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构社会创伤的“记忆之场”——以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为中心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广
杨俊丽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1-37,142,共8页
日本侵华期间,侵略者在中国实施了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强征慰安妇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战争暴行,留下了一大批能够证实和揭露日本罪行的文献、文物、音视频等史料,可称为日本侵华暴行之史料群。这些史料不仅是日本侵略者悍然挑起战...
日本侵华期间,侵略者在中国实施了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强征慰安妇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战争暴行,留下了一大批能够证实和揭露日本罪行的文献、文物、音视频等史料,可称为日本侵华暴行之史料群。这些史料不仅是日本侵略者悍然挑起战争、制造战场暴行的有力证据,更是建构中国社会创伤记忆的具象载体。因此,应充分利用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在多语种文献、空间与仪式、教材与课程等层面,通过文字化、视听化、知识化等途径,建构中国全景式社会创伤“记忆之场”,并以此解构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将“加害者”倒转为“受害者”的错位记忆,让其成为人类社会反思战争的共享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伤
“记忆之场”
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构社会创伤的“记忆之场”——以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为中心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广
杨俊丽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1-37,14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对华精神侵略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编号:17ZDA206)
文摘
日本侵华期间,侵略者在中国实施了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强征慰安妇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战争暴行,留下了一大批能够证实和揭露日本罪行的文献、文物、音视频等史料,可称为日本侵华暴行之史料群。这些史料不仅是日本侵略者悍然挑起战争、制造战场暴行的有力证据,更是建构中国社会创伤记忆的具象载体。因此,应充分利用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在多语种文献、空间与仪式、教材与课程等层面,通过文字化、视听化、知识化等途径,建构中国全景式社会创伤“记忆之场”,并以此解构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将“加害者”倒转为“受害者”的错位记忆,让其成为人类社会反思战争的共享记忆。
关键词
社会创伤
“记忆之场”
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3.46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构社会创伤的“记忆之场”——以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为中心
李广
杨俊丽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