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治疗失眠为例比较易水学派“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针法异同 |
刘倩
闫晓宇
李焕芹
|
《环球中医药》
|
2025 |
0 |
|
2
|
易水学派医家张元素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姜婧
刘刚
张钰欣
曹晓璇
余如霞
王湫澄
王越
赵小月
张保春
|
《北京中医药》
|
2024 |
1
|
|
3
|
从易水学派升降浮沉理论探讨抑郁症病机和治疗 |
李林
赵明坤
万爱华
于丽燕
李玉欣
钱立杰
韩彦超
|
《环球中医药》
CAS
|
2024 |
1
|
|
4
|
浅析易水学派之升降观 |
成艳红
|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
2024 |
0 |
|
5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易水学派文本挖掘与句法分析图谱构建研究 |
赵汉青
李玥函
邹欣妍
|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
2024 |
0 |
|
6
|
浅析易水学派对于黄芪的配伍应用 |
张檑
肖凯文
薛晓晨
陈燕清
黄可
贺文彬
|
《基层中医药》
|
2024 |
0 |
|
7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易水学派治疗眩晕用药规律研究 |
张震钰
聂玉婷
张永飞
袁岳鹏
|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
0 |
|
8
|
易水学派脾胃学说的预防学思想 |
尚冰
刘自力
辛哲
刘娟
王铎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9
|
薛己对易水学派的贡献 |
王泷
郭彦麟
孙钰
任北大
张保春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0
|
以天地六位藏象图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初步解析 |
吴昊天
张保春
刘刚
冯骋骋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1
|
易水学派医家运用六味地黄丸经验 |
王泷
孙钰
郭彦麟
张保春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8 |
8
|
|
12
|
易水学派医家张元素生平补正 |
吴昊天
张保春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14 |
12
|
|
13
|
浅析王好古对易水学派的贡献 |
李凯
郑丰杰
洪原淑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06 |
2
|
|
14
|
从《此事难知》看王好古对易水学派思想的继承 |
贾云芳
董尚朴
侯仙明
|
《河北中医药学报》
|
2011 |
2
|
|
15
|
易水学派张元素《医学启源》“六气方治”药物用量研究 |
姜婧
刘刚
张钰欣
沈翊康
张雨菲
刘钟阳
曹晓璇
张保春
|
《中医药学报》
CAS
|
2022 |
1
|
|
16
|
易水学派师承私淑著述考 |
赵士斌
|
《河北中医药学报》
|
2014 |
6
|
|
17
|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
姜婧
刘刚
张钰欣
张雨菲
沈翊康
刘钟阳
张保春
|
《环球中医药》
CAS
|
2022 |
4
|
|
18
|
李中梓对易水学派“脾肾相关”学术思想继承及临床应用 |
姜玥
段永强
王韶康
|
《亚太传统医药》
|
2017 |
13
|
|
19
|
易水学派论治冠心病撷要 |
李涵
张明雪
|
《光明中医》
|
2010 |
8
|
|
20
|
基于考据学探讨易水学派张元素在金元时期的医学地位 |
姜婧
刘刚
张钰欣
沈翊康
张雨菲
刘钟阳
曹晓璇
余如霞
张保春
|
《环球中医药》
CAS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