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能乐溯源与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永莉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6年第6期91-95,共5页
日本能乐是一种具备强烈写意特性的戏剧形式,它追求艺术的文学性、音乐性、舞蹈性,在能乐的表演中一动一静显示出了难以言传的纤细、幽寂和微妙的美感,体现了日本人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 日本能乐 戏剧形式 音乐性 猿乐 五大流派 《源氏物语》 曲川 古典名著 表现效果 故事梗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视野下刘三姐歌谣传承和发展再探索——以日本能乐的传承模式为借鉴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成湘 吕佳悦 《文化与传播》 2021年第3期49-55,共7页
日本政府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乐”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日本能乐与中国刘三姐歌谣存在相似和可比之处,日本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经验和创新举措值得借鉴。结合刘三姐歌谣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文章提出传承... 日本政府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乐”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日本能乐与中国刘三姐歌谣存在相似和可比之处,日本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经验和创新举措值得借鉴。结合刘三姐歌谣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文章提出传承和发展刘三姐歌谣的具体建议:第一,创新刘三姐歌谣内容及呈现方式;第二,创新人员培养模式;第三,发挥政府导向功能,以自上而下的模式重点扶持校园鉴赏演出;第四,改革财政支援模式,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三姐歌谣 日本能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彭吉象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54,共4页
同为东方戏剧,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本文从两国文化背景出发,通过表现性、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在美学特征上的相同之处与深刻差异。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日本能乐 美学特征 程式性 比较研究
全文增补中
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哲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63,共9页
中国古典戏曲与日本的能乐之间关系是几百年来一直争论的问题。从文献和中日戏剧之间的形式方面进行考察,两国戏剧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通过佛教作为中间的桥梁,产生过间接的接触,从而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 日本能乐 中国古典戏曲 元曲 关系 艺术形式
全文增补中
浅析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的异同
5
作者 谭春 《黄河之声》 2014年第7期114-115,共2页
日本能乐是一种比较难以理解的戏剧样式。本文简单的对中国戏曲与日本的能乐从综合性、虚拟性、呈式性以及取材、演员等方面探讨了两国戏剧样式的相似性。另外,从观念形态、表演形式、美学思想方面探讨其相异性。让我们从对比中去理解... 日本能乐是一种比较难以理解的戏剧样式。本文简单的对中国戏曲与日本的能乐从综合性、虚拟性、呈式性以及取材、演员等方面探讨了两国戏剧样式的相似性。另外,从观念形态、表演形式、美学思想方面探讨其相异性。让我们从对比中去理解日本能乐的精髓所在。丰富视野,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以获得参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日本能乐 相似性 相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日本能乐中的祭祀元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玉林 张丽丽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6,共3页
能乐的起源与发展 “能乐是日本古典戏剧的代表,能乐的发展史就是日本戏剧的发展史。(左汉卿2011)^([1])”据《日本文学史事典》^([2])记载:“奈良时代(8世纪),大众表演艺术‘散乐'由中国传入,在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与... 能乐的起源与发展 “能乐是日本古典戏剧的代表,能乐的发展史就是日本戏剧的发展史。(左汉卿2011)^([1])”据《日本文学史事典》^([2])记载:“奈良时代(8世纪),大众表演艺术‘散乐'由中国传入,在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与日本民间即兴表演艺术融合为‘猿乐'与‘田乐'两大支,并于室町时代(14世纪-17世纪)由观阿弥(本名结崎清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元素 祭祀 古典戏剧 日本文学史 艺术融合 即兴表演 12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日本能乐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君 李文英 《日本问题研究》 2007年第2期48-52,共5页
能乐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广义的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过去两者每每同时同台演出,但现在两者基本上已经一分为二了。能乐是极具宗教特色的假面艺术,具有浓重的悲剧色... 能乐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广义的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过去两者每每同时同台演出,但现在两者基本上已经一分为二了。能乐是极具宗教特色的假面艺术,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多数以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为主题。狂言是在能乐演出时每场之间的以对话为主的滑稽剧,其内容大多是有关大名或是市民的故事。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能乐一直被称作“猿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历史变迁 艺术形式 日本本土 一分为二 宗教特色 悲剧色彩 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
