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字演变溯源中国早期建筑材料观
1
作者 胡斌 陈梦瑾 陈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建筑材料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选择,建筑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早期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也随着历史演替和技术进步而淘汰或演变。现在我们只能从历史古籍和早期建筑遗址中了解早期建筑材料使用的... 建筑材料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选择,建筑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早期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也随着历史演替和技术进步而淘汰或演变。现在我们只能从历史古籍和早期建筑遗址中了解早期建筑材料使用的信息。而中国早期建筑与汉字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从汉字演变可窥探早期建筑材料观和文化隐喻。通过总结表示早期建筑材料的相关汉字,梳理其演变过程,对各建筑材料的古籍记载和字形逐一分析,探讨早期建筑材料的产生、发展和使用过程,为早期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补充早期建筑研究内容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汉字 早期建筑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院派”建筑教育的首块中国“试验田”——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 徐杨 韩立帆 《华中建筑》 2016年第7期146-150,共5页
该文以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学院派"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交叉运用传播学理论建构其传播要素模型,并对各要素进行专业解读;既而从"横向"传播角度明确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是"学院派"建筑教育体系传入... 该文以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学院派"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交叉运用传播学理论建构其传播要素模型,并对各要素进行专业解读;既而从"横向"传播角度明确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是"学院派"建筑教育体系传入中国的首块"试验田"的专业地位,从"纵向"传播角度解析其专业学源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发展中的后续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学 早期建筑教育学 学院派学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述略(1928—1931)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颖 徐杨 +1 位作者 韩立帆 李源远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期150-151,共2页
本文以东北大学1928-1931年间的建筑教育史实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论述教育主体的构成特征;评价其教学体系上的"学院派"学缘传承及"中国化"探索;明确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 本文以东北大学1928-1931年间的建筑教育史实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论述教育主体的构成特征;评价其教学体系上的"学院派"学缘传承及"中国化"探索;明确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的合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学 早期建筑教育 学院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上篇) 被引量:3
4
作者 童乔慧 孙昕勇 陈慧东 《华中建筑》 2018年第7期116-118,共3页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艰巨历程,试图尽量还原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建筑 选址 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融合与转化西方影响下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创立 被引量:7
5
作者 钱锋 沈君承 《时代建筑》 2016年第4期154-158,共5页
20世纪20年代留学回国的毕业生将他们在西方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方式引入中国,发展出新型教育体系。其中对后期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前者教学体系由留学于俄勒冈大学的刘福泰等创立,受到美国中西部主导的结合了"... 20世纪20年代留学回国的毕业生将他们在西方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方式引入中国,发展出新型教育体系。其中对后期影响较大的分别是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前者教学体系由留学于俄勒冈大学的刘福泰等创立,受到美国中西部主导的结合了"综合理工学院"特征并渗入部分现代思想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后者由梁思成创立,主要受美国20年代布扎体系主导下宾夕法尼亚大学影响。后期发展过程中,两种教学体系通过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师生人员的调整而逐步产生融合,并在中央大学形成了某种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进而影响中国其他建筑院校。文章试图追溯这一发展历程,以考察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和教学体系在近代中国如何被引进和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 综合理工学院 布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理学院建造历程及其修缮保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童乔慧 查吟川 李洋 《新建筑》 201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武汉大学理学院位于校园内狮子山东部,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栋主楼、四栋附楼以及连廊组成。其建造分为二期进行,分别于1931年和1936年完工。理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作为武汉大学理科学科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原始功... 武汉大学理学院位于校园内狮子山东部,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栋主楼、四栋附楼以及连廊组成。其建造分为二期进行,分别于1931年和1936年完工。理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作为武汉大学理科学科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原始功能基本延续下来。武汉大学理学院建成后比较大型的修缮保护工程主要有1946年的复校修缮、21世纪初的结构加固和2015年的首次数字化整体修缮保护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理学院 开尔斯 修缮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珞樱中的天上宫阙——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斋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童乔慧 胡宇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期124-129,共6页
