分类系年,勾勒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起点、学术方法的确立、学术范式的建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精英文化与下层通俗文化的沟通交流等多个面相,全面展现了清代《春秋左传》学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学者受制于王权,经史考辨虽精,但难以在义理上有所建树,也难有超出时代的史论、史识,但在文章学上,清人对于行文贯通、不平的要求,以及对文章诵读的领会,对现今《左传》文章学研究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春秋左传 史学 文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图藏《春秋左传注疏》印章拾遗
2
作者 王少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刘叔刚所刻《春秋左传注疏》,此书残存29卷,书中印章累累,递藏有绪。从钤印可知,此书由宋入明至清传于今。其中“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皇次子章”“养正书屋珍藏”“皇二子”四印,或有讲述不清,时有混淆者,...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刘叔刚所刻《春秋左传注疏》,此书残存29卷,书中印章累累,递藏有绪。从钤印可知,此书由宋入明至清传于今。其中“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皇次子章”“养正书屋珍藏”“皇二子”四印,或有讲述不清,时有混淆者,故于此拾遗补缺,使之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春秋左传 印章 拾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申《春秋左传详节句解》删润说辩暨价值初探
3
作者 孙浩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0-65,共6页
南宋朱申所撰《春秋左传详节句解》初刻本久佚,成书过程已难确考。但因其人生平及其书的传刻脉络今已初步探明,故能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与同时期林尧叟所撰《春秋经左氏传句解》对比辨析,论证二书卷前序解、凡例的附益性质,辨明注文的取... 南宋朱申所撰《春秋左传详节句解》初刻本久佚,成书过程已难确考。但因其人生平及其书的传刻脉络今已初步探明,故能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与同时期林尧叟所撰《春秋经左氏传句解》对比辨析,论证二书卷前序解、凡例的附益性质,辨明注文的取用并无抄袭实证,以正确认识二者体例、内容等方面的雷同性,厘正朱申抄袭同时期他书的嫌名,促进其应有价值的阐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详节句解》 抄袭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商榷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朝晖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3,共3页
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对研读《左传》很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本文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训诂学 阅读过程 商榷 研读 左传 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书词典义项设立刍议——从《春秋左传词典》情感类词语的义项设立谈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索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85,共9页
本文在对《春秋左氏传》情感类词语的使用义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 ,从词典编纂的角度分析了《春秋左传词典》中该类词语释义时的义项设立情况。发现“爱、亲、德”等十二个词需增补义项 2 5个 ,“思、忿、戚”等 6个词的义项需要调整... 本文在对《春秋左氏传》情感类词语的使用义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 ,从词典编纂的角度分析了《春秋左传词典》中该类词语释义时的义项设立情况。发现“爱、亲、德”等十二个词需增补义项 2 5个 ,“思、忿、戚”等 6个词的义项需要调整。认为义项的详审赅备是专书词典的重要特色 ,涵盖的周遍性、切分的细密性是专书词典义项设立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穷尽性的义点调查是设立义项的基础 ,词的结构功能和词义的系统性是设立义项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词典》 专书词典 情感类词语 义项 释义 设立原则 义点搜集 词义 词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商榷(续)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朝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对研读《左传》很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本文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商 榷,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古代汉语 训诂 《襄公十八年传》 《襄公十九年传》 《昭公十八年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勘误四则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淑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6期62-63,共2页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大醇小疵,本文谨就该书桓公二年、闵公二年、文公十八年以及 宣公四年的相关注文提出不同见解。
