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穴位按摩对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周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穴位按摩对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穴位按摩对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手术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穴位按摩 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玉宇 蒋春霞 +1 位作者 李丽 曹晓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95-397,40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3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研究组术后早期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评估两组手术后第1天、3~5天、7~10天主要... 目的:探讨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3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研究组术后早期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评估两组手术后第1天、3~5天、7~10天主要营养和炎症反应指标、各管道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段白蛋白水平以及术后第3~5天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CRP的恢复有影响,术后第3~5天、7~10天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胃管、胸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能保障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代谢的平衡,达到快速康复和感染控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 早期内营养 生态 益生菌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春霞 曹晓东 +3 位作者 顾虹 陆燕 肖淼丹 丁一冲 《循证护理》 2021年第11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病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因食管癌手术治疗的2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及康复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病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因食管癌手术治疗的2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及康复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理念进行早期营养干预及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 d、3~5 d和7~10 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消化道症状、管道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后3~5 d、7~10 d 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术后排便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发生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留置胃管、胸腔引流管、胸管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结合快速康复管理能促进食管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机体营养水平,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营养 生态 循证护理 快速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床旁空肠营养技术对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周睿 程大梅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床旁空肠营养技术对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手段将75例重症创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经鼻胃置管,38例)和研究组(经鼻空肠置管,3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肠内营...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床旁空肠营养技术对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手段将75例重症创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经鼻胃置管,38例)和研究组(经鼻空肠置管,3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ENTS)、肠道屏障功能、血清营养学指标及肠内营养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7 d ENTS较同组术后1 d及3 d时均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 d、5 d、7 d ENTS较同组术后1 d时均上升,术后5 d、7 d ENTS较同组术后3 d时均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 d、5 d、7 d ENTS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后1 d,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术后1 d和术后7 d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置管失败患者比例及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创伤手术患者使用床旁空肠营养技术耐受性更好,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提高机体营养水平,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营养技术 重症创伤手术 早期内营养支持 效果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张小睿 张玉彩 +1 位作者 刘哲慧 胥庆华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1期24-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4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2组均治疗10~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χ^(2)=5.000,P=0.025)。治疗10~14 d后,2组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IL-6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Hb、Alb及P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肺炎能提升效果,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生态制剂 整蛋白型内营养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伦文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对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等影响情况。方法选择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均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莒南县人民医院,患者以奇偶数形式分配,对照组30例使用肠外营养支...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对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等影响情况。方法选择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均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莒南县人民医院,患者以奇偶数形式分配,对照组30例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做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激素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采取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就诊期间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对其机体营养水平、生化指标等做到有效调整,有助于管控患者疾病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内营养支持 重症颅脑外伤 营养状况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陈晶晶 蔡山山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出现进食困难、消化吸收不良等,常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相关共识指出,一般情况下,早期肠内营养为该病的良好干预手段[1]。但肠内营养在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的同时,也易引起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有研... 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出现进食困难、消化吸收不良等,常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相关共识指出,一般情况下,早期肠内营养为该病的良好干预手段[1]。但肠内营养在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的同时,也易引起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有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补充有益菌,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繁殖,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还可调节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利于预后[2]。为此,本研究将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策略应用于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生态内营养 急性胰腺炎 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 谢榜旗 陈玉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GIM)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GIM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营养组和微生态营养组,每...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GIM)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GIM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营养组和微生态营养组,每组55例。常规营养组给予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微生态营养组给予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干预24周后,比较两组营养状态[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和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重度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口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微生态营养组ALB、PA、Hb水平、BMI、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明显高于常规营养组,NRS2002评分、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常规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微生态营养组重度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GIM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内营养 道恶性肿瘤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超 靳莉 张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2组患者...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复合乳酸菌胶囊,2组患者均治疗2周。记录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TLC);流式细胞仪测2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占比,并计算Th1/Th2比值;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氧饱和度(SaO_(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取2组患者新鲜粪便检测肠道微生态指标(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A、TLC、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PA、TL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PA、TLC、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PaO_(2)/FiO_(2)、PaCO_(2)、SaO_(2)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PaO_(2)/FiO_(2)、SaO_(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_(2)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PaO_(2)/FiO_(2)、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Th1、Th2占比及Th1/Th2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h1占比、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Th2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h1占比、Th1/Th2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h2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2周后,2组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粪便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呼吸衰竭、腹泻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18.97%(11/58)、17.24%(10/58)、20.70%(12/58)、5.17%(3/58),观察组患者VAP、呼吸衰竭、腹泻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5.08%(3/59)、3.40%(2/59)、3.40%(2/59)、1.70%(1/59);观察组患者VAP、呼吸衰竭、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50、6.0960x09、8.310,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降低APACHEⅡ评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营养支持 内营养 复合乳酸菌胶囊 白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外及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与单纯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以霞 张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肠外、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与单纯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单纯肠内... 目的分析早期肠外、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与单纯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外、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下肠道黏膜功能、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内毒素、二氧化酶分别为(3.28±1.11)EU/ml、(2.99±0.82)ng/L,均低于对照组(4.79±1.29)EU/ml、(4.03±1.0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67.57±11.87)g/L、(41.65±6.16)g/L、(296.29±30.43)mg/L、(2.95±0.65)g/L,均高于对照组(61.28±12.43)g/L、(37.91±7.15)g/L、(272.67±32.09)mg/L、(2.31±0.7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指标分别为(70.49±4.37)%、(44.21±6.15)%、(1.89±0.32),均高于对照组(66.86±4.76)%、(40.47±5.34)%、(1.57±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早期肠外、肠内阶段性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可有效保护肠道黏膜,提升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促进近远期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内营养 阶段性 生态免疫 营养支持 急性重症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传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为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为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9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B组(50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免疫炎症指标及营养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均升高,且B组均较A组更高;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且B组A组均更低(均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生态制剂 内营养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辅助治疗老年营养不良的效果及其抗炎机制
