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妍 董菁 +6 位作者 成军 钟彦伟 夏小兵 李克 王琳 施双双 段惠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结果质粒 pVR10 12 X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X蛋白 ,共转染实验中 pVR10 12 X组 β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是空质粒对照的 3 2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基因 真核表达 反式激活 SV40早期启动子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妍 成军 +5 位作者 牟劲松 陆荫英 王建军 李克 王琳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中 ,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 ) NS3;以该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免疫印迹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中 ,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 ) NS3;以该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免疫印迹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细胞中HCVNS3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CAT3 promoter共转染HepG2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显示 ,质粒pcDNA3 1(- ) NS3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HCVNS3蛋白 ,共转染实验中pcDNA3 1(- ) NS3组的CAT表达活性是空质粒对照组的 4 6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出相应蛋白 ,并能够反式激活SV4 0病毒早期启动子。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HCVNS3蛋白反式激活的靶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NS3 反式激活 SV40病毒 早期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40早期启动子中原核增强子样序列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李植峰 高丽杰 +3 位作者 施庆国 曹韫旭 孙树秦 陆德如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 c DNA真核表达载体 p GL2 可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 .该载体中含有 SV4 0早期启动子及荧光素酶基因 c DNA 5’端总长共 75 8bp的 DNA碱基序列 ,经计算机分析发现 ,在 SV4 0早期启动子中含有 SV4 0基因组 Hind B片断... 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 c DNA真核表达载体 p GL2 可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 .该载体中含有 SV4 0早期启动子及荧光素酶基因 c DNA 5’端总长共 75 8bp的 DNA碱基序列 ,经计算机分析发现 ,在 SV4 0早期启动子中含有 SV4 0基因组 Hind B片断中一段长为 4 9bp的 DNA序列 ,且荧光素酶基因 c DNA编码区的 5’端含有一个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区相似序列 .将 p GL2 中的荧光素酶基因 c DNA(L uc)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D中 ,构建成 p ED- Luc.该载体经表达测定后 ,只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在原核细胞中不表达 .这说明荧光素酶基因 c DNA编码区的 5’端的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区相似序列不具表达有活性的荧光素酶的功能 .经 DNA序列对比研究 ,认为 p GL2 含有的 SV4 0基因组 Hind B片段 5 12 3bp~ 5 171bp长 4 9bp的 DNA序列可能就是 Hind B片段的原核增强子功能的决定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早期启动子 荧光素酶基因 原核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调控蛋白对SV40早期启动子的调控
4
作者 高俊 刘荻萩 +1 位作者 马月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为研究马疱疹病毒1型(EHV-1)6种调控蛋白(极早期调控蛋白IEP、早期调控蛋白EICP0、EICP22、EICP27、IR2P和晚期调控蛋白ETIF)对猴空泡病毒40(SV40)早期启动子(SV40EIp)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这6种EHV-1调控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与SV40... 为研究马疱疹病毒1型(EHV-1)6种调控蛋白(极早期调控蛋白IEP、早期调控蛋白EICP0、EICP22、EICP27、IR2P和晚期调控蛋白ETIF)对猴空泡病毒40(SV40)早期启动子(SV40EIp)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这6种EHV-1调控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与SV40EIp萤火虫荧光素酶重组报告质粒共转染RK13细胞,并同时转染作为内控的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检测两种独立的报告酶与对应底物反应后的发光强度,得到SV40EIp活性相对值。从而评价EHV-1 6种调控蛋白对SV40EIp活性影响。结果表明:ETIF对SV40EIp活性影响不显著;IR2P对SV40EIp活性具有下调作用;IEP、EICP0、EICP22、EICP27对SV40EIp活性均具有上调作用;而对于含增强子的SV40EIp(SV40EIp E),这4种调控蛋白也能够上调SV40EIp E活性,其中EICP22上调作用最强。而且,EICP22和EICP27能够协同上调SV40EIp的活性。此外,EICP22与EHV-1早期基因启动子转录因子TBP、EICP27与TBP及EICP22与EICP27的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结果表明:仅EICP27可以与TBP发生相互作用,提示EICP22并非与EICP27或者TBP直接结合而实现协同上调作用,其协同上调作用还存在其他的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V-1 EICP22 EICP27 调控作用 SV40早期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病毒SV40早期启动子在鱼类细胞中具转录调节功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孝宙 李辉 +3 位作者 邱黎明 张凌霄 劳为德 陈受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前由于缺乏鱼类本身的同源启动子,因此对鱼类进行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一般都借用哺乳动物细胞的启动子或动物病毒启动子.对于这些启动子的可用性,尚未见有直接的证据。
关键词 鱼类 基因 SV40 早期启动子 病毒
原文传递
利用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在昆虫细胞中持续表达人β-干扰素
6
