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殖民统治的伤痕:吕正惠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
1
作者 吴明宗 《海峡人文学刊》 2025年第1期122-128,160,共8页
吕正惠对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以直面历史的姿态,揭示了殖民统治下存在于台湾作家创作活动中的“伤痕”。面对岛内存在的以漠视“伤痕”及扭曲历史为代价的相关论述,吕正惠在其研究中借由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爬梳与再现,通过历史化、语... 吕正惠对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以直面历史的姿态,揭示了殖民统治下存在于台湾作家创作活动中的“伤痕”。面对岛内存在的以漠视“伤痕”及扭曲历史为代价的相关论述,吕正惠在其研究中借由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爬梳与再现,通过历史化、语境化的读解,做出了正本清源的驳斥。正视“伤痕”,才能有效清理残留在台湾社会中的殖民统治“遗绪”,才能疗愈历史的创痛。这不仅是由吕正惠的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所提供的启示,更应成为我们在从事台湾文学研究时坚守的立场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正惠 台湾文学 日据时期 伤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五点认识——《日据时期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导言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鹏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观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可以得出五点认识:第一,日本对中国台湾省的军事占领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第二,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 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观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可以得出五点认识:第一,日本对中国台湾省的军事占领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第二,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是甲午战争的延续,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一部分;第三,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可以1915年、1937年为节点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各个时期各有不同特点;第四,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往往以祖国为依靠或者受祖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启发;第五,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始终坚持了中国人的立场。历史昭示现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全部历史和法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中国台湾史 战争 日据时期台湾人民抗斗争史》 一个中国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朝鲜半岛鲁迅作品译介的思想谱系与文化抉择--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韩译为例
3
作者 张乃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了外国译者翻译鲁迅作品的先河;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作为朝鲜半岛众多韩译本中的首部作品,也在“阿Q”形象传播接受方面厥功甚伟。从译者思想谱系来看,幼时阅读《狂人日记》的思想冲击以及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转向,促成了柳树人与鲁迅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基点上达成了共通的文艺启蒙理论共识,成为译介《狂人日记》的内在契机。而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尽管受制于日本殖民文化霸权而不得不借助于井上红梅的日译本进行转译和“译述”,但这恰恰体现了梁建植将殖民地宗主国语言--日语--为我所用的文化立场,以及即使通过迂回和曲折的方式,也要关注和译介中国新文学的文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翻译理念 译述 思想谱系 文化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与反殖民: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文化政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虹 袁佳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1期90-106,共17页
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发布了一系列军事、经济和文化殖民政策,给台湾地区近代史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带来严重不确定性。其中,尤以文化殖民带来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当时世界局势变化和日本政府更替的背景下,台湾总督府文化殖民台湾地区... 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发布了一系列军事、经济和文化殖民政策,给台湾地区近代史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带来严重不确定性。其中,尤以文化殖民带来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当时世界局势变化和日本政府更替的背景下,台湾总督府文化殖民台湾地区的“重心”存在差异,经历了日据前期教化主义兴起、日据中期“同化”战略延长,以及日据后期战时主义殖民手段的统合与强化三个阶段。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文化政策的形成,根植于以日本利益为中心的殖民思想,同时又受到西方殖民经验、日本对台殖民理念的分歧,以及台湾地区不屈不挠的抗日武装斗争和日本国内政权变动的影响。在这50年殖民历程中,台湾地区文人斗士持续不断地利用笔墨和团结请愿等方式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致使台湾总督府文化殖民政策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日本文化殖民遗留的历史问题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该影响,成为当前两岸同胞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总督府 文化殖民 反殖民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交互:日据时期中国台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历史再现
5
作者 陈丹瑜 袁勇麟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1961年日本学者尾崎秀树撰文《台湾文学备忘录——台湾作家的三部作品》,将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和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按年代顺序阅读,认为台湾地区作家的意识变化是一个从抵抗到放弃进而屈服的过程。本文由历... 1961年日本学者尾崎秀树撰文《台湾文学备忘录——台湾作家的三部作品》,将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和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按年代顺序阅读,认为台湾地区作家的意识变化是一个从抵抗到放弃进而屈服的过程。本文由历史情境到语言现象再回归个体作家情思,重读相关作品,可知杨逵、吕赫若与龙瑛宗的创作与思想是殖民地文学创伤与曲折历史的再现,语言选择、舍弃与转换的背后是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台湾文学 真实与虚构 双语写作 创伤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碑铭”遭遇“殖民”——日据时期台北的碑铭传统与殖民化改造
6
作者 罗桂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4,共13页
台北在明清时期发展出丰富的碑铭文化,在日据时期仍然长期延续,是维系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殖民统治的深入,日据当局尝试改造当地的碑铭传统,强推以殖民主义为导向的叙事框架;同时引入新式碑铭形制,推动公共空间殖民化。日据时... 台北在明清时期发展出丰富的碑铭文化,在日据时期仍然长期延续,是维系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殖民统治的深入,日据当局尝试改造当地的碑铭传统,强推以殖民主义为导向的叙事框架;同时引入新式碑铭形制,推动公共空间殖民化。日据时期台北碑铭传统的延续及其殖民化遭遇,不仅彰显了碑铭传统对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昭示出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尽管共处一岛,却在文化上相互区隔和各行其道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北 碑铭 殖民叙事 空间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朝鲜与台湾地区公医制度比较研究
