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3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时间感:对教育生活的另一种审视
1
作者 车越彤 陈振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社会运行和变化的加速化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的演变,教育开始走向一种外在尺度的“时间驱动”。当下教育生活的时间悖论引发了现代教育的速度崇拜、技术理性的价值遮蔽和教育关系的疏离及异化。时间是一条跨越宏观、中观、微观的... 社会运行和变化的加速化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的演变,教育开始走向一种外在尺度的“时间驱动”。当下教育生活的时间悖论引发了现代教育的速度崇拜、技术理性的价值遮蔽和教育关系的疏离及异化。时间是一条跨越宏观、中观、微观的“可视化”线索,教育的时间感是指教育行动者在教育活动中能够遵循人发展的生命时间,让自己的教育活动突破时间的工具性框架,并通过真诚有效的对话让自己的视域与学生的视域不断进行交流融合。重塑教育的时间感,需要以生命时间作为教育生活的基本准则,尊重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走出“知识竞赛”的线性时间立场,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程教学;联结个人时间体验与集体记忆,以教育机智塑造共同体凝聚力;洞悉教育现象,感悟教育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教育时间 生命时间 自由时间 闲睱时间 线性时间 个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时间的三维样态
2
作者 石献记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作为教育的结构性范畴,课堂时间始终关涉学生个体生命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是学生个体生命存在、发展、创造的支撑性条件。基于课堂属性和时间观念的双重规定性,课堂时间本体呈现出“空间化时间”“意识化时间”和“制度化时间”三种... 作为教育的结构性范畴,课堂时间始终关涉学生个体生命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是学生个体生命存在、发展、创造的支撑性条件。基于课堂属性和时间观念的双重规定性,课堂时间本体呈现出“空间化时间”“意识化时间”和“制度化时间”三种样态的有机统一。在一体三维的时间视域中,课堂时间的本真意义才能获得整全的理解。课堂时间在每一种样态下蕴含不同的教育价值,具体体现为“空间化课堂时间”蕴含教学活动的育人时序,“意识化课堂时间”蕴含本真教育的育人时机,“制度化课堂时间”蕴含学校教育的育人节奏。教育者应基于整全视域认识课堂时间,自觉地在“时序”“时机”“节奏”三重时间逻辑下实践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时间 时间观念 空间化时间 意识化时间 制度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最适入库冷藏及浸酸时间研究
3
作者 杨继芬 罗智明 +6 位作者 李刚 杜伟 邓欢 骆红莲 黎永谋 高建华 廖鹏飞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40d和45d后出库,经15℃中间温度2h,于2%福尔马林溶液浸泡8.0min,用浓度18.87%、温度47.8℃的盐酸溶液浸渍,浸酸时间云夏3分设5.0min、6.0min、7.0min3个时间梯度,云夏4分设5.5min、6.5min、7.5min3个时间梯度,按二化性蚕品种的标准催青,催青至第12天调查蚕种孵化率。结果表明,蚕种孵化率因品种、库外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和浸酸时间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缩短库外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增加冷藏时间,对提高蚕种孵化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最适入库时间云夏3A·云夏3B为60h、云夏3B·云夏3A和云夏4A·云夏4B为48h、云夏4B·云夏4A为72h;最适冷藏时间云夏3A·云夏3B≥35d、云夏3B·云夏3A≥45d、云夏4A·云夏4B≥40d、云夏4B·云夏4A>45d;最适浸酸时间云夏3A·云夏3B和云夏3B·云夏3A为5.0~6.0min、云夏4A·云夏4B和云夏4B·云夏4A为5.5min。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夏3 云夏4 冷藏浸酸 家蚕原种 入库时间 冷藏时间 浸酸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继承与超越——兼论“质性时间说”对《资本论》的误读
4
作者 范高高 《长江论坛》 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
从自然或实践角度揭示时间的本质,一直是哲学探究的重要主题。《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的最重要著作,同样隐含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时间观。然而,有学者提出以不包含任何量化因素的“质性时间”来理解《资本论》... 从自然或实践角度揭示时间的本质,一直是哲学探究的重要主题。《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的最重要著作,同样隐含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时间观。然而,有学者提出以不包含任何量化因素的“质性时间”来理解《资本论》中的哲学时间观,却是一种严重的误读。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未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过这种形而上学的时间观,而且因为从这种纯粹“质性时间”到“量化时间”的逻辑转换面临严重困难。从根本上说,这一误读源于未能正确把握住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时间观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在时间观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从自然哲学角度把时间规定为“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后者则从实践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角度把时间规定为人的生命的自我确证,从而二者的本质区别不在“量化时间”与“质性时间”的对立,而仅在“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的视角差异。换言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从量化角度把握时间的观念,又通过超越其自然哲学的眼界,开创了一种基于人类生产实践、着眼于人的时间解放的全新哲学时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时间 量化时间 《资本论》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间 自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跳脱时间困境: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影响效应的主观时间边界
