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明知”的证明
1
作者 步洋洋 卢银芳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5年第1期16-26,共11页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的“明知”具有不同于其他特定“明知”的独特价值。以实体与程序一体的视角进行解读,“明知”的内涵包括运用直接或间接证据证明的“明知”,以及运用刑事推定证明的“明知”。受制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特征及证...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的“明知”具有不同于其他特定“明知”的独特价值。以实体与程序一体的视角进行解读,“明知”的内涵包括运用直接或间接证据证明的“明知”,以及运用刑事推定证明的“明知”。受制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特征及证据构造的特殊性,不同证明方式下的“明知”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证明难题。立足《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契机,对此问题的研判分析不应囿于应然与实然的现存落差,而是应当适时确立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双向保护原则在涉未成年人专章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借由明确刑事推定适用的“断后性”和合理划定“不明知”证明责任的两重路径,演绎归纳出此类案件“明知”证明的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 明知 刑事推定 证明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的“明知”
2
作者 陈历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作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明知”对本罪的适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本罪中“明知”的理解与认定,应当恪守实现社会防卫与保障个人自由相统一的理念。本罪中“明知”的认识内容,只需行为人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的行为... 作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明知”对本罪的适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本罪中“明知”的理解与认定,应当恪守实现社会防卫与保障个人自由相统一的理念。本罪中“明知”的认识内容,只需行为人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的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本罪中“明知”的认识程度,包含“推定知道”,这既是解决本罪中“明知”证明困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该罪立法目的的内在需要。基于刑法节制性的要求和正确适用刑事推定的需要,应当从适用前提、适用方法和纠错渠道三方面,对“推定知道”的适用予以适当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刑法节制性 刑事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观明知的推定及其规范化路径——以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兜底条款为切入点
3
作者 马静华 袁嘉谦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148,共17页
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我国通常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主观明知认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然而,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往往设置兜底条款,当前司法机关对这种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问题,这可能导致主观明知认定的扩大化。认定主... 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我国通常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主观明知认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然而,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往往设置兜底条款,当前司法机关对这种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问题,这可能导致主观明知认定的扩大化。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规定乃推定规范,其中兜底条款乃事实推定规范,可以说,兜底条款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事实推定的问题,正是因为事实推定的内在缺陷,才导致兜底条款适用的种种困境。基于此,需要构建主观明知认定中的事实推定规范化路径。一方面,事实推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无罪推定原则而受到合法性质疑,另一方面,事实推定赋予法官过多自由裁量权而受到规范性质疑。为此,一方面需要回应合法性质疑,即探寻被告人权利保障新范式,另一方面需要回应规范性质疑,即完善事实推定规范性建设,具体包括:明确事实推定的启动条件、明确事实推定结论的确定性程度、确立事实推定的末位适用原则、强调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构建规范的辩方反驳规则、构建有力的事实推定监管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推定 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 犯罪故意 主观明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观明知
4
作者 金泽刚 金斌海 《警学研究》 2024年第6期5-19,共15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条文具有模糊性,加之网络犯罪案件司法解释推定条款的概括表达,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本罪主观明知的认定暴露出诸多困境。从刑法及相关解释规定可知,明知系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是对于明知的程度和证明因立法与...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条文具有模糊性,加之网络犯罪案件司法解释推定条款的概括表达,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本罪主观明知的认定暴露出诸多困境。从刑法及相关解释规定可知,明知系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是对于明知的程度和证明因立法与司法多样规定及实践案例裁判不一而尚存争议,进而影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的认定。有关本罪明知的程度争议,明知范围包含明确知道和推定明知,其中根据司法解释条文规定目的,经综合审查后严格推定的应当知道情形属后者范畴;有关本罪明知对象的内涵,应遵循犯罪行为说,且应排除掩隐罪的事后犯意和他罪共犯的共同犯意;明知的刑事证明应依次运用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和推定证明三条路径,对于证据收集和审查可遵循“原子主义”证明模式,推定条款应当在综合考察全案证据的前提下依法严格适用,避免简化、泛化适用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主观心态 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证明的掣肘点和突破口 被引量:3