关键词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户之前春秋左传学文献流传日本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德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150,共9页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春秋左传学研究的繁荣兴盛,有赖于江户之前大量春秋左传学文献传日所构筑的坚厚研究基础。细致考查江户之前春秋左传学文献流传日本的过程及相关书目,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德川日本春秋左传学繁荣的原因,便于我...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春秋左传学研究的繁荣兴盛,有赖于江户之前大量春秋左传学文献传日所构筑的坚厚研究基础。细致考查江户之前春秋左传学文献流传日本的过程及相关书目,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德川日本春秋左传学繁荣的原因,便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德川日本春秋左传学的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春秋左传 古文旧书考 经籍访古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荆尸”解志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长东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74,156,157,共20页
《左传》庄四年有“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宣十二年有“荆尸而举”句。于豪亮解荆尸为楚月名,杨伯峻虽引于说,然未从之,而先后解为楚陈兵之法、指军事之动词。此外,学界尚有他说四五种。杨及持他说者所以未从于说者,以于说含出兵之时... 《左传》庄四年有“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宣十二年有“荆尸而举”句。于豪亮解荆尸为楚月名,杨伯峻虽引于说,然未从之,而先后解为楚陈兵之法、指军事之动词。此外,学界尚有他说四五种。杨及持他说者所以未从于说者,以于说含出兵之时与楚月之时之乖迕,且《左传》无连言月名之理等故也。而据春秋用兵时月之避择及其所本历法、春秋前期楚历之建正、庄四年与宣十二年之岁首斗建及置闰等,可推得《左传》之二荆尸与同期楚历荆尸之月建及周月之斗建、用兵避择之说皆相符契,并无差殊。而“王三月”与“荆尸”所以连言月名者,当由《左传》之材料来源、编年体例与史法、用意等所致,荆尸之为月名未必即赘文。故荆尸作楚月名解,义长于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注》 荆尸 楚月名 楚历
原文传递
掇其精粹 订补申说——《左传会笺》影响《春秋左传注》的几种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赫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左传会笺》为20世纪初《左传》注释的重要著作。《春秋左传注》晚出,能海纳百川,富采旧注,择撢群籍,遂有驾旧轶往之势,在《左传》训释诸书之中,最为称首。作为往籍旧说,以《左传会笺》之重,自然纳入《春秋左传注》参考权揆之范畴。对... 《左传会笺》为20世纪初《左传》注释的重要著作。《春秋左传注》晚出,能海纳百川,富采旧注,择撢群籍,遂有驾旧轶往之势,在《左传》训释诸书之中,最为称首。作为往籍旧说,以《左传会笺》之重,自然纳入《春秋左传注》参考权揆之范畴。对比分析两书,可以看到《春秋左传注》受到了《左传会笺》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基本接受、约取其意、取其精粹、作以申发等几个方面。这种对比分析,为正确评价《左传会笺》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为深入理解《春秋左传注》的学术成就和特征提供了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会笺》 春秋左传注》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筱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本文对 1 990年版《春秋左传注》残存的文字讹误予以纠正 。
关键词 杨伯峻 文字错误 文义注疏 春秋左传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辨正六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恩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选择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六则,辨正其误。其一、杨注桓公五年传“启蛰而郊”之礼,误将周代“大报本反始”的冬至郊天与孟春祈谷的“启蛰而郊”混为一谈。其二、杨注僖公二十八年传“亡大筛之左旃”,即亡“中军前驱兵车的左旃”... 本文选择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六则,辨正其误。其一、杨注桓公五年传“启蛰而郊”之礼,误将周代“大报本反始”的冬至郊天与孟春祈谷的“启蛰而郊”混为一谈。其二、杨注僖公二十八年传“亡大筛之左旃”,即亡“中军前驱兵车的左旃”,误为“前军之左旃”。其三、杨注僖公二十九年传“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一段话否定周代存在诸侯五等爵,未能吸收八十年代王世民先生谓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诸侯存在“公、侯、伯子男”三等的新研究成果,是一缺失。其四、杨注僖公三十年传“越国以鄙远”一句,引用《殷契粹编》八·一号卜辞,将“大方”这一独立方国误为殷自称;又将“亶”字误为“鄙”。其五、杨注文公二年传“跻僖公,逆祀也”,谓“不惟享祀之位次变,昭穆亦变”,此是误信韦昭、贾公彦之说。当以杜注、孔疏“礼,父子异昭穆,兄弟同昭穆”为准。父子异昭穆,是父子有别,兄弟同昭穆,是兄弟有伦。其六、杨注文公五年传“王使荣叔归舍、且賵”之“荣叔”的“叔”字误为“荣氏世称”。其实,此“叔”字为伯、仲、叔、季行次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杨注 辨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中“所以”和“是以”试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鸿滨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4-25,共2页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文,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文,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位置的前置没有词序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所以" "是以" 词汇 词组 古代汉语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经方法的嬗变与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军凤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从治经方法的变化考察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可以看出清代《春秋左传》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揭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治经方法对应不同的研究课题,标示着某种学术规范的确立。治经方法因各个阶段所反对... 