5
作者 王红丽 陈政任 +3 位作者 李振 刘智强 梁翠琪 赵彬洁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97,I0002-I0004,共26页
零工工作者在算法控制下可能被迫做出更多的短期抉择,是其在看似自由的工作面前更为实际的当下生存抉择。然而,过往研究却未能将其明确纳入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创新性提出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时间... 零工工作者在算法控制下可能被迫做出更多的短期抉择,是其在看似自由的工作面前更为实际的当下生存抉择。然而,过往研究却未能将其明确纳入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创新性提出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时间困境中,算法控制是如何迫使零工工作者做出短期抉择以及该如何破局”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两阶段时间滞后田野调查和实验室实验,考察了算法控制影响零工工作者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及主观时间边界。研究发现:作为解开时间困境的钥匙,职业未来时间观缓解了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与角色宽度之间的负向关系,及其通过角色宽度对主动服务行为的负向间接影响,而不同零工行业类型影响了职业未来时间观的发挥。结论有助于推动对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的思考,并为零工工作者如何跳脱困境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算法控制 时间困境 角色宽度 主动服务行为 职业未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内异质性的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分析
6
作者 李卓丹 朱小锋 宋瑞升 《公路交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标】在考虑驾驶人内异质性的基础上,对Newell汽车跟驰模型中的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标定。【方法】基于既有汽车跟驰试验数据,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从试验数据中提取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并分析参... 【目标】在考虑驾驶人内异质性的基础上,对Newell汽车跟驰模型中的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标定。【方法】基于既有汽车跟驰试验数据,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从试验数据中提取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并分析参数特性以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输入数据集包括前后车的速度(或加速度)、位置、时间步等信息,并形成每个单元格的成本和累积成本矩阵,通过累积成本矩阵的最优化求解得到最小累积成本。【结论】响应时间和阻塞间距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1)响应时间与阻塞间距存在负相关关系,响应时间越小,阻塞间距越大。(2)针对不同的头车速度,响应时间基本符合对数正态概率密度分布,且随着头车速度的增加,响应时间减小,期望和方差参数均在减小。(3)阻塞间距的下限和响应时间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响应时间的增加,阻塞间距的下限在变小。(4)阻塞间距在扣除下限值后,服从相同的正态概率密度分布,随着头车速度的增加,该归一化阻塞间距的期望和方差参数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改进Newell跟驰模型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响应时间 阻塞间距
原文传递
高阶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复合有限时间控制
7
作者 王芳 杜雨欣 周超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本文针对一类带有外界干扰的高阶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基于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有限时间控制策略,为了解决终端滑模的奇异性问题,设计改进的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同时,双曲正切函数和指数型函数相结合,构造新型复合趋近律.为了处理... 本文针对一类带有外界干扰的高阶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基于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有限时间控制策略,为了解决终端滑模的奇异性问题,设计改进的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同时,双曲正切函数和指数型函数相结合,构造新型复合趋近律.为了处理外界干扰,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将观测到的干扰值前馈到滑模控制中,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最后,将设计的复合趋近律与其他5种趋近律进行仿真对比,验证复合趋近律的收敛速度和削弱抖振能力,并通过非线性系统的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 复合趋近律 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服务中心在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中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宋慧 周静 +4 位作者 赵曼 林华 郑瑞强 李小芳 石函宁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估入院服务中心对减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减少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 目的:评估入院服务中心对减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减少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入院服务中心成立前后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入院服务中心功能拓展前,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略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003天/月(P=0.800);功能拓展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立即下降0.173天(P=0.263),9个月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每月下降0.048天(P=0.002)。