5
作者 邵等弟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有效证明核心在于“明知”的认定.“明知”证明的困境既缘于语词的固有争议,也缘于法律的界定不明,从而成为桎梏我国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合理的对策是重新阐释法条的教义学内涵,进一步规范语词的界定.当下,以...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有效证明核心在于“明知”的认定.“明知”证明的困境既缘于语词的固有争议,也缘于法律的界定不明,从而成为桎梏我国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合理的对策是重新阐释法条的教义学内涵,进一步规范语词的界定.当下,以经验理性为核心,理论界形成了“明知”概念的多维度解读现状.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情节+综合认定”方案的广泛使用,导致“明知”标准判定不一.解决方法是将“明知”限定在“确切知道”和“推定知道”的双重内涵下,坚持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指导,限制消解证明负担的综合认定,规范以非证据证明方法直接确认行为人主观状态推定方式的运用,同时,在推定规则上,构建“可反驳推定”模式,确定“明知”认定准星,避免本罪的不当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信罪 主观明知 实知 推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中的明知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法 魏璐瑶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都有关于明知的法律规定,二者虽然不能等同,但并无实质差异。明知包含可能知道,不包含应当知道,明知是故意犯罪的前提。明知作为一种主观心理状态,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象和被告人供述以外的其他证据来认定。达不到... 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都有关于明知的法律规定,二者虽然不能等同,但并无实质差异。明知包含可能知道,不包含应当知道,明知是故意犯罪的前提。明知作为一种主观心理状态,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象和被告人供述以外的其他证据来认定。达不到认定标准可以进行推定,推定包括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两种,事实推定是一种重要的推定方式,司法解释中的应当知道大都是通过事实推定得出的结论。应当知道不意味着确知,还包含可能知道。如果行为人能举证推翻就是不知道。把握明知标准有助于合理定罪量刑,实现罪责刑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应当知道 可能知道 明知故犯 推定明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主观明知认定问题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学军 孙振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要求行为人对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和食品具有现实危险均具备明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要求行为人既对食品中掺入了非食品原料具有明知,并且认识到它的有毒、有害性。主观明知存在确定性明知和不确...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要求行为人对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和食品具有现实危险均具备明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要求行为人既对食品中掺入了非食品原料具有明知,并且认识到它的有毒、有害性。主观明知存在确定性明知和不确定性明知的程度划分,但不影响明知认定。如果行为人对明知对象具有认识的可能性就具备明知,在实践中一般通过推定方式认定。行为人对认识内容发生事实认识错误时,按照法定符合说区别情况予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主观明知 明知对象 明知程度 明知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知”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的证明简化与规制完善
8
作者 李军 张铮铮 《海峡法学》 2024年第5期91-107,共17页
随着网络犯罪治理的逐步深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率随之走高。在本罪的高适用率下,对于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也随之而来,司法实务中出现本罪主观“明知”内涵理解不一、认识对象泛化、判决说理省略等一系列证明简化... 随着网络犯罪治理的逐步深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率随之走高。在本罪的高适用率下,对于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也随之而来,司法实务中出现本罪主观“明知”内涵理解不一、认识对象泛化、判决说理省略等一系列证明简化的问题,进而不当扩大了本罪的适用范围。为此,借鉴引入“N+1”综合推论模式,即“N组论证”+“1次证否”,从而克服刑事推定模式的缺陷,通过N组“前提+结论”的论证组合和一次性证否反驳意见,对被告人主观“明知”内涵的认定不断趋近并限定于“明确知道”,将“明知”的认识对象厘定为符合该当性与违法性的“犯罪行为”,由此合理规制本罪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推定 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的内涵及证明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贵扬 代战友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帮信罪的主观“明知”存在“先天性”的证明难题。司法人员往往采用“推定”的证明方法,而“推定”不可避免地以“经验法则”为依据,这导致此罪名“明知”认定泛化、模糊化,有突破法定证明标准的风险。传统理论及司法实践将帮信罪的“... 帮信罪的主观“明知”存在“先天性”的证明难题。司法人员往往采用“推定”的证明方法,而“推定”不可避免地以“经验法则”为依据,这导致此罪名“明知”认定泛化、模糊化,有突破法定证明标准的风险。传统理论及司法实践将帮信罪的“明知”内涵及证明问题混同,实际上,对“明知”的宽泛化理解都是指向降低证明难度和证明责任。从一般的认知主体出发,司法人员与犯罪人在认知、推断事实时具有逻辑同构性,应承认司法人员认知的有限性,在程序上对“推定”运用进行限制,保障司法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推定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主观“明知”的限缩认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晓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96-99,共4页
