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派武侠小说“乱离重逢”母题的多元情感及意义
1
作者 刘卫英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12期175-187,共13页
旧派武侠小说达到了乱离重逢母题高峰。李涵秋将母题范围增拓到海外题材,突出时代性。平江不肖生写孝子在寻亲砥砺中成长,赵苕狂续写将父子相逢心愿形诸梦幻,践行“女助男”。赵焕亭偏重揭示乱离重逢对家庭、青少年命运的影响:不避盗匪... 旧派武侠小说达到了乱离重逢母题高峰。李涵秋将母题范围增拓到海外题材,突出时代性。平江不肖生写孝子在寻亲砥砺中成长,赵苕狂续写将父子相逢心愿形诸梦幻,践行“女助男”。赵焕亭偏重揭示乱离重逢对家庭、青少年命运的影响:不避盗匪中良善之民的仁爱性情,由学剑诛奸转换到乡里秩序重建。顾明道写女侠与冒充者“相逢”“发现”到“打假”,折射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武侠热”的社会心理。文公直写因男女重逢不识。还珠楼主揭示离散重逢后并非一顺百顺。白羽写出新文化感召下情感、习俗观念的新旧杂糅。母题符合儒家主流文化“情本”“爱有差等”原则,武侠践行父母亲情、伉俪深情、友悌情谊,强化人物情商,也丰富了人文世界的情感谱系,促进了小说与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互动。其增强了“单位情感”在题材母题研究中的重视度,有助于过渡到大文学的“情感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武侠小说 南向北赵 赵焕亭 乱离重逢母题 单位情感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被引量:14
2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6,170,共1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围绕着新旧文化与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三场论战:《新青年》与林琴南、陈独秀与杜亚泉、张东荪与傅斯年之间的辩论。前者被认为是"新派",而后者,则是"旧派中的新派"。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其说是知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围绕着新旧文化与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三场论战:《新青年》与林琴南、陈独秀与杜亚泉、张东荪与傅斯年之间的辩论。前者被认为是"新派",而后者,则是"旧派中的新派"。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其说是知识上的新旧,不如说是对传统的态度不同。杜亚泉、张东荪对西方新思潮的认知,不在其对手陈独秀、傅斯年之下,只是他们不赞成全盘推倒传统。经过这三场论战,《新青年》在口岸城市中大获全胜,因为城市青年需要一个激进的文化变革方案与可供行动的简便态度,但在边缘城市的"小镇青年"那里,他们不在乎新旧两派的态度差异,更注重从两派那里吸取"新知",对传统也保留了一份中庸的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旧派中的新 文化话语权 《新青年》 《东方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进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30,共8页
1910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精英意识,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都市民间,两者在活动区域、谋生手段、对都市生活的了解、商业经营策划能力、文学功能观上都有较大差异。1920年代旧派文人通过对现代性"器物"(... 1910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精英意识,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都市民间,两者在活动区域、谋生手段、对都市生活的了解、商业经营策划能力、文学功能观上都有较大差异。1920年代旧派文人通过对现代性"器物"(现代传媒和大众娱乐产业)的占有和现代意识的演绎,形成市场化的现代传媒和大众娱乐产业主导下的公共空间,参与都市文化建设,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文人 现代性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朦胧的新旧易位:民国初年太炎弟子入职北大与“旧派”之动向——以朱希祖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尔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8,共7页
在民初北大的人事变动中,朱希祖作为正牌章太严弟子先于他人入职,颇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其入职并未引起旧派人士的强烈反应,旧派众人其后渐次离开北大,与朱希祖并无直接关系,原因亦各自不同,但均对校长何燏时主政下北大未来的趋向怀有... 在民初北大的人事变动中,朱希祖作为正牌章太严弟子先于他人入职,颇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其入职并未引起旧派人士的强烈反应,旧派众人其后渐次离开北大,与朱希祖并无直接关系,原因亦各自不同,但均对校长何燏时主政下北大未来的趋向怀有背离之感。虽然后来更多太炎门生进入北大,代替桐城派等旧派人士居于核心地位,但以历史的眼光加以评判,此番新旧更替实有"以旧易旧"的意味。这说明在民初数年里,新旧世界虽已有移形换位之势,但"新"、"旧"之间的关系还有些朦胧,其清晰的标准尚在确立与制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 朱希祖 旧派 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初“旧派”小说家对《红楼梦》的沉溺与反思——兼论清末民初的“写情小说”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紫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民初写情小说的流行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长期以来,在讨论其流行的原因时,我们或讲到吴趼人《恨海》的开启之功,或讲到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风行,然而却对《红楼梦》之于民初"旧派"小说的至深影响避而不谈。