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既病防变思想的健脾行气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李江艳 李阳 尹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既病防变思想的健脾行气解毒法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接受索拉非尼联合放疗,观察组(40例)联... 目的研究基于既病防变思想的健脾行气解毒法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接受索拉非尼联合放疗,观察组(40例)联合基于既病防变思想的健脾行气解毒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复发转移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i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复发转移率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既病防变思想的健脾行气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确切,能够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肿瘤复发转移率,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病防变思想 健脾行气解毒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析嘈杂之“既病防变”
2
作者 赵浩羽 钱素婷 +4 位作者 蒋廷 张楚楚 华鑫 谢菲菲 刘庆生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既病防变”是“治未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防止疾病传变和进展是“既病防变”的主要目的。嘈杂是一种极易被医患忽视的脾胃相关类疾病,具有症状轻、易相兼的特点。嘈杂传变过程迅速而隐匿,临床上常兼有或已发展为吞酸、胃痛,甚则噎膈... “既病防变”是“治未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防止疾病传变和进展是“既病防变”的主要目的。嘈杂是一种极易被医患忽视的脾胃相关类疾病,具有症状轻、易相兼的特点。嘈杂传变过程迅速而隐匿,临床上常兼有或已发展为吞酸、胃痛,甚则噎膈、痿证等急危重症。因此,嘈杂可作为防治此类疾病的切入点。根据嘈杂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分为血虚、胃虚、痰火、肝郁等证型,分别治以滋阴养血、益气健脾、清热化痰、疏肝和胃等法,以防其变。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嘈杂 脾胃 治未 既病防变 黄连温胆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既病防变”脾肾同补法调控缺血性脑卒中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羽 李文武 +5 位作者 徐青云 朱潇 苗琦 雷烨 张怡敏 朱慧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20,I0023,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由于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特点。IS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细胞凋亡、兴奋性中毒、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在脑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由于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特点。IS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细胞凋亡、兴奋性中毒、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在脑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是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是调控IS细胞凋亡的关键通路之一。既往研究显示中医理论“既病防变”指导下的脾肾同补法是IS的基本治则,该治法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既能针对IS基本病机进行治疗,又能防止疾病传变,疗效确切。文章拟以“既病防变”为基础,以脾肾同补法为切入点,针对PI3K/Akt通路调控IS细胞凋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病防变 脾肾同补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通路 脑卒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的八段锦对医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刘莹 王科军 +2 位作者 曲骞 沙荣添 于晓飞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探讨中医传统养生保健功法八段锦对医学生的心境状态与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心境状态问卷调查和体适能测试,筛选62名在校医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理分为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 目的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探讨中医传统养生保健功法八段锦对医学生的心境状态与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心境状态问卷调查和体适能测试,筛选62名在校医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理分为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结果 干预后八段锦组男女生心境纷乱总分(TMD)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八段锦组男生消极心境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积极心境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八段锦组较对照组男女生肺活量、男女生坐位体前屈个数均明显提高(P <0.05);八段锦组女生较对照组800m跑时间明显减少(P <0.01),女生仰卧起坐个数明显提高(P<0.01),且其他体适能指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八段锦可改善医学生心境状态,可促进积极心态,缓解消极心态;八段锦可不同程度改善医学生体适能,其中对肺活量、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的改善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病防变 八段锦 医学生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淳“固本培元,既病防变”原则辨治胃癌前病变经验
5
作者 吴瑞 姚飞 +5 位作者 赵化成 吴旭涛 杨晶晶 熊启斌 林虹 甘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9-32,共4页
甘淳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强调正虚邪实是胃癌前病变的根本病机,正虚是胃癌前病变的前提,痰凝、邪毒、血瘀、湿热是胃癌前病变产生的必要条件,并提出“固本培元,既病防变”的辨治原则。在治... 甘淳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强调正虚邪实是胃癌前病变的根本病机,正虚是胃癌前病变的前提,痰凝、邪毒、血瘀、湿热是胃癌前病变产生的必要条件,并提出“固本培元,既病防变”的辨治原则。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时,将“脾肾双补”贯穿于治疗全过程,通过“固本培元”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现对甘淳“固本培元,既病防变”原则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经验作一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淳 固本培元 既病防变 胃癌前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既病防变”理论探析清肺排毒汤防治COVID-19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6