近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与危险驾驶罪、盗窃罪并进,一跃成为第三大犯罪类型,与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直接相关,导致司法扩大化,其有成为“口袋罪”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应区分“普通人... 近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与危险驾驶罪、盗窃罪并进,一跃成为第三大犯罪类型,与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直接相关,导致司法扩大化,其有成为“口袋罪”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应区分“普通人行为”和“专业技术支撑行为”两种情况对“明知”内涵进行限缩认定,对于保持刑法谦抑性和避免僵硬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实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限缩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分则中“明知”的类型与功能
11
作者 张小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176,共16页
我国刑法分则在故意犯与过失犯中都使用了“明知”这一术语,但这不足以使分则明知具有实质区别于总则明知的存在意义。分则明知包含四种类型,分别是关于行为对象的明知、关于事态状况的明知、共犯的明知、过失犯的明知。关于其功能定位... 我国刑法分则在故意犯与过失犯中都使用了“明知”这一术语,但这不足以使分则明知具有实质区别于总则明知的存在意义。分则明知包含四种类型,分别是关于行为对象的明知、关于事态状况的明知、共犯的明知、过失犯的明知。关于其功能定位,既往的注意规定说、前置性要素说、主观的超过要素说都存在不足。分则明知属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其功能仅在于对个罪构成要件中的特殊要素进行提示,而不承担入罪功能。其中的后两种类型即共犯的明知、过失犯的明知与我国刑法总则第14条的规定不相协调甚至冲突,应当考虑予以删除,以此提升条文的简洁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刑法分则 提示功能 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综合认定法在帮信罪“明知”认定中的运用
12
作者 梅贺 钱晓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出了网络犯罪的新特点。学界、实务界多将司法解释中的帮信罪“明知”认定条款视作推定,实属理解偏差。通过对条款性质的拨乱反正和对印证证明的剖析,提出了基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出了网络犯罪的新特点。学界、实务界多将司法解释中的帮信罪“明知”认定条款视作推定,实属理解偏差。通过对条款性质的拨乱反正和对印证证明的剖析,提出了基于补助证据进行综合认定的方法,以期解决帮信罪主观“明知”认定的实践难题。综合认定主张摒弃证明标准印证化的观念,但并不排斥印证方法的使用;其不是印证证明的补充,也不存在适用的先后顺序。在综合认定中,裁判者应始终坚持法定证明标准,通过补助证据显示出的细节信息,结合经验法则综合且审慎地认定“明知”,从而作出公正裁决,维护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信罪 认定明知 印证证明 综合认定 补助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中“明知”的推定适用探赜
13
作者 鲜魏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55-58,共4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呈井喷式增长,在认定主观“明知”的过程中,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着证据收集难以及贯彻严惩犯罪刑事政策的需要,“列举+概括”与“综合认定”的推定规则由此确立。而在适用推定时依然面临着自由裁...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呈井喷式增长,在认定主观“明知”的过程中,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着证据收集难以及贯彻严惩犯罪刑事政策的需要,“列举+概括”与“综合认定”的推定规则由此确立。而在适用推定时依然面临着自由裁量权过大、降低证明标准、反驳权的行使缺乏明确规范指引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创设推定规则以经验法则为参照、规范刑事推定的反驳程序三种方式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刑事推定 综合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认定的研究
14
作者 吴殿朝 段怡珂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5-90,共6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明知包括行为人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这一主观违法要素的明知和行为人自身犯罪故意的明知。其中,明知又包括“确实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形。而实务中对“应当知道”的认定标准比较模糊。因此,为限...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明知包括行为人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这一主观违法要素的明知和行为人自身犯罪故意的明知。其中,明知又包括“确实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形。而实务中对“应当知道”的认定标准比较模糊。因此,为限制该罪处罚范围,在认定时应严格遵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交易对象、与被帮助对象的关系、提供帮助的时间和方式、获利情况等方面综合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主客观相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品犯罪明知认定中违法记录的运用规则
15
作者 邱民康 李雪峰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首次在毒品犯罪中明确违法犯罪经历作为明知认定的审查要素。上述规定具有证据理论基础和司法实践支撑,近来司法解释调整动向表明引入违法记录是完善明知认定规则的有效途径。违法记录以同类行为... 《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首次在毒品犯罪中明确违法犯罪经历作为明知认定的审查要素。上述规定具有证据理论基础和司法实践支撑,近来司法解释调整动向表明引入违法记录是完善明知认定规则的有效途径。违法记录以同类行为为核心,在形式上较为开放多元,应合理确定毒品类罪中违法记录范围。在违法记录运用上,应进一步明确毒品违法记录的证明属性,根据行为相同和对象相同的分类,分层认定明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明知 相似行为证据 违法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知借款用于赌博 能否起诉要求偿还