事实... 民初写情小说的流行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长期以来,在讨论其流行的原因时,我们或讲到吴趼人《恨海》的开启之功,或讲到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风行,然而却对《红楼梦》之于民初"旧派"小说的至深影响避而不谈。事实上,民初"旧派"刊物所刊载小说、诗词、文章与"红楼"相关者甚多,特别是写情小说的构思、情节以及哀感的文风、凄婉的意蕴等无不与"红楼"有直接的联系。本文即通过罗列清末民初"旧派"小说家与"红楼"相关的诸多作品,来说明清末民初"写情小说"的发生及具体表现与《红楼梦》之间的复杂关联,并从少数几篇反思《红楼梦》负面影响的文字来讨论"写情小说"家内部对"写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写情小说 旧派”小说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文人”胡怀琛与白话新诗
6
作者 李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5-210,共6页
民国时期的旧派文人胡怀琛作为一名南社成员,却对新文学表现出极大热情,在白话新诗理论建设、白话新诗教育及白话新诗创作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及以后的长时段里,学界囿于其“旧派文人”身份,对于他在新文学建设... 民国时期的旧派文人胡怀琛作为一名南社成员,却对新文学表现出极大热情,在白话新诗理论建设、白话新诗教育及白话新诗创作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及以后的长时段里,学界囿于其“旧派文人”身份,对于他在新文学建设上所做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鲜少提及,甚至故意遮蔽。而其被遮蔽的具体原因,既有他旧文学派别的社会背景,也因为他本人对古典文学的狂热与执着,当然也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之际新旧文坛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有关。站在新文学运动百年后的今天,应该摒弃偏见,客观公正地评价胡怀琛等“旧派文人”在新文学建设方面的贡献,还原新文学运动发展初期的原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文人 胡怀琛 新文学建设 白话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旧派言情小说中的江南文化特色
7
作者 孔令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8-160,共3页
民初旧派言情小说具有鲜明的地缘特色,即江南文化特色。作品呈现的是充满诱惑的优美诗意而又哀伤颓废的江南。江南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作家个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使得民初旧派言情小说字里行间吹拂着诱人与颓废的"江南风&... 民初旧派言情小说具有鲜明的地缘特色,即江南文化特色。作品呈现的是充满诱惑的优美诗意而又哀伤颓废的江南。江南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作家个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使得民初旧派言情小说字里行间吹拂着诱人与颓废的"江南风"。考察这类小说与江南的关系,对于重新发现此类小说的价值,以及从一个侧面重现丰富的文化江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言情小说 诱惑 颓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0年代旧派都市言情小说对传统模式的变异
8
作者 王进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1,共5页
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都市言情小说对古代"士子和青楼妓女"和"才子佳人"两大言情模式既有沿袭又有变异:前者从晚清民初对都市恶性的审美体验中挣脱出来,对妓女产生人道主义同情,出现了和"才子佳人"言情传... 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都市言情小说对古代"士子和青楼妓女"和"才子佳人"两大言情模式既有沿袭又有变异:前者从晚清民初对都市恶性的审美体验中挣脱出来,对妓女产生人道主义同情,出现了和"才子佳人"言情传统合流的趋势;后者聚焦于真情难觅的"哀情"和在都市金钱主义和新思潮驱使下萌生的种种"怪情",写世俗、平庸的男女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文人 都市言情小说 士子和青楼妓女 才子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旧派文学期刊之改良与新文学运动之影响
9
作者 付建舟 颜梦寒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在新文学运动冲击下,旧派文学期刊之改良一直被严重忽视。以《小说新报》为代表的旧派文学期刊不断改良,前后四轮,极力向新文学靠拢,以便赶上时代潮流。其改良主张集中于"文白兼容"、"新旧融合"、时代思潮的讨论、... 在新文学运动冲击下,旧派文学期刊之改良一直被严重忽视。以《小说新报》为代表的旧派文学期刊不断改良,前后四轮,极力向新文学靠拢,以便赶上时代潮流。其改良主张集中于"文白兼容"、"新旧融合"、时代思潮的讨论、新作者的开拓等方面。尽管如此,旧派作家及其文学仍然不被新文学家所认可,也不为新一代的读者群所拥戴,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文学期刊 《小说新报》 改良 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文人文化视野中的都市伦理1920—1937
10
作者 王进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23-529,共7页