作者 杨琴 邓继先 +1 位作者 王少飞 程萱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含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NPV)早期基因启动子的载体pAcIE1中,插入人β-干扰囊(HuIFN-β)基因,构建成转移载休pIE1-IB;pIE1-IB与含新霉素抗性基因(NEO ̄r)的质粒pIEI-NEO共转... 在含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NPV)早期基因启动子的载体pAcIE1中,插入人β-干扰囊(HuIFN-β)基因,构建成转移载休pIE1-IB;pIE1-IB与含新霉素抗性基因(NEO ̄r)的质粒pIEI-NEO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9细胞),使HuIFN-β基因和NEO ̄r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上产生转化细胞,含G418的培基分离新霉素抗性克隆,并增殖传代;转化细胞株传至50代以上,不同传代水平细胞DNA的点杂交证实HuIFN-β基因已整合在细胞DNA分子上,同时检测出干扰素(IFN)的持续稳定表达,活性为500—4000IU/10 ̄6细胞。抗天然HuIFN-β抗体能完全中和所表达IFN的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早期启动子 干扰素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的构建及报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反修 黄永秀 +1 位作者 齐义鹏 胡建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以AcNPVp10基因为侧翼序列,用AcNPV的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并将新霉素抗性基因(neo)插入IE1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转移载体pAcPIneo。将它和野生型AcNPVDNA共转染... 以AcNPVp10基因为侧翼序列,用AcNPV的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并将新霉素抗性基因(neo)插入IE1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转移载体pAcPIneo。将它和野生型AcNPV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由于neo基因的表达,通过G418的选择和富集作用,得到重组病毒vAcPIneo的纯培养。用酶切和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neo基因整合于AcNPV基因组的p10基因位相。用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不同时间取样提取RNA并进行杂交,结果表明neo基因在受染细胞内从早期到晚期都可发生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 报道基因 早期基因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启动子对HA-VP2重组杆状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于航 高冬妮 +2 位作者 田兆峰 平文祥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100-105,共6页
为比较不同启动子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蛋白表达的影响,择优表达体系。本研究将添加了表位附加标记HA-TAG的IBDV-VP2基因整合至含有CMV、CBA和EF1α启动子的重组转移载体中,构建HA-VP2重组杆... 为比较不同启动子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蛋白表达的影响,择优表达体系。本研究将添加了表位附加标记HA-TAG的IBDV-VP2基因整合至含有CMV、CBA和EF1α启动子的重组转移载体中,构建HA-VP2重组杆状病毒,并通过侵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以确定最优启动子。用Gel-Pro analyzer 4.5软件分析Western blotting条带。结果表明,含有CMV、CBA及EF1α启动子的重组杆状病毒所表达的HA-VP2蛋白强度分别为270.61、290.26及83.45,且各启动子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CMV与CBA启动子的活性相近能够较高效率地表达HA-VP2蛋白,但EF1α启动子活性较以上2种启动子活性较低。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启动子对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此择优表达体系,为禽类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2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人巨细胞病毒立即早期启动子(CMV) 包含CMV立即早期增强子区与鸡肌动蛋白启动子区的复合启动子(CBA) 人类延伸因子1α启动子(E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不同启动子、WPRE以及ITRs对重组杆状病毒表达新城疫F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曹德宸 叶磊 +3 位作者 李维庆 李赛男 高冬妮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30期91-97,共7页
为了提高基因工程疫苗对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表达能力,从而为研制高效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含有不同启动子与表达元件的重组杆状病毒,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其F蛋白的表达量的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含有... 为了提高基因工程疫苗对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表达能力,从而为研制高效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含有不同启动子与表达元件的重组杆状病毒,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其F蛋白的表达量的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含有CMV立即早期增强子区与鸡肌动蛋白启动子区的复合启动子的质粒表达F蛋白量较含人巨细胞病毒立即早期启动子(CMV)的质粒提高了24.52%~231.18%,含有土拨鼠肝炎病毒转录后调控元件(WPRE)能够提高F蛋白表达量2.9~8.6倍,而腺伴随病毒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s)对质粒F蛋白表达量提高1.95%~9.27%。CBA启动子的启动能力远高于CMV的启动能力,调控元件WPRE能够显著提高F蛋白的表达量,而ITRs元件对于F蛋白的表达量未产生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杆状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转录后调控元件 含有CMV立即早期增强子区与鸡肌动蛋白启动子区的复合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激活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方风琴 季育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3,共4页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潜伏-激活感染 主要立即早期启动子 沉默 PP65抗原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痘苗病毒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HIV-1 Env的表达调控
11
作者 金宁一 殷震 《传染病信息》 1997年第2期67-68,共2页
本研究对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ATI)启动子和多个38聚P7.5早期启动子进行正向连接,构建了一系列能在感染早期和晚期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载体,表达效率高于迄今报道的任何一种痘苗病毒载体。应用这种新型痘苗病毒载体表达氯霉素乙酰... 本研究对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ATI)启动子和多个38聚P7.5早期启动子进行正向连接,构建了一系列能在感染早期和晚期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载体,表达效率高于迄今报道的任何一种痘苗病毒载体。应用这种新型痘苗病毒载体表达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痘苗病毒 痘苗病毒载体 启动子活性 高效表达载体 表达效率 感染细胞 早期启动子 表达量 载体表达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AcMNPVie0/ie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对自身调控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梦瑶 钟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723,730,共8页
