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诗话》及其价值与缺陷
1
作者 陈建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qu...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苏之琨 价值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辑诗话摭议--以若干晚明诗话为例
2
作者 陈庆元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191,共13页
相对于约定俗成、流传既久的传统诗话著作,近年出现一批新辑诗话。新辑诗话是辑纂者从历代(主要是宋代以后)文人的文集、笔记和其他著作采摭若干诗歌理论、诗歌观念和诗评的片段,加以辑纂成编,然后在"诗话"二字冠于作者之名(... 相对于约定俗成、流传既久的传统诗话著作,近年出现一批新辑诗话。新辑诗话是辑纂者从历代(主要是宋代以后)文人的文集、笔记和其他著作采摭若干诗歌理论、诗歌观念和诗评的片段,加以辑纂成编,然后在"诗话"二字冠于作者之名(或其字号)编纂而成的诗话。新辑诗话正文之前通常有原作者小传。新辑诗话小传中原作者的生卒年、里籍,存在不少问题;生平的载述不是缺少原作者与诗歌活动相关的内容,就是较少概括原作者的诗学理论和诗学观念、或概括不准确。某些新辑诗话内容存在误植的现象;诗话作为一种文体,论诗诗不宜滥入。采摭诗话应使用好版本。新诗话的辑录,是替代某个作家编一个诗歌理论、诗歌观念和诗评的选本,而这个选本,不是文章的编选,而是从这个作家的文集、笔记和其他著作中采摭、撷取某些片段,再加以编辑而成的。新诗话的辑纂,要求辑纂者对辑纂对象有较深入的了解,最好是有研究。新诗话的辑纂过程,和其他古代文学的研究一样,存在文献基础的问题。新辑诗话,本质上是一个选本,选家的眼光对辑纂新编诗话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文献诗话辑纂 明诗话全编》 选本
原文传递
明诗话对钟嵘《诗品》接受概论
3
作者 周荣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29-35,共7页
明诗话整体上对钟嵘《诗品》评价较高,其接受方式主要有:征引和化用、发表评论、注解字词等。以《国雅品》为代表的明诗话,对《诗品》形式体制与批评方法等方面的模仿甚为全面。《艺苑卮言》《诗薮》《诗源辩体》等著作对《诗品》的研... 明诗话整体上对钟嵘《诗品》评价较高,其接受方式主要有:征引和化用、发表评论、注解字词等。以《国雅品》为代表的明诗话,对《诗品》形式体制与批评方法等方面的模仿甚为全面。《艺苑卮言》《诗薮》《诗源辩体》等著作对《诗品》的研究集中且深入,颇能反映明代复古派对《诗品》的接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明诗话 接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广宏 侯荣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7,158,共13页
明代诗话文献的汇辑、整理,经由吴文治、周维德等学者的努力,已取得重大成果,为明代诗学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迫于当时搜检与使用资料等方面的条件局限,亦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当今古籍整理及明代文学研究面临的新... 明代诗话文献的汇辑、整理,经由吴文治、周维德等学者的努力,已取得重大成果,为明代诗学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迫于当时搜检与使用资料等方面的条件局限,亦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当今古籍整理及明代文学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就现存明诗话的总量、明诗话文献整理的版本与校勘、相关作者的生平资料考订三个方面加以检讨,希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共同推进该工作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文献整理 代诗学研究
原文传递
明代诗话的分期与特点再认识 被引量:5
5
作者 侯荣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明代诗话演变发展的进程感,不仅在诗歌理论方面得到呈现,亦在叙述策略、结撰形式及传播方式等方面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形态与格局。综合明诗话内容、形式等要素对其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将之分为承续、前变、变革、创获、分化五个时期,分别梳... 明代诗话演变发展的进程感,不仅在诗歌理论方面得到呈现,亦在叙述策略、结撰形式及传播方式等方面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形态与格局。综合明诗话内容、形式等要素对其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将之分为承续、前变、变革、创获、分化五个时期,分别梳理辨析其特点和价值,可以获得不同于诗学史、批评史分期的别样视角,并达到对明代诗话面貌特点切实而独特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分期 特点 诗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诗话还原研究与近世诗学重构的新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广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8,共11页