伦理道德观念是旧派文人突破不了的根本价值尺度。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旧派文人充满伦理的焦虑,但他们的伦理观不同于封建伦理,也不是1910年代旧派文人所坚持的改良礼教。旧派文人伦理视角在十里洋场尔虞我诈、吃喝嫖赌的畸形社会中... 伦理道德观念是旧派文人突破不了的根本价值尺度。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旧派文人充满伦理的焦虑,但他们的伦理观不同于封建伦理,也不是1910年代旧派文人所坚持的改良礼教。旧派文人伦理视角在十里洋场尔虞我诈、吃喝嫖赌的畸形社会中聚焦在了家庭伦理上。他们试图合理规划现代世俗生活和家庭伦理秩序,并且探讨自由恋爱、寡妇再嫁、家庭成员关系中的伦理观念。但他们没有统一的道德文化体系的支撑,只能一味地谴责、批判都市的堕落现象,并没有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现代都市社会的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派文人 都市 伦理 新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晚清到二十年代旧派文人上海书写的变异
11
作者 王进庄 《中文自学指导》 2009年第3期20-24,共5页
晚清民初旧派文学中的“上海”是盘踞着农业文明和传统消费方式的城市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从晚清民初文学中对政治共同体的想像和农业文明的眷恋中挣脱出来,逐渐消解其政治性内涵,构建了一种以消费主义和新思潮为特点的... 晚清民初旧派文学中的“上海”是盘踞着农业文明和传统消费方式的城市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从晚清民初文学中对政治共同体的想像和农业文明的眷恋中挣脱出来,逐渐消解其政治性内涵,构建了一种以消费主义和新思潮为特点的更实录、多元、复杂的都市特性,创造了书写上海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旧派文人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侠小说的旧派与新派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保淳 《关东学刊》 2019年第3期98-123,共26页
武侠小说有“旧派”与“新派”之别,大抵上以1949年为断限;但台湾的“新派”发展较晚,始于1964年左右。“旧派武侠”与“新派武侠”各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的“新”,都是从“旧”衍生、发展而来的,不可截... 武侠小说有“旧派”与“新派”之别,大抵上以1949年为断限;但台湾的“新派”发展较晚,始于1964年左右。“旧派武侠”与“新派武侠”各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的“新”,都是从“旧”衍生、发展而来的,不可截然二分。“旧派武侠”从平江不肖生、赵焕亭“南向北赵”开始,是在一片“强国强种”的意识下兴起的;其后有还珠楼主等“北派五大家”继起。通常篇幅甚长,受到连载体式的限制,结构散漫,但读者群已大量增加,且专业作家也开始投入创作行列之中。“新派武侠”以港、台为重镇,香港以梁羽生、金庸为创始,较著重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台湾则先是有继承“旧派”的郎红浣为先行者,1964年左右,陆鱼、司马翎等开始步入“新派”领域,而在古龙的手上,发展到巅峰时期。“新派武侠”的特色有六:在主题方面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人物描写上细腻深刻,在情节结构上较为完整,插敘减省、节奏增快,且擅于运用崭新的敘事手法加以创作。1980-1985年,金庸封笔、古龙殁世,“新派武侠”逐渐式微,虽犹有作家努力不懈,欲超金迈古,但大江东去,武侠风光的一页,终于掀翻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旧派 五大家 金庸 古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
13
作者 毕志娟 李大恒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2期73-76,共4页
进入1920年代,文化环境对旧派通俗小说十分不利,特别在经受了五四新文学的激烈批判后,旧派通俗小说为自身的生存进行变革已经势在必然。在这种趋势之下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张恨水及其《啼笑因缘》等作品对旧派通俗小说的革新和继承... 进入1920年代,文化环境对旧派通俗小说十分不利,特别在经受了五四新文学的激烈批判后,旧派通俗小说为自身的生存进行变革已经势在必然。在这种趋势之下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张恨水及其《啼笑因缘》等作品对旧派通俗小说的革新和继承,为旧派通俗小说开拓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性转换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啼笑因缘》 旧派通俗小说 现代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六:历史小说
14
作者 陈幼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4,共1页
1916年,袁世凯在国人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而死,袁氏窃国一时成为畅销书的热门题材,很多通俗作家把它演绎成小说。这些书以真实作号召,又契合当时的政治热点,大多成为畅销书。1916年1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杨尘因著《新华春梦... 1916年,袁世凯在国人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而死,袁氏窃国一时成为畅销书的热门题材,很多通俗作家把它演绎成小说。这些书以真实作号召,又契合当时的政治热点,大多成为畅销书。1916年1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杨尘因著《新华春梦记》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部。该书以1915年秋至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复辟帝制的各个方面都有生动具体的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旧派 袁世凯 畅销书 帝制 国人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九:武侠小说
15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1,共1页
