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类时体标记在汉语口语互动中的功能——以“起来”“下去”“来着”为例
1
作者 关越 郭锐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68-79,111,I0002,共14页
在描述一些用法灵活的时间义词语时,既需要参考权威语文辞书的规范释义,又应当吸收互动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文章将能够表示但不专门表示时体的虚词和半虚词统称为类时体标记,认为这是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承载形式。这些类时体标记往往... 在描述一些用法灵活的时间义词语时,既需要参考权威语文辞书的规范释义,又应当吸收互动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文章将能够表示但不专门表示时体的虚词和半虚词统称为类时体标记,认为这是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承载形式。这些类时体标记往往在口语中高频出现,在表示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又有各自的其他角色,且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文章基于汉语口语互动语料的真实情况,着重考察了两类类时体标记——趋向动词“起来”“下去”和助词“来着”,指出它们分别表示“起始变化”“主观增维”和“回顾过去”,旨在说明汉语类时体标记在实现时制和体态时能够反映出词汇本身的核心功能,从而构建汉语口语中时间范畴和情态、语气范畴在语法层面的联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 起来 下去 来着 互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与时:从时机、时态、时体论李塨的礼乐美学
2
作者 刘彦顺 Zhu Yuan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3期31-40,144-153,共20页
中国礼乐美学是关于礼乐生活之事的美学,也是中国古典事美学的主要形态之一。李塨礼乐美学致力于保全礼乐生活在“事中”的原发状态,反对宋明理学沉迷于回忆、反省、静坐等事后的纯心性持敬行为,认为他们轻视礼乐生活作为事的实行。从... 中国礼乐美学是关于礼乐生活之事的美学,也是中国古典事美学的主要形态之一。李塨礼乐美学致力于保全礼乐生活在“事中”的原发状态,反对宋明理学沉迷于回忆、反省、静坐等事后的纯心性持敬行为,认为他们轻视礼乐生活作为事的实行。从时机看,伦常日用的急迫、频繁,导致礼乐生活之事的绝对时机化与时频上的时刻性或一贯性趋向。从时态看,他以“实”“习”“行”等具有正在进行时这一时态特征的词簇,来表达事中状态。从时体看,他认为礼乐生活作为时间持续体的呈现状态是流畅。个人独处时的慎独或持敬工夫既是礼乐生活作为事的记忆余音与反省,也可补足与提升未来礼乐生活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塨 礼乐美学 时机 时态 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副词“陡然间”的语义、时体特征及词汇化
3
作者 庞金珍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现代汉语三音节短时副词“陡然间”的语义特点为短时义、突发性、变化迅速以及对比性等。短时副词“陡然间”不仅常常出现在完成体中,也可以适用于进行体事件;非持续性动词、部分动态助词以及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都是“陡然间”的常见共... 现代汉语三音节短时副词“陡然间”的语义特点为短时义、突发性、变化迅速以及对比性等。短时副词“陡然间”不仅常常出现在完成体中,也可以适用于进行体事件;非持续性动词、部分动态助词以及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都是“陡然间”的常见共现成分。“陡然间”成词于明代,是在副词“陡然”以及“间”附缀化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其中语义虚化、认知组块化、隐喻与“间”的附缀化以及类推等因素是推动“陡然间”完成词汇化演变的重要动因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副词 “陡然间” 时体特征 认知组块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汉语方言时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4
作者 罗堃 王菲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6期37-42,共6页
西北五省区汉语方言时体研究成果丰硕,核心研究议题包括特色时体形式描写、时体形式比较、时体系统特征探索、时体与情态等四个方面内容。现有成果存在的问题是:多为单点描写,系统性研究不多,描写精细度有所欠缺。未来研究应关注上述问... 西北五省区汉语方言时体研究成果丰硕,核心研究议题包括特色时体形式描写、时体形式比较、时体系统特征探索、时体与情态等四个方面内容。现有成果存在的问题是:多为单点描写,系统性研究不多,描写精细度有所欠缺。未来研究应关注上述问题,进一步强化时体表达形式的深度描写,推动时体表达形式的多维比较,充分发挥本地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以推进西北方言时体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五省 汉语方言 时体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助词“过”的时体意义和翻译研究——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王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1期52-54,共3页
动态助词的翻译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基于英汉、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检索动态助词“过”在英文中的不同对应形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动态助词“过”主要对应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体和现在完成体。此外,动态... 动态助词的翻译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基于英汉、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检索动态助词“过”在英文中的不同对应形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动态助词“过”主要对应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体和现在完成体。此外,动态助词“过”的语用含义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这导致了其翻译形式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助词 时体 语用功能 英汉互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短时体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湘平 陈绂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共1页
关键词 时体 表现形式 时体标记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汉语中的时体问题
7
作者 张学芳 《大舞台》 2010年第10期239-240,共2页
现代汉语中的时体问题研究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见解:汉语中不仅存在体,而且存在时,同时认为严格意义上都是通过时体助词来表现的;通过对表示时间的词语与时体助词连用情况下的分析,本文... 现代汉语中的时体问题研究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见解:汉语中不仅存在体,而且存在时,同时认为严格意义上都是通过时体助词来表现的;通过对表示时间的词语与时体助词连用情况下的分析,本文认为现在时体表达的语法意义相对弱化,词汇意义从概念上强于语法意义;最后结合济南方言中的时体助词丰富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助词 时体类型 时体弱化 济南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语习得中的时体习得
