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略论类时体标记在汉语口语互动中的功能——以“起来”“下去”“来着”为例 |
关越
郭锐
|
《辞书研究》
|
2024 |
0 |
|
2
|
事与时:从时机、时态、时体论李塨的礼乐美学 |
刘彦顺
Zhu Yuan
|
《孔学堂》
CSSCI
|
2024 |
0 |
|
3
|
短时副词“陡然间”的语义、时体特征及词汇化 |
庞金珍
|
《大连大学学报》
|
2024 |
0 |
|
4
|
西北五省区汉语方言时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罗堃
王菲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4 |
0 |
|
5
|
动态助词“过”的时体意义和翻译研究——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
王芳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
6
|
现代汉语短时体研究 |
蒋湘平
陈绂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浅析汉语中的时体问题 |
张学芳
|
《大舞台》
|
2010 |
0 |
|
8
|
论二语习得中的时体习得 |
王晶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9 |
0 |
|
9
|
中日新闻标题时体标记省略的考察——以《人民日报》和“NHK新聞”为例 |
薛晨
刘琛琛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6 |
5
|
|
10
|
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体现 |
文旭
伍倩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11
|
英语过渡语中记叙文语篇结构与时体使用的关系——一项基于口语语料库的研究 |
孙莉
蔡金亭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12
|
情态表达与时体表达的互相渗透--兼谈语气助词的范围确定 |
徐晶凝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1
|
|
13
|
“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释 |
王艳军
庞振华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4
|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
潘文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15
|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
金昌吉
张小荫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8 |
22
|
|
16
|
已然/未然范畴下时体助词的同形异质性 |
于秀金
吴春相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7
|
时体习得的变异研究 |
蔡金亭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8
|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实证研究——时体与情态 |
章柏成
黄健平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9
|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 |
岳中奇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9
|
|
20
|
从时体理论看“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 |
曹春静
|
《现代语文》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