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伴KMT2A-MLLT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及文献复习 |
吴雅君
吴文俊
郭杏
赵多多
高华
蔡真
韩晓雁
|
《实用肿瘤杂志》
|
2025 |
0 |
|
2
|
重症肺炎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吕文毅
陈灵敏
徐阳
|
《中国急救医学》
|
2025 |
0 |
|
3
|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栓前分子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
杨旺
汤晓霞
胡聪
李龙平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4 |
0 |
|
4
|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
王文华
徐丁
韩亚梅
杨子久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5
|
1例初始表现为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胃低分化腺癌伴多发转移:^(18)F-FDG PET/CT显像所见 |
杨红杰
孙倩
刘军
王子阳
胡疏
董孟杰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凝血新型分子标志物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
崔海玲
徐晓艳
|
《医学检验与临床》
|
2024 |
0 |
|
7
|
液体复苏与产后出血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风险的关系 |
郭蕊
蔡恒宇
郜红艳
杨静
丛建萍
|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产后出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实验诊断探讨 |
侍庆
毛建平
王敏敏
王玮
刘纹琰
王学锋
王鸿利
|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3
|
|
9
|
新型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万鹏
童华生
张兴钦
段鹏凯
唐柚青
苏磊
|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10
|
血栓四项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检测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 |
张彤
董夏昕
雷娜
张雯
李雯
徐阳
王金华
王琰
张磊
|
《陕西医学杂志》
CAS
|
2021 |
31
|
|
1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
李君君
陈方平
颜家运
余海仁
颜向军
|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
2003 |
19
|
|
12
|
血浆组织蛋白酶S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
张雅静
袁二伟
许津莉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
2022 |
3
|
|
13
|
十味蛇伤清毒丸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抗蛇毒血清治疗蛇咬伤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 |
王志刚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24 |
1
|
|
14
|
小剂量肝素早期应用在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价值的探讨 |
梁卉
刘华林
刘瑞海
|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
2008 |
3
|
|
15
|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 |
王猛
于丹军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
2020 |
11
|
|
16
|
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识别 |
徐伟萍
徐俊英
|
《护理学报》
|
2008 |
3
|
|
17
|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比值预测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效能及其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交互作用分析 |
王青青
焦煜茜
王丽群
|
《临床内科杂志》
CAS
|
2024 |
0 |
|
18
|
分子标志物TAT和D-dimer早期诊断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
万建新
高玲
钟武平
刘敏
黄彬
姜傥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
2004 |
0 |
|
19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早期诊断指标 |
张素真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7 |
1
|
|
20
|
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首发症状的晚期前列腺癌诊治1例 |
张新梅
管子华
|
《中国乡村医药》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