8
作者 王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时和体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40年代,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时体习得直到80年代才逐步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于时体的使用受多重因素影响。
关键词 情状体假设 瞬时性 状态动词 时体 达成动词 二语习得 学习者 时体标记 终结性 语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新闻标题时体标记省略的考察——以《人民日报》和“NHK新聞”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薛晨 刘琛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人民日报》和『NHK新闻』为例,对中日两国的新闻标题的时体标记的缺省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以下结果:中文新闻标题很少使用动态助词"了"、"着"、"过"这样的语法标记。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出现了"了&q... 以《人民日报》和『NHK新闻』为例,对中日两国的新闻标题的时体标记的缺省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以下结果:中文新闻标题很少使用动态助词"了"、"着"、"过"这样的语法标记。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出现了"了":1.单音节动词后的"了"。2.单音节形容词后的"了"。3.直接引用文中双音节动词后的"了"。同时,在表示"持续"体意义时,新闻标题也不使用"着",而使用"正"、"在"这样的时间副词。在日语新闻标题中,几乎不使用「た」、「ている」、「ていた」的形式,而均用动词的「る形」来表示。另外,在日语新闻标题中经常省略汉语动词后的「する」,或是以一些和语动词名词化后的形式结尾。在表示将来时,用「へ」这一助词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标题 时体标记 缺省 时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体现 被引量:20
10
作者 文旭 伍倩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3,共5页
“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等。“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话语的主观性在不同语言层面上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话... “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等。“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话语的主观性在不同语言层面上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话语的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 主观化 时体范畴 认知语法
原文传递
英语过渡语中记叙文语篇结构与时体使用的关系——一项基于口语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莉 蔡金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18,共4页
本文利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研究记叙文语篇结构和时体使用的关系.结果发现,前景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时态分布有不同的特点:前景部分使用的主要时体形式是一般过去时和动词原形,背景部分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动词原形,但背景... 本文利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研究记叙文语篇结构和时体使用的关系.结果发现,前景部分和背景部分的时态分布有不同的特点:前景部分使用的主要时体形式是一般过去时和动词原形,背景部分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动词原形,但背景部分的时体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这一发现与语篇假设的预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结构 前景部分 背景部分 时体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态表达与时体表达的互相渗透--兼谈语气助词的范围确定 被引量:31
12
作者 徐晶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6,共9页
时间指示系统与情态指示系统间存在着演变关系,语气助词作为一种情态标记,也极有可能和时体标记存在关联。"了2、的"是否为语气助词的争论,以及"呢、来着、着呢、啦、啊"等与时体表达间的交叉,实质上反映了人类语... 时间指示系统与情态指示系统间存在着演变关系,语气助词作为一种情态标记,也极有可能和时体标记存在关联。"了2、的"是否为语气助词的争论,以及"呢、来着、着呢、啦、啊"等与时体表达间的交叉,实质上反映了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中,时间指示系统和情态指示系统间的演变是双向的。语气助词是一个原型范畴,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时体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艳军 庞振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52,共3页
据闻一多先生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冬十二月携家入川,先住于成都西郊,从上元元年(760年)春定居于成都草堂。此后至永泰元年(765年)初夏5年中,除宝应元年(762年)秋避乱至梓州、阆州,居留至广德二年... 据闻一多先生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冬十二月携家入川,先住于成都西郊,从上元元年(760年)春定居于成都草堂。此后至永泰元年(765年)初夏5年中,除宝应元年(762年)秋避乱至梓州、阆州,居留至广德二年(764年)春外,其余近4年都在成都草堂度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草堂 阐释 诗风 时体 闻一多 成都 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被引量:16
14
作者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9,共8页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法手段,不如说是个词汇手段;3)“了”表“实现”义的说服力比表“完成”义要强,但是要承认这是一种“体标志”仍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汉译英 翻译 汉语 时体 时态助词 语法 词汇 “实现”义 “完成”义 体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被引量:22
15
作者 金昌吉 张小荫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4期33-39,共7页