对杆状病毒ie0/ie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测序和甲基化特异性PCR,发现ie0区域甲基化程度较高,且随着感染过程发生变化,在感染后8h有明显下降.为了研究启动子区域内甲基化对其活性及表达调控的影响,构建了表达AcMNPV极早期蛋白IE0和IE1的质粒p... 对杆状病毒ie0/ie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测序和甲基化特异性PCR,发现ie0区域甲基化程度较高,且随着感染过程发生变化,在感染后8h有明显下降.为了研究启动子区域内甲基化对其活性及表达调控的影响,构建了表达AcMNPV极早期蛋白IE0和IE1的质粒p402-ie1、p402-ie0M-A及报告质粒pie0p-luc、pie1p-luc,采用体外甲基化的方式,研究DNA甲基化对IE0、IE1调控自身启动子作用的影响.结果证实ie0p受IE0蛋白激活,而受到IE1蛋白抑制,发现DNA甲基化极大降低ie0p、ie1p活性.验证了IE0、IE1蛋白对于ie1p的激活作用,而甲基化后IE1/IE0对其激活作用依然保持.不同比例的p402-ie1/p402-ie0M-A转染实验,发现在IE0>IE1时,甲基化能够逆转IE0/IE1对于ie0p的调控作用.这些结果表明,DNA甲基化状态可以影响杆状病毒IE0和IE1蛋白对ie0启动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早期启动子 DNA甲基化 基因表达调控
原文传递
pEgr-MIP3α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Lewis肺癌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岚 朱波 +2 位作者 陈敬 杜剑平 陈正堂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968-970,共3页
目的 探讨辐射对转染pEgr MIP3α质粒的Lewis肺癌细胞MIP3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出MIP 3α基因 ,构建 pEgr MIP3α重组表达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Lewis肺癌细胞 ,用RT PCR和Western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MIP 3α表... 目的 探讨辐射对转染pEgr MIP3α质粒的Lewis肺癌细胞MIP3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出MIP 3α基因 ,构建 pEgr MIP3α重组表达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Lewis肺癌细胞 ,用RT PCR和Western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MIP 3α表达水平。结果 所构建的重组质粒 pEgr MIP3α中MIP 3αc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 ;各照射组在不同剂量电子线照射后 ,MIP 3α表达均高于未转染组和假照射组。结论 Egr 1启动子具有辐射启动和诱导下游MIP 3α基因在Lewis肺癌中增强表达的功能 ,为pEgr MIP3α用于放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早期生长反应启动子 树突状细胞 放射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和endostatin双基因-放射治疗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艳博 王志成 +6 位作者 张艳秋 董丽华 刘扬 李金华 龚守良 龚平生 郭彩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1-617,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shES携带的双基因TRAIL和endostatin联合X射线照射后,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pshuttle转染组、TRAIL单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shES携带的双基因TRAIL和endostatin联合X射线照射后,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pshuttle转染组、TRAIL单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转染组、endostatin单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ES转染组和TRAIL、endostatin双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shES转染组。细胞转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进行,对照组不转染。细胞转染后给予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1、0.5、1.0、2.0和5.0Gy),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中TRAIL和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并分别采用MTT及PI单染或/和AnnexinⅤ双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RAIL、endostatin单/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ECV304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2.0Gy X射线照射后与0h比较,各时间点转染pshuttle-Egr1-shTRAIL-shES的ECV304细胞上清中TRAIL和endosta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分别于12和24h达峰值;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可诱导TRAIL和endostatin蛋白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或P<0.01)。MTT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pshuttle-Egr1-shTRAIL、pshuttle-Egr1-shES和pshuttle-Egr1-shTRAIL-shES组ECV304细胞A49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shuttle组,并显示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并伴有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上升和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上述细胞效应,尤以pshuttle-Egr1-shTRAIL-shES组变化最为明显,与pshuttle-Egr1-shTRAIL和pshuttle-Egr1-shE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RAIL和endostatin双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可抑制ECV304细胞生长,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且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或TRAIL/endostatin单基因-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内皮抑素 早期生长反应-1启动子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的主要分子事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爱萍 宋雅琴 +2 位作者 周秀英 彭薇 谢政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2-529,共8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所致的机体免疫缺陷是引起潜伏状态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激活的始动因素。allo-HSCT受者H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HCMV血清学状况、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程度及预处理方式等。HCMV再激活与病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所致的机体免疫缺陷是引起潜伏状态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激活的始动因素。allo-HSCT受者H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HCMV血清学状况、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程度及预处理方式等。HCMV再激活与病毒基因组中主要即刻早期启动子/增强子(MIEP)过表达诱发的系列病毒裂解增殖蛋白的表达相关。本文就引起allo-HSCT术后H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维持HCMV潜伏感染相关的分子变化、MIEP过表达在HCMV再激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参与allo-HSCT术后HCMV再激活的分子通路进行综述,探讨allo-HSCT后HCMV再激活的主要分子事件,为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病(CMVD)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人巨细胞病毒(HCMV) 潜伏感染 再激活 主要即刻早期启动子/增强子(MIEP) 移植物抗宿主病 巨细胞病毒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MIP-3α基因在Lewis肺癌中的放射诱导表达