7
作者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1期9-32,共24页
为了填补医疗卫生之空白而实行的台湾地区公医制度,1913年在朝鲜同样实行了。两地的制度本身很相似,不过制度的实施效果却相当不一样。首先,台湾地区公医每个月要提出公医报告,但朝鲜公医没有这种义务,这种差异造成两地医疗卫生统计水... 为了填补医疗卫生之空白而实行的台湾地区公医制度,1913年在朝鲜同样实行了。两地的制度本身很相似,不过制度的实施效果却相当不一样。首先,台湾地区公医每个月要提出公医报告,但朝鲜公医没有这种义务,这种差异造成两地医疗卫生统计水准的显著差距。其次,台湾地区公医组织公医会,相互交换有关医疗的资讯,但朝鲜公医没有类似组织。再次,台湾地区公医跟警察合作紧密,而在朝鲜没有公医和警察之间的紧密合作。而且台湾地区公医分布密度比朝鲜高,这一点影响到两地民众利用医院的频度和传染病的防治。相关史实显示,日据时期朝鲜的公共医疗卫生网络不如台湾地区组织紧密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医制度 日据时期 台湾地区 朝鲜 医疗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妈祖庙到湄洲祖庙进香考释——以《台湾日日新报》报道为中心
8
作者 陈金亮 《妈祖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2-22,共11页
本文以《台湾日日新报》报道为中心,对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妈祖庙前往福建莆田湄洲祖庙进香的原因、周期、路线、进香活动的开展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妈祖宫庙前往湄洲祖庙进香,主要原因在于希望获得妈祖的护佑,增强灵力吸... 本文以《台湾日日新报》报道为中心,对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妈祖庙前往福建莆田湄洲祖庙进香的原因、周期、路线、进香活动的开展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妈祖宫庙前往湄洲祖庙进香,主要原因在于希望获得妈祖的护佑,增强灵力吸引信众,此外进香活动常和商业考察、探亲、旅游结合,其深受清代以来形成的中国台湾信众到内地祖庙进香的传统习俗影响。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海路不靖、社会治安混乱及日本殖民政府出行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妈祖庙前往湄洲祖庙进香往往只能间隔若干年举行。中国台湾民众主要经由福州和厦门转往湄洲岛进香。通过开展进香活动,既促进了中国台湾妈祖宫庙香火的兴旺,同时对进香者个人及湄洲祖庙也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台湾 湄洲祖庙 进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台湾地区日据时期的民俗与大戏
9
作者 吴刚毅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探讨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俗与大戏,以文献为基础结合调研进行综合分析论述;认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民间戏曲活动具有两大特色,一是与民间信俗关系密切,二是借此处理人际关系;论述中国台湾地区早期民间戏曲主要源自内地闽、粤地区,可分... 探讨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俗与大戏,以文献为基础结合调研进行综合分析论述;认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民间戏曲活动具有两大特色,一是与民间信俗关系密切,二是借此处理人际关系;论述中国台湾地区早期民间戏曲主要源自内地闽、粤地区,可分为大戏、歌舞小戏、偶戏三大类,在日据时期中国台湾地区盛行的大戏包括南管戏、北管戏、四平戏、歌仔戏及京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地区 日据时期 民俗 大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据时期台湾小说的民族认同主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勇 杨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7,共17页
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大力推行殖民教育,刻意混淆台湾人的民族记忆,扭曲台湾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并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造成了一批丧失民族身份的“孤儿”。这种丧失民族身份所产生的苦难、屈辱和抗争,在吴浊流、钟... 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大力推行殖民教育,刻意混淆台湾人的民族记忆,扭曲台湾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并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造成了一批丧失民族身份的“孤儿”。这种丧失民族身份所产生的苦难、屈辱和抗争,在吴浊流、钟理和、龙瑛宗等台湾现代小说家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与赖和、杨逵等揭露殖民地警察统治、土地掠夺等“外在殖民暴力”小说家相比,这批作家更致力于民族认同主题,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内在殖民暴力”造成的创伤,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日据时期 主题 民族身份 现代文学史 殖民教育 民族记忆 精神创伤 知识分子 殖民统治 土地掠夺 艺术价值 小说家 殖民者 台湾人 吴浊流 殖民地 丧失 暴力 心灵 苦难 抗争 屈辱 赖和 杨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高等教育评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龚放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1998年第2期61-69,共9页
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王朝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长达51年的“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根据殖民统治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脱胎于日本明治维新所建立起来的新教育模式,却又明显有别于日本本土教育的... 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王朝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长达51年的“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根据殖民统治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脱胎于日本明治维新所建立起来的新教育模式,却又明显有别于日本本土教育的殖民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发轫并初具规模.本文试图探寻日据时期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分析殖民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高等教育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而对日据时期台湾高等教育的特点、绩效及其在整个殖民教育与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尽可能客观、科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学生 台湾总督府 教育评析 台北 殖民教育 等教育 等学校 医学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书房探微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新宪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3,共5页
书房是遍布台湾城乡的一种私立学校,通称私垫、学堂或书馆。本文通过对日据时期台湾书房历史演变轨迹的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了解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这类民间教育机构生存的艰难历程,从而深刻认识中华... 书房是遍布台湾城乡的一种私立学校,通称私垫、学堂或书馆。本文通过对日据时期台湾书房历史演变轨迹的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了解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这类民间教育机构生存的艰难历程,从而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当时台湾这个恶劣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扎根立足所呈现出的顽强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学堂 私立学校 民间教育 日据时期 侧面 历程 中国 台湾省 标的 探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训之术:日据时期的台湾高山族教育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建辉 张雪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5,共12页