16
《人民政坛》 2024年第7期41-41,共1页
明知朋友借钱去赌博,却仍把钱借给对方,小心钱款“有去无回”。近日,南安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法判决合同无效。【案情】傅某与苏某系朋友关系。2023年1月,两人相约“打牌娱乐”。其间,苏某与在场的人赌完身上... 明知朋友借钱去赌博,却仍把钱借给对方,小心钱款“有去无回”。近日,南安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法判决合同无效。【案情】傅某与苏某系朋友关系。2023年1月,两人相约“打牌娱乐”。其间,苏某与在场的人赌完身上的钱。因已无本钱,玩性正酣的苏某向傅某借款。傅某当即微信转账给苏某5500元,供其继续赌博。事后,傅某向苏某催讨借款,苏某则要求傅某带其去另一“赌友”王某家讨赌债。苏某称,王某与傅某是同学,王某欠自己的赌债未还,那么自己也理所当然无需偿还傅某所借的“打牌钱”。双方争执未果,傅某便将苏某诉至南安市法院,要求苏某还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无效 赌债 起诉要求 明知 依法判决 赌博 南安市 借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的“可能明知”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朝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可能明知"作为明知的一种特殊形态,意味着降低证明标准,因此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对象和适用范围,其理论基础包括刑法的严格责任、传统故意理论的"认识说"和"明知"的层次性内涵。"可能明知"已... "可能明知"作为明知的一种特殊形态,意味着降低证明标准,因此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对象和适用范围,其理论基础包括刑法的严格责任、传统故意理论的"认识说"和"明知"的层次性内涵。"可能明知"已经在侵害未成年幼女的犯罪中被"两高"的司法解释所确认。应当结合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刑事政策、证据距离、公平、效率等因素,扩大"可能明知"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可能明知 刑事政策 证明标准 证明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的“明知”、“应知”与“怀疑”探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少林 刘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刑法总则和分则中的"明知"是两种不同的明知,刑法分则中规定了"明知"的犯罪并不都是故意犯罪;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可分为知道、不知道以及怀疑,他人对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判断可分为肯定知道、很可能知道、可能知道也可... 刑法总则和分则中的"明知"是两种不同的明知,刑法分则中规定了"明知"的犯罪并不都是故意犯罪;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可分为知道、不知道以及怀疑,他人对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判断可分为肯定知道、很可能知道、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很可能不知道和不可能知道";明知"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倾向于"知道"而不是"不知道"";应知"是他人对行为人主观认识的评价与判断,事实上行为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应知"不应包括在"明知"之内;刑法分则规定"明知"的意义主要有:限缩犯罪圈、提示作用、证明实践的价值;应严格限制"推定明知"的适用",怀疑"不等于"推定明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确知与应知 怀疑与推定明知 总则与分则 主观认识体系 刑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毒品犯罪的死刑限制——基于主观明知要件认定的视角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秉志 李运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减少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张在我国已经获得包括国家决策领导层在内的普遍认同。但是近年来,全国法院判处毒品犯罪死刑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与我国现行死刑政策的精神相抵牾。准确认定毒品犯罪的主观明知要件有助于切实减少毒品犯罪... 减少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张在我国已经获得包括国家决策领导层在内的普遍认同。但是近年来,全国法院判处毒品犯罪死刑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与我国现行死刑政策的精神相抵牾。准确认定毒品犯罪的主观明知要件有助于切实减少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在毒品犯罪中,犯罪人必须认识到行为的对象是毒品,否则,就违背了犯罪故意的基本原理,扩大了毒品犯罪的范围,更增加了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可能性。犯罪人"应当知道"是毒品的即构成毒品犯罪是司法解释作出的推定,这超越了司法解释的权限,可能存在例外情况,也与死刑适用标准不一致;对此情形不能适用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明知 应当知道 死刑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知与刑事推定 被引量:104
20
作者 周光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对于明知,通常应在行为人具有这种认识的情况下,司法上去认定该明知是否存在,而不是在行为人缺乏认识时,司法上推定其存在明知。主观上的认识因素,存在"确知"(肯定知道)和"确实不知"两极。在这两者之间,根据认识程... 对于明知,通常应在行为人具有这种认识的情况下,司法上去认定该明知是否存在,而不是在行为人缺乏认识时,司法上推定其存在明知。主观上的认识因素,存在"确知"(肯定知道)和"确实不知"两极。在这两者之间,根据认识程度的由强到弱,还分别存在"实知"(事实上知道)、"或知"(可能知道)、"应知"(应当知道)3种类型。这些认识因素,绝大多数与推定无关。在司法解释中,大量使用"应当知道"一词,但其中多数属于行为人"实知"的范畴,基本不涉及刑事推定问题。今后,在进行司法解释时,可以把"明知"解释为确知或者实知。只有在个别明显属于推定的场合,保留"应当知道"的表述。对明知进行分级,将其内涵进一步细化,充分考虑了刑事证明责任的负担问题,也有助于司法解释的精确化,其意义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推定 确知 实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