结论:开设入院服务中心并拓展其服务功能,可优化患者入院前就医流程,有效缩短外科科室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服务中心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触发以太网流量调度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秀再 范阳 周硕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将时间触发技术与传统以太网的灵活性、高带宽等特性相结合,解决了传统以太网无法满足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问题。流量调度是TTE标准中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保证TTE网络可靠地实时通信。... 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将时间触发技术与传统以太网的灵活性、高带宽等特性相结合,解决了传统以太网无法满足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问题。流量调度是TTE标准中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保证TTE网络可靠地实时通信。首先介绍了流量调度的基础时间同步机制,并对TTE流量调度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包括TTE网络拓扑结构、流量模型和约束条件;然后着重阐述了TTE流量调度的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不同调度算法的优缺点与不同的应用场景,归纳和总结了各种调度方案的调度流量类型、调度目标和调度性质;最后讨论了TTE流量调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触发以太网 时间同步机制 流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跑滑系统构型的离港航班场面滑行时间预测
10
作者 夏正洪 刘晓平 +1 位作者 赵亮 王楚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5-831,共7页
为科学定量评估机场场面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考虑跑滑系统构型的离港航班场面滑行时间预测方法。首先,给出了场面滑行时间的定义,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机场场面运行态势,梳理了更为准确的场面滑行时间影响因素;基于相关性分析结论构建... 为科学定量评估机场场面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考虑跑滑系统构型的离港航班场面滑行时间预测方法。首先,给出了场面滑行时间的定义,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机场场面运行态势,梳理了更为准确的场面滑行时间影响因素;基于相关性分析结论构建了离港航班场面滑行时间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以石家庄正定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例,分析了不同跑滑系统构型下的场面滑行时间的特点。结果表明:除滑行距离以外,其他影响因素在不同跑滑系统构型下与机场场面滑行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基本一致;考虑相同的影响因素时,单跑道机场比双跑道机场的场面滑行时间预测结果更佳;单跑道机场场面滑行时间趋近于无障碍滑出时间,双跑道机场场面滑行时间与无障碍滑出时间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机场场面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跑滑系统构型 场面滑行时间 随机森林 无障碍滑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度量推导引力效应下的时间变化
11
作者 曾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5-8,共4页
时间,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赋予人类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能力,同时也让人类能够具有追寻先祖文明的依据,拥有展望未来文明的计划。该文假设只在引力作用下,忽略空气阻力,同时抛开相对论中速度对时间的影响... 时间,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赋予人类掌握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能力,同时也让人类能够具有追寻先祖文明的依据,拥有展望未来文明的计划。该文假设只在引力作用下,忽略空气阻力,同时抛开相对论中速度对时间的影响,利用空间度量一致性建立2个不同时空的微分方程,推导出星球引力对时间的影响公式,以地球为参考对象,时钟采用国际标准铯原子时钟计时,理论计算出地球引力每100亿年相对于无引力空间慢1.03166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度量 时间 引力 时间间隔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时间理论视阈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12