12
作者 刘志超 窦现凤 赵海灵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支持辅助治疗老年营养不良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103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支持辅助治疗老年营养不良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103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EN)支持,观察组患者采取EIN支持,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人体测量指标[上臂围(AC)、小腿围(CC)、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营养生化指标[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Y)]、NRS2002评分、肠道微生态指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尿乳果糖/甘露醇(L/M)、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C、CC、BMI、TSF分别为(23.58±2.47)cm、(27.78±3.50)cm、(19.06±1.77)kg/m^(2)、(8.58±0.95)mm,与对照组的(22.75±2.38)cm、(26.82±3.91)cm、(18.51±1.63)kg/m^(2)、(8.26±0.86)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F、ALB、LY分别为(1.78±0.33)g/L、(35.60±4.48)g/L、(2.70±0.40)×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0.36)g/L、(32.71±4.09)g/L、(1.91±0.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NRS 2002评分为(3.59±0.34)分,与对照组的(3.65±0.3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0、PCT、hs-CRP水平分别为(55.56±4.43)ng/L、(26.61±2.46)ng/mL、(4.46±0.88)mg/L、(7.23±0.9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71±5.68)ng/L、(33.32±2.81)ng/mL、(6.13±0.95)mg/L、(9.56±1.01)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分别为(9.11±0.76)IgCFU、(9.25±0.81)IgCF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0.71)IgCFU、(8.60±0.66)IgCFU,尿L/M、DAO分别为0.11±0.02、(15.51±1.69)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6±0.03、(18.85±2.26)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略低于对照组的15.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N支持辅助治疗能抑制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微生态,提高患者营养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免疫生态营养支持 老年营养不良 人体测量指标 营养生化指标 NRS2002评分 生态指标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杰 陈明治 高鹏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以及术前及术后7 d的营养相关状况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和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观察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ALB、TP、PA、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根治术 早期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 营养状态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海燕 贾娟 +1 位作者 李伟 陈会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究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辅以全程护理协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1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常规护理的7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辅以全程护理协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1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常规护理的7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将实施全程护理的7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以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同组入院时,2组在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降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误吸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5%,较对照组的14.47%更低(P<0.05)。结论全程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减少、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老年 全程护理 早期内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研究
15
作者 金玲玲 张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4-0127,共4页
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接受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5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滦南县医院的76例SAP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即: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接受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5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滦南县医院的76例SAP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即: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EN)],评价组间体液免疫指标、炎性因子、恢复时间、并发症。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更高,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6(IL-6)]更低,P<0.05;(2)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 对SAP患者实施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可以改善体液免疫指标,缓解炎症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免疫生态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效果观察
16
作者 管水萍 姜娟娟 +2 位作者 凌舒 金秋芬 朱荣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23-1726,1731,共5页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培菲康口服、腹部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原络配穴微针刺法治疗,即将揿针贴埋于合谷穴、列缺穴、冲阳穴、公孙穴,然后用拇指指腹进行按压,每天按压3~4次,留针48 h后更换。2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Knowles-Eccersley-Scott症状评分(KES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KESS症状评分及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35/42)比54.76%(23/42),P<0.05]。治疗期间,2组有个别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皮肤瘙痒、刺痛,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5%(8/42)比23.81%(10/42),P>0.05]。结论 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可有效减轻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可通过改变粪便性状、调节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以缓解患者腹痛、腹胀、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营养 便秘 重症患者 原络配穴针刺法 生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乳剂支持疗法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明 刘逸文 文章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10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一...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10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鼻饲饮食,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乳剂,比较2组营养状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营养状况[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内毒素(ET)]、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营养状况、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较对照组的29.6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乳剂,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内营养支持疗法 重症脑出血 营养状况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结合针灸、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亚杰 韩若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结合针灸、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其诊治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结合针灸、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其诊治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均行手术治疗,根据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对比两组脑血管功能、营养状况、血肿体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脑血管平均流速、脑血管平均流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更高,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血肿体积、并发症发生率和胃肠功能分级更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结合针灸、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和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可缩减血肿体积,预防并发症,也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内营养支持 针灸 康复训练 重症脑出血 脑血管功能 营养状况 并发症 血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张继萍 申晓晓 +4 位作者 李霞 黄秀香 叶迎宾 郑艳丽 李燕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7例T2DMTB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9例)、微生态制剂组(B组,19例)、肠内营养组(C组,19例)和微生态制剂+...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7例T2DMTB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9例)、微生态制剂组(B组,19例)、肠内营养组(C组,19例)和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D组,20例),4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及降糖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痰涂片转阴情况、免疫指标及离子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4组患者结核痰涂片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4,P=0.0038),其中A组转阴率为52.63%,B组转阴率为36.84%,C组转阴率为57.89%,D组转阴率为95%;治疗前后4组患者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Na^(+)、Pi水平升高,B组Na^(+)、Pi、Mg^(2+)离子水平升高,C组Na^(+)、Pi、Mg^(2+)、Fe^(2+)水平升高,D组P、Fe^(2+)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痰涂片转阴率,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 生态制剂 内营养 细菌转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20
作者 杨婷婷 赵彤 马坤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8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7例,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对...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7例,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指标、术后管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清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均较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胃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7);术后1周,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支持期间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 循证护理 早期内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