从治经方法的变化考察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可以看出清代《春秋左传》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揭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治经方法对应不同的研究课题,标示着某种学术规范的确立。治经方法因各个阶段所反对的对象不同而变化,治经方法的嬗变实际上意味着旧的课题的解决与新的课题的树立,反映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经方法 春秋左传》学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以为”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鸿滨 《唐都学刊》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文章从汉语史的角度 ,分析了复音动词“以为”由“A以为B”到“以A为B”再到“以为AB”发展的轨迹 ,进而得出《春秋左传》中的“以”和“为”合用还未普遍具有动词“认为”义 ,只能看作是“以A为B”
关键词 春秋左传 "以为"结构 兼语省略式 汉语史 复音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春秋左传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延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年第4期17-20,共4页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下称杨注)解决了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多所创见,可称为一部博大精深的集大成之作。但金无足赤,个别地方似可再商。现就杨注中关于“柔”、“报”婚的问题略加分疏,向杨先生并海内同好请教。 《左传·...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下称杨注)解决了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多所创见,可称为一部博大精深的集大成之作。但金无足赤,个别地方似可再商。现就杨注中关于“柔”、“报”婚的问题略加分疏,向杨先生并海内同好请教。 《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右公子。” 杨注:“上淫曰烝。宣公为庄公子,桓公弟……夷姜或是庄公妾,为宣公庶母。宣公与夷姜通奸,必在庄公或桓公时,故《传》文以初字别之。宣公既立,乃立夷姜为夫人。故《卫世家》云:‘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伋子(即急子),以为太子。’宋人洪迈《容斋五笔》误认宣公与夷姜之通奸在宣公既立之后,因而怀疑此事,不可信。” 按:此为《左传》所载“烝”婚之首次。杨注以“宣公与夷姜通奸”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注 春秋左传注》 宣姜 卫宣公 庶母 左传 “报”婚 洪迈 几个问题 收继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标点自乱其例辨正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启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整理和研究方面很有价值的著作 ,但是其标点也间有可以商榷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标点的自乱其例问题进行辨正 。
关键词 春秋左传注》标点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注》语词札记
18
作者 王卫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2期13-15,共3页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合并经传而为笺注,征引淹博,考辨缜密精当,胜义层见迭出。在校勘和注释中,作者探赜索隐,多发前人之未审,成就很高,堪称当今《春秋左传》研究之巨擘。《左传》之为经典,古来研治者众矣,而歧说悬疑益...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合并经传而为笺注,征引淹博,考辨缜密精当,胜义层见迭出。在校勘和注释中,作者探赜索隐,多发前人之未审,成就很高,堪称当今《春秋左传》研究之巨擘。《左传》之为经典,古来研治者众矣,而歧说悬疑益多矣,《春秋左传注》犹不免白圭之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注》 《广雅疏证》 左传 皮肤病 杨伯峻 《一切经音义》 洪亮吉 春秋左传 疥癣 杜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有VP1不VP2”组合中的“有”——兼议《春秋左传注》相关注释之得失
19
作者 潘玉坤 柳晓静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古汉语"有VP<sub>1</sub>不VP<sub>2</sub>"组合中的"有"可以训释为"宁"(宁愿、宁可)。不过处于这一位置的"有"并不都训"宁",还有其他义训。本文讨论了&q... 古汉语"有VP<sub>1</sub>不VP<sub>2</sub>"组合中的"有"可以训释为"宁"(宁愿、宁可)。不过处于这一位置的"有"并不都训"宁",还有其他义训。本文讨论了"有"训"宁"与训"虽"(即使,纵然)的联系和区别,辨析了几个有歧解的句子,同时对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相关注释的得失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不…… 春秋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与接受:论《春秋左传集解》的诗学意义
20
作者 丁太勰 刘运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5,共6页
《左传》因记载了大量引诗、赋诗的材料,使之既具有诗学文献学意义,也具有诗学阐释学意义;既可以从《诗》的文本上考察其历史语境意义;也可以从接受上考察其现实语境意义。这两个方面也恰恰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阐释《诗》的主要着眼... 《左传》因记载了大量引诗、赋诗的材料,使之既具有诗学文献学意义,也具有诗学阐释学意义;既可以从《诗》的文本上考察其历史语境意义;也可以从接受上考察其现实语境意义。这两个方面也恰恰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阐释《诗》的主要着眼点。杜预解《诗》,既注重语词训诂、章句辨析以及本事考索,试图在可能的历史语境的还原中揭示文本的本来意义;又注重阐释引诗、赋诗的当下现实的语境意义,试图揭示《诗》接受生成意义的特殊性。"诗以言志"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思想,"情志合一"则又是其基本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预 春秋左传集解 情志合一 诗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