16
作者 邹岚 朱波 +2 位作者 陈敬 杜剑平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188-2190,共3页
目的 构建pEgr 1 MIP 3α(pEM)质粒 ,探讨辐射对被转染的Lewis肺癌细胞中MIP 3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定向克隆方法 ,构建pEM重组表达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Lewis肺癌细胞 ,用RT 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电子线照射后的MIP 3α表达... 目的 构建pEgr 1 MIP 3α(pEM)质粒 ,探讨辐射对被转染的Lewis肺癌细胞中MIP 3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定向克隆方法 ,构建pEM重组表达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Lewis肺癌细胞 ,用RT 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电子线照射后的MIP 3α表达水平。结果 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pEM中MIP 3αc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 ;各照射组在不同剂量电子线照射后 ,MIP 3α表达均高于未转染组和假照射组。结论 Egr 1启动子具有辐射启动和诱导下游MIP 3α基因在Lewis肺癌中增强表达的功能 ,为pEM用于放射 -基因治疗的体内研究 ,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早期生长反应-1启动子 树突状细胞 放射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SFIA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as a Prognosis and Diagnosis for Breast Cancer in Vietnamese Population
17
作者 Truong Kim Phuong Lao Duc Thuan +1 位作者 Doan Thi Phuong Thao Le Huyen Ai Thuy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4期316-321,共6页
Aberrant tumor suppressor gene promoter methy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al cancers,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which was the common female deaths in most countries involved in Vietnam. The methylation in tumor ... Aberrant tumor suppressor gene promoter methy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al cancers,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which was the common female deaths in most countries involved in Vietnam. The methylation in tumor suppressor genes, including RASSFIA, were the key targets of establishing 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prognosis and early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In present study, with the aim towards using the hypermethylation at CpG islands of promoter of RASSFIA as the biomarker for breast cancer in Vietnamese population, MSP (methyl specific PCR)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hypermethylation status ofRASSFIA gene in 115 samples including 95 breast cancer specimens and 20 normal breast tissues from another disease (not breast cancer). All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Ho Chi Minh City Medical Hospital, Vietnam. The known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HER2/neu overexpression was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ed as input value for breast cancer specimens. For input value confirm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was also analyzed together with prior immunochemical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ypermethyl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methylation of given gene reached 42.1% (P 〈 0.05). In addition, the DNA hypermethylation of RASSFIA gene increased the possibility to be breast cancer with high incidence via calculated of odd ratio (P 〈 0.05). In conclusion, the hypermethyl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could be used as the promising biomarkers applying in Vietnam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SFIA HYPERMETHYLATION MSP bisulfite modification breast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慧慧 陶然 +1 位作者 俞惠民 尚世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潜伏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在儿科学领域,潜伏感染的巨细胞病毒激活后,可能导致死胎、流产、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病毒潜伏感染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免疫反应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方式清除病... 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潜伏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在儿科学领域,潜伏感染的巨细胞病毒激活后,可能导致死胎、流产、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病毒潜伏感染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免疫反应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方式清除病毒。然而,在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病毒会调控自身基因的表达、宿主细胞微环境及免疫杀伤作用,从而达到与长期宿主共存的目的。目前研究揭示,HCMV的潜伏感染可能与病毒立即早期启动子沉默、病毒干扰宿主细胞凋亡、病毒免疫逃逸及非编码RNA调控机制有关。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HCMV潜伏感染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潜伏感染 立即早期启动子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