作者 胡琼丹 蒋东阳 +1 位作者 王丽(综述) 刘建(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59-562,共4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患者中,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情况并不罕见。清肺排毒汤作为通用方被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临床治疗首选,现有证据表明,其可防治与COVID-19相关的急性肾损伤。本文从“既病防变”的角度出发,探讨清肺排...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患者中,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情况并不罕见。清肺排毒汤作为通用方被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临床治疗首选,现有证据表明,其可防治与COVID-19相关的急性肾损伤。本文从“既病防变”的角度出发,探讨清肺排毒汤防治COVID-19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证治规律。本文还基于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三焦辨证和六经传变等相关理论,提出“泻母补子”“三焦分治”和“太少两解”的“既病防变”新思路,以期为中医临床应对疫病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 清肺排毒汤 既病防变 COVID-19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预防痫病复发的策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7
作者 巨宏安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9期170-171,共2页
癫痫也称癫痫病、羊癫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惊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尽管现代医学在癫痫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该病的复发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探... 癫痫也称癫痫病、羊癫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惊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尽管现代医学在癫痫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该病的复发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探索有效的预防复发策略尤为重要。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预防疾病的理念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疾病的预防与调理。中医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应对癫痫病的复发问题。中医强调,通过调节体质、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等措施,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在初期阶段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这一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病防变 传统中医理论 复发问题 复发 中医预 现代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学术思想在乳腺癌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洪宋贞 朱华宇 林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099-4100,共2页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关键词 既病防变 临床意义 学术思想 乳腺癌 《黄帝内经》 “治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论探讨疫病的中医防治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闯 张夏梦 +5 位作者 夏雨果 梅雪峰 田英 陈岚 赵娟 曾文彤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当前全球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当前全球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始终指导着整个防疫过程。中国在防治COVID-19方面灵活运用该理论,未罹病者做好科学有效的预防工作;罹病者积极使用中医中药以避邪深入、祛邪于外;病愈者使用中医中药扶助正气、防止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治未 既病防变 瘥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及中医既病防变策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晓雁 林毅 司徒红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99-1501,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既病防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与肺癌防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鹏程 吴承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3-625,共3页
中医学有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对肺癌与肺癌转移的防治都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在肺癌预防上,从病因学出发应用传统养生方法可以提升人体正气以防发病,通过体质学进行辨体、调体可以实行肺癌个体化预防,对... 中医学有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对肺癌与肺癌转移的防治都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在肺癌预防上,从病因学出发应用传统养生方法可以提升人体正气以防发病,通过体质学进行辨体、调体可以实行肺癌个体化预防,对肺癌转移的防治可以从"通道""邪盛""正虚"三大因素综合考虑。具体而言,可以运用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截断疗法,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温通降浊的祛邪疗法,补益脾肾、益气养阴的扶正疗法。运用以上方法防治肺癌与肺癌转移可以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中医学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转移 既病防变 治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学“既病防变”思想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德文 龙富立 +1 位作者 王丽 邱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共2页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预防神明受戕、脉络受损、水泛三焦、邪从热化、毒瘀痰互结等方面阐述了"既病防变"思想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预防原发性肝癌进一步恶化开启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既病防变
原文传递
既病防变思想在肝衰竭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德文 龙富立 +3 位作者 邱华 黄古叶 陈月桥 石清兰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7,共2页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肝衰竭具有病情复杂、传变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串到治疗本病的实...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肝衰竭具有病情复杂、传变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串到治疗本病的实践中,能及时截断、逆转疾病的发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为中医肝病急危重症的防治揭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中医药疗法 既病防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病防变”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佳卉 迟莉丽 +2 位作者 赵继亭 梁峻尉 孙大娟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在"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则治法,以阻断其发展。轻度UC健脾益气以固本,辅以清热解毒治标;中重度UC,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以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辅以健脾化湿,加... 在"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则治法,以阻断其发展。轻度UC健脾益气以固本,辅以清热解毒治标;中重度UC,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以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辅以健脾化湿,加速诱导缓解、防止病情进展,起到增效减毒、缩短疗程作用。在并发症防治方面,清热凉血、健脾益气、活血养血以塞流、澄源、复旧,防治出血及血栓形成;益气扶正、清热解毒以防治机会性感染;扶正固本、解毒化瘀以防治癌变;心肝脾同调,防治UC伴焦虑抑郁。既斩断病邪的传变途径,又先安未受邪之地,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期 治未 既病防变 健脾益气 清热解毒 并发症 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病防变理论在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施家芳 关风光 +1 位作者 王芳 黄玉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6期147-148,共2页