作者 刘方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马克思将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生理休息时间和自由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具备生存实践本质,生理休息时间蕴含增长蓄能内涵,自由劳动时间富有发展空间意蕴。新质生产力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生理休息时间,创造更多自由劳动时间多... 马克思将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生理休息时间和自由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具备生存实践本质,生理休息时间蕴含增长蓄能内涵,自由劳动时间富有发展空间意蕴。新质生产力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生理休息时间,创造更多自由劳动时间多维度赋能共同富裕。通过Eviews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及21个OECD国家自由劳动时间与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人均富裕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组变量呈现出正相关性,即自由劳动时间越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该国人均富裕度就越高,国民整体表现为富裕状态。回归结果证明了马克思时间理论视阈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问题的可行性与正确性,这对新发展阶段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时间理论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必要劳动时间 自由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逻辑分析
13
作者 温晓年 欧阳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0-63,共14页
数字时代时间依然是数字资本主义运行体系和数字资本增殖的内核和关键。数字资本通过时间资本化、时间加速化、时间精确化、时间历法化、时间叙事化的时间剥削策略剥夺数字劳动者的全部生命时间,使数字劳动者的全部生命时间转化为数字... 数字时代时间依然是数字资本主义运行体系和数字资本增殖的内核和关键。数字资本通过时间资本化、时间加速化、时间精确化、时间历法化、时间叙事化的时间剥削策略剥夺数字劳动者的全部生命时间,使数字劳动者的全部生命时间转化为数字资本生产的劳动时间,进而把社会整体时间纳入数字资本增殖逻辑体系。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暴政”塑造了数字社会独特的“时间景观”,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剥削的范围、内容、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数字劳动者在数字时代已无真正的自由时间。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逻辑揭示了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刻画了数字资本主义的野蛮性,要用缩短数字劳动者劳动时间、优化数字财富收入分配机制、重构数字劳动者时间意识等措施消解数字资本主义时间剥削的负面效应,为数字劳动者赢得更多自主性的自由时间,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时间剥削 数字劳动者 数字劳动时间 时间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的时间症候及其治理路向
14
作者 张意忠 肖洪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大学教师以学术为业,理应基于学术兴趣享有自由时间。但在速度崇拜、效率至上的治理下,教师时间出现以下症候:“自我剥削”的时间催生焦虑;“充满中断”的时间降低效率;“快速行驶”的时间引发恐慌;“影子工作”的延长剥脱自由;“堆垛... 大学教师以学术为业,理应基于学术兴趣享有自由时间。但在速度崇拜、效率至上的治理下,教师时间出现以下症候:“自我剥削”的时间催生焦虑;“充满中断”的时间降低效率;“快速行驶”的时间引发恐慌;“影子工作”的延长剥脱自由;“堆垛现象”的出现加剧冲突,导致教师学术创新不足,缺乏成就感;职业发展缓慢,缺乏归属感;身心健康欠佳,缺乏幸福感。究其原因,信息技术、绩效管理、教师功利等促使教师时间碎片化、加速化、世俗化。治理教师的时间症候,需要强化时间共鸣体验,缓解时间冲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减轻时间压力;遵循学术发展规律,提供充足时间;消除时间功利观念,合理安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时间症候 时间规训 时间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机时间的标准界定与急救资源的合理使用
15
作者 武秀昆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出诊抢救毫无疑问需要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要分秒必争。与救死扶伤密切相关的120急救电话接听及时与否以及能否有的放矢地快速出诊,不仅涉及到生死攸关的救治效果,还关系到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对此进行... 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出诊抢救毫无疑问需要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要分秒必争。与救死扶伤密切相关的120急救电话接听及时与否以及能否有的放矢地快速出诊,不仅涉及到生死攸关的救治效果,还关系到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业界同仁对摘机时间、受理时间、调派时间、出诊时间等关联问题进行科学界定,统一认识,正确理解,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界定 摘机时间 呼达时间 资源利用 电话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火灾下大客车人员疏散下车时间研究
16
作者 倪杨钦 王明年 +2 位作者 李强 严涛 韩常领 《公路交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目标】针对隧道发生火灾时大客车人员下车时间开展研究,以解决公路隧道火灾下的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方法】结合大客车人员疏散特性,明确了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由报警时间、响应时间、下车时间及疏散时间组成。采用现场试验研究紧... 【目标】针对隧道发生火灾时大客车人员下车时间开展研究,以解决公路隧道火灾下的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方法】结合大客车人员疏散特性,明确了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由报警时间、响应时间、下车时间及疏散时间组成。采用现场试验研究紧急与非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特性;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大客车不同类型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在大客车中的不同乘车位置对下车时间的影响。【结果】人员在非紧急和紧急情况下疏散速度差距较大,人员平均下车所需时间分别为72.86 s和41.75 s;在体型和疏散速度的综合影响下,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下车时间相当,约为49 s,老年人下车时间为104.8 s;下车时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老年人处在最后一排和中间排时,下车时间最长。