8
作者 刘娜 李洋 杨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1-104,共4页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两国的戏剧艺术,无论是在剧本结构特征、演出体制、艺术特征,还是在对戏剧表演演员的审美要求,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日本的古典戏剧虽然受到...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两国的戏剧艺术,无论是在剧本结构特征、演出体制、艺术特征,还是在对戏剧表演演员的审美要求,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日本的古典戏剧虽然受到中国古典戏剧的影响,但是它也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特征,与中国古典戏剧一道在东方绽放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中国古典戏剧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对日本能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雷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4期153-154,共2页
中日文化有着非常深的渊源。日本的能乐是中国文化对日本音乐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从它的起源,还是发展演变都可以说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日本能乐 起源 发展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衣带水 源远流长——欢迎日本能乐访华团
10
《上海戏剧》 1981年第4期30-,共1页
初夏季节,日本能乐访华团继在京、津演出之后,翩然莅沪,于七月一日、二日演出于艺术剧场。能乐访华团以严整的阵容、精湛的艺术、认真的态度、友好的情意,为上海的戏剧界和文艺界人士演出了能《隅田川》、狂言《瓜盗人》和能《船弁庆》,
关键词 日本能乐 弁庆 猿乐 观阿弥 古老剧种 舞台装置 剧协 世阿弥 戏曲舞台 散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日本能乐、中国戏曲以及西方音乐剧的异同比较
11
作者 张旭东 王宁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从日本能乐、中国戏曲以及西方音乐剧三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入手,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通过三者之间的相似性及自身特有的差异性,进行三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并对三种艺术形式各自之间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日本能乐 中国地方戏曲 西方音乐剧 文化背景 异同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井白石的《俳優考》與“元雜劇影響日本能樂”説
12
作者 鄒雙雙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第2期48-59,共12页
新井白石的《俳優考》是最早梳理中日兩國俳優發展史的珍貴文獻,並首次提出能樂受元雜劇的影響而成,此説引起了日本學界長久且深入的討論。此説在中國未見有反對者,在日本則毁譽參半。明治、大正間的漢學家及戲曲研究者如西村時彦、笹... 新井白石的《俳優考》是最早梳理中日兩國俳優發展史的珍貴文獻,並首次提出能樂受元雜劇的影響而成,此説引起了日本學界長久且深入的討論。此説在中國未見有反對者,在日本則毁譽參半。明治、大正間的漢學家及戲曲研究者如西村時彦、笹川臨風、青木正兒及七理重惠等繼承、發展了該説,而日本藝能研究者則傾向於反對。這種觀點分裂的背後或有文化認同的心理在發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樂 新井白石 俳優考 元雜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戏剧中的日本能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哲俊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日本能乐 世界文学 戏剧 翻译与研究 文学创作 外交官 传教士 外国人 演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日本能乐中的反映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敏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4-102,共9页
由于日本能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明显的"受容"现象,因此,对这种现象的剖析,往往可以使我们在考察中国古代文化时,得以寻索到一些新的有益的材料。显然,这可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 由于日本能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明显的"受容"现象,因此,对这种现象的剖析,往往可以使我们在考察中国古代文化时,得以寻索到一些新的有益的材料。显然,这可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两者每每在同时同台交互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日本能乐 古代文学艺术 艺术形式 世俗化 狂言 假面 意味
原文传递
日本能乐研究史述略
15
作者 李玲 《戏曲研究》 2020年第4期54-71,共18页