反省"五四"以来的诗话研究模式,可认为主要是将诗话用作依照西方诗学原理构建中国诗学的材料,在引导中国诗学进入现代化的同时,不能说完全从诗话自身及其语境出发,文献整理与诗学研究常常是分开的作业,诗话亦未能"物尽其... 反省"五四"以来的诗话研究模式,可认为主要是将诗话用作依照西方诗学原理构建中国诗学的材料,在引导中国诗学进入现代化的同时,不能说完全从诗话自身及其语境出发,文献整理与诗学研究常常是分开的作业,诗话亦未能"物尽其用"。故目前迫切的任务,恐怕还不仅在于进一步发掘相关文献、扩大史料范围,而更应该转换、更新研究范式。这种更新,首先应有意识强调一种还原研究,回到诗话生产、消费的时代,就文本制作、传播的各个环节,深入观照诗话所在话语系统生成、交换及改造的动态过程,把握从物质生产到意识形态生产的近世性特征。运用于近世诗学之重构,则将从原来的仅注重成一家之言的诗论及作者,转向关注诗话的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在同一场域的交互作用,庞大阅读市场中的读者一方不再受到忽视;由坊间主导"制作",应对市场需求的大量诗格、诗法类著作,亦因而被纳入考察视野,可据以观测一般诗学知识与经验如何被定型、简化、传递。而这种一般知识与经验,作为一种基底,实与那种追求理论品格甚而精严体系的诗论互为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近世文学 诗学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明诗话全编》标点错误举隅
7
作者 邓国军 王发国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40-44,共5页
吴文治主编的《明诗话全编》的标点存在诸多错误,这对于明代诗学思想的研究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对部分错舛之处进行校正。
关键词 明诗话全编》 标点 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诗学研究中的文献批判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广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4,共9页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文献的重视有目共睹,无论是新的出土文献的利用抑或传世文献的重新开掘,皆被视为推进文史研究的重要基石。并且,文史研究如何基于文献学而开展,文献学与文史研究究竟应是何种关系,重又获得反省。明代诗学研究在这方...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文献的重视有目共睹,无论是新的出土文献的利用抑或传世文献的重新开掘,皆被视为推进文史研究的重要基石。并且,文史研究如何基于文献学而开展,文献学与文史研究究竟应是何种关系,重又获得反省。明代诗学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而需要总结反省的问题也很多。我们意图基于正在开展的明代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实践,借助文献批判的方法加以探讨。要充分认识明代诗学文献编纂结构上的丛杂性,收录内容上的闲杂性,使用功能上的实用性,有针对性地建立处理文献的方法与原则;与此同时,还应深入诸文本生成的过程及语境,动态考察诗论家们的话语构成与执笔意图,尽可能按照其自身逻辑,构建整个明代的诗学体系。由此拓展新的研究路径,形成新的明代诗学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研究 明诗话 文献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李杜比较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寒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明代李杜比较既有延续唐宋以来的李杜优劣论的观点,也有受复古思潮与辨体观念的影响,在评论的内容上侧重于对二公诗歌体裁与艺术特色的比较,认为李杜各有所长,不可以优劣而论的观点,并且对二公诗歌的瑕瑜之处不加回护。明人在评论的形... 明代李杜比较既有延续唐宋以来的李杜优劣论的观点,也有受复古思潮与辨体观念的影响,在评论的内容上侧重于对二公诗歌体裁与艺术特色的比较,认为李杜各有所长,不可以优劣而论的观点,并且对二公诗歌的瑕瑜之处不加回护。明人在评论的形式上由感性形象的比较逐渐过渡到抽象概念的辨析。此外,明人还在探寻诗歌流变的过程中,对李杜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重作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李杜 优劣论 殊别论 并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诗话的文体观念
10
作者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1期62-63,共2页
笔者通过全面阅读辑录、分类分析《全明诗话》所收的九十一部明代诗话中的文体文献,从本色与当行、拟体与效体等方面全面阐释并系统构建明代诗话的文体理论体系,以见明代诗话的文体观念在历代诗话学、明代诗学史、明代文体批评史上的地... 笔者通过全面阅读辑录、分类分析《全明诗话》所收的九十一部明代诗话中的文体文献,从本色与当行、拟体与效体等方面全面阐释并系统构建明代诗话的文体理论体系,以见明代诗话的文体观念在历代诗话学、明代诗学史、明代文体批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文体观念 文体批评 代诗学 当行 明诗话 文体理论 系统构建
