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
1
作者 梁琪 张泮 练镇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5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自护能力。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指数、健康水平、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8.23±9.40)分、(74.14±8.67)分、(78.17±8.27)分、(78.58±8.36)分、(79.15±10.42)分(、79.23±9.85)分(、78.34±6.62)分(、78.86±9.7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52±9.42)分(、65.96±8.84)分(、67.51±9.83)分、(66.15±9.53)分、(66.74±8.34)分、(67.55±9.34)分、(64.25±8.74)分、(66.53±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34±3.27)分,低于对照组的(11.76±3.85)分,Barthel指数为(84.35±15.64)分,高于对照组的(70.56±16.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自护能力评分为(147.29±10.36)分,高于对照组的(122.86±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身体更快康复,而且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护能力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整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治疗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康复作用 价值 生存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邓征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29-0032,共4页
探析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筛选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22年6月-2023年8月阶段,就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依据康复方式不同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等分法均等分为为2组,其... 探析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筛选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22年6月-2023年8月阶段,就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依据康复方式不同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等分法均等分为为2组,其中46例患者采取传统基础康复措施作为对比组,剩余46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法作为探析组,观察康复、生活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结果 在康复治疗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Barther)评分以及评估神经缺损得分组间对比差距不大,不同康复治疗措施后,探析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比组相较恢复更优,独立生活能力更高,两者差距较大(P<0.05)。探析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效率为93.47%(43/46),较对比组总效率69.56%(32/46)更高,数据统计有极大意义(P<0.05)。探析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对比组更优,组间差距有意义(P<0.05)。探析组患者在中医症状评估数值较对比组显著降低,差距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及早展开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对肢体偏瘫部位及早刺激,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对疾病预后康复起到积极作用,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最终提升生活质量,可以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偏瘫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杜华 魏树林 张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A02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能力评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治疗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杰 孟庆天 +1 位作者 周亚 张建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用于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中对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30例稳定期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用于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中对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30例稳定期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ra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3、4周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用于老年稳定期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脑卒中 稳定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Bra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存军 祁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5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用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两项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偏瘫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金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263-263,共1页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运动功...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及康复率均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作用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丽丽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7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关的康复训练,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率、治疗后生活质量... 目的:探究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关的康复训练,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率、治疗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总体生理功能、健康水平、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指数、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观察组,神经功能分数评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在Barthel指数评比中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针灸治疗,可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康复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活力指数显著提升,神经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针灸康复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晶 周厚勤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1期36-37,共2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针灸康复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针灸康复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进行早期针灸康复的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术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TIA的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高 伍少敏 +1 位作者 方志坚 郭少琼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TIA的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结... 目的:研究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TIA的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结果:实施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目和IMT减小较明显,治疗组PI、RI减小及MV增快较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复发和脑梗死发生的病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TIA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通窍活血汤 早期针灸 疗效 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海龙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5期151-151,28,共2页
运用神经内科学和针灸学、康复学等知识进行综合治疗已成为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卒中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张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于发病10d后即进行早期介入针灸康复治疗,本文对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运用神经内科学和针灸学、康复学等知识进行综合治疗已成为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卒中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张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于发病10d后即进行早期介入针灸康复治疗,本文对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子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常规电针组、针灸组,每组52例。药物组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电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在恢复期进行...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常规电针组、针灸组,每组52例。药物组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电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在恢复期进行电针治疗;针灸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5 d时针灸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运动能力量表(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和常规电针组(P<0.05);治疗30 d时针灸组FIM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和常规电针组(P<0.05);常规电针组FIM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但针灸毕竟是一种外界物理刺激,需在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才能发挥其良性刺激的作用,切忌盲目针灸而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脑出血 生活自理能力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博 董微 戴君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S02期0250-0251,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 方法 抽调我院在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 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于前者基础上开展早期针灸护理...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 方法 抽调我院在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 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于前者基础上开展早期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评分(FCA)。 结果 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分明,P<0.05;在实施前, 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后, 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对照组更优, 差异分明,P<0.05;在实施治疗前,两组在 FCA 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在 FCA 评分方面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分明,P<0.05。 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泛指不良情况出现,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卫平 林展增 +2 位作者 谭海彦 蔡昌龙 邢之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针灸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在残损和残疾水平的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定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针灸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在残损和残疾水平的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定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末次评定的肢体运动评定(FMA)和残疾功能评定(FI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炎的早期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建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6期1556-1557,共2页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早期针灸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冯祺 赵劲松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2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治疗 急性脑梗死偏瘫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吕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分析。方法 2008-01~2010-10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2例,分为常规针灸组122例,早期针灸组12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Barther指数、MMSE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后比较P<0...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分析。方法 2008-01~2010-10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2例,分为常规针灸组122例,早期针灸组12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Barther指数、MMSE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积极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保存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脑卒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甫臣 刘荣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3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3~5d内配合床头针灸治疗,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后溪、臂臑;下肢...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3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3~5d内配合床头针灸治疗,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后溪、臂臑;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风市、昆仑,太冲。口眼歪斜配地仓透颊车、翳风、迎香、水沟、阳白;言语不利者配廉泉、金津、玉液、风池。操作:平补平泄法,每次留针30min,1次/d。头针疗法:取穴:可选用相应的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等。操作:快速捻针,每分钟200转以上,留针30min,每10min捻针1次,每次捻针3min,同时配合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对照组31例,14d后配合针灸治疗。选穴和针刺手法同治疗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无再出血征象,治疗组基本恢复5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基本恢复2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自理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康复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恢复,早期针灸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术后 早期针灸 中期针灸 康复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疗法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瑞鹏 张建博 +1 位作者 丛文东 许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针灸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方法将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早期针灸疗法...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针灸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方法将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早期针灸疗法干预,观察统计2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NIHSS评分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3%、4.8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2组患者MMSE评分、NIH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疗法应用到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发病后,不仅可提高认知功能,还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早期针灸疗法 脑梗塞 MMSE评分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经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晓东 常意梵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经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纳入,随机分组为早期针灸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早期针灸组则在常规药物疗法...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经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纳入,随机分组为早期针灸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早期针灸组则在常规药物疗法基础上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照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缺损情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血红细胞宽度。结果: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早期针灸组病患较常规药物疗法的常规治疗组,其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红细胞宽度更优(P<0.05)。结论:临床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较常规药物治疗有更高治疗有效率、患者神经缺损更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高、生活质量更高,可于此类病患的临床治疗中多加利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加康复对急性缺血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立群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75分的患者数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早期实施针灸加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明显患者的NIHSS评分,提升患者的BI指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针灸 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中风 肢体功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