目的:从起居养护(寅时养生)、六字诀呼吸操、中医适宜技术等方面研究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在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力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呼吸科COPD稳定期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 目的:从起居养护(寅时养生)、六字诀呼吸操、中医适宜技术等方面研究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在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力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呼吸科COPD稳定期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起居养护(寅时养生)、六字诀呼吸操、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护理措施。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生命质量量表(SGRQ)等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EF、FEV1、6MWD均优于对照组,SGRQ中各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既病防变理论为指导,建立COPD稳定期康复和预防复发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养生理论体系能一定程度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和呼吸耐力,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病防变理论 COPD稳定期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 被引量:28
16
作者 赵扬 谭艳云 +3 位作者 王文平 邓虹 魏丹霞 陆家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5期7-9,共3页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 既病防变 愈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既病防变思想在中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宽 王继红 周海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病人常同时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謇不语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的发病率、患病率已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作者认为,中医的既病防变思想在中风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的重要...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病人常同时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謇不语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的发病率、患病率已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作者认为,中医的既病防变思想在中风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与传变,临床的要点就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把既病防变思想贯穿中风病人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将对中风病人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既病防变 中风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学文既病防变的学术经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光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处于正邪斗争的初期或极期,是正邪斗争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是既病防变的主要思路。治疗外感温热疾病必须辨明兼夹之邪,防兼夹之邪生变。内伤杂病其传变规律更为复杂,如五行的...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处于正邪斗争的初期或极期,是正邪斗争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是既病防变的主要思路。治疗外感温热疾病必须辨明兼夹之邪,防兼夹之邪生变。内伤杂病其传变规律更为复杂,如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生理病理规律、经络相传规律以及气血、阴阳等传变规律等均应熟练掌握。可借鉴西医学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认识,采用中医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情志也是影响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应防情志生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中医经验 既病防变 治未 张学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病防变”思想与中医急诊思维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雪梅 王儒平 《河南中医》 2011年第3期231-232,共2页
中医急诊治疗危急重病时,应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融合进治疗中,以整体观为理论依据,掌握疾病传变规律,把握治疗时机,用药宜于病情传变之先,防止疾病加重或发展恶化。
关键词 既病防变 治未 中医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既病防变思想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婉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20-625,共6页
通过总结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分析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探讨“既病防变”思想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的指导作用。“既病防变”在临床诊治疾病中主要体现于“截断扭转”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两种原则。由乳腺癌早期即有... 通过总结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分析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探讨“既病防变”思想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的指导作用。“既病防变”在临床诊治疾病中主要体现于“截断扭转”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两种原则。由乳腺癌早期即有血行转移的特性可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成败不仅与外科手术彻底清除局部病灶有关,更依赖于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祛邪扶正并施,标本兼治”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西医的治疗着重于“截断扭转”,以力挽狂澜之势达“祛邪消瘤治标”之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在于“先安未受邪之地”,以中医药防治复发转移,达“扶正祛邪固本”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病防变 乳腺癌 截断扭转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