原文传递
《艳雪斋诗评》探微
11
作者 李燕青 《运城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8,共3页
明末高奭辑录的《艳雪斋诗评》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晚明时期诗坛的一种论诗倾向,具有诗学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评价颇有以偏概全之嫌,并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该书的真实风貌。笔者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重新对... 明末高奭辑录的《艳雪斋诗评》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晚明时期诗坛的一种论诗倾向,具有诗学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评价颇有以偏概全之嫌,并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该书的真实风貌。笔者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重新对该书做出了审视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话 高奭 《艳雪斋诗评》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诗话中的“声学”理论补说
12
作者 武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明代是中国诗学史上诗歌"声学"最繁盛的时代,继宋金元之后对诗歌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复古诗派前后七子等人的倡导下唐诗受到重视,诗学理论家通过诗话、选本等多种途径,对审音辨体等诗歌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明代是中国诗学史上诗歌"声学"最繁盛的时代,继宋金元之后对诗歌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复古诗派前后七子等人的倡导下唐诗受到重视,诗学理论家通过诗话、选本等多种途径,对审音辨体等诗歌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明代诗学中影响较大的"声学"理论已得到学界重视,但是卷轶浩繁的明诗话中还保存着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本文立足《明诗话全编》,通过文本研读补说了明早中晚期一些名家之外有特色的声学理论。期望能够让其中包含的古人宝贵实践经验获得全面的理解和发掘,揭示当时由通过"声学"来感悟、创作、鉴赏逐渐走向更加系统完善诗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明诗话 声论 声学
原文传递
沈括诗补遗及其他
13
作者 吴宗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沈括 补遗 张伯伟 《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 钞本北山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诗话总龟》咏茶门(二)
14
作者 张式成 《茶博览》 2022年第1期42-47,13,共7页
唐赵璘(晚唐衢州刺史)《因话录》载其家兵部君性尤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水煎。”(东)坡有“活水还须缓火煎”,恐亦用此。(《黄常明诗话》,两宋之际县令黄彻,字常明,南宋辞官归家,著《?溪诗话》,又称《黄常明诗话》,《苕... 唐赵璘(晚唐衢州刺史)《因话录》载其家兵部君性尤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水煎。”(东)坡有“活水还须缓火煎”,恐亦用此。(《黄常明诗话》,两宋之际县令黄彻,字常明,南宋辞官归家,著《?溪诗话》,又称《黄常明诗话》,《苕溪渔隐丛话》卷七录)五代时郑遨(晚唐诗人,召拜左拾遗不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茶 《苕溪渔隐丛话》 明诗话 晚唐诗人 辞官 诗话总龟》 左拾遗 两宋之际
原文传递
诗论史的出现——《诗源辩体》关于“言诗”传统之省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广宏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47,共14页
诗论史、文学批评史在我国的出现,一般被认为是在近现代受西学影响的产物;实则在晚明即已产生类似诗论史的著述,许学夷《诗源辩体》"总论"部分独立成卷的对历来"言诗"传统的省察、评估即是值得关注的个案。对其内... 诗论史、文学批评史在我国的出现,一般被认为是在近现代受西学影响的产物;实则在晚明即已产生类似诗论史的著述,许学夷《诗源辩体》"总论"部分独立成卷的对历来"言诗"传统的省察、评估即是值得关注的个案。对其内容、性质与生成背景加以探讨,除了可为观测学术现代化在我国历史上的内应式转换提供珍贵的案例与视角,更重要的是深入许著的历史语境,依据其所述"言诗"传统的范围与知识谱系及其所呈现的新价值基准,真正把握其自身的殊异性和传承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源辩体》 诗论史 明诗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