规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它塑造了个人。规训教育的目的是以规训为手段,生产出符合制度需求的个体。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为了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在高山族地区设立日语传习所、'蕃人'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等,试图... 规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它塑造了个人。规训教育的目的是以规训为手段,生产出符合制度需求的个体。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为了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在高山族地区设立日语传习所、'蕃人'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等,试图通过教育手段向台湾高山族灌输日本国家意识,改变高山族固有的语言及风俗习惯,生产出'驯服'的肉体,以服务于其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操纵规训之术的意图不仅是达成肉体的顺从,更是通过重新建构高山族身体以达成对人的意识形态的教化及塑造。依靠国家权力的输入,透过教育对台湾高山族进行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企图实现'同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日据时期 台湾高山族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祖国接受和反思现代性——以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4期86-96,共11页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与台湾一样存在着殖民性与现代性的纠葛与悖论。大陆经验使台湾作家更多从五四新文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了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周定山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和鲁迅风格有相当的契合;王白渊在"艺术"和"革命"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是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共同"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作家 祖国之旅 殖民现代性 台湾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女子中等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新宪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90,共8页
日据时期,台湾的女子中等教育机构多被冠以高等女子学校或女子高等普通学校之名。所谓“高等”,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高校,而是高级的意思。即女子中等教育相对于女子初等教育而言,在层次上更高一级。日据当局对发展女子中等教育较为... 日据时期,台湾的女子中等教育机构多被冠以高等女子学校或女子高等普通学校之名。所谓“高等”,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高校,而是高级的意思。即女子中等教育相对于女子初等教育而言,在层次上更高一级。日据当局对发展女子中等教育较为关注,因为这与其同化政策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曾任台中女子公学校校长的日本人长井实一于1927年便强调指出,女子教育可以改善台湾人的家庭生活,也可以达成同化台湾人的目的。改善台湾人的家庭生活只是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省 女子中等教育 殖民教育 学制 教育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1895—1945)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9
16
作者 才家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95-301,共7页
18 95年清政府甲午战败 ,马关割台 ,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与忠诚 ,表现出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 5 0年中 ,奋起抗日 ,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凭藉这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能... 18 95年清政府甲午战败 ,马关割台 ,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与忠诚 ,表现出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 5 0年中 ,奋起抗日 ,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凭藉这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台湾才能在 1945年 10月重回祖国怀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关条约 民族意识 国家认同 台湾省 台湾人民 日据时期 政权 议会 文化协会 1895-194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籍民社团初探——以厦门台湾公会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81,共6页
关于台湾籍民的问题,学界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注重政治和军事方面,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比较少,而对台湾籍民的社团组织尚未见专文讨论。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厦门台湾公会为个案,探讨这一基层社会团体的沿革、组织、活动和特殊性质... 关于台湾籍民的问题,学界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注重政治和军事方面,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比较少,而对台湾籍民的社团组织尚未见专文讨论。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厦门台湾公会为个案,探讨这一基层社会团体的沿革、组织、活动和特殊性质,以及在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以此说明城市现代化对社会组织功能多样性的需要。台湾公会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自治团体,它从成立、发展、组织乃至活动上,均受到日本领事馆和台湾总督府的严密操纵和控制,成为协助日本管理台湾籍民社会,配合日本推动南进政策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籍民 社团 厦门 台湾公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信徒与台湾社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云 雷阿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9-103,共5页
天主教是近世台湾社会的一重要力量,但大陆对其研究的各种论述却极为鲜见。日据时期,天主教会改变传教方法,吸收台湾民众入教,信徒人数不断发展,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天主教信徒 台湾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思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近代性 日据时期 台湾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学界有关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朝云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共18页
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致力于揭露与批判日本侵略压迫台湾人民的殖民本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对日据时期台湾史及台湾社会经济史关注的加强,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 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致力于揭露与批判日本侵略压迫台湾人民的殖民本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对日据时期台湾史及台湾社会经济史关注的加强,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多,其关注焦点也转向对台湾部分学者提出的所谓"殖民现代性"的深度辨析,从实证角度驳斥"殖民统治有益论"。不过,大陆学界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尚有不足,还需要从扎实的史料工作入手,辩证分析延续与断裂、传统与现代、民族主义与殖民等多重命题相互纠葛的局面,如此才能真正厘清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所谓的"殖民现代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殖民地 经济掠夺 同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