【结论】非紧急情况下的人员下车时间明显长于紧急情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下车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在大客车中的特定乘车位置对下车时间影响较大,但老年人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后下车时间受老年人位置的影响较小,建议将大客车人员下车时间设定为75 s。【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公路隧道火灾下的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客车下车时间 数值模拟 必需安全疏散时间 人员构成比例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法医病理时间类问题解决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娜 张书芮 孙俊红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在法医病理学领域,死亡时间、损伤时间、血痕遗留时间及血栓形成时间等时间类问题与案发时间及死因分析直接相关,在案件侦破、责任划分和定罪量刑等司法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各行... 在法医病理学领域,死亡时间、损伤时间、血痕遗留时间及血栓形成时间等时间类问题与案发时间及死因分析直接相关,在案件侦破、责任划分和定罪量刑等司法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数据分析需求持续增加,以模拟人脑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法医病理时间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对近年涌现出的一系列应用AI技术解决法医病理时间类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复杂鉴定问题研究提供帮助和激发新思考,为司法实践活动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鉴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人工智能 损伤时间 死亡时间 血痕遗留时间 血栓形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时间序列建模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佳泽 梅红岩 +1 位作者 贾丽云 李文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现有的情感识别研究未充分考虑语音信号中的局部-全局信息和长期时间依赖关系,文本特征提取也存在特征稀疏和信息丢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动态时间序列建模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设计动态时间窗口模块分割语音信号从而捕捉局部... 现有的情感识别研究未充分考虑语音信号中的局部-全局信息和长期时间依赖关系,文本特征提取也存在特征稀疏和信息丢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动态时间序列建模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设计动态时间窗口模块分割语音信号从而捕捉局部-全局信息,并通过双向序列建模捕获信号中的空间信息。考虑到文本信息对情感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捕捉文本中不同位置间的依赖关系建模较长的上下文信息,最后将两种模态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情感分类。模型在IEMOCAP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主流模型具有更好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分析 动态时间窗口 双向时间序列建模 卷积神经网络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傅安国 温鹏程 +1 位作者 吴娜 岳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精英的取样策略,构建出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有机整合的,个体在心理时间的往返回荡中扫描而生成历史理性并用来指导实践,进而构建出一种可以克服“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人文时间。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有一套极为独特的思考,认为历史会遵循某种规律(即“势”)而向前推进,掌握时机(时点)、把握火候(时距)并遵从规律(时序)便能因势利导获取成功。个人的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主动参与群体共业可以创造出“超时间”的意义,继而创造其生命永恒不朽之价值。这种升华生命情感的超时间观,可能是疗愈现代时间病症的儒家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洞察力 人文时间取向 时间观念 现代时间病症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时间对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氧化和脱碳的影响
20
作者 纪显彬 潘吉祥 +2 位作者 李照国 魏海霞 钱张信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研究了在1050℃下,不同加热时间(20、40 min)对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氧化和脱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加热温度下,较长的保温时间导致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出现严重的内部氧化和晶界氧化,氧化层厚度达到15~17μm。此外,延长保温时间... 研究了在1050℃下,不同加热时间(20、40 min)对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氧化和脱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加热温度下,较长的保温时间导致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出现严重的内部氧化和晶界氧化,氧化层厚度达到15~17μm。此外,延长保温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氧化反应随之加剧,一方面,氧气不断向钢材内部扩散;另一方面,钢材中的碳元素则向外迁移。由于碳原子的扩散速率超过了氧化速率,加剧了表面脱碳过程,降低了表层的碳含量,从而导致60Cr13不锈钢刀具表面硬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r13不锈钢 刀具 加热时间 氧化 脱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