日本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种戏剧表演形式,从古至今,无论案头文献还是场上表演,当两者共处能乐一个整体中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能,狂言为次。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概述日本国内的能之研究。因为研究著述及称呼表述的惯例,题目仍然使用“能乐... 日本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种戏剧表演形式,从古至今,无论案头文献还是场上表演,当两者共处能乐一个整体中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能,狂言为次。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概述日本国内的能之研究。因为研究著述及称呼表述的惯例,题目仍然使用“能乐”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戏剧表演 狂言 主导地位
原文传递
中国傩戏与日本能乐的比较——兼议东方传统戏剧的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曲六乙 《民族艺术》 1996年第3期68-76,100,共10页
傩,原意为驱鬼逐疫;能,原意为艺能或技能。两字的同音,应属偶然的巧合,没有必然的联系,至于两者的关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确凿可信的材料,证明傩戏给予能乐的影响。但能乐在形成过程中,除了散乐、舞乐等艺术因素外,的确还受到中国傩... 傩,原意为驱鬼逐疫;能,原意为艺能或技能。两字的同音,应属偶然的巧合,没有必然的联系,至于两者的关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确凿可信的材料,证明傩戏给予能乐的影响。但能乐在形成过程中,除了散乐、舞乐等艺术因素外,的确还受到中国傩文化、主要是“追傩”的影响。考察两者起源,都孕育于宗教礼仪之中。它俩同源异流,是一棵树上绽放出的两朵不同芳香的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中国傩 驱鬼 古典戏剧 东方传统 散乐 说唱文学 叙述体 艺能 钟馗
原文传递
中国傩戏面具与日本能乐面具之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顾朴光 《民族艺术》 1994年第2期86-92,共7页
中国傩戏面具与日本能乐面具之比较贵州顾朴光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面具热”,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国已出版面具画册和专著近十本,发表研究面具的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举办面具展览数十次。过去被认为土俗粗陋、不能登大雅之堂... 中国傩戏面具与日本能乐面具之比较贵州顾朴光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面具热”,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国已出版面具画册和专著近十本,发表研究面具的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举办面具展览数十次。过去被认为土俗粗陋、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面具,其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愈来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面具 傩戏 民间艺术 面具艺术 艺术修养 创作自由 宗教化 艺术化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对日本能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雷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5-25,共1页
中日文化自古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人民之间的往来,一直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尤其是在音乐领域。当今日本对我国古典艺术的传承刚好为考察我国古代音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日本能乐就是中国文化对日本音乐方面影响中表现较为突出一... 中日文化自古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人民之间的往来,一直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尤其是在音乐领域。当今日本对我国古典艺术的传承刚好为考察我国古代音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日本能乐就是中国文化对日本音乐方面影响中表现较为突出一种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日本能乐 起源 发展 禅学
原文传递
日本能乐假面的美学阐释
19
作者 冯淼 《戏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8-64,共17页
能乐是日本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它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前期《续日本纪》中记载的由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所带回的中国散乐。散乐包含歌舞杂耍、傀儡口技、武功魔术等多种演出内容,很快受到了当时日本上至统治阶层、... 能乐是日本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它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前期《续日本纪》中记载的由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所带回的中国散乐。散乐包含歌舞杂耍、傀儡口技、武功魔术等多种演出内容,很快受到了当时日本上至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的喜爱。散乐传入以后,又受到更早由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的舞乐的影响,同时与日本本土固有的民间表演艺术相结合,如源自日本稻作祭礼演出艺术的“田乐”和表现平安时代优美奢华风情的“风流”,最后形成了一种被称为“猿乐”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美学阐释 民间表演艺术 假面 演出形式 演出内容 朝鲜半岛 日本本土
原文传递
中日艺术家联袂演出、座谈──庆贺中国昆曲和日本能乐成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暨《东瀛观剧录》首发式
20
作者 慧敏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日本能乐 口头遗产 中国昆曲 代表作 艺术家 北京京剧院 戏剧艺术 文化艺术 歌舞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