该文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斋舍为研究对象,结合老斋舍各阶段设计图纸探究其规划演变历程,并对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和设备装置进行分析,挖掘老斋舍独特的历史价值。老斋舍包括四大栋宿舍楼和连接各栋的三座拱券门,建筑群掩映在樱花丛中... 该文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斋舍为研究对象,结合老斋舍各阶段设计图纸探究其规划演变历程,并对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和设备装置进行分析,挖掘老斋舍独特的历史价值。老斋舍包括四大栋宿舍楼和连接各栋的三座拱券门,建筑群掩映在樱花丛中,成为校园内最具特色的景观园区,如天上宫阙般雄伟壮观。老斋舍是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中西方设计师对民族形式的重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老斋舍 规划演变 地不平天平 设备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从这里读懂中国近代建筑史 被引量:2
8
作者 柳肃 肖灿 《中外建筑》 2021年第6期42-47,共6页
湖南大学是由岳麓书院改为近代学堂,再发展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指校园内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建筑,每一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文化、思想、艺术、技术的发展和变迁,清楚地展现出由古代书院发展到现代... 湖南大学是由岳麓书院改为近代学堂,再发展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指校园内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建筑,每一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文化、思想、艺术、技术的发展和变迁,清楚地展现出由古代书院发展到现代大学的全过程,对于研究中国近一个世纪来的建筑发展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柳士英和刘敦桢,他们两位都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 柳士英 刘敦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国建筑竞赛看早期建筑师风格源头
9
作者 孙鸣春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中国的现代建筑起步在第一批建筑学学生学成归国之后,这个时候面临着与传统建筑的断代,社会环境和政治话语也较强势。本文从建筑竞赛入手,分析几位名家的风格,并讨论建筑教育,试图解释时代、人物、风格和源流的多重关系。
关键词 早期建筑 鲍扎 包豪斯 建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工学院及其中庭营造探究
10
作者 童乔慧 曹明葳 田永乐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武汉大学工学院位于校园内珞珈山片区南北主轴线上,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院建成之初作为武汉大学工科学科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后作为学校行政楼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建筑由一栋主楼、四座附楼以及连廊、碉楼等部... 武汉大学工学院位于校园内珞珈山片区南北主轴线上,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院建成之初作为武汉大学工科学科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后作为学校行政楼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建筑由一栋主楼、四座附楼以及连廊、碉楼等部分组成,其中主楼中庭及其钢屋架承载的玻璃屋顶是工学院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和先进营造技术的融合。文章通过梳理武汉大学工学院的建造历程,分析其设计理念的依据,力图充分阐释设计师对建筑艺术、营造技术与地域特色的理解与融汇,深入挖掘工学院的保护价值,反映其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时代特性和重要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工学院 开尔斯 中庭 玻璃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一汽生产区早期建筑外墙冻害及其机理的研究
11
作者 张广平 耿新然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8-54,86,共8页
长春一汽早期建筑遗产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工业遗产,2016年入选第一批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本文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一汽生产区早期建筑为对象,调研了其外墙冻害形态,发现了冻害规律,同时根据这些早期建筑外墙的破损程度和... 长春一汽早期建筑遗产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工业遗产,2016年入选第一批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本文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一汽生产区早期建筑为对象,调研了其外墙冻害形态,发现了冻害规律,同时根据这些早期建筑外墙的破损程度和墙材种类,研究了其外墙冻害的机理,以为相关建筑的修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一汽(Changchun FAW) 生产区早期建筑 冻害 机理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牙塔里的旧影——被遗忘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12
作者 李云贵 《城建档案》 2017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武汉大学是一所蜚声中外的中国一流学府。武汉大学校园是一所美丽的校园,是校友梦牵魂绕的精神家园,武汉大学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以勾起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当我们每一次走进古老而亲切的校园时,都会被一栋栋堪称中西合璧的... 武汉大学是一所蜚声中外的中国一流学府。武汉大学校园是一所美丽的校园,是校友梦牵魂绕的精神家园,武汉大学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以勾起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当我们每一次走进古老而亲切的校园时,都会被一栋栋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建筑所陶醉。而这些古老而富有艺术气息的建筑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武汉大学已有15处26栋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基本涵盖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忘 象牙 大学校园 中西合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下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慧东 童乔慧 《华中建筑》 2018年第8期112-115,共4页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艰巨历程,试图尽量还原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建筑 选址 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保护与修缮改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建荣 《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7期98-99,共2页