民国以后,武侠小说风起云涌。这类小说以情节的曲折紧张、人物的奇事异能来引人入胜,并且内容也总是彰侠义,惩顽恶,投合人心,故能拥有大量读者。在这股武侠狂潮中,写武侠小说的作者多至160人,成书680余部,几乎占了民国旧派小说... 民国以后,武侠小说风起云涌。这类小说以情节的曲折紧张、人物的奇事异能来引人入胜,并且内容也总是彰侠义,惩顽恶,投合人心,故能拥有大量读者。在这股武侠狂潮中,写武侠小说的作者多至160人,成书680余部,几乎占了民国旧派小说的三分之一。而且这股武侠狂潮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旧派 30年代 20世纪 民国 侠义 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三:狭邪小说
16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6,共1页
晚清最后10年,在谴责小说这一主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写士大夫与伶人、妓女生活的,鲁迅把这类小说叫做"狭邪小说"。早期的"狭邪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成书于1894年。
关键词 狭邪小说 《海上花列传》 旧派 谴责小说 士大夫 韩邦庆 伶人 妓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五:社会小说
17
作者 陈幼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1,共1页
鸳鸯蝴蝶派虽以言情小说著称于世,但这派作者写得最多的还是社会小说。在承袭晚清谴责小说、狭邪小说传统的基础上,民初的社会小说取材范围更为扩大。张恨水在为《广陵潮》改版写序言时说:“我们若肯研究三十年前的社会,在这里一定... 鸳鸯蝴蝶派虽以言情小说著称于世,但这派作者写得最多的还是社会小说。在承袭晚清谴责小说、狭邪小说传统的基础上,民初的社会小说取材范围更为扩大。张恨水在为《广陵潮》改版写序言时说:“我们若肯研究三十年前的社会,在这里一定可以获得许多材料。”茅盾在晚年也曾经提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小说 旧派 鸳鸯蝴蝶 言情小说 谴责小说 小说传统 取材范围 三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四:言情小说
18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4,共1页
民国建立之初,一度出现过浮面的清明气象。政治上,人们信奉卢梭的人权说,拥护投票的普选制;精神生活上,人们主张“非孝”,提倡自由恋爱。因此,以控诉传统的恋爱不自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为标志的言情小说受到了广大青年人的热烈... 民国建立之初,一度出现过浮面的清明气象。政治上,人们信奉卢梭的人权说,拥护投票的普选制;精神生活上,人们主张“非孝”,提倡自由恋爱。因此,以控诉传统的恋爱不自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为标志的言情小说受到了广大青年人的热烈欢迎。民初第一大畅销书一一徐枕亚的《玉梨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一种自夸为“有词皆艳,无字不香”的骈体文笔,写成一部“蜂愁蝶怨”的“千秋恨史”,赢得了当时仿徨无助、多愁善感的青年学子和有闲市民的争相购阅,于十余年中销至30多版几十万册,开民初小说畅销的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情小说 旧派 自由恋爱 《玉梨魂》 精神生活 包办婚姻 畅销书 人权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八:社会言情小说
19
作者 陈幼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共1页
20世纪30年代,"社会言情小说"已蔚为大观,在与新文学、武侠、侦探、历史等类小说的竞争中,已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这表明,先前的"社会小说"历经十余年的跋涉,终于从清末谴责小说和黑幕小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同时标志着这派"言情... 20世纪30年代,"社会言情小说"已蔚为大观,在与新文学、武侠、侦探、历史等类小说的竞争中,已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这表明,先前的"社会小说"历经十余年的跋涉,终于从清末谴责小说和黑幕小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同时标志着这派"言情小说"业已摆脱"哀情小说"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言情小说 旧派 30年代 20世纪 社会小说 谴责小说 哀情小说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二:谴责小说
20
作者 陈幼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共1页
20世纪初始几年,清王朝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赔款这两起奇耻大辱,其极度的腐败已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谴责小说通过暴露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实现怨世、诋世到醒世的动机企图也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其中,尤以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20世纪初始几年,清王朝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赔款这两起奇耻大辱,其极度的腐败已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谴责小说通过暴露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实现怨世、诋世到醒世的动机企图也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其中,尤以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最为畅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旧派 《老残游记》 《孽海花》 20世纪 庚子赔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