时(也称时制,tense)和体(aspect)是同语言的时间(time)性密切相关的两个语法范畴。通常认为,时侧重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体侧重动作或事件的进程。现代汉语的时和体能否构成独立的语法范畴我们姑且不论,就目... 时(也称时制,tense)和体(aspect)是同语言的时间(time)性密切相关的两个语法范畴。通常认为,时侧重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体侧重动作或事件的进程。现代汉语的时和体能否构成独立的语法范畴我们姑且不论,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汉语的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着” 研究述评 体标记 词尾“了” 时体 动态助词 “体” 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然/未然范畴下时体助词的同形异质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秀金 吴春相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共11页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时体助词"了/着/过"的同形异质性,"了_1/了_2/着_1/过_(1-2)"属于较为典型的时体助词,而"了_3/了_4/着_2/着_3/过_3"是前者的同形异质语素。这些不同语素在共时句法分布、历时语法地位...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时体助词"了/着/过"的同形异质性,"了_1/了_2/着_1/过_(1-2)"属于较为典型的时体助词,而"了_3/了_4/着_2/着_3/过_3"是前者的同形异质语素。这些不同语素在共时句法分布、历时语法地位以及语法化程度三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汉语中性语境下的独立小句中,相对于时-体-情态三个范畴,已然/未然是一个更为显赫的范畴,时体助词主要表达已然范畴,未然范畴则主要由情态副词或情态助动词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助词 同形异质性 已然/未然 时-体-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体习得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金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5,共6页
变异理论起源于社会语言学,后来在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得到了广泛运用。时体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二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变异的角度总结了时体习得领域在三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讨论了... 变异理论起源于社会语言学,后来在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得到了广泛运用。时体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二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变异的角度总结了时体习得领域在三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贡献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 变异 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实证研究——时体与情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柏成 黄健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121,共4页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理论思想逐渐兴起;9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将这一语言学流派的部分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时至今日,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及二语教师的关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为便于向广大二...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理论思想逐渐兴起;9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将这一语言学流派的部分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时至今日,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及二语教师的关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为便于向广大二语教师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有必要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时体与情态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进行梳理,同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予以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二语教学 时体 情态 力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 被引量:9
19
作者 岳中奇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3期14-17,共4页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岳中奇句末的“了2”,我们一般称作语气词,往往表达一定的语气,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它除了表语气外,又确有表意作用(史锡尧1990)。吕叔湘先生(1980)也...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岳中奇句末的“了2”,我们一般称作语气词,往往表达一定的语气,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它除了表语气外,又确有表意作用(史锡尧1990)。吕叔湘先生(1980)也曾指出,这个句末的语气词“了2”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语动词 未完成体 动作行为 体功能 完句成分 体标记 语法意义 动态助词 语法功能 时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体理论看“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春静 《现代语文》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引入相关的时体理论,对"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进行描写,分析其时间指向和事件的影响与效应。研究表明:"曾经"用于过去完成,"已经"用于过去、现在、将来时间的完成。"曾经"&qu... 本文引入相关的时体理论,对"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进行描写,分析其时间指向和事件的影响与效应。研究表明:"曾经"用于过去完成,"已经"用于过去、现在、将来时间的完成。"曾经""已经"与句尾"了"的共现情况不同,"曾经"在时间指向上具有回溯性,与句尾"了"的"起始义"不相容,因而不能共现;"已经"在时间指向上是右向的,与句尾"了"的"起始义"相容,因而可以共现。"曾经"和"已经"都隐含事实的影响与效应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当后续句与隐含的影响与效应相符时,形成相承关系,不相符时形成转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经 已经 时体 时间指向 影响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