介绍了武汉大学古建筑建造历史和结构特色,分析了早期建筑年久失修的安全隐患,论证了修缮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保护性修缮的原则和项目实施流程。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建筑 保护 修缮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早期建筑与气候和环境的对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Ali Raza Soomro 黄珏 《时代建筑》 1997年第4期44-48,共5页
本文将探索热带早期建筑的基本设计思想,意图让专业人员在头脑中重新树立这种思想,使他们能够完善现有的技术,遵循早期建筑的设计原理,创造出更生动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设计原理 早期建筑 气候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士英与中华学艺社大楼--一位中国早期建筑师的现代性追求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燚 陈平 柳肃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柳士英于1930—1932年间,设计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上海中华学艺社大楼。依据当时的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了这一建筑的建设过程及其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实践磨练几个方面,对柳士英现代建筑思想产... 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柳士英于1930—1932年间,设计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上海中华学艺社大楼。依据当时的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了这一建筑的建设过程及其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实践磨练几个方面,对柳士英现代建筑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柳士英对现代性的追求完全不囿于任何风格,而是希望利用建筑从事艺术创新,以提振文化,进而改良社会。从这一角度重新理解并深入研究柳士英的作品、经历,将提供新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士英 中华学艺社大楼 中国早期建筑 建筑装饰 中国近代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17
作者 陈慧东 童乔慧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8期102-104,共3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是近代中国历史建筑的典范,其建筑风格之独特,设计理念之先进,成为了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先锋代表。武汉大学从设计之初到今天的保护利用,从未停止过国际化参与的步伐,是我国近代高等学府规划和建筑的佳作及典范,在时...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是近代中国历史建筑的典范,其建筑风格之独特,设计理念之先进,成为了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先锋代表。武汉大学从设计之初到今天的保护利用,从未停止过国际化参与的步伐,是我国近代高等学府规划和建筑的佳作及典范,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建筑 保护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翼角建造探析
18
作者 唐艺窈 童乔慧 尚伟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于2001年、2016年分别获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西协作建设的中国固有式建筑的典范。文章基于翔实史料,梳理了两期工程中翼角建造的历史。论述了一期工程中,本土工匠主动施工变更的...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于2001年、2016年分别获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西协作建设的中国固有式建筑的典范。文章基于翔实史料,梳理了两期工程中翼角建造的历史。论述了一期工程中,本土工匠主动施工变更的具体内容和原因。并解读了在施工变更的影响之下,外籍设计师对二期工程翼角结构设计和图纸绘制的改进,及设计改进所体现的观念变化。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论述了近代中国固有式建筑中,本土工匠的主动施工变更现象,此现象反映了本土工匠对民族形式的影响更具主动性,且与工匠地缘相关。同时通过解读两期工程翼角的设计内容,论述了外籍设计师对中国固有式建筑设计认知的探索与发展。最终以此反映本土工匠和外籍设计师对中国固有式建筑的影响侧重与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本土工匠 施工变更 翼角 中国固有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建筑中皿板溯源及晋东南斗子形制地域分布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恩泽 张程雅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2期245-247,共3页
商周两汉时期的建筑形象一般出现在遗址、器物、石刻、壁画、画像砖之上。文章对我国早期建筑形象中所出现的皿板形制进行了溯源研究,并将视线聚焦于现存早期木构建筑最集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晋东南地区,运用文物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 商周两汉时期的建筑形象一般出现在遗址、器物、石刻、壁画、画像砖之上。文章对我国早期建筑形象中所出现的皿板形制进行了溯源研究,并将视线聚焦于现存早期木构建筑最集中、保存数量最多的晋东南地区,运用文物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寻该地域早期木构建筑斗子的形制及地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建筑 皿板 晋东南 斗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风格要素研究
20
作者 陈虹 陈晓青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4期235-235,244,共2页
建设于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不仅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早期典型代表之一,更是如今中山大学百年文化传承的载体.本文以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并以代表建筑为实例,通过建筑模式与体量,建筑材质、色彩与细部以及建筑... 建设于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不仅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早期典型代表之一,更是如今中山大学百年文化传承的载体.本文以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并以代表建筑为实例,通过建筑模式与体量,建筑材质、色彩与细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研究了其建筑风格要素,为校园建设的历史文脉延续性和新建筑的继承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乐园早期建筑 岭南 红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